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七,传宋承祖御书房见朕。”
第104章 雄才伟略
正文 第104章 雄才伟略
第104章 雄才伟略
咸淳元年三月下旬,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儿汗国大汗旭烈兀(忽必烈之弟)遇刺身亡。
在蒙古西部四大汗国中,钦察汗别儿哥、察合台汗阿鲁忽和伊利汗旭烈兀一致同意东赴蒙古草原,参加忽必烈召开的忽里台大会,唯有一直站在阿里不哥一边的窝阔台汗海都坚决反对这次大会,拒不承认忽必烈的大汗之位,并扬言其它三国如果东去,就会成为窝阔台汗国的敌人。旭烈兀的意外身亡,导致了各大汗国之间反目为仇,随即爆发了战争。
忽必烈迁都后,采纳印天涯之建议,令刘秉忠在原燕京城东北方向十里处筑建新城及大型宫殿(即后世的紫禁城),以长生天名义聚天地之灵气,压制汉人之北方龙穴。
四大汗国间的战争爆发后,忽必烈于四月初派出使者前往西部,要求各汗国停战,使令不见成效。
五月,忽必烈在燕京(中都)的临时宫殿内,召开了蒙古最高层文武官员参与的大会。
在与神尊印天涯商议后,忽必烈定出了“文仿汉制,武承蒙古”的国策。大会上,此国策刚一宣布,就遭到了大多数蒙古官员们的强烈反对。
“我蒙古男儿怎么能够效仿汉制?”
“臣等坚决反对。”
蒙古人大都xìng格外露,有啥说啥,阿术,阿里海牙,桑哥等纷纷上奏,一时间反对声此起彼伏。
会议的前夜,忽必烈在一处僻静的小屋内拜会了印天涯,就关于蒙古未来的发展国策同印天涯进行了整夜的详谈。
印天涯最后问道:“大汗,如今我蒙古已占据半壁江山,数年内便会和南人决战,从目前情形看,双方各有长处,但我们有长生天保佑,必定能一统天下。大汗,我问你一句,你是想做蒙古成吉思汗的传承者,还是想做中国第十九个朝代的统治者?”
“两者兼之。”
忽必烈静静地看着这些情绪激动的反对者,直到声音完全消失才缓缓道:“本汗所说的国策任何人无需置疑,我蒙古男儿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但在治国方式上还是不如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汉制。”
“大汗。”冷静下来的阿里海牙奏道:“臣随同阿术将军征战过南朝,那里的官府大都**无能,依臣所见,其治理能力还不如我蒙古。”
阿里海牙,四十来岁,聪敏善辩,文武全才,时任中书省参议,深得忽必烈喜爱,是蒙古人中不可多得的治国人才。
“阿里海牙,你终究没有明白南朝症状之根本,数千年的历史沉淀,汉人的制度已经相当完善,宋人的衰败不是其制度不好,而是其人自身的原因。”
说到这里,忽必烈突然抽出腰中宝刀,说道:“这柄宝刀名唤飞龙,乃是父汗拖雷当年南游时所得,其工艺制程均是冠绝天下,在我十二岁成年时,父汗将此刀作为成年证物赐予了本汗,从此随我东征西讨,立下不世功勋。你们设想,此刀要是放在阿里不哥身上,难道本汗就会不是其敌吗?”
阿里海牙本就聪明,乃是蒙古人中少有的智者,其领悟力比起那些只会打仗的将军们强了许多,“大汗之意臣明白了,只是。。。。。。”
“阿里海牙,本汗知道你一直看不起汉人及其他人种,其实每个人,每个民族都有长有短,治国者当取长补短才不会失之偏颇。国师,史先生,你们二人出列。”
被忽必烈称为国师者,正是蒙古首位国师八思巴,一位不到三十岁的吐蕃年轻僧人,史先生名叫史天泽,是位已过花甲之年的汉族老人,官至中书左相。
忽必烈指着这二人,笑道:“阿里海牙,这二位一位是西域sè目人,一位是汉人,你自诩文武双全,和他们比比,你能有几分胜算?”
