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车师古道-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波经过几天几夜的连续追踪,终于在位于天山山脉的车师古道上追上了吴仁。

  吴仁正在山坡上艰难的跋涉着,突然听到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吴仁回头,却见背着一个大包裹的刘波在山梁对面冲着自己连连招手——是刘波。他怎么追到这儿来了?难道是他发现了自己的秘密带着警察来追捕自己?吴仁先是一惊,继而看清对面只有刘波一个人。吴仁悬着的心一下子落了地。以他对刘波的了解,刘波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即使是发现了自己的图谋也不会直接报警的。果然不出所料,刘波既然是独身前来,那就一定是想劝自己打消计划,把已经盗得的羊脂净白玉瓶完璧归赵的。对于刘波那书生气惯有的迂腐,吴仁一向是有些不以为然的,但是对于刘波能千里迢迢的追寻自己到这里,还是有一些感动,自己也可以趁此机会说服刘波,让他帮自己找到宝藏,即使他不愿意帮自己找到宝藏,能给自己指点一条寻宝藏的路线也好。他相信自己有能力说服刘波。这样,非但是自己,就连今后几辈子的子孙也都可以衣食无忧的尽情享受生活了。吴仁打好主意,连连向刘波招手,让他过来。满心高兴的吴仁如果知道事情的发展会是怎么个样子,就算是打死他也不会把刘波叫过来的。。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章:车师古国
刘波经过几天几夜的追寻也没发现吴仁的身影,以为自己判断错误,不是吴仁把研究所陈列馆里的玉瓶换掉的。想想自己也挺荒唐的,就算是研究所内部的人包括所长想要从陈列馆里拿出一件东西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吴仁并不是研究所里的人,怎么可能会躲过重重森严的警卫防卫措施把玉瓶掉包呢,他甚至可以说是连大门都没法轻易进去的。而自己却为了这个没有来由的猜测和怀疑连原定的婚期都推迟了,甚至都没能跟未婚妻白洁打个招呼就辛苦奔波数千里,这不是纯属没事找事儿嘛。刘波一边暗自笑着自己的迂腐一边做好了打道回府的准备。没想到却恰恰在这时候看到了山岭对面的吴仁。

  乍见吴仁,刘波先是震惊,自己的一切推测都成了事实。接着是释然,从吴仁匆匆的身影看来,他并没有找到他所想要找的,这也恰恰是刘波所希望看到的结果。刘波大声的呼喊吴仁,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吴仁果然听到了空谷传音。看到刘波,吴仁最初的感觉跟刘波几乎是一摸一样,震惊无比。继而发现刘波是一个人前来,吴仁就非常的高兴了,他相信自己跟刘波之间的交情,也相信自己的口才,一定能够说服刘波。吴仁一向对自己很有信心。

  就在刘波向吴仁那边的山坡攀爬的时候,阿依古丽所带领的“驴友团”已经在旅馆大院里集合,做好了出发的准备。所谓的“驴友团”其实就是徒步旅行的旅游团。因为每个人都要背负着重重的,包括一路所需的生活用品、换洗衣服、野外帐篷等物品的大行囊进行长途的旅行和跋涉,所以人们都把喜欢户外徒步旅行的人戏称之为“驴友”。

  阿依古丽是这次徒步旅行的发起人之一。她自从旅游学院毕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就在童年好友哑巴姑娘雯雯的启发下萌生了这个念头。组织一次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徒步旅行活动,用新疆地区古老文化的神秘,天山山脉深处的山水胜景,以及那些美丽而古老的传说来吸引大家,去探幽访秘,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没准儿还能开发出一片新的旅游胜地来。即使是不成,自己也没什么损失,假若成功了,就可以把这个活动继续搞下去,不断的积累自己的人脉和资源,再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成立一个自己的旅游公司。雯雯虽然不能说话,但是正应了那句俗话,哑巴最聪明。因为他们喜欢思考。雯雯这个大胆而新奇的想法就打动了阿依古丽。

