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生病凭什么-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立了医院和中医院,各乡镇、街道都有了卫生院,村则有卫生所,而解放军系统则在各军区、各大中城市建有自己的驻军医院。这样中国复杂而完备的医院体系最终形成,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中国的医院似乎逐渐脱去自古以来就具有的慈善外套,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位重量级拳王。尽管这饱受骂名,但中国医院却是在成为“拳王”后才迅速壮大起来的。
  现在中国的很多大医院在医疗设备、技术力量上几乎和发达国家相差无几,但这些大医院集中在各医科大学或中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各省的人民医院,解放军的军区总医院上。而基层的卫生院和卫生所则大多数慢慢萎缩,现在中国形成了强者益强、弱者益弱的不平衡医疗体系,特别是基层医院没有发挥它们的初级医疗保障作用,大多数患者都往大医院跑,这才有了看个病得排一天队的尴尬现状。
  难受归难受,可我们有什么办法呢?在大医院排上一天队难受死也总比在小医院被误诊来得舒心。而事实也大多如此,大医院汇聚了中国大多数的医疗资源,而且管理上也较规范。但这些医院总像迷宫一样考验我们的方向感和办事耐性。
  4。逛逛医院这个大迷宫(1)
  一般而言,一个医院主要由3大系统组成:门诊部(包括急诊)、住院部、辅临系统(如检验科、放射科等等辅助科室)。这3个系统由一个医院机关统一领导。
  我们接触最早和最多的是门诊部,一般而言,门诊部都是由各科室派出的经验比较丰富的高年资医生坐诊。在这里,门诊医师需要明确患者病情如何,如果严重则安排住院,如果不严重,则明确诊断后门诊治疗,也就是开点药回家治疗去。
  一般门诊的工作程序是:
  (1)先挂号排队
  这个挂号过程其实是非常必须的,主要是分诊,那么多的人,谁需要看什么科由挂号先分门别类。
  (2)与门诊医师会面,向他表达自己的痛苦
  这个表达是有技巧的,我常常被答非所问的患者烦得半死。一般来说,你得准备回答以下问题:你哪里不舒服、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不舒服有多长时间了、表现是怎样、有没有在哪里看过病、那里的医生怎么说、以前的治疗效果如何……
  上面几乎就是一个标准的门诊问答流程,我建议所有的就诊者在就诊前先自己把这些问题理一下,而且一定要记住:每个家庭应该备个文件夹,专门用来存放医疗资料,每次就诊后都把病历、化验单、拍片资料保存好,并按日期排序。我总以为每个人都懂得这个常识,但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的似乎并不多。每一个化验都需要钱呀,但似乎把化验结果到处扔的人占绝大多数,而且这还让就诊医生对患者以往的病史一点头绪也没有。
  (3)如果需要做检查,则先由医生开单,交钱之后再去
  这里有个小讲究,一般而言,如果决定去医院体检,则当天早上最好不要吃东西,因为很多检查要求空腹,如抽血检查、腹部B超。而膀胱及妇科B超则要求憋尿,所以有准备做以上检查的朋友,一早就应该多喝水,尽量不上厕所,然后等检查完拿到结果再回门诊医师那里。
  (4)明确诊断,开药、交钱、取药
  如果病情较为危重,或门诊医生觉得让病人回家可能有风险,则会安排住院。
  5。等级森严的三级检诊制度
  很多人会被复杂的主任、主任医师、主治、主治医师搞得找不着北,还有很多人搞不清楚究竟是谁对他负责,有事要首先找哪一位?那好,我们就先把程序搞清楚,不要一点小事就天天追着主任跑,既把主任恼火得半死,又让住院医师心生厌恨。
  (1)中国医师的三六九等
  中国医师一般按资历分为四等: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以上是按职称由小到大排序,住院医师是初级职称,如果按高校的级别套,那相当于助教;主治医师是中级职称,相当于高校的讲师;副主任医师是副高职称,相当于副教授;主任医师是正高职称,相当于教授。在很多承担教学任务的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也都是这样套。
  这个职称评定一般是按资历,当然如果你有好朋友在从医,就能知道这个职称远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简单,它永远是大多数医生心口的痛,不说也罢。但一般而言,职称越高,意味着越多的经验积累,意味着越高的权威,当然也意味着越大的年纪、越多的白发。
