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两宋帝王大臣的精神世界:大宋朝的妙人们-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神奇的是,有一本非法出版物《河图赤伏符》上说:“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就是说二十八年之后,有一个叫刘秀的,要光复汉室河山。因为这个原因,王莽的御用文人刘歆专门改名为刘秀,希望这个预言能够应验在自己身上。
最后李通问刘秀:“现在天下乱象纷呈,你是不是也打算创业,建立个国家什么的?”
刘秀名如其人,非常忸怩地摇摇头拒绝了。他是个读书人,自幼家底殷实,不爱动粗,只想正常通经入仕。
刘秀有一句豪言壮语:“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颇能反映当时的心态。执金吾何物?只不过是巡行殿外,为皇帝警戒的中层官员;阴丽华呢,则是新野大地主的女儿。由此可见刘秀最初的志向,有点“农妇,山泉,有点田”的小农经济意识。
当然,按照史书的说法,刘秀最后还是没有抵挡住“天命”的滚滚车轮,当上了皇帝。
往后看,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元末天下刀兵四起,混不下去了,彼时剃着光头的小朱一把鼻涕一把泪,在佛前拿着蓍草进行占卜前的祈祷:佛啊,指条生路吧。
留在寺院?不行!逃出寺院去谋生?还不行!
这位俗姓朱的和尚就这样陷入了两难,百般无奈,才犹犹豫豫、遮遮掩掩地提出第三种方案和佛祖商量:莫不是要我起事?佛祖大笔一挥——批准!
和刘秀、朱元璋一样,赵匡胤现在得到了上天的启示,他信心满满地继续往北方去,参加了当时后汉的军队,他的领导叫郭威,小名“郭雀儿”,因为身上刺着两只小鸟的文身。
得到上天暗示的赵匡胤,是一个相当勇猛的士兵,总是像一把尖刀一样径直刺入敌人的心脏,就算在极端的劣势下,他所表现出来的强悍意志力与战斗力都值得所有的人钦佩。
攻打寿州城的时候,赵匡胤率领手下,不用护甲,坐皮筏子跳进护城河冲锋,瞬间密集的箭雨遮天蔽日,这些箭支不光数目多,而且粗大锋利,如果不是一名叫张琼的小兵舍命挡箭,我们的香孩儿早就成死孩儿了。
这种勇猛使得他频频在周世宗视野里出现,并迅速得到提升,很年轻就得到了节度使的位子。节度使级别很高,但在当时并不像唐朝时那样威风了。因为吸取了唐朝藩镇之乱的教训,五代之后,朝廷将兵力都吸引到禁军来,由皇帝亲自掌管。
无论如何位高权重,如何想象力丰富,赵匡胤当时大约也没料到,日后他会成为王朝的主宰,老板拼命打下来的天下,会完好无缺地奉送给他。
他的老板周世宗柴荣,可谓不世出的英雄,此人不光勇猛精干,而且警惕性很高,他打仗的不要命程度比赵匡胤有过之而无不及,完全不把自己当作万乘之尊。
第一章 从一位神仙说开去(4)
从后来赵匡胤的只言片语,我们也能体会到柴荣的威力。
赵匡胤登基后,特别喜欢微服私访,有人劝他说这样不安全,赵匡胤回答说:“天子之兴,是天命所在。以前,周世宗见到诸将中有方面大耳之人,就疑心其有天子之相,动辄杀之。我终日在他身边,却没有受到伤害,就是这个原因。”
另外,据说有一次,柴荣喝了不少,忽然指着赵匡胤说:“你这厮,方面大耳,皮肤黝黑,似乎有当天子的模样!”赵匡胤吓得够呛,急忙痛哭流涕,用无比肉麻的话语表示忠心,这才得以无事。
在柴荣手下做事,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不过赵匡胤也算获益不少,他从柴荣这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柴荣从一个毫无军功的继承者干起,只用了很短时间就将朝廷内外料理得服服帖帖,令赵匡胤叹为观止。
树立起绝对权威之后,柴荣将马鞭一挥,指向北方那个遥远的梦想——###契丹,收复幽燕!
