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纪元1912-第4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克定,你徐伯会品茶,昨日湖南一位客人送来两厅黄竹白毫,说是茶中极品,我不知好坏,也无品茶兴致,你拿给徐伯吧,无事时,请你徐伯品品。”
    徐世昌连忙答谢道:
    “先谢谢大总统美意。再说,我对茶也是门外汉,能品此极品,也算有幸了。”
    在徐世昌离开书房后,袁世凯脸上笑容便消失了,那张稍显病态的脸上一时尽是无奈之色,甚至还有一些不满,最后又是一声长叹,接着又是摇头,似乎是在什么事情叹息不已。
    “这些人啊……”
    终了,那声叹还是发了出来……)
    p
第125章 应该如此
    南与北。
    似乎对于中国而言,从清末武昌军兴那天起,这南与北就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就一直吸引着国人的注意力。
    从民国初年开始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实际上处于脱节的状态。再到南方“革命都督”对袁世凯中央政府的不信任,又至后来的“民二叛乱”的南北大打出手,可以说,对于中国而言,从进入民国之后,南与北的调和,一直占据着中国政治的主流。
    而经过近五年的努力,通过镇压“民二叛乱”的武力展示,又到行政上的强硬,勉强树立中央权威,尤其是在过去的一年间,通过收复关税、签订新约等等一系列的收回国权运动的推动下,以及远征军的派出树立起了真正的“中央之威”之后。
    但正如历史上一样,几乎每一次,几乎就在人们看到希望的瞬间,阴云总是会一再的笼罩着这个国家——“刺李案”以及随后总理李乘军舰返回连云港的举动,终于还是把国人的视线投向了那个持续五年的命题。
    又一次南与北的问题。
    再一次南与北的纠葛。
    一时间“南与北”的问题,成了国人关注的中心。国人无不希望和平。太平日子,谁不高兴,盛世岁月,谁不期待。
    因此,即便是李致远到了连云港,可当人们看到他在连云港,只是视察实业。而袁世凯呢?在京城亦未动员军队,甚至就连同第三批远征军,亦在李致远身在连云港时,依然按计划派出了,似乎,没有什么能够影响“袁李政府”,似乎,对于李致远来说,正如他所说的那样——“闭上眼睛,看到的是中国的未来。睁开眼睛,依还是中国的未来”。
    或许,这就是赤子之心!
    不容易质疑的赤子之心!
    原本的,在“刺李案”风起,公债市场大跌,国人欲行游说团前往连云、京城游说的人们,无不在最初的热情之后,慢慢的冷静了下来。对于袁世凯,或许有不少人会怀疑他,但是对于李致远,却鲜少有人会怀疑他。
    有时候,名声就是如此,对于外界来说。李致远的声誉是无可辩驳的,同样也是完美的,甚至几乎等同于圣人,事实上,这同中国人传统的心理上对于“明君”的依赖和向往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在中国的传统历史上。伴随着旧王朝的覆灭与新王朝的诞生,随之而来的,就是圣人临世的“谣言”,当然,这与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不无关系,而对于中国民众而言。历史总是一再的告诉他们“开国三代为明君”,千百年来,习惯了被他人主宰命运的中国民众,总是喜欢将一切都交付于“明君”、“贤臣”,似乎那样的话,就会迎来太平盛世。
    历史就是如此,但是中华民国,这个共和体制对于中国的精英们是陌生的。对于中国的民众同样也是陌生的,对于很多百姓来说,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如何生活在“一个没有皇帝的时代”,没有了“皇帝”,没有了“明君”,那应该如何生活呢?
    作为大总统的袁世凯是“明君”吗?
    不,在满清遗老的眼中他是“威逼少君的奸臣”,在革命党精英的眼里,他又是“贪婪无比的窃国大盗”,在这种主流宣传之下,老百姓很难把“奸臣”、“大盗”视为“明君”,更何况,他亦非“君”。
    在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旧世界里,伴随着一个王朝的诞生与兴起,总是会产生一些建国英雄,而且人们总是之所以想当然的把用神话色彩去点缀他们的功绩,似乎以此来证明“天命所归”四字。
    而对于中华民国,这个新生的共和国而言,因为这个国家诞生之前,几乎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历史,至少是“符合共和精神”的历史人物,尤其是随着一个个风云一时的人物,或主动或被动的成为了“卖国贼”之后,茫然的人们急欲寻找一个新的精神寄托。
    而就在这个时候,李子诚这个在民国建元之后,从海外归来的“赤子”,适时的带着他的“奇迹”与“成就”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且不说其名扬海外于先,办陇海于后,单就是于日人兵见胶澳,沉日人舰队主力,再到身居总理之位,对外力争国权,对内修以民权,再加了看似无可挑剔的行事原则,人们自然而然的对他生出了太多的期待。
    而伴随着这种期待的是,就是把李子诚个人给理想化,而正是这种理想化,使得“刺李案”后,外界能够在最初的惶恐不安之中,转而又一致相信——小李总理不会“因私废公”,为国纵死千回亦何妨,怀揣如此赤子之心的小李总理,又岂会行亲者痛、仇者快,掀起内战之事?