  或许有读者会问,科室又有主任、副主任是什么意思?这是个行政职务,科室主任相当于一个科的行政负责人,当然它一般由这个科室资历最高的人担任,但也不一定,有些年轻人有很高的领导能力或“别的”(这个别的因素就复杂了)优势,他资历不高,却可以领导一个科室(如主治医师担任科室主任)。也就是说,主任和主任医师不是一回事,主任医师是一种资历,而主任是一种行政职务,比如你今年是主任,明年可能就不是了,但如果你是主任医师,不出意外的话,你一辈子都可以顶着这个名号。
  (2)出了事先找住院医师
  中国的一般中大规模的医院施行的是三级检诊制度。何谓三级检诊制度呢?举个例子比把嘴皮子磨破管用,比如某个医院的普外科,这个科室有一个主任医师,几个主治医师,十来个住院医师。一个住院医师负责四五个病人,住院医师将直接面对病人,他要负责这个病人的病历书写、每天的查房、一般医疗操作的执行,反正一句话,你有什么事首先得找他办。这个住院医师是直接负责人(一般是年轻的医生),他为你解决一切问题,这是他的职责,他解决不了的自己会去找上级医师。
  在以前的教会医院,住院医师必须24小时住在医院里,随叫随到,更绝的是,以前有的教会医院还规定住院医师不能结婚,因为你一结婚就有家庭拖累,不能24小时任人差遣。
  中国妇产科学界有一个非常着名的医生——林巧稚,她是中国妇产科界的先驱者,北京协和医院的院士。她一生未婚,为什么呢?因为新中国成立前的北京协和医院是个教会医院,如果她一结婚就不能在协和当住院医生了。她是个非常让人尊敬的大夫,一生将自己奉献给病人和中国的医疗事业。我们现在说这种话时老觉得有点别扭,但对于那一代的学者,这种表达一点都不过分,中国医学界现在各个领域的最高权威,大多数还是原来的教会医院培养出来的。
  回到刚才的话题,这个住院医师的培养阶段是一个医生一辈子最暗无天日的时期,一句话:做牛做马!当然,他们也就是这样苦熬才一点一滴地积累起了行医的经验。
  (3)定治疗方案找主治医师
  等住院医师终于熬到当上主治医师,他的日子就好过了。这时他不用每天做牛做马了,他一般领导三四个住院医师,这些住院医师将病人的病情向他汇报,他负责拿个主意,定个治疗方案,具体的活就让住院医师去干,如果他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就会将复杂的病人情况向主任医师汇报,请更高一级的人拿主意。
  当然,这时的主治医师相当于是住院医师的师傅,他要手把手地带教住院医师,简单的操作让“徒弟”去干,稍复杂点的活还是得“师傅”出马。
  (4)作为领头羊的主任医师
  而熬到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一个医生就算功成名就了,他终于可以享受做牛做马所带来的回报,他将会以一个权威的面目出现,光环万丈,在病房里带着十几二十个医生查房,派头绝不会弱于省领导下乡时的排场。他可能三四天才查一次房,查房时下级医师向他汇报病情,他当即拍板,或是向下级医师探问细节,如果他喜欢,把住院医生骂得立马想割脉也行。
  (5)“熬”出升天的行医生涯
  对于绝大多数的医生,他一生的行医生涯,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挨骂、委屈、战战兢兢、暗无天日中度过的。如果我告诉你,医生不是个好职业,大多数人不会相信,但我并没有骗你,特别是在中国,我所认识的绝大多数同行都曾说过儿子再学医就把他腿给打断的“狠话”了。
  好了,再绕回上头的问题,什么叫三级检诊呢?就是住院医师直接向患者负责,主治医师领导住院医师对病人进行检查诊断,主任医师领导主治医师行使诊疗活动,三个级别成金字塔状,等级森严。有个说法是中国目前等级最森严的三个机构是:军队、医院、寺庙,这的确是事实。
  第四章当一个聪明的病人
  一、选对医院找对药(1)
  现在的医疗广告已成为一种公害。前一阵子到洛阳去看牡丹,牡丹具体长啥样,我已忘得差不多了,就只记得洛阳市区的公交车每到一个站就冒出一段医疗广告,内容当然大伙都有数,不是不孕不育,就是性病梅毒。看到所谓的同行这般糟践大伙的耳朵,我当时也觉得无地自容。
  对于做广告,我并没意见,但长得丑没关系,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我只对把医疗广告做得这么丑陋、这么无耻有意见而已。我觉得医疗广告现在已成为一害,最该打屁股的是电视台和医疗监管部门(用狼牙棒),但一般老百姓也似乎要轻轻打几下,你们也太容易受骗了吧?!如果大伙儿用点心了解一下医疗常识,我们也不用每晚看电视被烦得要死!
  好吧,我们就来讲讲怎样才能选对医院选对药。这有点像找对象,谁都想娶个家财万贯又貌胜西子、既贤良又淑德的女孩,但如果每个小伙都非此不娶,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估计就可以不用做了,所以这就有个叫“凑合”的法子。
  找医院得有个适度原则,不是非得什么病都要往大医院跑,队排了一天挂不上号就大骂“看病难”,绝大多数常见病在当地医院就可解决,既省钱又节约时间,但复杂危重病、疑难病症就要讲究一下找对医院了。当然在一个城市,哪家医院怎么样,治疗哪一方面比较在行,这些其实老百姓心里都有个数,但如果病情复杂到本地无法处理,或我就一心想要找到治疗这种疾病的最好医院,该怎么办呢?我们又如何判断一家医院的实力呢?
