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香残燕子楼-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央政府参加进士科和明经科考试。

  眼看州府的选拔考试日期渐近,刘禹锡夜以继日地在父亲身边温习功课,不敢稍有倦怠之心。到了正式发布州府录取名单那天,整座州府衙门似乎要沸腾了。王纬观察使亲临考场,上等佐官别驾、长史、司马侍立左右,六曹参军在下手听使唤,各县县令也应招前来。

  官家的乐队钟磬齐鸣,笙笛悠扬。宾主纷纭,按尊卑长幼次序入座。厅堂北端的长桌上备下了祭器,内中盛放着丰盛的猪、羊等祭物。宾主们在祭奠先师孔子后宴会随即开始。席间,由官家蓄养的歌伎唱起了《诗经》中的《鹿鸣》诗,酒桌上觥筹交错,热闹异常。

  酒宴之后,又将客人中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老人聚集一处,然后让20名从各县来州府复试的学子同老人们在一起促膝交谈,再以后就是宣布推荐名单了。

  王纬从主位上站起,从下官手中接过一轴短卷,拉开卷面,向大家高声宣读:“本州此次考试,录取‘乡贡’二名,‘生徒’一名,共计三人。‘乡贡’为刘禹锡、王行方,‘生徒’为邱员。本州府荐举刘禹锡等三人上朝应试,亟望能为本州生辉。”

  王纬宣布完毕,钟鼓齐奏,一片欢腾。

  刘禹锡字梦得,其祖父刘云,是地地道道的彭城人,父亲刘绪均以儒学出名。

  刘禹锡之父刘绪自然也十分兴奋。他现今已是六十挂零的人了,还有几天官可做?眼看儿子朝着自己设计的道路正稳健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心中充满了欣慰之情,他觉得自己的终生梦想,早晚能在儿子的身上得以实现。自己纵然一辈子当幕僚,也该是心满意足。想到这里,刘绪早已老泪纵横了。思想着儿子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颇多才丽,这也不枉费了自己一番心血。

  眼见冬去春来,刘绪便打发儿子进京考试。

  刘禹锡一路奔波,风尘仆仆地来到大唐都城长安,展示在他眼前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京都。刘禹锡先在西侧靠近朱雀门大街的一家旅店中暂时安顿下来,一条全城最为壮观的朱雀大街展示在刘禹锡的眼前。这条大街长达10里,宽近50丈,坦荡平直,车马不绝,人行其上,一种能成为大唐帝国的臣民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刘禹锡费了几日工夫到全城各处去转了转,不禁发出由衷的感叹:“好气派的京都!”

  庞大的长安东西长约20里,南北接近18里,城墙高达20尺,共有12座城门,以南面正门明德门规模最大,层楼飞檐,曲廊危栏,煞是雄伟,下设五个通道,为国外来使及文武百官上朝的必经之门。这座都城有南北向大街11条,东西向大街14条,这些大街相互交叉,划分全城为110个街坊,坊内主要是民宅,也杂有店肆、酒楼、商行、旅店等。刘禹锡居住的地方,恰好处于长安城中轴线的东侧,离著名的小雁塔仅一街之隔,距明德门和皇宫朱雀门距离大致相等,到东城门和西城门的距离也正好相同。

  刘禹锡又去城北皇城区瞻仰了大唐皇城的风采。长安的皇宫主要由三座大型宫殿群落组成,即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这三座宫殿群却不在一处,太极宫位于城北中部,大明宫位于城东北角,兴庆宫位于城东,其中大明宫是唐朝政治活动的最重要中心。大明宫的正殿为含元殿,整座大殿坐落在高高的黄土台上,东西长16丈,宽6丈,左右各建一阁,名翔鸾阁和栖风阁,殿南有条长达20余丈的斜坡台阶,称龙尾道,道旁设置了青石栏杆,上面雕刻着飞龙的头像。含元殿的色泽以红白两色为主,栏杆等处还贴有鎏金,更增添了一帝王之气。含元殿之北为宣政殿,再往北是紫宸殿,在宣政殿两边,排列着中书、门下二省(宰相办公处)、宏文馆(文化机关)、史馆和御史台(监察机关)等政府办公处。

  刘禹锡初到长安,只能站立在宫墙之外,仰视那高大巍峨的宫楼,是如此庄严肃穆,又是如此金碧辉煌,使刘禹锡为之无限向往。此刻,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中进士,踏上仕途,为国家的兴旺强盛和百姓的安宁康乐,竭尽自己的才力。他感觉到自从一踏进长安城的城门那一瞬间起,自己的生命已经同这座皇城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但是,刘禹锡到京都后为科举考试所作的首次努力却是以失败告终。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由于唐代科举考试采取的是考试与名士推荐相结合的方法,主考官可以采访考生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作为能否录取的重要依据。样,社会贤达、文坛名士和皇亲国戚等人的推荐评定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考生们在考前必须八方奔走,到处递送自己的诗赋文章,以显示自己的才华,求得对方的赏识,好让他们在主考官调查自己时以美言赞誉,这就是“行卷”。一次递送作品犹嫌不够,可再次递送,这又叫“温卷”。

  当时刘禹锡初来京都,人生地疏,长安城中的名流认识的人很少,无奈中有些茫然。幸亏旅店主人及时提醒他:“何不向当今皇上呈献你的文章呢?”

