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玉堂娇 卫幽 卫幽-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芙久久地望着她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到,她轻轻一叹,对祖母说道,“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一见着棠儿就觉得亲切得紧,与她不过只是两面之交,算不得深入,却总觉得像是认识了许久一般,竟生出了依恋之情。”
  曹夫人的身子微微一震,过了半晌,她才低低地说道,“棠儿是个好姑娘,你们能相交……甚好,甚好。”
  沈棠上了马车后,掀开车帘又望了眼曹府的大门,她凝眉问道,“碧笙,你可觉得这曹府有什么奇怪的。”
  碧笙想了想,“曹府的后院照搬的松鹤园无疑,就连他们家的厨房也与淮南家中的一般。”
  沈棠忙问,“怎么说?”
  碧笙的表情有些困惑,“我随曹夫人进去的时候,颇有些吃惊,那厨房里灶台的位置,锅铲的位置,放油盐酱醋的橱柜的位置,都与淮南家中摆放的一模一样。”
  她抬起头来,有些惊疑地问道,“小姐是怀疑曹夫人也是方家出去的人?”
  沈棠沉吟片刻,“曹大人自称在方家住过,是曾外祖父的弟子,但我却从来不曾听人提起过他与方家的渊源。曹大人自称曾对不起外祖父,但要说到缘由时,却让曹夫人打断了。厨房这处所在曹大人必是不去的,曹夫人却整日在厨房以煮食为趣,若不是习惯了用得趁手了,她又何必将厨房打造得与方家一模一样?”
  碧笙闻言细细想了想,颇觉可疑,不由提议道,“不如去封信给秀蝉姨,让她查查那段旧事。虽说时日隔得久了些,但总弄经过事的老人,能记起当年的事。”
  沈棠轻轻摇了摇头,“写信去淮南,一来一往,须得一月有余,更何况,咱们手里并没有什么信得过的人可以跑这趟差事。”
  她忽然心中一动,问道,“碧螺巷的孙嬷嬷是跟着我母亲陪嫁来的旧人,她的年纪与曹夫人相仿,若那曹夫人真是出自我方府,想来孙嬷嬷也是认得的。”
  碧笙的眼睛一亮,“我竟没有想到孙嬷嬷。小姐,我们现在就去碧螺巷吗?”
  沈棠低低地沉吟道,“去吧,正好我还有事要交待孙嬷嬷。”
  原本想自己先带着碧笙去牙市转转,挑几个人买下养着,自己手头上没有得用的人,做起事情来束手束脚的,祖父给的自己总是不那么放心,但如今这事交给孙嬷嬷去做也是一样的。
  碧螺巷正隐在北街的后边,离安远侯府妾是远了,但离曹府的距离却还好,马车不过拐过了几条街市,便就停了下来。
  赶车的车夫道,“禀大小姐,这巷子太窄了,马车进不去。”
  沈棠低声道,“知道了,我自个下车走进去罢。”
  碧笙扶着沈棠下了车,“那会刚进京的时候,咱们也来过一次,那会来得匆忙,也不曾看得真切,这会可得细细参观一回。”
  沈棠笑着说道,“你若喜欢,将来我便将这宅子送给你,可好?”
  碧笙忙慌着说,“小姐说得什么话,这宅子将来可是您的嫁妆,又是夫人留给您的,岂是说送就送的?再说了,你这话的意思难不成是想赶碧笙走?”
  沈棠好笑地点了点她的鼻子,“傻碧笙,宅子再好也不过是死物,我只要心中记着娘亲,便就足够了。更何况,将来你若是成婚,我送个宅子给你也算不得过分,就算是娘亲知道了,也不会怪责我的。”
  碧笙一脸的不在意,“我瞧这世上,像二爷这样的男子多,像大爷这样的男子少,便是是大爷这样的,也还有着一房妾侍呢。所以,以后我不嫁人,就呆在小姐身边,替小姐做饭看孩子,这日子还比较有乐趣些。”
  沈棠“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好好好,那你以后就替我做饭看孩子罢。”
  两人说笑着,便来到了一座宅子前。
  碧笙扣动了门环,不一会儿便迎出来一个十多岁的清秀小厮,“两位姐姐这是找谁?”