    显然不可能!
    而事实,也未让他们失望,他们看到,搭乘军舰到达连云港的李子诚,并没有去关心“他”的军队,更没有动员没线多达数十万的劳动军团,至于派往各省的内务部队,依然认真的履行着剿匪任务,至于国务院所属机构,依然是依如往日的认真工作着。
    对于李子诚,数以千百万的国民,总是怀揣着这样,那样的期待,他们清楚的知道,只要“袁李合作”仍在,那国家,就有富强的一天,至少,这太平日子就不会被打乱。
    当他们中的许多人放下心的时候,作为国务总理的李子诚依然呆在连云港,视察着自己的工厂,了解着过去一年公司的各项发展,尤其是技术上的发展,当然,在很多时候,他会有所侧重。
    比如。就像现在,在德华大学第一界毕业生即将毕业的时候,不待学校邀请,作为学校的创办者,同样也是大学董事会主席的他,就主动的来到学校,来到这所他寄予了太多希望的学校。
    不过,对于外界的期待,作为当事者的李子诚自然有所了解,事实上。这正是他所期待之事,甚至于,对于一些“下属”们的推波助澜,也是持以纵容,毕竟,出于对历史的了解,李子诚清楚的知道,即便是到了21世纪。中国人心中都有着浓浓的“圣君”情结,更何况是现在,“负天下之盛名”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还有利于计划的实施。
    不过,相比于“负天下盛名”,只有李子诚自己才知道。真正能够引领国家强大的并不是他,而是一代、两代中国人,尤其是德华大学中的那些青年学生,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的未来。
    “……四年前,我创办了这所学校。他们问我为什么要创办这所大学,我的回答非常简单,我的公司需要,仅仅只是我的公司需要吗?”
    站在德华大学的大礼堂,面对着数千名即将毕业的的德华大学的师生,虽说演讲已经开始了几分钟。但李子诚依还是显得有些紧张,因为他清楚的知道,也许,在这台下,就坐着未来的大师,如果自己的演讲稍有差池的话,那么,也许会误导他们一生。
    “不!当然不是!相比于公司。中国更需要这所大学,更需要从这所大学中走出的工程师们、专家们、学者们,去改变这个国家,对于个人而言,固然,**公司需要大量的工程师、专学、学者,但是,对于中国而言,我更希望有朝一天,德华大学会成为一个华丽的梦想。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所希冀德华培养出具有世界水准的工程师,并能成为一针催化剂,用以重塑这个幕色沉沉、喑哑沉沦的国家……”
    在雷鸣般的掌声响起的时候,在这一群穿着学士服的青年人中,宋家诚有些激动的看着台上的总理,就在半个小时前,他的教授通知他,待演讲结束之后,总理会抽时间见他,这意味着他的梦想,也许很快就能变成现实了。
    “梦想!”
    话声稍顿,看着台下的众人,李子诚笑了笑。
    “我们每一个人都怀揣着各种各样的梦想,未来的中国,同样也应该是一个可供任何人实现个人梦想的国家,这正是我所致力的,也是我所努力的,之前,教授联席会议的几位教授询问过,是否能在你们的毕业之际,给你们一些人生的启示,其实……”
    笑了笑,李子诚看着这些年岁与他相当的年青人,自己可以给他们启示吗?
    “我们年岁相当,在这里,作为一个同龄人,或许,我唯一能够给予你们的建议是,做一个有所担当的人,对个人、对家庭、直至社会、国家,只有如此,我们的国家才会走向强大,亦只有我们这一代人,点燃人生的火焰,这个国家才能获得真正的浴火重生!
    好了,同学们,希望你们记住这一天,从这一天开始,你们将会推动着这个国家走向重生,走向辉煌,我期待着与你们同行!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为了……祖国!为了祖国而奋斗!”
    掌声,雷鸣般的掌声伴着毕业生们的呐喊声响了起来,青年人总是容易被煽动的,这些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们,亦是容易动情的,毫无疑问的,李子诚又一次挑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弦,尽管言语并不多,但对于他们而言,却已经足够了,已经足以让他们铭记终生。
    “哒、哒……”
    这会,“负天下之盛名”的李子诚倒是没有像外人所以为的那样——忙于国事,而是不停的按着手中的“自动铅笔”。
    对于自动铅笔,李子诚倒不陌生,要知道,无论是上小学的时候,还是高中,亦或是大学,甚至参加工作之后,自动铅笔都一直伴随着他,而现在看着那细细的铅芯随着手指不断按动,越吐越长时,李子诚的脸上却全是惊讶之色。
    这是——中国人发明的自动铅笔!