  于是刘禹锡便大着胆子冒昧向德宗皇帝直接上书,希望能引起他的注意,结果却似石沉大海,一点消息也没有,这不免使他有点不安。

  刘禹锡眼看此路不通,只好安下心来多多拜访当时社会贤能之士,用他的诗作《谒枉山会禅师》诗中的话来说,就是:

  “弱冠游咸京,上书金马外。

  结交当世贤,驰声溢四塞。“

  那意思是说:我在20岁上下时来到京城,为求仕途曾将给皇帝的文章送到宫口。后来又向社会名流求得支持,他们很赏识我的诗文,使我的文名一时间传遍四方。

  刘禹锡来到京城已半年有余,白天广结文友,夜晚刻苦攻读,时间过得飞快。他对即将到来的进士科考试成竹在胸,充满了希望。然而,有件急迫的事情使得刘禹锡耽误了本年度的考试,影响了仕途,这就是他父亲在苏州任上染疾,而且病得不轻,这消息是友人从苏州到长安后顺便捎来的。刘禹锡闻讯后坐立不安,经再三斟酌,决定先回去看看父亲病情,若不太严重的话,赶回京都参加秋试大概还来得及。可是由于父亲是积劳成疾,身子骨极虚,虽经刘禹锡亲自开出方子以汤药调治,但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迅速痊愈,竟一直拖到临近年底,才稍有起色。为了学业,刘禹锡在父亲的催促下,又一次启程向京城进发。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5、刘禹锡初会白乐天
贞元七年(791年),刘禹锡于返京路上途经符离,他突然想到这里有一位曾经被传说为 “神童”的白居易,他一直想见,何况他对对方的诗名早就有所耳闻了。原来,这刘禹锡和白居易同龄,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在刘禹锡九岁时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任县令,当时刘禹锡就在徐州,后来白季庚又任徐州别驾(府、州佐吏),而刘绪则长期在苏州任幕僚。苏州、徐州同处东南,相距并不遥远,且白居易和刘禹锡从小聪慧过人,美名远播,又经不少文人加工润饰,岂能不相互服膺?因此,当刘禹锡途经符离,得知白居易正在此城时,一种急迫欲见的愿望涌上心头,这次有机会到此,何不拜会一下呢?他很快来到了白居易的住处。

  迎接刘禹锡的是一位长得高高瘦瘦的年轻人。

  刘禹锡自报姓名:“在下姓刘,名禹锡,我是来找白乐天的。”

  年轻人微微一笑:“在下便是。”

  白居易让刘禹锡到家坐下。

  刘禹锡仔细打量眼前这位自己久慕大名的乐天诗人,不免有些同情。原来,他早巳得知白居易与已是同年生人,今年均20虚岁。可眼前这位白兄哪里像只有20岁啊,你瞧他:头发枯焦,没有一点光泽,皮肤皱巴巴的,没有一点血色,两眼红通通的,充满了细细的血丝,不由得叹口气道:“白兄,您可得保重身体啊!”

  白居易先是感谢刘禹锡的关怀,但是他将话题一转,说起未来的仕途,颇有信心地说:“我白天练习写赋,写策,晚上时间用来练习书法,间隙时间用来作诗,整天没有空暇,如此身心哪得不憔悴?”

  刘禹锡又提醒白居易,前程虽然重要,但身子也很重要。他教给白居易几套简易的“禽操”是模仿白鹤掠翅、雄鹰高翔等禽类动作的体操,又告诉他可利用读书空余时间以双掌浴面,能使脸部肌肤转为充盈。

  两人说着说着,又提到对方小时候的趣事来。刘禹锡问白居易:

  “我在嘉兴读书时,听先生说你生下后六七个月时即能识得‘之’、‘无’两字。你父母将这两个字写于纸上,给您念‘之’时让您看‘之’字,给您念‘无’时让您看‘无’字,经过一段训练后,您就认得这两个字了。只要家人将这两个大字放在您面前,说‘之’,您就指‘之’,说‘无’,您就指‘无’。是否真有此事?”

  白居易也不作谦虚状,直截了当地说:“听父母亲大人说,事情是真有的。不过恐怕是瞎指的,六七个月的小孩哪能认字?”