  俩人先是从网上搜索了大量的旅游知识,最后选中了徒步旅行这种方式。组织这类的旅游活动主要原因是费用低,几乎没有什么成本付出,这一点非常符合俩人目前的经济状况。其二是徒步旅行的人员完全是自愿参加的自助式旅游,不会存在什么服务质量引起的纠纷。

  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之后,俩人开始在网上发帖子,募集自愿者。她们选中的旅游线路是位于当前新疆省心吉州吉木萨尔县古车师国境内的车师古道。

  车师国曾经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车师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名“姑师”,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中。姑师人在战国时期就进入了阶级社会,其活动遍布新疆东部地区。汉武帝元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08年,汉武帝派赵破奴将军和中郎将王恢率兵击破姑师,改其国名为车师,分为车师前后王国及山北六国。车师是匈奴进入西域的门户,又地处由玉门关沿丝路中段北道进入西域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从汉武帝时期到汉宣帝时期,匈奴和汉朝曾经在这里进行了长期激烈的争夺,史称“五争车师”。神爵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0年,匈奴内乱,日逐王先贤掸因与篡位的右贤王争夺权位失利而处境危机,毅然率部归属汉朝。汉朝在西域的屯田校尉郑吉率领西域联兵五万余人前去接应成功,从此匈奴对西域的统治宣告结束。汉宣帝将车师国分为车师前部、后部,亦称“车师前、后王国”。前王国都城在今吐鲁番交河故城,后王国都城名“务涂谷”,在今吉木萨尔县南泉子街一带。车师国于公元前60年后属西域都护府管辖。汉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8年)在车师前部始设“戊己校尉”。

  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戊己校尉耿恭和关宠分别屯驻车师后部金满城'今吉木萨尔'和柳中'今鄯善鲁克沁'。汉安帝延光中'122……125',班勇为西域长史时,也以柳中为治所。汉魏之际,“山北六国”都并入车师后部,今乌鲁木齐一带成为车师后部的中心地带。

  三国时曹魏所设的西域戊己校尉驻扎在车师前部高昌'今吐鲁番高昌故城',并赐后部王“壹多杂、守魏侍中,号大都尉。”

  西晋时车师两部皆属西域戊己校尉。此后只见车师前部,车师后部不知去向,有可能并入厌哒人自立的呼得国。 

  西域古国车师,是一个充满了浪漫情调的地方。它位于天门山脚下,据守车师古道。车师古道,是连接南北天山的一条重要通道,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称作是北天山的丝绸之路。 

  那里曾经是一个关系到西域交通顺畅与否的国度,是一个因位置重要而屡遭战乱的国度,也是一个至今仍吸引着人们关注目光的国度。 

  曾经有若干文人学者在这里留下很多精美的诗篇,比较著名的有李白写下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动玉门关。

  另有一首交河城址寻车师: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诗人面对唐代交河城,回望西汉时的战火狼烟,看到黄昏到来时交河旁饮马的士兵还带着做饭和报警两用的行军锅(刁斗),仿佛又见细君公主冒着风沙走在与乌孙和亲的路上,琵琶声中尽是悲怆哀怨……从中,不难看到汉唐两代交河城的困顿局面。战争使交河城生出了些许凄凉的成分。 

  《汉书&;#8226;西域传》中记载说:“车师前国,王治交河,河水分流而下,故称交河。”这说明交河故城就是战国时期一个被称为车师的民族的“国都”。交河是车师前国国王的治地,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是车帅前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这里。 

  交河故城是车师人开建的,建筑年代距今约2000~2300年。故城由庙宇、官署、塔群、民居和作坊等建筑组成。这座古城几乎全是从天然生土中挖掘而成的,最高建筑物有三层楼那么高。由于干旱少雨,经历了这么长时间后依然保存着。 