  沈棠笑着说道,“我们找孙嬷嬷。”
  话音刚落,院里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有人高声问道,“小听,是谁呀?”
  小听摸了摸脑袋,翁声翁气地道,“奶奶,是两个姐姐,她们是来找您的。”
  孙嬷嬷的脚步声急切了一些,她急急地探出脑袋来,一见是沈棠,先是有些不敢相信,等细细地瞅了几眼,才忙忙地向沈棠行了个大礼,“老奴不知是小姐驾临,怠慢了小姐,真是罪过。快,小姐快请进来!”
  沈棠笑着将孙嬷嬷扶了起来,“我来京城的时候,秀蝉姨千叮咛万嘱咐说,孙嬷嬷是娘亲在时的老人,连娘亲都要敬上您三分的。您这般老奴老奴地自称,倒真是折杀了棠儿了。”
  碧笙接口道,“正是呢!”
  孙嬷嬷的眼中泛起了泪光,她拉着沈棠的手臂不停地来回看着,“小姐自上回来,已经快有三年了,那时还是个小不点,这会都已经长成大始娘了。这眉毛眼睛长开了,与夫人当年真是一模一样,像,真像!”
  小听在一旁插嘴道,“奶奶,既然这位是小姐,您怎么还让她立在外头?”
  孙嬷嬷一听,立刻用袖角抹了抹眼泪,忙忙地将沈棠和碧笙可进了正厅,等都已经坐了下来,又命小听上过了茶水,然后才敢问道,“侯府的规矩甚严,小姐今日怎么得闲出来?”
  沈棠笑着说,“我去太学院曹大人府上看望他家孙小姐,正巧离这不远,便顺道来瞧瞧您。”
  孙嬷嬷似是并不认识曹文显,一脸好奇地问道,“便是那位名满天下的曹大人?住学士巷的那位?”
  碧笙笑开了,“看来曹大人的声名果然当得名满天下四个字,连孙嬷嬷都认得他。”
  孙嬷嬷一时有些感慨,“当年老太爷还在的时候,我也曾伺候过他几日。老太爷谈笑有宏儒,往来无白丁,又留了好几个得意的弟子居在家中,一时家中的文风昌盛。就连我们这些奴婢下人,整日耳中听着之乎者也,矣已哀哉,时日久了,也多少能念叨上两句圣人语录。”
  沈棠点了点头,孙嬷嬷受过远山公的熏陶,论想法见识,自是不能拿她当寻常的仆妇来看,出于对文豪的景仰,知晓曹大人却也并不奇怪。
  她试探地问道,“嬷嬷既在曾外祖父身边呆过,自然是认得他座下的六名弟子的了。”
  孙嬷嬷眉头微皱,语气便有些迟疑,“说起来,老太爷座下原本是有七名弟子的,但其中一个……”
  第九十三章 原来
  沈棠心中隐隐有了猜测,但仍旧好奇地问道,“素来只听说曾外祖父座下只有六个弟子,这哪里来的第七个?嬷嬷,快将这事讲与棠儿听听罢。”
  孙嬷嬷的语气微顿,面上的表情便略有些沉重,她叹了一声说道,“那事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当年淮南方府里的老人散的散死的死,知道那段旧事的也没剩下几个人了。论理,这事不该我来说,犯了老爷的忌讳。但小姐今日问起了,我若不说,怕以后就再没人能知道这事了。”
  她将小听和碧笙遣开,屋内便只剩下了她和沈棠两人。
  她说道,“老太爷最小的弟子,我记得叫曹贤,他父亲曾是个秀才,但英年早逝,只留下了他孤儿寡母,但他母亲倒是个有志气的,家里再穷,也都咬牙让他将书读下去。这曹贤小小年纪就中了童生,过了乡试。老爷当时正是录取他的考官,见他家里困难,就一直资助他读书。后来他母亲死了,老爷便让他住进了家里,跟其他几个弟子一起住在了松鹤国。”
  沈棠心目光微微一动,那曹贤想必就是如今的曹文显曹大人吧,他将后院造成松鹤园的模样,想来还是因为怀念那段日子的缘故。
