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伐天下-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于“蕃客”的问题,赵构临死前与赵昚谈过此事。原来,南宋建立初期危机四伏,而且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半独立状态,朝廷能得到的税收少得可怜。赵构为了摆脱这一窘境,便以极其优惠的条件吸引“蕃客”们来南宋通商和定居。这样一来,南宋的政权是巩固下来了,但是国内的商人则由于不平等的待遇,而被迫大量退出了商业领域。赵构很快意识到这一点,想要纠正那些短期政策的弊端。但是“蕃客”们也不是白痴,他们早就在南宋朝廷和地方上找到了大量的代理人。那些买办分子在主子的暗示下,以“不能过河拆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类的理由使赵构无法对那些短期政策进行改革。毕竟南宋的主流思想可是儒家思想,道德的力量大过法律,他们的理由又冠冕堂皇,赵构也无法反驳。在这种情况下,“蕃客”们的财富以惊人的速度膨胀起来,二十年增加了超过十倍。
第三百七十九章 灾 难
  赵构直到驾崩都没能找到解决这个不定时炸弹的方法,他并不主张用暴力方法解决此事,在他看来,如果这样做的话,南宋对外将全无信用可言,这是他父亲犯过的错误,他绝不会再犯。按照赵构的思路,赵昚暂时对那些蕃客们采取了拉拢的方式,将其中部分影响力较大的富豪任命为管理商业交易的官员,以保证他们的利益不受侵犯。可是赵抗这一搅和,就连那些“官商”,都没几个敢留在南宋了。
  无奈之下赵昚只得暂时管制“蕃客”们的自由,以防止他们恐慌性地出逃。但是事与愿违,这样一来“蕃客”们更加惊慌,而他们经营多年,赵昚又是新登基不久,管制根本没发挥多大的效力,结果没过几个月,有能力逃走的全逃走了
  而赵昚不但什么都没得到,反而得处理因“蕃客”们大举出逃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这一事件的罪魁祸首赵抗则很“慷慨”地借给南宋朝廷一千万贯以应急,年息五成,真可谓“前门驱虎、后门进狼”
  在这个过程中,“神罚”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将近九成的“蕃客”都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加入了“神罚”,这种后果是赵抗没有料到的。毕竟他对那些外国人缺乏了解,没想到他们的警觉心如此之高。至于“蕃客”们为什么都前往金国,主要是因为其他几个国家都太小了,市场狭小,商人逐利而行,自然只能去金国了。而且金国目前财政困难,急需钱粮,可以说是一拍即合。而“神罚”作为他们的代表,在派人与完颜亮进行了数天的磋商后,正式结成了联盟。
  有了“神罚”的财力与情报网的支持,金军气势大涨,连续多次对海州发动了进攻,不过虞允文防守严密,并没给他们机会。但是不利的消息还是不断传来,布萨忠义再一次证明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北方数十万(虚数)抗金义军几乎全被剿灭,只剩下不足五万(还是虚数)的零散武装还在负隅顽抗。等到他的十万大军与完颜亮的金军主力会合后,海州城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而一度轰轰烈烈的北伐则大有中途夭折的风险。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虞允文正在忙着布置防务时,一份密报令一向冷静的他原地伫立了许久。一向不服输的他今天算是深刻体会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的含义。
  “贼老天真是贼老天,为什么总要和我们汉人过不去!”,虞允文几乎就要怒喝了出来,他心里明白这次北伐已经不得不中止了。从密件上,虞允文得知淡水一带发生了强烈的地震,虽然碍于篇幅不能准确描述,但光看“山崩地陷”这四个字,就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而赵抗得知此事后,立即中止学习启程回国,更是说明了这一点。
  后方出了这么大的灾难,如今即使是想保住海州这一城之地,都已经是奢望。甚至光是将城内的数十万军民平安带回赵国,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被金军尾随其后一路追杀,那将是一场更大的灾难。按常规的做法,这种情况下应该用一支战斗力强的军队断后,以掩护主力撤退,但那样做的话,那支断后的军队必无幸理。赵国现在野战军数量有限,可舍不得拿几万精兵去当弃子。
  不过好在有海军上千艘舰船在,至少百姓撤离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军队一旦开始上船,城防力量必然大减,金军如果乘势攻城的话,那大部分没来得及上船的官兵一定死无葬身之地。居鹏当初所用的办法太残酷,虞允文只是将其作为备用方案,他仍在苦思,希望能找出一种更好的办法来。
  三天后,虞允文向海军发布了战斗任务,他命令海州港内没有运送百姓任务的舰船,立即出港,对在金国近海航行的所有船只发起攻击。能俘获的就俘获,不能俘获的全部击沉。另外,虞允文又命令时俊部经海路,对金军的侧后方发起间歇性的突袭,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是,金国如今人力、财力、物力都非常充足,根本不在乎这么点损失。而江晨星等赵军将领却迷糊了,不是要撤退吗?怎么突然变得这么积极主动起来了?难道虞允文打算冒险和金军决战,现在就是在做相应的准备?