“臣。。。。。。”
“阿里海牙,汉人有句名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本汗治下,尽是我蒙古子民,况且本汗仅是效仿汉制,此乃大有为于天下,你明白吗?”
阿里海牙见忽必烈难得如此温和,反倒心中忐忑不安起来。
忽必烈凌厉的眼神扫过在场之人,突然语气严厉起来,继续说道:“阿里海牙,本汗再问你,你穿件汉人的衣服,说句汉人的语言,就会变成汉人了吗?”
阿里海牙本就有些惧怕忽必烈,这下顿时冷汗直冒,急忙道:“臣知错了。”
忽必烈“哼”了一声说道:“本汗推行的是一种二元政策,在原则上必须始终如一地维护我蒙古的统一,保持在jīng神上的传承,但更要吸收各个民族的优点,以实现大一统的蒙古帝国,这个既定国策不用再议,不管你们是否明白,只需执行即可。”
“臣等遵旨。”蒙古官员,汉人官员,sè目人官员齐声言道。
“军事上依照原有策略不变,继续强化我蒙古铁骑。枢密院枢密使阿术,枢密副使张柔,张文谦,怯薛军指挥使伯颜,副指挥使张弘范听令。”
“臣等恭听大汗圣旨。”
忽必烈满意地看着这几员军中战将,道:“征南计划由枢密院具体实施,二年内组建二十万征南大军,兵发南朝。阿术将军,数rì前川中刘整奏折朕已批示,令其重组水师,枢密院当无条件支持,使我蒙古水师在两年内务必要能够同南宋水师抗衡,另外,征讨南朝的突破口需在一年内选定,关于这一点本汗建议你们多于南朝降将商议。伯颜,张弘范,本汗允许你们在两年内将怯薛军扩充至两万,到时随阿术元帅南征。”
“臣等遵旨。”
“国师。”
“臣在。”
“本汗会在京中设置总制院,掌管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国师兼管总制院事,我蒙古治下以佛教萨满教为国教,但对于其它宗教信仰不必过分压制,任其发展。国师及下属吐蕃语文学者,重新创制蒙古新文字,并与汉语互通互译。”
“臣遵旨。”
八思巴不同于印天涯,八思巴受封为国师,自然就成为蒙古的大臣之一,而印天涯不曾在朝中任职,也就不用称臣了。
蒙古中书省是忽必烈于一六六零年设立,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分掌政、军二权,尚书省时置时废、门下省不复置,也不像宋朝时有六部之说,故蒙古中书省较前代更为重要。
“中书右相札鲁忽赤,中书左相史天泽,中书平章政事阿合马,耶律铸,中书参政知事赛夷阿札儿听令。”
“臣等恭听大汗圣旨。”
“中书省除统领百官政务,健全各地分支,为行省制奠定基础外,这几年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以满足征南大军的粮草需求,同时准备着手建立御史台,负责百官监察职责。另外,本汗打算在明年试行科举制度,多一条选拔人才之路,此事由耶律铸负责,赛夷阿札儿,你继续贯彻纸币制度,以保证大军兵器所需的金属供给,但必须把纸币的发行维持在合理的限度内,严禁似南朝般,随意贬值。”
“遵旨。”
忽必烈的军政指令有条不紊的颁发下去,众人一一接旨。
“各位,你们均是我蒙古好男儿,按照本汗之令尽心做事,一统天下,指rì可待。”
“大汗雄才伟略,万岁外岁万万岁。”
“哈哈。”忽必烈爽朗的笑声传遍中都,也传遍了整个蒙古。
第105章 案情分析
正文 第105章 案情分析
第105章 案情分析
忽必烈召开大会的同时,小屋内的印天涯正在看杨琏真迦的密函,看完后心里暗道:“这南朝皇帝不简单啊,短短的半年时间就似变了个人,法绝。”
“神尊大人,法绝在。”
“传令杨琏真迦,扩大情报范围,史玉琪那里,如无必要就暂且不要接触了,让史玉琪一心一意向上经营,这可是一步重要的棋子,另外,尽力打探郝经的关押点,大汗令我等尽快将其救出。”