  孙嬷嬷继续说道,“他身世可怜,年纪又最小,因此老太爷和老爷都最疼惜他。但谁知道他后来……”
  她重重地叹了口气,“小姐的外祖母,生下您母亲后没多久,就病逝了,老爷跟前只有一个叫绿瑶的妾侍。
  那绿瑶原本也是丫鬟出身,替老太爷管着藏书阁,她无事便饱读诗书,因此那通身的气派倒比寻常人家的小姐还强了一些。不只如此,她还擅长厨艺,做棵一手好菜,老爷对她宠爱非常。”
  沈棠暗自沉吟,自己并不曾舅父说起过,原来外祖父还有过一个妾侍,不知怎么的,她的脑中浮现出曹夫人那张和蔼中带着优雅的脸来。
  孙嬷嬷的眉头微微地皱了起来,“后来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有一回老爷与曹贤大闹了一场,都见了血,曹贤当夜就带着绿瑶走了。再后来,老爷便不许人再提起曹贤的事,老太爷也默许了,时日久了,世人便以为老太爷座下只收了六个弟子,那曹贤就被人彻底忘记了。”
  沈棠很是惊讶,曹大人身为今日天下文人之首,个个都尊崇他的品性学问,但他年轻时候竟发生过这样的事……但随即想到那日曹大人的失态,曹夫人的喝止,便觉得这么离谱狗血的事,也不无可能。
  她心中微微一动,曹大人声名大显的时候”外祖父还不曾辞世,他定是能猜出曹文显便是曾经的曹贤,但他不许奴仆提及当年之事,刻意将曹贤这个名字淡化,这心思,也未尝都是因为当年那事。
  名声,是读书人的一切。
  外祖父许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去守护曹大人。
  只是,曹芙那张酷似自己母亲的侧脸……她不由问道,“那绿瑶可曾留下过子嗣?”
  孙嬷嬷摇了摇头,“不曾。”她顿了顿,略有些狐疑地问道,“小姐问这做什么?”
  沈棠轻轻一笑,“无事,我只是随便问问。是我想岔了,若是绿瑶曾留下过子嗣,那我怎会没有见过呢。”
  她眼波流转,调转话锋,“文清这孩子,可还乖巧?”
  孙嬷嬷立刻赞口不绝,“乖巧,乖巧。这孩子才刚八岁,书读得好自不必说,闲时还不忘在府里寻活干,说什么要报答小姐您的恩德。这孩子,将来是个能出息的。”
  又指着门外道,“我那孙子小听,老子娘都没了,我一个人把他拉扯大,原本可野得很,我老婆子可管不住他。自从文清来了,一有了榜样,这孩子就也像变了一个人一般,懂事了许多。”
  沈棠笑着点了点头。
  当年回淮南时,只留下了孙嬷嬷一家在京城看守产业。后来她死了丈夫,没过几年又死了儿子媳妇,膝下只留了小听这一条血脉。
  这小听一脸的机灵相,小小年纪,已经能够处事有度,若是好好管教着,将来也是个得用的人,若是出息了,也算是个孙嬷嬷一个交待。
  她想了想便道,“以后先生给文清上课的时候,让小听也一块去听听,就算不是要去考状元,但识字明理总是好的。别的不说,只要他学会了写字算术,将来大了也能做个帐房先生,帮帮少爷的忙。”
  这话,便是在对孙嬷嬷做下承诺了,帐房先生虽然仍旧是奴仆,但地位较之寻常家仆,是要高上一些的。更何况,沈榕将来极有可能是未来的安远侯,能帮侯爷做事,是天大的荣耀。
  孙嬷嬷十分感激,“这可太好了,这孩子心里羡慕着文清呢,就只嘴犟,只肯在外面偷偷地听。”
  沈棠顿了顿,眼神微微一深,低低地问道,“上次送过来的那个绵雨呢?她最近如何?”