  整个交河故城形同一只朝向东南行驶的大船,又像一片随风飘落的柳叶。城中有一面积5000平方米的大寺院,在它的东面和南面是居民区和官署区,西面和北面为小寺院和墓葬区。城中多数建筑是在原生土中掏土成墙、成室,街巷也都是这样挖出来的。城内有大大小小的寺院50多个,可见当时佛教极为盛行。已查出的古井有300多口,井深一般为40米。作为防御性的小城,所有建筑沿街都不开设门窗,只有绕进小巷,才能进入房屋。 

  交河故城是一个奇妙的、向下发展的城市。整座城市都是从高耸的生土台地表面向下挖出来的,最深的有现在的三层楼高。这种建筑方式被称为“减地留墙”,中国国内仅此一家,国际上也罕见其例。交河故城气势恢宏,凌峻险绝。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生土建筑城市。正因为此,自十九世纪以来,它的神秘传奇,吸引大批国内外探险家和考古学家纷至沓来此地探险寻宝和考古揭秘。 

  13世纪后期,交河城屡受战乱祸害,破坏严重,到明朝永乐年间时,交河故城已完全废弃。交河故城是中国最热的地方,最高气温达49℃;也是中国最干燥的地方之一,年降水量不足四十毫米,蒸发量却高达三千毫米。这里绝不是人类宜居之处,可正是这干燥、恶劣的环境,却让一座1300年前的古城保存了下来。 

  与所有古城不同的是,交河故城有三奇。一奇是它仅有两个城门:南门和东门。南门为主门,已有建筑已荡然不存,只剩一个巨大的豁口;东门,被河道长期下切阻断在悬崖上而名存实亡。二奇是交河故城三面临崖,天险自成,没有古城常有的城墙。三奇是城内屋宇殿阁,均是平地下挖而成,几乎不用木料。 

  南门是一条南北走向、长300多米的主干中轴大道。大道随自然地势从南至北仰升,把全城分割为三个区域:民居、寺院和贵族区。大道西侧的建筑墙矮室小,为密集的民居(间有小型寺庙);东面建筑高大,是贵族区和军队驻地;主干大道端头处是一庞大的佛教寺院,这就是著名的交河大寺院。 

  保存完好的交河大寺院,其主体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寺院佛殿中央方形塔柱上有28个佛龛,龛内佛塑虽多被盗,但仍残存一些佛像泥塑。大寺两厢是众多僧房,左前方是一座10米高的佛寺鼓楼。登上鼓楼高台,全城面貌尽收眼底。古城东南角,还有一处巨大的下沉式建筑,结构复杂,建筑工艺精细,通道门栅甚多,且与城内东西南北干道巧妙相通。 

  交河故城的建筑特点不仅是下挖院落掏洞为室,城内所有的街巷通道也没有窗户,民居庭院均由土墙包围,若干户形成一个坊曲,穿街走巷,再拐入坊曲,才能找到民居住户的院门。 

  这种建筑布局足以说明,交河故城在唐代曾经进行过一次有规划的重修改建,而唐代以前旧城痕迹则早已面目全非了。从城市布局来看,它一方面受到了中原传统城市建筑规制的影响,又独具地方特征。以街巷为骨架的交通网络、城门及其他建筑,在营建时,无不把军事防御作为其建筑时的指导思想,整座古城就是一个巨大的军事堡垒,反映出了历史上这一地区激烈的民族和社会矛盾。 

  在冷兵器时代,河水可以说是军事防守的天然屏障,扎在河心洲上的车师国,把自己牢牢地定位在防守的位置上。可惜,即使占据了有利地形,交河仍阻隔不住一次次的战火纷飞。 

  它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吐鲁番盆地的门户。通达焉耆的“银山道”、西去乌鲁木齐的“白水涧道”、北抵吉米萨尔地区的“金岭道”在此交汇,这是块人人要争夺的宝地。中原王朝与匈奴在城下多次交锋,公元前108年汉朝攻破车师,到公元前60年间,西汉就与匈奴“五争车师”,战争以西汉的胜利而结束。 

