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本良庸-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题记
总喜欢看金庸先生的小说,百看不厌,尤其以“射雕三部曲”、《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等几部书最为喜爱,其它的几部也会偶尔翻阅。
第一次接触金庸小说是因为小的时候看黄日华和翁美玲版连续剧《射雕英雄传》而起,家里人借回来看,我也跟着看。当时还有好多字不认识,但只要大致意思懂了即可,多数是沉浸在神秘的武学当中,也曾经幻想过自己如果有那样的武功多好;曾几何时,有许多夜晚一个人不敢出门,因为生怕有一个梅超风样的人或者一堆骷髅出现在面前。
工作了,有许多时候更只是为了消遣,随便翻开一页,虽然都快能够背诵下来了,但是还是要津津有味地读下去。在我创业最郁闷时,有一天,同样作为消遣又读了一遍《笑傲江湖》之后,突然由感而发,我对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事业等经历做了一次非常深刻的检讨和回顾,随即,写了一些读后感。没有写完,当时计划很长,时间不允许,但因为其中任何一段都可以作为单独的文章出现,就摘了其中的一部分起名为《人之传》,发E…mail给一个管理类杂志的网络版,居然也发在了其网络页面上,虽然没有稿费,也非常开心了。后来,给一个非常好的朋友看过,说“还不错”。
其后,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想写出自己大学毕业近十年历程中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感受或想法,尤其是工作方面的,给自己看,或者有机会的话给更多朋友看一下,或许可以有一些共鸣。这就是为什么给这个文章起名《我本良庸》的原因之一,因为社会中多数的人是善良和平常的人,包括我自己;原因之二,是因为其中的许多想法要借金庸先生的书中的段落作为事例以利于更好地表达出来,借金庸先生的本名“良镛”的谐音作为书名,勿怪。
同时,我看到也有一些人在指出金庸先生书中错误或者有疑点的时候,往往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我想说的是一个好的故事吸引人的地方在大多数时候不是它里面书写的历史。如果涉及到了历史,而又引起了争论,这又有什么不好呢?从另一方面看,它真正起到了促使人们质疑历史、寻找真相的作用,促使人们去思考、寻找甚至去旅行。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些评金庸非常恶毒的语言,何必呢?金庸虽然有些方面写得有影射政治的东西,但抛开这一点来看,最起码它还是给人们带来了快乐,而写这些评论的人你写的东西给人带来了快乐吗?摘掉有色眼镜,带着平常心看金庸小说,会有利于心情放松。
金庸先生说“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就像大多数小说一样。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画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所以,我更多地也是想针对如何做人谈一些自己的看法,进而在狂躁的氛围中保持自我,并且正确定位,找到个人的生存及发展之道。
金庸先生说武林小说是要来娱乐读者的,不一定是要来宣扬道理的。所以,按这个标准而言,我的理解有些方面可能是误读了武侠小说,也可能是夸大了金先生小说的作用,但这又有什么问题呢?自娱自乐而已。
侠之大者
在《神雕侠侣》中郭靖曾经对杨过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然我才力有限,不能为民解困,实在愧当‘大侠’两字。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这段关于“侠”的论述曾经影响了我好长一段时间,而这种“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侠骨风范曾经是我心中极为向往的。我国古代关于“侠”的故事非常多,最早可追述到春秋战国时期,都非常精彩,有些也非常感人。为什么会“侠”的故事会那么为人所津津乐道?我认为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侠客的故事都与惩恶扬善为主旨,群众基础牢固,便于流传。在古代社会中,封建统治往往会出现许多违背*的事情,这时,群众在冤屈无法表达的情况下,会自然地与政府对立起来。当出现恶势力欺压百姓,却遇到昏庸的政府时,游离于政府和群众之间的侠客就会成为百姓的代言人,会代表善良的一方,惩罚为恶的一方。
其次,侠客往往都有过人的本领,能完成常人不能完成的任务,拯救人民于水火,而英雄是全世界人民都非常喜爱的。美国的大片中经常会以个人英雄为主人公,之所以好莱坞大片能够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无非是抓住了广大影迷的心理。