  孙嬷嬷神色一敛,“那丫头刚赎回来时,呆呆愣愣的,像是经过什么大磨难一样,过了好些天才终于缓了过来。一缓过来便求着我去给她打听她母亲兄弟,但我跑了几回她说的那地,也没打听出来什么。她也问过几次此间主人是谁,我没小姐的吩咐,不敢乱说,便没回她。后来时日久了,这两件事她便都不再问了,自己主动将浆洗上的事务都包了,也算是个勤快的丫头。”
  沈棠低低沉吟,徐徐地说道,“我派人去查了,她母亲和弟弟都在秦氏手上,自她出了事,秦氏便不再供养他们,她母亲已经过世了,她兄弟也不知道被卖到了哪里。”
  孙嬷嬷大惊,“怎么会这样?这秦氏……利用了人不说,竟还对她母弟做出这等事来,真是太过狠毒了。”
  沈棠冷冷一笑,“秦氏本来就不是善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罢了。那绵雨若是不贪图这点富贵,不抱着想爬上三少爷的床做半个主子的梦,也不至于会到今天这般地步。”
  她低声吩咐道,“今日起,别再让她干这些粗活了,替她请个女先生来,琴棋书画俱都让她学起来,将她当小姐一样养着。若是她不愿意,你就将她母弟的事情说与她听,然后问她,想不想找回兄弟,想不想替她母亲报仇雪恨。”
  孙嬷嬷心内虽存了疑惑,但到底不敢问出口来,忙忙地点头称是。
  沈棠接着道,“还有一事,要麻烦嬷嬷了。”
  孙嬷嬷忙说,“小姐有什么事,尽管吩咐便是了。”
  沈棠的眸光一深,“我听秀蝉姨说,嬷嬷最擅长挑人看人。棠儿想请嬷嬷替我买些人,不拘男女,得用就成,买下来后便先放到青柳巷那所宅子里养着。”
  青柳巷的宅子,是方氏的另一处陪嫁,并不住人,孙嬷嬷时常过去打理照料一下,离得碧螺巷并不远。
  她抬了抬手,便从袖中取出一沓银票来,“这些你拿着,若是多了,便留着用,养这些人的花费也不少,若是不够,便找碧笙来拿。”
  孙嬷嬷将银票推了开去,“这些年小姐在淮南家里,这京城里几处铺面的租金都是由我来收着。好不容易小姐进了京,上回来时便要将这些交割清楚的,但小姐您说在府里吃穿不愁,这些钱还是由我来保管。小姐信得过我,自然是我的福气,但这钱尽都够了,怎么还用得着小姐自掏腰包?”
  沈棠摇了摇头,将银票塞进了孙嬷嬷的手里,“母亲的陪嫁里,只有几处铺面,一年收的租金虽然不少,但你的花费却也甚巨。要维持两个宅子的开销,也得花不少钱,更何况我知道青柳巷的宅子前年被大风吹塌了几处,修缮一下就是笔大数目。嬷嬷手头的钱,所余不多,还要用来供养文清和绵雨,维持家里的用度口这买人的钱,你定要收下。”
  孙嬷嬷无法,只好收了下来,她认真地说道,“小姐放心,这差事我定替您办好了。”
  沈棠点了点头,涩涩地说道,“当年娘亲带来的陪房,除了嬷嬷,尽都回了准南,棠儿有些事情不方便做,少不得要麻烦嬷嬷了。”
  孙嬷嬷闻言又是难过又是感叹,“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这都是我份内的事,只要是小姐一声吩咐,哪怕是要我老婆子的性命,我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沈棠“噗嗤”一笑,“我这里,哪有什么要赴汤蹈火的事儿,嬷嬷还是留着身子,好好享享小听的福吧!”
  话音刚落,碧笙便在门外轻轻咳嗽了几声。
  沈棠笑着对孙嬷嬷说,“时辰也不早了,我该走了。若是回去得晚了,下回出来便难了。我来过的事情,不必向文清提起,至于绵雨,只怕她如今已经猜到了些,她若是再问起,你就不必瞒她了。”
  孙嬷嬷有些不舍,“我知道小姐出来一趟不容易,以后若是还有这样的机会,可要常来看看嬷嬷!”
  沈棠点了点头,柔声道,“我会的。”
  她徐徐地出了门,见碧笙的脸色有些不自然,她不由凝眉问道,“怎么了?”
  第九十四章 为父
  碧笙悄悄地在沈棠耳边说道,“我又看到了那个人,那日坤和宫外我跟丢了的那个。”
  沈棠的神色顿时凝重了起来,她想了想,转身对孙嬷嬷浅浅一笑,“我这便回去了,嬷嬷还请留步。”
  孙嬷嬷自然是恭恭敬敬地将她主仆二人送至了门口。
  碧螺巷细小狭长,宽大的马车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