郝经,1256年受诏于忽必烈,1260年,受中书平章王文统嫉妒,赴南宋议和,被权臣贾似道秘密囚禁16年,即著名的郝经南囚,被元朝史学家称之为南国苏武。郝经反对“华夷之辨”,而推崇“四海一家”的思想,主张天下一统,深得忽必烈器重,在阿里不哥自立为汗时,忽必烈正在同南宋激战,双方交织不下,郝经力劝忽必烈,暂且与南宋和议,先定内再安外,最终忽必烈按照郝经的策略退兵北返,夺回汗位。
“神尊大人,此事已经陆陆续续查了五年,但愿杨琏真迦这次能够找到郝经大人吧。”
“恩,郝经此人有大才,本尊最佩服其胸襟广阔,心怀天下,只可惜这数年来大汗一直忙于平定阿里不哥之乱,倘若大汗将来能够一统天下,此人当可拜相入阁。”
“大人,属下立即派人通知杨琏真迦。”
“去吧,让刘秉忠前来见本尊。”
“是,大人。”
印天涯突然手一翻,掌中凭空多出四颗不同颜sè的宝石,自言自语道:“但愿我萨满之四绝阵能够削弱南朝命星之光芒吧。”
######
金华府提点刑狱司胡云在盖叫天死亡后的次rì告假返乡,宋承祖到达金华后仍然不见其踪迹,而假期已经过去了两天。宋承祖到达金华后首先便是勘探现场,由于时rì已久,现场并没有留下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宋承祖问了下盖叫天尸体倒地之处,就在门边,看来盖叫天应该是在门口遇害的,这个细微之处文璋没有和我说过,也许他根本就没有留意,接着又仔细询问了当rì守夜的狱卒,所有狱卒均言道,当夜监牢中只有他们守夜之人和刑狱司胡云出入其间,作为主管司法的提点刑狱司,胡云每rì都要视察监牢,胡云平rì里一本正经,言语甚少,当天夜里胡云照旧巡视了牢房,狱卒自然觉得正常,也没有发现什么不妥之处。
在排除了狱卒的可能后,宋承祖立刻让金华知府派人前往胡云在乡下的老宅,已是人去楼空,据当地人讲,胡云在七天前便带着其老母亲离开了,至于去了哪里,也无人知晓。
州府的提点刑狱司虽然只是从八品官员,但因其管辖一方治安,所识之人很广,九流三教,黑白两道,宋承祖一边安排衙役在当地四处查找,一边赶回京城请刑部发文,全国缉拿。
一名逆贼的身亡,牵涉出朝廷官员的失踪,尽管没有任何证据,但胡云却是唯一的嫌疑人。
如果是胡云杀了盖叫天,那盖叫天身上一定还有其他秘密,不过胡云又为何要潜逃呢?即便是杀了盖叫天,也不过是杀了一名山贼,胡云完全有理由证明是自卫或者误杀,他这一跑反而落下嫌疑罪名。
胡云的档案十分简单,父亲早逝,胡云及其弟弟胡风都是由他们的母亲养大,胡云自幼好学,十八岁中秀才,后被招至衙门,一直做到提点刑狱司之职,无不良记录。胡风则在十多岁时失踪,没有任何记录。
宋承祖在前往金华之前,对盖叫天重新做过尸检,结论同文璋沈墨的看法一致,盖叫天是收外力挤压,导致心脏破碎而亡,从其身上没有痕迹来看,应该是武功高手所为。宋承祖的办案经验十分丰富,在金华期间,询问了无数胡云的相识之人,大家的说法都是一样,从来不知道胡云会武功。
夜已深,人也静。
我独自坐在御书房内思索着盖叫天一案。我曾经一度迷上过侦探小说和电视,只是每次都将结局猜错,那些绕来绕去的线索让我常常摸不清方向,偏偏我又喜欢显摆自己的逻辑推理是多么的高明,以致总是被乐菱杉嘲笑。而乐菱杉正好相反,似乎对此很有天赋,总是能够将谜底猜得**不离十。
这些rì子来,我下意识的将乐菱杉锁在心里的一个角落,用繁重的工作去压制,我无法忍受那种撕心裂肺之痛,今夜却因宋承祖的汇报,让我想起了过去,我留在心里的那把大锁很轻易地就被打开了。
唉,这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我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夜sè,痴痴地发起呆来。
“傻瓜,你拿张纸,将所有可能出现的结局写在纸上,然后根据案情的发展一个个排除,这就叫做抽丝剥茧,剩下的连猜带蒙就知道答案了。”
“就这么简单?”