  赵军都不明白,金军那边就更不明白了,尤其虞允文还派人发动了几次小规模的夜袭。这几次夜袭,赵军大量使用了火箭,虽然杀伤人数不多,但金军营帐被焚毁不少,而且金兵们的休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完颜亮对此非常恼火,他现在已经不怕与赵军正面决战,但是这种小规模的骚扰令他极度抓狂。无奈之下,他只能下令增加了岗哨数量,以防止赵军故技重施。根据经验,赵军每次发动大规模攻势之前,都是以这种骚扰为开端的。想到这里,完颜亮倒是有些高兴了,他命令金军做好决战的准备。说实在的,这一个多月赵军死守不出,倒真是令金军很头痛。数十万大军每驻扎一天,就是多少钱粮啊!纥石烈志宁虽然觉得还有些疑点,但毕竟没有多少依据,就没有对完颜亮说。
  而就当赵军将士纷纷自发做好战斗准备时,虞允文却突然秘密召集了所有营级以上将领,宣布了撤军的命令。众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玩的是“欲退先攻”这一出啊!不过考虑到金军中也有能人,未必就不能识破自己的计策,所以虞允文便选择了夜间上船。但一夜不可能撤走全部军队,虞允文便让断后的部队在天明后,擂鼓做出集合军队准备进攻的架势,以进一步迷惑金军。结果,等到金军发现问题时,赵军已经全部撤走了。对于没有大型海船的金军来说,只能望洋兴叹
  说是全部撤走,但其实赵军还是有几个人留了下来。虞允文在宣布撤军时,特别询问了目前仍留在军中的石贵等独立师将领的意见。石贵强烈反对目前撤军,这意味着此次北伐前功尽弃,实在是太可惜了。
  但是虞允文也没办法,他将国内发生的可怕灾难透露给石贵知道,石贵脸上悚然变色。但他脸色凝重地沉思了一会之后,还是坚定地表示,“撤军看来是不可避免了,但是北方必须留下种子,请让末将的独立师留下来吧!”
第三百八十章 大灾过后(上)
  这正是虞允文想要的回答,如果现在全部撤走,那么下次赵军北伐时,就又会遇到无骑兵可用的窘境。而只要石贵他们扎下根来,建立一支强大骑兵也就有了希望,并且他们的存在还可以动摇金国的根基,可谓一举两得。不过虞允文深知要在敌后生存下来的难度,他现在又给不出多少帮助,因为根本没办法穿过金军的封锁线运到梁山泊去。
  石贵倒是很理解,“末将自从海州突围以后,每多活一天都是赚的,就算是战死,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虞允文听后很受感动,但他现在能给予石贵的只有一样,那就是一张山东与河北地区的全图。石贵是个粗人,看地图并不是很在行,所以虞允文还给他配了个助手。当虞允文将那个助手叫进来后,石贵也愣住了,因为那个人正是赵训。石贵虽然对他不算很熟悉,但也已经知道赵训是赵抗的堂弟,乃是皇族子弟,怎么能跟着他冒险呢?
  但是虞允文笑道,“是他主动要求的,不信的话石贵你可以问他。”
  原来,赵训自从当初赵奈出事后,就一直自责自己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要不是这样,赵奈也不至于双目失明。不过,他也想到,如果一直留在军中的话,战斗能力也许成长很快,但很难得到独当一面的机会,相对应的统率和决断能力自然也就不可能增强多少。
  而石贵的本事虽然算不上多了不起,但是他能从无到有拉起一支队伍来,说明在作为领导者独当一面上,他是干得很不错的。因此,赵训便希望跟随石贵干几年,向他好好学习一下。另外独立师的自主权很大,估计历练的机会要多出不少。虽然在敌后比赵国要危险很多,但赵训只要一想到至今还不能下床的赵奈,便不再有半点动摇。
  另外,虞允文又拨给了石贵两名宣传队的骨干,以及两名擅长制造床弩的熟练工匠。本来他还想给更多的,但人再多的话石贵他们便很难安然潜回梁山泊了。于是,在大部队从海路返回台湾的同时,石贵他们则乘小船绕到登州上岸,然后冒充客商一路平安地潜回了梁山泊。
  赵抗有生以来从未这么累过,事实上,自从他西北起兵开始,意料之外的事件便一个接一个的出现,令他的算无遗策变成了天大的玩笑。虽然赵抗最后还是靠着自己超强的能力,与臣下共同努力,终于有了如今的赵国,但赵抗的能力越强,他反而越是感到无力。那些都可以算作小概率的事件,却偏偏全被赵抗撞上了,以前的就不说了,这一次的地震破坏力之大,可谓史上罕有。它早不发生、晚不发生,偏偏赶在大军北伐时发生,这也未免太巧了吧。这还不算,赵国如今的疆域何等广阔,已经不在南宋本土之下,可它偏偏却正好在国都淡水发生,简直就像是预先安排好的那样,这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了。
  “难道是因为我亵渎神明,所以受到报应了吗?”,赵抗自嘲道,“可是要报应的话,加罪于我即可,为什么我没事,却是无辜的百姓受苦呢!”