再次,侠客有一种品质,即答应了人的事一定要做。对朋友要忠心,不能贪生怕死,而这种品质是常人所不具备的。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对侠客的这个品质做了非常深刻的诠释,虽然荆轲的行为有点蛮干,但他还是得以流芳百世。
最后,侠客可以为国家、为朋友而放弃个人的利益,甚至生命。小时候经常听的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事迹,如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等,他们都无愧于大侠的称号。
后来,杨过由于受到了郭靖的影响,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绝世武艺,积极参加到了抵抗外族入侵的战斗中,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一代“大侠”。
前日,听一个朋友说起电视当中介绍过一个山东的当代“侠客”,具体叫做什么名字不记得了,据说此人外貌非常有“佛”像,暂称之为阿大吧。阿大是靠养牛卖奶为生,他有一个“嗜好”,见到路上有无家可归的智障的人就会带回家养起来,给他们饭吃,给他们洗澡。有一次,他们其中有吸烟者竟将家里的锅卖掉换了烟抽。妻子也曾经非常不理解。其中的一个人,有一次在阿大的牛突发疾病时预先感觉到了,通知兽医后及时为牛治好了病,兽医出诊完后说再晚两三个小时此牛就保不住了。凭借这个特技,此人被黑龙江某公司出资三千元月薪聘走,阿大经常会给人介绍“我这些人里也有人才”。
我的朋友在说起这个事情时,用了“非常令人感动”的话来形容他收养智障人士的行为,而这也可以当作现实当中“侠客”的一个例子。阿大也是幸运的,一位老先生主动找到了阿大,出资500万元购买牛奶加工设备,要与阿大做生意。原来,此位老先生从台湾回国养老,并且想做点事情。在参观一个牛奶加工厂时发现有一家送来的牛奶品质非常好,没有加水现象,也非常干净。后来,人们介绍说是阿大家送的。所以,老先生对阿大就有所留意了,经过了解才下定决心与阿大合作。据说,阿大的生意做得非常好,不仅自己发了财,而且有更多的人因而得惠。
而在今年“五一二”汶川大地震中的那位喂奶的政委,真是令人感动。后来她被破格提干,那时有一些人指责她,这些人真应该好好想一想,在那种天天有性命之忧时候,她可以放着自己的小孩子不去照顾,而为那些失去母亲的孩子喂奶,不仅是伟大的母性在起作用吧?是不是还有点侠的意思呢?
其实,不论是侠之小者还是侠之大者,都应该受到人们的敬仰和赞赏。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来。在我小的时候,老师经常会问“你长大了想当什么”这个问题。那个时候,回答“想当科学家”可能是最多的,也有工程师、画家、音乐家、解放军等,原因不外乎能够更多地为人民做好事,为祖国做贡献。而现在的小孩子的答案就更多了,间接受到金钱社会的影响,企业家这个答案可能要占相当比例,原因主要是能赚钱,买好玩具、看更多的动画。
这可能是从小所接触到的教育不一样。我们那个时候接触到的玩具不多,许多都需要自己制作,而接触的故事也多为战斗英雄事迹,古典的也多为《水浒》、《杨家将》、《西游记》、《隋唐演义》等,这些也都是以描写乱世英雄的为主。而现在的孩子们所接触的东西根本不同,玩具就不用说了,多得都没地方放,而每天所听的故事和看的动画多为精心编排的教材,例如《天线宝宝》、《猫和老鼠》等,现实当中的英雄离他们太远了。
有关侠客的教育,对于孩子应该是必要的。不仅对塑造其人格有利,而且也利于孩子对于社会怀有感恩的心。前日(2008年9月1日),中央台直播了关于新生开学的晚会,很精彩!这样的节目再多一些就更好了。
义
《鹿鼎记》的风靡,塑造了一个更加接近平常人的主角形象,不管怎样,韦小宝是一个深受大家喜爱的人物。人们喜欢韦小宝,不仅是这个人有着传奇的经历,还由于他是一个讲义气的人,尊重朋友,讲江湖道义。
“义”这个字单拿出来看有点江湖气,本义是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述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为前提。他们把“义”他为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儒家把“义”与“仁”、“礼”、“智”、“信”合在一起,称为“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其中的“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核心。《论语&;#8226;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8226;离娄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管子》中提到“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里所说的“四维”(礼义廉耻)作为四大传统美德,到了今天也依然有它们的独特价值。通俗、简单来说,“礼”指文明礼貌;“义”指正义行为;“廉”指廉洁奉公精神;“耻”指指的是要有羞耻感。