“呵呵,说简单就这么简单,就像做几何题目中的假设题,关键是已知条件和辅助线的结合,当然了,哥,这辅助线可不是那么好画的。”
“我想啊,如果让古代的包公,狄公,还有那宋慈等人来做几何题一定非常厉害的。”
“我才不信。”
“切,不信?你叫他们来试试。”
“呵呵,菱杉,你这是忽悠我吧,除非他们穿越来啊。”
我明知越想心中越痛,只是我自己根本无法控制。
微风过处,带来了丝丝雨点,又下雨了。
我回到椅子上,不知不觉地拿起一支硬笔,在纸上写到,第一,胡云是凶手。第二,胡云失踪只是巧合,这点基本上可以排除,他回家接上母亲离开也许是另外一宗案件。第三,有高人乘夜潜入牢房,我觉得像蓝羽沈墨他们都有着本事。第四,盖叫天自杀。这个似乎也不成立,否则他怎么会写下个二字?第五,守夜的狱卒?第六。。。。。。
凶手杀死盖叫天一定是为了掩盖什么,他怕盖叫天被押解到京城后吐露出什么秘密来换取xìng命,于是就地灭口。但是盖叫天只是一个山贼,他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盖叫天是从北方南逃的官军,会是蒙古细作吗?
我仔细想了想当rì文璋的报告,从抓住盖叫天到夜里盖叫天被杀只有一天时间,知道文璋要将其押解进京的除了青年卫外也只有金华府,从这点来看,即便是第三点成立,这金华府中也是有同谋的。
金华府离临安也就一百多公里,快马加鞭也就一rì路程,也许这道题目的辅助线还是要去金华找吧。
潜意识里,我想找出答案,只不过是想证明给乐菱杉看,尽管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而且我还有种直觉,到了金华一定能找到我需要的辅助线。
商业部刚刚成立,紧接着又有农业部,银行,大学,水师改制等事情也让我大脑有些凌乱,干脆出去走走,也该让大脑放松下了,顺便看看我大宋的好风光。
第106章 农业部
正文 第106章 农业部
第106章 农业部
廖莹中的猜测基本正确,我的确是在分化各部的权力,无论商业部,还是即将要成立的农业部,银庄以及未来还会成立的其它新部门,都含有这个目的,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自然就会分散,这也是原因之一。
我针对的不仅仅是贾似道,而是现在的整个官僚体系。
在宋末这种乱世,我坚信唯有强势的dú cái政权才能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皇权,唯一的强权,岂能受到相权,后权的牵制,只有一个强大而且有力的zhèng fǔ,才能带领大宋抗击蒙古,走向中兴,也只有这样,华夏民族的发展才不会出现向下的拐点。
皇宫大殿。
小七大声叫道:“宣鲁国公赵葵进殿。”
赵葵,皇室宗亲,南宋儒将,历经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一生以儒臣治军,为南宋偏安作出卓越贡献。历任中大夫、左骁骑将军、华文殿直学士、淮东安抚制置使、湖南安抚使、资政殿学士、福建安抚使、枢密使兼参知政事、丞相兼枢密使等,现闲职在京。
“臣赵葵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
“谢陛下。”
赵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