  赵抗经过陆仁的变态教育,性格上变得与其父截然不同,越是受到压力,他的意志便越是不可动摇。他有感于心,不无激愤地对天喝道,“来吧!还有什么灾难也一起来吧!自古以来,还从未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纯因灾害而亡,这次也是一样!我绝不会认输,只要世界上还有人幸存,我们的民族就会一直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生存下去,去你妈的狗屁信仰,我们绝不会向所谓的神明屈服!”
  仿佛听到了赵抗对他发出的挑战,云端传来的雷声震耳欲聋,紫色的蛇闪将阴沉的天空划开了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口。与这令人不寒而栗的天地之威比起来,伫立在**之中的矮小身影显得是那么渺小,但是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能感觉到他那比钢铁更加坚强的意志
  这次台湾地震的破坏力也许并不算最大的,但造成的损失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由于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的淡水城区,再加上当时正是深夜,城内的居民大都正在沉睡,谁都没想到短短一个时辰之内,已经隐约成为天下十大都市之一的淡水会化为一片废墟。淡水城在地震前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五十万,但是这次大地震使淡水城内超过八成的建筑倒塌,余下的也都严重损坏。当赵抗赶回赵国时,初步的估算是死亡及失踪人口超过二十万,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大地震使淡水周边的山体结构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山崩,但这还不是危害最大的。要知道,现在正是台风季节,就好像赵抗所说的话应验了那样,在大地震之后的一个多月内,居然有连续四次台风袭击了台湾。于是,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层出不穷,伤亡人数直线上升。但是深明医理的赵抗却知道,这些都还不算什么,即将爆发的大规模瘟疫,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由于地震过后台风接踵而至,地震产生的大量人畜尸体中有相当部分得不到及时的掩埋,并在暴雨的浸泡下迅速腐烂,瘟疫的源头便形成了。在风雨交加的天气下,瘟疫迅速向台湾全岛蔓延开来。赵抗虽然医术通神,但是中医一直就没找到有效防范瘟疫蔓延的办法,赵抗医术再高明,也不过能多医活几个人而已。面对上百万病倒的民众,这又有什么用?何况对赵抗这个领导者来说,与其花时间医治一两个人,还不如加快救灾的进度来得更有效些。不过即使如此,赵抗总结的一些简易草药方子,还是保住了不少病患的命,最后总算将死于瘟疫的人数控制在五十万之内。但尽管如此,等到三个月后,较精确的结果统计出来后,赵抗和所有幸存的官吏都压抑得喘不过气来,死亡以及永远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加起来竟然接近百万,这意味着赵国一下子损失了接近四分之一的人口,而台湾岛上更是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人死于非命,一时间哀鸿遍野
  比起人员伤亡来,这次大灾难对赵国国力的重创更是接近毁灭性的。先拿军队来说,赵国的陆军主力野战军中的超过五成兵力都是常驻国都淡水的,在北伐军出征后,这个比例更是上升到了八成。而这批军队中的幸存者还不足万人,损失之惨重可想而知。地方驻军虽然没有那么重要,但他们是预备兵的主要来源,平时还能从事生产,作用还是很大的,他们在这次灾难中的损失更是超过了十万。
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灾过后(下)
  再加上此次北伐也并不顺利,包括近卫师在内的北伐军损失也相当大,完全可以这么说,如今赵国的陆军实力甚至还不如当初海州大战的时候。但赵抗心里明白,现在的赵国可不再有敌明我暗的巨大优势了,以后赵国的处境比起当初来恐怕还要艰难得多。
  和陆军相比,海军的现存舰船倒是没受到多大的损失,倒是接连不断的台风对他们的威胁更大些。但是,当初在大食来袭后赵国仅存的两个大型造船厂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重建需要不短的时间。也就是说,至少一年内,赵国丧失了建造大型以上船只的能力,对海洋立国的赵国来说,这个打击不可谓不沉重。另外,赵国第一大港淡水港也遭到了严重破坏,估计修葺重建也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再加上还有数量更多的中小港口遭到破坏,赵国这个自诩为海军天下第二(不如大食,而南宋只有水师,没有独立的海军。)的国家,在一年内将不得不借用南宋的港口和造船厂了。这甚至逼得赵抗取消了对南宋贷款的利息,因为如果没有南宋帮忙,赵国连修理大型船的地方都没有了
  不过还好,当初刘明主持新建造船厂和大型码头时,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并没选择人财物力更充足的淡水,而是建在了台南附近。这样一来,不但赵抗投入的那五百万金币不致大幅度缩水,赵国最优秀的那些船工也得以保留下来。事后,大家都为自己幸免于难而对刘明感激涕零。但据刘明后来所说,他将地址选在台南,只是因为淡水一带的房子太贵,他想省点房租,这可是老婆大人的意思
  在经济上,赵国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赵抗一直以赵国有够全国百姓吃一年的存粮为傲,但是这些粮食大部分都储存在淡水及周边县市的公用粮仓里,所以这次灾难中大部分都打了水漂。而居民家中的存粮,则有很多因连续台风来袭而腐烂发霉,甚至被瘟疫所污染而不能食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