    如果说什么是惊喜的话。恐怕没有比这个更让人惊喜的了,如果不是今天来德华大学的话,恐怕自己还真的会错过这个发明。
    准确的来说,是连云港第一件“自主创新”的“工业品”,尽管这并不是一件“重工业产品”,但这已经让李子诚颇为惊喜了,虽说过去的四年,连云港、陇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几乎所有的工业制造品都是依照专利资料库内的现成的图纸、技术开发数据研发的。至多只是实现其“国产化”罢了。
    在过去的四年间,**公司所属企业所致力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致力于解决产品的技术加工和生产问题,现在**公司或者说中国,可以依靠着领先世界三十年的技术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将来呢?
    作为一个科学技术后发展国家,起初只能向科技先进国家学习和引进。但是科学技术必须经过本土化改造之后,才能成为植根于本国文化之中的实用技术。准确的来说,就是吸收加以改进,最终形成自我良性发展,如此,才能真正领先世界,至少不落后于世界。
    而按照李子诚的设想。**公司应该用二十年的时间去吸收二战德国技术,完成德国技术向本土技术的转变,随后用十年的时间,在德国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如此。在三十年后,中国的整体科技水平,将不逊于美国,为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在这个吸收过程中,没有任何人,比李子诚更明白“自主创新”的意义和价值。就如同此时,手中的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一样,或许这只是一只普通的自动铅笔,但在某种意义上,却意味着未来。
    看着总理在那里把玩着铅笔,宋家诚此时不可谓之紧张,为了能尽快让自动铅笔投产,他曾向银行申请过贷款。也曾向商人们寻求资助,可最终都未能成功,如果不是总理来德华大学为毕业生作演讲,如果不是教授的推荐,或许他根本就没有机会向总理展示他的发明,而现在,总理的沉默,却只让他紧张到了极点。
    “总理,这种自动铅笔,虽说价格高,但是使用起来,却极为便利,不需要用刀削笔,而且铅芯价远低于普通铅笔……”
    就在宋家诚准备介绍这自动铅笔的优点时,随手写了两个字后,李子诚却笑着抬起头看着宋家诚说道。
    “普惠……嗯,这个牌子倒是不错!”
    想着这个后世的日本品牌,李子诚却是在心下一乐,看来,这个牌子从此就要成为“中国制造”了。
    “怎么,什么时候投产,如果尽快投产的话,教育部那边,我无法保证,但是我可保证向他们推荐一下,同时基金会也会采购不少于50万支!”
    笑看着这个年青的“发明家”,李子诚等待着他的回答。
    “总理,这……”
    紧张的说不出话来的宋家诚一时倒不知道如何开口了,倒是安卓勤在一旁急忙补充道。
    “总理,现在这笔还不能投产,因为……”
    看一眼总理,不再那么紧张的宋家诚连忙说道。
    “没人愿意投资,而我们也没钱办厂,所以暂时还不能投产……”
    钱!
    终于,李子诚反应了过来,正如后世一样,很多限制新发明的原因,只有一个原因——钱,没有钱,拿什么去投资?拿什么去发明?
    看着眼前的这两个年青人,李子诚心知他们两人比很多人都幸运,不是因为他们碰到了自己,而是因为,他们在学校的帮助下,对铅笔厂的生产工艺加以改造,获得了一笔用于研发自动铅笔的资金,而且学校也给予他们资助。
    这无疑是得益于德华大学与**公司之间的亲密,当然也和现在工厂技术匮乏不无关系,所以工厂不会拒绝这些“小专家”的建议,如果换做后世,后世的工厂有几个人会听信这些“毛头后生”的话,对工厂制造工序加以改进?
    好吧!
    他们两个人是幸运的。
    可除去他们,除去德华大学的一万名学生之外,这么大的中国,就没有一个“发明家”,就没有一个爱迪生吗?
    不!不可能,中国人远比外人想象的更为聪明,只不过,他们的聪明才智往往会被埋没,就像……就像眼前的这两位,如果他们没有得到投资的话,也许,这个发明就会埋没于历史之中,如果这个时代有的话,风险投资公司,专门从事这种有一定风险的技术性投资,或许,这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也许……
    看着这两位满面期待的年青人,李子诚沉默片刻,心下的那个念头更浓了。
    “我个人或许不能给予你们什么支持!”
    在李子诚的话音落下时,无论是宋家诚还是安卓勤两人的脸上都浓浓的失望之情,就在他们失望之时,却又有一句话传到了他们的耳中。
    “但是我想,你们很快就会获得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的资助!”
    “风险投资公司?”……)
    p
第126章 在农村
    中国新希望农业科技研究院。
    在中国,这或许是全中国规模最大的农业科技研究院,这所研究院虽说是由李子诚创建的,但其设立的契机却是因袁世凯划给的多达三百余万亩苏北盐场荒地,在这片荒地的垦殖过程中,**公司并没有引进外来移民,而是直接创建垦殖公司,由表面是农场工人事实上却是半农半工半兵的“劳动兵团”承担垦殖。
    在最初的两年的开垦之后,随着荒地的开垦殆尽以及劳动兵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