  公元450年,匈奴困车师国达八年之久,车师王弃城而走,从此,交河被并入了高昌,车师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了。 

  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从来都是危险而悲哀的。身处汉朝与匈奴之间,是车师人最大的不幸,它不得不扮演着“反复小人”的可耻形象。仅在西汉,它就曾数度归汉又背汉。公元74年,窦固率兵进击车师,大破匈奴,车师国重新依附了东汉王朝。不料,第二年匈奴又以两万骑兵大举进攻车师,无奈的车师人再次背汉,反而与匈奴组成联军攻击汉军,致使汉军几乎全军覆没。第三年,东汉再派七千余人进击车师,在交河城的战斗中大败匈奴,车师又再次依附了汉朝。 

  三年之内的这三场大战,历史津津有味地记载着汉朝与匈奴的强弱对比、战争得失,鄙薄着车师人的朝秦暮楚,却一笔也没有提到真正火线上的车师人的呻吟。反倒是七百年后的唐朝诗人看到了交河人脸上纵横的泪水。  在通往西域的要道上,车师处在北道的开端。每当汉使经过时,它就要承担服务的义务,派人挑着清水和食物迎来送往。汉使前后相连,接踵而至,一年之内有十多支汉朝使团经过,因此车师国不胜其烦。国内粮食也是勉强维持,又要解决这么多的汉朝使团的粮食,车师国感到实在难以坚持下去了。 

  细君和解忧两位公主先后嫁到乌孙去之后,汉朝的使者更加频繁,麻烦也随之增多,压得车师国喘不上气来。 

  当时,匈奴人距西域较近,所以在西域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有时匈奴的使者拿着单于的一封信,就可以到西域各国中吃住不愁。 

  匈奴人也看出西域各国对汉使的不满,就派出使者前去挑唆,说要替他们撑腰。车师人也实在是忍无可忍,觉得反正汉朝离西域这么远,就是把这些无赖的使者教训一顿,也不见得会吃亏。因此,车师人开始对汉使不客气起来,不供应汉使饮食,而且多次派兵阻拦汉使前进的道路,杀害敢于反抗的汉使,抢劫汉朝使者的财物。 

  匈奴人也趁火打劫。车师得到了匈奴的贿赂,当了匈奴人的眼线,汉朝使者的行踪在匈奴人的掌握之中,常被匈奴人的骑兵劫杀。 

  由于车师的抵制和匈奴人的侵扰,汉朝使者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汉武帝心中甚是恼怒。 

  后来,受到攻击和抢劫之苦的汉使王恢狼狈地返回长安求见汉武帝,王恢向汉武帝反映了情况,并说:“西域各国虽然设有军事防卫用的城镇,但各国家兵力弱小,很容易被击破。”其他的汉使们也争相议论西域各国对汉使的危害。 

  汉武帝权衡利害,认为通西域的道路对于汉朝来说很重要,如果通往西域的道路被断绝,那么,与乌孙的和亲关系就会失去作用。因此,汉武帝下定决心,维护通往西域的道路,以武力解决西域道路上的障碍。 

  汉武帝第一个拟定好的打击对象就是在西域道路上兴风作浪的匈奴人。匈奴人仗着他们行动迅速,而且比汉朝更靠近西域的优势,有恃无恐地在西域胡作非为,鼓励那些小国共同对付汉朝的使团,杀掠商人队伍。 

  为了保证通往西域道路的畅通无阻和远扬军威,公元108年(元封三年十二月),汉武帝派赵破奴和王恢率兵出征。 

  赵破奴率领骑兵和各郡征调的军队一共几万人进击。匈奴人听说之后,心中无不惊恐——他们还没能从前几次大失败中恢复过来——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