人们之所以提倡“义”是还因为它是维护一个社会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社会不提倡正义,人人没有道义责任,那么社会的秩序将会混乱不堪。同样,江湖则更需要义来维护。金庸先生在《连城诀》里所描绘的景象,人们为了获得财富,可以抛弃所有的义。凌知府可以抛弃父女之义,把女儿活活埋掉;万震山、言达平、戚长发三人费尽心机,不顾师徒之义,一起暗算了师父,置师父于死地;万震山为了得到“连城诀”,把师弟杀害并且彻到了墙里;万震山、戚长发等二人为防范徒弟,在传授武艺时故意教错,而言达平则更干脆,连徒弟都不收;江南名侠花铁干为了苟活,则吃掉了义兄的尸体,还想要把所有罪则推到侄女水笙的身上……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感到混乱和心寒。
老子说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他是说,道衰微了,后来的人便提倡仁义道德,结果越强调越糟糕,适得其反。其次,老子也反对智慧。换句话说,知识越发达,教育学问越普及,人类社会阴谋诡诈,作奸犯科的事也就越多,越摆不平。接着,他举出更明显的理由,“六亲不和有孝慈”,在家庭中所谓的六亲,那便是父母、兄弟、夫妇,彼此之间有了矛盾、冲突,才看得出来谁是孝子。老子所说的不是反对仁义、智慧和孝慈,而是指出这些人类的美德之所以被大家强调,是有背后的利益在驱使。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往往越讲仁义、越把义放在嘴边的人,却总是在关键时候把义抛得远远的。例如“君子剑”岳不群老谋深算,为了得到《辟邪剑谱》逐渐地把假面具扯下来,可谓机关算尽。还有“天龙门”掌门田归农,江湖名侠,而为了得到宝藏的地图,千方百计勾引苗人凤之妻,弃朋友之义不顾。所以,讲不讲道义与智力水平没有必然的关系。
还有,不要被外表所呈现出的表象所迷惑。如令狐冲从少林寺出来遇到向问天的一幕,那里有向问天所说的一段话是这样的:“兄弟,那日东方不败派出多人追我,手段之辣,你是亲眼见到的了。若不是你仗义出手,我早已在那凉亭中给他们砍为肉酱。你心中尚有正派魔教之分,可是那日他们数百人联手,围杀你我二人,哪里还分什么正派,什么魔教?其实事在人为,正派中固有好人,何尝没有卑鄙奸恶之徒?魔教中坏人确是不少,但等咱们三人掌了大权,好好整顿一番,将那些作恶多端的败类给清除了,岂不教江湖上豪杰之士扬眉吐气?”正所谓的正派中人也有不讲道义、思想邪恶的,而所谓邪派中人也有讲道义的人。所以,讲不讲道义,与所披的正派或者邪派的外衣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而衡山派刘正风和日月教的曲洋长老,惺惺相惜,打破了这种门派之间的隔阂,共同谱写一曲“笑傲江湖”,这种朋友之间的道义和友情才真正感天动地。
有钱人往往有条件讲究仁义,不光是嘴上,而且还可以时不时做点善事,以博取大家的认同,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关键时刻“露出马脚”就很没意思了,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雪山飞狐》里的名侠玉笔山庄庄主杜希孟,人称“辽东大豪”,被苗人凤题以对联“方信世间有英雄”,其人品和武功如何乍看上去当然不用多说,不过此人的真面目却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当年平阿四带着幼小的胡斐投奔他,他却起心不良,想侵占胡一刀的武学秘本。平阿四发现不妙,带着胡斐逃脱,但胡斐母亲的一包遗物却失落在那里。胡斐与杜希孟相约,正是要了却这一段恩怨,要回自己母亲的遗物。
作为江湖人,讲到义时总与酒有关系,表达道义时如果没有酒将索然无味。《天龙八部》中萧峰的义感天动地,令人扼腕动容。当在少林寺前搭救阿紫时,遇到了丁春秋、游坦之和慕容复三大高手的围攻,一声“拿酒来!”豪气勃发。萧峰拔下皮袋塞子,将皮袋高举过顶,微微倾侧,一股白酒激泻而下。他仰起头来,骨嘟骨嘟的喝之不已。皮袋装满酒水,少说也有二十来斤,但萧峰一口气不停,将一袋白酒喝得涓滴无存。只见他肚子微微胀起,脸色却黑黝黝的一如平时,毫无酒意。群雄相顾失色。这是何等的豪气!如果这时只喝一碗、或者以茶代酒了事的话,将大煞风景。
而这时,萧峰拉着段誉之手,说道:“兄弟,你我生死与共,不枉了结义一场,死也罢,活也罢,大家痛痛快快的喝他一场。”段誉为他豪气所激,接过一只皮袋,说道:“不错,正要和大哥喝一场酒。”少林群僧中突然走出一名灰衣僧人,朗声说道:“大哥,三弟,你们喝酒,怎么不来叫我?”正是虚竹。这个场景,绝对可以说是个表达兄弟之义的经典。
另外,还有令人感动的爱人之义。如令狐冲第一次向任盈盈求婚,他道:“盈盈,你是不能随我去的了?”盈盈早已珠泪盈眶,这时再也不能忍耐,泪水从面颊上直流下来,说道:“我若随你而去恒山,乃是不孝;倘若负你,又是不义。孝义难以两全,冲哥,冲哥,自今而后,勿再以我为念。反正你……”令狐冲道:“怎样?”盈盈道:“反正你已命不久长,我也决不会比你多活一天。”令狐冲笑道:“你爹爹已亲口将你许配于我。他是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圣教主,岂能言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