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资治通鉴现场解说-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秦帝国好像只有大将章邯在那里忙乎,看不到中央给了他什么支持和配合。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从仓鼠到厕鼠(一)(1)
高闻李斯以为言,乃见丞相曰:“关东群盗多,今上急,益发繇,治阿房宫,聚狗马无用之物。臣欲谏,为位贱,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谏?”李斯曰:“固也,吾欲言之久矣。今时上不坐朝廷,常居深宫。吾所言者,不可传也。欲见,无闲。”赵高曰:“君诚能谏,请为君侯上闲,语君。”于是赵高待二世方燕乐,妇女居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闲,可奏事。”丞相至宫门上谒。如此者三。二世怒曰:“吾常多闲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丞相岂少我哉,且固我哉?”赵高因曰:“夫沙丘之谋,丞相与焉。今陛下已立为帝,而丞相贵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且陛下不问臣,臣不敢言。丞相长男李由为三川守,楚盗陈胜等皆丞相傍县之子,以故楚盗公行,过三川城,守不肯击。高闻其文书相往来,未得其审,故未敢以闻。且丞相居外,权重于陛下。”二世以为然,欲案丞相;恐其不审,乃先使人按验三川守与盗通状。
——秦二世皇帝二年(公元前208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76~277页
我们再讨论一下李斯。
李斯是战国时期著名学者荀况的学生。荀况,后人尊称他为荀子,与孔子、孟子的待遇一样,都是“子”一级的。荀子其实我们都很熟悉,他的《劝学篇》一直收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是每个中学生都背过的。荀子现在被划为儒家,但和孟子不同,他主张“法后王”,主张“性恶论”,欣赏“法”、“术”,所以,也有人认为他是法家。我第一次知道荀子,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在当时的中央文件中,林彪的罪行之一是“尊儒反法,攻击秦始皇”。一下子,连我们的老师都傻了,因为在1973年前后,大家都是史盲,老师念得稀里糊涂,学生听得晕晕乎乎。随后,我记得我们的语文课加了几篇活页课文,讲秦始皇如何年轻有为,也有韩非的寓言,加上报纸杂志包括小人书都是连篇累牍地宣传儒法斗争史,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都是在那个时代通过那种方式被我和我的同龄人所认识的。“批林批孔”客观上起到了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呵呵!
荀子是法家还是儒家,搞不清楚,他的两个著名的学生却都是法家,一个是韩非,一个就是李斯。我看过一本讲韩非的小人书,看到他被李斯害死,当时就疑惑: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现在知道,儒家杀儒家,法家砍法家,朋友害朋友,自己人整自己人,那是相当正常的。
阅读中国历史,后世的阅读者都有心理定势,比如,像李斯这样的,他是经过名师教导的,我们把他归纳于读书人行列,他参加政治活动就具备了充分的正当性。而对于赵高,因为他是阉人,我们在心理上就不接受他,毫无疑问地把他判定为“小人”。孔夫子“君子”、“小人”的二分法,其实对我们影响至深,用这一套看历史,历史就很简单,忠臣孝子,奸佞小人,阵线分明,正邪立判。可是人是复杂的,历史的每一步,都是人在推动,有所谓的规律性,也有很多偶然性,充满戏剧的张力,让我们好奇,让我们感慨,让我们着迷。
李斯之所以能引起我们的争论,是因为我们都替他有些不服气,他的学识、才华和对秦帝国的功绩,都是赵高不能比拟的,从内心我们不愿意看到他被赵高修理成这样,认为他死得冤。为古人平冤,是读书人自己给自己加码的义务。
李斯得到大家的好感,主要是因为《谏逐客书》。这篇文章不仅写得文采斐然,而且关键是道出了读书人个个皆有的情怀,那就是希望帝王家广纳贤才,在这里读书人都已经把自己的缺省值设定为贤才了。李斯凭此一文,足以让后世都愿意宽恕他的龌龊行为,比如参与焚书坑儒的策划。这项罪责大家更愿意加在秦始皇身上,秦帝国的一切恶,都放在秦始皇这个筐里,李斯可以被摘出来,作为学而优则仕的成功榜样,摆在那里,激励后人。
从仓鼠到厕鼠(一)(2)
李斯的一生,是从仓鼠到厕鼠的一生。司马迁善于用细节展示人的性格,性格则又决定了人的命运。李斯通过观察老鼠在谷仓和茅厕的不同境遇,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那就是谋取好的位置,保住好的位置。这与儒家“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人格修养距之甚远。作为常人,对环境斤斤计较,幸福指数不会高;作为政治家,对此耿耿于怀,不免进退失据。这就如同一般的平庸的棋手,对几个子过于计较,肯定会丢失大局。李斯在###中没有基本立场,一切以是不是还处在仓鼠的位置为指针,结果被政敌击中要害。李斯之败,与他这种爱计较的性格有关。
在沙丘,胡亥取扶苏而代之,这是违背秦始皇本人的遗愿的。在中国,皇朝更迭,先皇的遗愿就是合法性和正当性,李斯在这个关节点上没有坚持住,而没有坚持住的原因又完全是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这就让他失去了前朝###的合法性,失去了与赵高斗争的政治资本。李斯已经做不了前朝之臣了,想光荣退休很难,他已经被政治绑架,成为二世胡亥合法继承的证明人,成为沙丘阴谋的遮羞布,他想不做都不行。不做就死,做就只能苟活。