这一片土地从中原分割出去,已经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了,要从一个踊跃要求当别人儿子的皇帝说起,此人会在后面作为反面教材提到。
没有人会否认柴荣的强悍,但是早在千年之前,有一个骑着青牛过函谷关的老头就说过:物极必反,过于强壮的东西,最容易折断。天下最柔软的是水,但其实,水是世上力量最大的。
柴荣的强悍,在自然规律面前同样弱不禁风,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即将与契丹国王决战之前,他病倒了!几天之后,他坚强的意志终于抵抗不过肉体的痛苦,下令撤军,离开那个不祥之地——病龙台。
当初,听说柴荣要来###,幽燕之地的老百姓难免惊慌,凑在一起闲聊,有人说:“大家不用担心,天子姓柴,幽州为燕,燕者烟火也,柴送进了烟火,那还能存活么?”
更神秘的是,柴荣自己也有感觉。他还是平头百姓的时候,曾梦见一个神人拿着金黄的大伞和一卷《道经》赐给他。可就在前几天,神人又来了,向他索要金伞与《道经》。柴荣呼哧一下从梦中惊醒,满脸汗水地对近侍说:“吾梦不祥,岂非天命将去耶!”
非但夜梦不祥,在北征归途上,又出了一段小插曲,更让柴荣心惊肉跳!
柴荣在批阅四方文书时,得到一个牛皮书囊,里面有块木牌写着“点检作天子”。这里的“点检”说的是一个官职——殿前都点检,是掌管禁军的朝廷要员。当时担任这个职务的,是柴荣的姐夫张永德。
历来史学界对这块木牌的由来众说纷纭,怀疑的焦点,就放在李重进和赵匡胤身上。
李重进是柴荣的前任郭威的亲外甥,战功赫赫,勇猛非凡。李重进最不喜欢的人之一,就是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李、张二人互相看不对眼,不停地打对方的小报告,所以说李重进派人偷偷放这么一块木牌,用来陷害都点检张永德,完全是有可能的。
至于赵匡胤,因为他是事后最大的受益者,所以被怀疑也实属正常,人们都猜测他是为了急于摆脱上司张永德,才要拉他下水。
不管这块牌子是谁做的,总之在周世宗夜梦之后,“不豫”之际,得到这样一个东西,自然是相当的晦气。
柴荣并不是糊涂蛋,很容易想到是有人陷害张永德,但请不要低估迷信的力量,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历来皇帝登基,都必须有这样预言式的图谶,否则你都不好意思坐那个龙椅。汉高祖刘邦脸皮够厚吧,还不是炮制了“高祖斩白蛇”的故事来配合群众的趣味。
第一章 从一位神仙说开去(5)
回去之后,周世宗立刻罢免姐夫张永德,把他赶出去当节度使。
历史再一次显示了它的吊诡——赵匡胤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木牌说得一点不错,这个赵点检竟然真的当了皇帝。周世宗唯有在九泉之下扼腕叹息而已,天命好大啊,将人盖得严严实实,躲来躲去,还是被砸个正着。
更诡异的是,这个木牌非但这一次言中,而且还可以二次利用。赵匡胤当皇帝之后,任命他的弟弟赵光义担任殿前都点检,民间就传言说:“点检做天子,莫非又是一个天子?”果然赵光义也位登大宝,不过这是后话了。
赵点检能够上位,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柴荣信任他,而且知道他是个外人,没有深厚的背景,造反概率较小。
那时候人们普遍相信“龙生龙,凤生凤”的朴素血统论,皇帝亲戚造反的成功率要远远大于老百姓,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着“龙族”的血。
这也就是为什么刘秀和刘备都要宣称是刘邦的后代,这样干起活来才理直气壮,有了无穷的精神力量,下面的人也觉得有盼头。
由此可以看出,在适当的时机,劣势有时候能够转化为优势。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插一段话:在唐玄宗时代,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当上宰相之后,一心专权,为避免相位遭到威胁,强烈建议皇帝任命胡人担任节度使,因为胡人不通文墨,所以即便立下盖世奇功,都不可能入相。
于是大字不识、爱跳胡旋舞的安禄山迅速得到重用。安禄山外表憨厚,又会说一些貌似天真质朴的话,所以皇帝始终不信他会造反,反倒无比信任,将天下大部分兵马交由其掌管。这也是一个化劣势为优势的例子。
赵匡胤这样捡了便宜,成为柴荣临终托孤的大臣之一。