  1。怎么才能找对医院
  (1)在中国哪些医院是最好的
  好的医院大家肯定也知道一点,如北京协和呀、解放军总医院呀,不过你可能会说,我又不在北京,不可能跑那么远去看病。
  那么如何判断附近的哪所医院好一点呢?简单一点,首先看医院的级别,在中国,医院的级别是这样评定的:
  ①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②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③三级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学、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共三级十等。目前中国医院的最高级别是三级甲等,并没有三级特等。这里边还有个小插曲,小道消息是说:当时评定时,解放军总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等大医院都在争这个名额,谁也不服谁,结果老大哥北京协和放话了:协和不三特谁三特!但大家还是不服气,吵个没完,那干脆就不评三特省事,结果大家都是三级甲等,三级特等的缺就这样一缺至今!
  一般而言,处在中国医院顶端的都是各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及各省人民医院,还有解放军的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和各大军区总医院。而在中小城市,普遍来看是该市的人民医院(或者中医院)及驻军的解放军医院技术较为全面。
  (2)选对医院的不二法门
  是,有的医院是很好,但一般医院都有个特色专科,都有些强项,一个医院再怎样强大也不可能任何一个科室都技术出众(否则这让别的医院怎么活),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医院可能在某一个领域却能力拔头筹。所以选对医院最根本的是选对科室,这个医院再怎么好没用,只有治疗你的那个科室、那个医生好才是关键。
  绝大多数人这一生都不会有可能参加各医学专业组的年会,这有点遗憾!在这些年会上,小医生们会觉得自己像站在风和日丽的北冰洋上晒太阳,企鹅都不会有半只,谁知道冰层下各大学术巨头正操纵着潜水艇各轰水雷呢!几个回合后,会有一些闪亮的胜利者走出水面——那就是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分会的委员们。最风光的当然是该专业的主任委员!但有朋友会问: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水花都不会溅到我一点!是,但每天“这种病看哪个医院最好”的问题却可以从水雷后的正轰轰烈烈浮出水面的潜水艇那里找到!
  中国有个中华医学会,这是全国各专业医生的组织,那是相当的庞大,而且分专业组分得很细。就这么说吧,全国的医生联合会是中华医学会,其中全国所有的消化内科医生的联合会是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而骨科医生的联合会则是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以此类推,几乎各学科专业都有自己的对应分会——这还只是全国的。中华医学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又有分会,比如中华医学会福建省分会,这个分会又按学科分出很多专业组,比如中华医学会福建省分会消化病组。总之一句话,那是相当的组织庞大,分支复杂——尽管我还没发现这个组织干了什么替全国医生争取权益的事(我恰好也是会员之一,这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只要你是医生,且又愿意交会费,都很容易入会)。
  相对于中华医学会,美国的医学协会则是力量超级强大,尽管它在美国人心中的形象似乎很不正面,因为只要是美国政府有一点想削弱医学的权威、特权或想减少医生收入的想法,美国的医学协会就会站出来反对,而且绝大多数情况是此协会取得胜利——这个协会的辉煌战绩是:在约40年的时间里,它成功地阻止了任何一项危及按服务收费的联邦政府卫生保健立法或者国家健康保险的通过。
  我写这些是作为一位会员想对中华医学会发发牢骚——学会不替我们说话,不替我们争取利益,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中华医学会对医生的作用尚且如此,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则更是可有可无。不过老百姓想问哪个医院治疗哪种病比较在行,却可以从利用一下中华医学会这个庞大的组织入手。
  容我调侃一下中华医学会:这个学会的最大作用(对我而言)是像超女似的选出一些医学明星,这些明星在各自专业的医生心中那是像卫星似的悬在高空,而且他们就真像卫星似的在全国飞来飞去,开开会、讲讲课。对于中国的平凡小医生而言,能和自己专业的主任委员握个手,就可以回科室跟小护士吹上几个月的牛了!
  好吧,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全国的骨科医师的联合组织是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科分会每隔几年都会选出这个分会的学术领导,也就是委员们及主任委员,一般而言,被选出的人士在全国的骨科界会具有较高的学术威望。比如你想知道中国哪些医院的骨科好(说最好肯定不合适,没有绝对的标准),上网搜索一下,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现任主任委员是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的邱贵兴教授,副主任委员有解放军304医院骨科的侯树勋教授、上海瑞金医院骨科的杨庆铭教授等。当然还别忘了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