一开始,李斯可能以为自己参与策划、实施了政变,有拥立之功,因此自己也是二世的控制人之一,甚至是主要控制人,这是他接受赵高方案的重要因素,因为如果扶苏继位,他就会失去控制的地位。后来,李斯发现赵高对二世的控制十分严密,自己根本插不上嘴,分不到羹,于是转而想调整策略,让傀儡皇帝变成独立自主的皇帝,自己仅施加影响力。他先是对赵高之狠没有作出正确判断,继而对二世胡亥之昏也没有作出正确判断。他向二世写举报信,揭发赵高,说赵高专擅大权,贪图私利,有谋反的野心。而赵高在二世胡亥心目中已经接近完美了:“夫高,故宦人也;然不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洁行修善,自使至此,以忠得进,以信守位,朕实贤之;而君疑之,何也?”
李斯的结局几乎无解,因为赵高控制了胡亥,就相当于控制了皇权,除非胡亥自己振作,像康熙欲摆脱鳌拜那样,或以李斯为奥援,李斯还有重新翻身的可能。在胡亥和赵高高度结盟的格局里,李斯只能是个写歌颂文章的玩偶,连政敌的资格都混不上。
沙丘之时,李斯不合作,也许会死,但死后的评价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这么可怜。因为他的前半生太精彩了,后来不堪到如此地步,让后世无不感到可惜复可怜。如果李斯在皇权传承的问题上早有准备,情况也许不会这么差。最后,我还是要说,做人要找到安身立命之本,丢了这个,不免进退失据。说到官场,一堆烂污,如何解决生存和洁身自好的矛盾,不是没有答案,李斯的问题是,他不想烂污,但又失掉原则,想不烂污也得烂污,想离开粪坑,最后却离粪坑越来越近。有人堕落而不自知,或许是种幸福;而李斯是知道自己在堕落,其内心的煎熬和挣扎是需要后人细细体会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从仓鼠到厕鼠(二)(1)
是时,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无已。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追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税赋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曰:“……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自杀;独李斯就狱。二世以属赵高治之,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
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辩,有功,实无反心,欲上书自陈,幸二世寤而赦之。……
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及二世所使案三川守由者至,则楚兵已击杀之。使者来,会丞相下吏,高皆妄为反辞以相傅会,遂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二世乃以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皆决焉。
——秦二世皇帝二年(公元前208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78~280页
李斯给二世上书揭发赵高,李赵之间的矛盾激化。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极其普遍,朝中有两党、两派或两个巨头,彼此不和,互相攻讦。这时,皇帝居其间,有兼听之妙,有操控之乐。当然,皇帝必须是所谓“明君”,如果是昏君,要么误杀误判,要么两派争吵不休,朝政长期处于混乱之中。不管什么情况,皇权在政争中的裁判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裁判存在并有权威,那政治就仍在轨道上运行;如果裁判不公,政治就会走向褊狭,最后导致危机;如果裁判连地位都不保,那就会导致政局混乱,就会有乱臣贼子或野心家逐鹿问鼎,寻求裁判的位置。
李斯、赵高、胡亥正是处在这常见的三角逐力中。
李斯给二世上书,二世胡亥居然担心李斯杀掉赵高,这就很值得推敲:要么是李斯在这个时候确实有“清君侧”的力量;要么是胡亥发昏,对李、赵实力的判断正好颠倒了。如果李斯有力量干掉赵高,那么为什么他只使用“批判的武器”而不动用“武器的批判”,为什么光揭发而没有行动,看来李斯此时已没有操纵军、警的能力了。如果是第二种情形,那么赵高这个人的城府就太深了,他在二世面前一直示弱,雌伏不发,一发即中。
李斯下狱,是因为和右丞相冯去疾一起劝谏二世停止重点工程,修正劳民伤财政策。二世这次明确地翻了脸。从《通鉴》的历史文本看,赵高并没有在其间下药。有意思的是,赵高当时对二世能最后杀掉李斯并没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反而一直担心二世对李斯网开一面。于是赵高派了好几拨人到狱中,冒充二世的代表看望李斯,李斯自然要申冤,结果是更加严厉的审讯,直到李斯住嘴。这时,真正的二世的代表戏剧性地出现了,是不是赵高拿捏准了,故意出这么个主意,让二世派个信得过的人去探问李斯?李斯面对皇帝的使者,果然不敢吱声了。腰斩咸阳市的决策清晰地下达了。
李斯是被二世抛弃还是被赵高算计,或者两者皆备,已经不重要了。
政治人物在大的关节上还是要站稳立场。这样,即使失败,也能得到敌人的尊重。
对于二世,失去李斯,赵高就没有制衡了。这一点,做皇帝的杀重臣前一定要想透。
对于赵高,我们无话可说,这样的狠角色,最好别在人生当中碰到。
对于李斯,我们只能致以同情。李斯入仕前以仓鼠为榜样,临死前想到的是“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李斯是上蔡人,在上蔡的日子,在李斯心目中,或许是做“厕鼠”,而今天虽为仓鼠却挨一刀,比在老家做厕鼠何如?