少帝只有七岁,所以务必选择那些忠心耿耿的人来托孤,文人方面是宰相范质、王溥参知枢密院事,宰相魏仁浦兼枢密使,武臣方面则托付给韩通和赵匡胤。
值得注意的是,派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率领所部赴河东,防御北汉,其用意很明显:怕他不服小皇帝,起兵造反。
做完这一切,周世宗如释重负,忽然之间无比疲倦,他觉得有点不妙了,力不从心的感觉第一次涌上心头,看来不单是天命保不住,可能性命也要不保了。
五年,这短短五年来,戎马生涯殚精竭虑,过早消耗了他的元气,现在人事安排停当,他该好好睡一觉了。不料,还有人上书打扰,说对人事安排有点意见。是右拾遗杨徽之,他说赵匡胤不适合统帅禁军,言下之意,这个人靠不住。
柴荣想了又想,小心行得万年船,为江山社稷和年幼的儿子打算,又补充下了一道命令:军政主要归韩通负责。赵匡胤暗自捏了把汗,心肝噗通通直跳:差一点职位不保。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五代最英明的皇帝之一,三十九岁的周世宗,终于安心离开了,带着他“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伟蓝图,从历史的天空黯然滑落。
他这个“三十计划”,其实也是有来历的。世宗手下有个大臣叫王朴,精通天文星象与算命,世宗曾经问过他:“我还有多少年的岁月?”王朴面色凝重地回答说:“陛下用心,以苍生为念,天高听卑,自当蒙福。以我浅薄的才学来推断,三十后的事情不好说啊!”
世宗以为自己还有三十年的时间,所以才豪情顿起,说:“若如卿言,寡人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但实际情况是,世宗从即位到晏驾,在位五年余六个月,五六乃三十之数,王朴所谓三十,乃是委婉的说法。
第一章 从一位神仙说开去(6)
王朴是先于周世宗去世的,赵匡胤对这个人始终也敬畏三分。直到他称帝之后,有一次路过功臣阁,忽然风吹门开,里面王朴的画像迎风摇摆,宛如活人迎面走来。赵匡胤悚然变色,急忙整理衣冠肃然鞠躬,并告诉左右侍从:“倘此人在,朕不得着此袍!”
世宗驾崩后,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新皇帝上任,对将相大臣们加官晋爵例行赏赐,大家也都安分守己,老老实实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赵匡胤领归德节度使,仍然兼任着都点检。
在这个短暂的权力真空时刻,赵匡胤仔细分析局势,结论显示,不能再等了,那些令他敬畏的人,不管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都管不着人间了,他必须有所作为,才对得起上天的屡屡暗示。
·0··0·但是他能怎么样呢?周世宗说得很明白,军事统归侍卫司复都指挥使韩通负责,自己所兼任的都点检形同虚设。
《易经》上说过“潜龙勿用”,在你的力量还不足以“龙飞九天”之时,最好安分守己。走吧,先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归德府(河南商丘)去报到。
当然,按照惯例,家人都留在京城里,你可以把这理解成福利,也可以看成是人质。
人虽然走了,但是势力不减,地下活动在悄悄进行着……
这也要怪周世宗自己,选择韩通是看中了他的忠诚老实,但是韩通性格上有缺陷,作为后周实际的军事掌舵者,韩通并不精通吏道,“精明敏锐”的基本素质他并不具备,周世宗看走了眼,选错了人,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惨重的。
没过多久,禁军两大部之一的殿前司里,慕容延钊被任命为殿前副都点检,王审琦担任殿前都虞侯,殿前都指挥使换成了石守信……另一方面,在侍卫司,袁彦出任保义军节度,好消息是升官了,坏消息是被赶出了禁军,据说他和赵点检关系不妙。
这些潜移默化的东西,引起了一部分人的警觉,包括后周军事第一人韩通的儿子韩微,他是个悲剧角色。
韩微智谋过人,只不过小时候得过病,落下了驼背的残疾,被人送了个不雅的外号“橐驼儿”。他早就发现了赵氏集团的行为,力劝父亲出手制止,不料韩通这个莽夫(外号很形象,“韩瞠眼”)大大咧咧摇头说“NO”,他认为赵匡胤还没有那么大的能量。
韩通有自己的道理:我是军事一把手,而赵匡胤现在在禁军中并无实际权力,人在外地当节度使,一家老小都还押在京城,他有胆量起兵么?
另一个人,殿中侍御史郑起,也曾上书首相范质,指出赵匡胤一伙正在进行阴谋活动。范质的反应和韩通一样,认为天下太平,大家最担心的坏孩子李重进都老老实实去扬州当节度使了,一个根基不深的赵匡胤,能翻起多大浪花?
另据有心人考证,当时因为对于一个叫王著的读书人不满,赵匡胤和范质曾合谋,扣下了世宗任命王著为宰相的遗诏,这件事的默契无形中增进了二人的感情。再加上赵点检豪爽仗义,颇能笼络人心,范质不会怀疑他,甚至会帮助他,前面说到的人事变动,难保范质没有出力。
公元960年元旦,后周君臣正聚在京城庆祝新年,大典进行到一半之时,忽然接到北方边疆的镇州、定州飞驰急报,契丹人联合北汉突然袭击,要朝廷立刻派兵增援。
大家喜气洋洋的脸立马凝固,心脏剧烈跳动,大臣们忍不住七嘴八舌开来,讨论应对之策……
第一章 从一位神仙说开去(7)
这一天的到来是早晚的宿命,五代军事部署的弊端就体现在这里,“实中虚外”的结构,导致中央的军事力量最为强大,各个藩镇都无力抗衡,换言之,禁军乃是“心腹之患”,各地藩镇则为“肢体之患”。
这固然保证了京城安全,但缺点是,大型的战役都需要禁军出马增援,极易引起动荡。
这群人中间,有一个人的心脏跳动尤为剧烈,不过他不是慌张,而是激动,他长出一口气,暗想:“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他就是“凑巧”在京城的赵点检。朝臣们讨论的结果是:韩通不能走,京城的安全要保证;李重进在扬州,距离太远,时间上来不及。所以,慌作一团的文臣们达成共识:赵匡胤,人民信任你,把禁军的大权交给你!
赵匡胤估计乐得腿都软了,一切都在按照计划完美进行着。
他要造反,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是拿到军权,而且必须是英勇善战的禁军;第二是要把那些拥护后周的人压制住;第三就是找到合适的人来拥戴自己,总不能自己厚颜无耻地跳出来说:“同志们,我要当皇上,你们拥护我吧!”
现在借着北方军情,把韩通的军权拿到手了,走出京城之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不怕那些忠于后周的人了,可谓一箭双雕。
至于第三个问题,自然有人帮他解决,否则自己这么多年辛苦结交培植的党羽岂不成了废物。
临危受命的赵匡胤开始召集幕僚开会,进行作战部署。带上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和自己同行,当然侍卫步军的虎捷左厢、右厢都指挥使张光翰与赵彦徽都包含其中。
这个布局值得玩味:高怀德目前看来貌似中立,张令铎出了名的仁厚忠诚,便于控制,再加上张光翰与赵彦徽这两个铁哥们,局势绝对是在掌控之下。再对比一下京城的留守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