从仓鼠到厕鼠(二)(2)
司马迁状李斯,以鼠始,以犬终,岂是闲来之笔!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先进咸阳为皇上?
初,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之杀项梁,奋势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慓悍猾贼,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无侵暴,宜可下。项羽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怀王乃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以伐秦。
——秦二世皇帝二年(公元前208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82页
麒麟童周信芳扮演的萧何十分传神,《萧何月下追韩信》中有段唱词是回顾革命历史的:
我主爷起义在芒砀,
拔剑斩蛇天下扬。
怀王也曾把旨降,
两路分兵进咸阳。
先进咸阳为皇上,
后进咸阳扶保在朝纲。
也是我主洪福广,
一路上得遇陆贾郦生与张良。
一路上秋毫无犯军威壮,
我也曾约法定过三章。
项羽不遵怀王约,
反将我主贬汉王。
今日里萧何荐良将,
但愿得言听计从重整汉家邦,
一同回故乡。
撩袍端带我把金殿上,
扬尘舞蹈见大王。
京剧的唱词,现代人觉着古雅。真正对历史了解的,对古文法了解的,就会发现,京剧里“戏说”的情况很多,“破坏汉语纯洁性”的情况也很多。若真如京剧里的萧何唱得那样:“先进咸阳为皇上,后进咸阳保驾在朝纲。”那皇位岂不是成了长跑比赛的奖励品。这算不算恶搞呢?
怀王芈心与众将约,先进咸阳为关中王(不是戏文里的“皇上”),并安排刘邦拣这个便宜,这完全是出于孤立项羽的目的,同时,也埋下刘项纷争的伏笔。决定这件事情的时候,怀王身边已经有了“诸老将”,看来翅膀确实硬起来了。
怀王芈心的问题在于是傀儡出身,没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没有子弟兵。所以,他后来的策略就是借“共主”的地位,培植自己的力量,分化项氏的力量,如果不是项羽够强够狠,怀王的这一策略也许就成功了。
所以,有了红旗还不行,还要有枪杆子。老人家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诚哉斯言。
现在标准的历史书都这么讲,“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其实,也是别人把革命成果强行贡献给他的,最多也是种瓜得瓜,种彼瓜得此瓜。之所以说他“领导革命”,也是因为他是一面旗帜。孙中山有旗帜,甚至他自己就是一面旗帜,但他没有刀把子、枪杆子,反袁护法,折腾了N多年,没有什么效果。在南京国民政府神化他之前,政坛上的实力派都把他叫做“孙大炮”,这门大炮,虽然够响,但在角逐中,不如来复枪。后来,在苏联人的帮助下,国民党有了枪杆子,说话才有了声音。
和怀王芈心先生相类的近代人物,还有黎元洪。怀王后来被实力派人物项羽推举为“义帝”,黎哥哥后来也被实力派人物袁世凯封为“武义亲王”。黎元洪有名分,无实力,没有自己的队伍,所以在###中占不到实际便宜。不过他处的时代,比芈心先生所处的时代毕竟文明了许多,否则,这类没有实力只有名分的大人物,犹如婴孩怀抱黄金置诸闹市,危险得很。
从更大的局面看,真正差劲的还是秦始皇的草包儿子胡亥。不论是名分,还是实力,他在各种势力中都是最强的,在大赌局上拿的牌点最大。反对他的势力基本上是乌合之众,内部的间隙比比皆是,假使胡亥的智商能力在中人之上,内部不要斗得鸡飞狗跳,大家赶紧形成“稳定压倒一切”的共识,最终还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