  刘禹锡双手抱拳对白居易作了个揖说:“如此说来真是个神童了,请受我一礼。”

  白居易迅速将话题转开,向刘禹锡发问道:“刘兄在皎然师面前所作的‘须得垂杨相发挥’佳句,在彭城学堂中也已传遍,谁人不晓啊!”

  刘禹锡不好意思地说:“若无皎然师的开导,依我原来的写法,辞旨两悖,文理不达,实在惭愧得很,是老师启发得好啊!”

  两人接着又议论起当今诗坛的一些现象,有时看法相近或相似,便会心一笑;有时看法不尽相同,便争论几句。

  白居易还告诉刘禹锡近日同张彻、贾餗共同读书、互相勉励的情况。两人促膝相谈,从上午一直说到傍晚,兴致高得索性将午饭和晚饭并成一顿。当晚刘禹锡又被白居易邀请与他同床而眠,两人合盖一床大棉被,作彻夜长谈。

  当晚,刘禹锡从白家人的话里得知白居易的弟弟幼美死了,心中不由为之伤感。

  刘禹锡不便再打扰白家,便告别白居易奔赴长安去了。

  家中一片凄凉,白居易陪着伤心的母亲来到襄阳父亲的任所,他便在那里继续攻读。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6、白居易赋诗别湘灵
燕娘从张愔那里得知了白季庚的儿子幼美夭折的消息,心情十分沉重。她离开白家时,幼美才出生不久,记得在给孩子起名字时,燕娘曾对白季庚说:“白家又添了一位金刚。”后来白季庚就说;“孩子的乳名就叫金刚奴吧。”陈氏却说:“小娃张得很好看,不如叫幼美好。”就这样,有的喊“金刚奴”,有的喊“幼美”。自幼美出生后,白季庚经常到燕娘的房里,对陈氏略有冷落感,陈氏便无事生非,对燕娘指桑骂槐,弄得白季庚和燕娘都十分难堪,好在燕娘有关之均体贴入微,才对陈氏的嫉妒心不当一回事。

  如今想起往事,燕娘又是伤心幼美的早亡,又叹息陈氏的不幸。她觉得白季庚那些日子的确冷淡了陈氏许多,作为女人,她感到自己夺取了别人的爱,她些愧疚。

  无论如何,不管是看在白季庚的份上,还是看在孩子的份上,她都要去符离看看。再说,她也十分想念她曾经享受过爱的暖巢。

  燕娘对关之均说是要去安慰一下白夫人,以尽人之常情。

  关之均说:“我和你一块去吧,以免他们给你难堪。”

  燕娘想了想说:“也好。我们只作为朋友前去走走。再说,我们还要去拜祭一下刘家声先生,顺便安慰一下他的女儿湘灵。”

  燕娘和关之均把盼盼留在张府,让张愔照看,二人这才来到埇口。

  到了白家,出门迎接的是白季庚的另一个儿子白行简。

  白行简比白居易小五岁,已经是十五岁的人了。他早就听说过燕娘的名声,又隐隐约约知道燕娘曾经是他父亲的情人。他还知道燕娘声有一个女儿叫盼盼,有人开玩笑说那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他不想过问那些大人们的事情,他暗里想:自己将来也许会和父亲那样,只要有了功名做了官就会拥有不少的女人。他暗下决心,他要把女人研究个透!燕娘见了白夫人,说了些体贴安慰的话,白夫人也对燕娘说了几句对不起的话,算是和好了。

  燕娘本来要问白季庚为何不在的,但从白夫人的嘴里才知道白季庚已由衢州别驾改除襄州别驾,正在任上。

  白居易也来见过燕娘,见燕娘虽然生过了孩子,依然风采诱人。他忽然想起了湘灵,便对母亲说:“刘家声先生去世几天了,我们就要离开了,我去代父亲道个别吧。”

  白夫人不耐烦地说:“是想去看那个妮子吧?告别一下也好,以后别再来往了。”

  燕娘说:“我和之均同乐天一块去看看吧,我们和刘先生原本就熟悉的。”

  于是,燕娘和关之均由白居易带着来到了湘另的住处。

  一个孤苦伶仃的女孩子正在草房里守着父亲的灵位。

  湘灵见是燕娘和白居易等来了,失声痛哭起来。

  大家安慰了湘灵一阵。

  白居易告诉湘灵,他就要离开了,他要陪母亲去父亲那过一阵子。

  湘灵扑在燕娘怀里,哭道:“我可怎么办啊——”

  燕娘道:“等你守着你父亲百天后,你就到我那里去吧,再就是到张大人府上做点事也好。你一个人在家孤孤单单的,也没个照应。”

  白居易对湘灵说;“这样也好,你跟婶娘去徐州过些时间,慢慢就会忘了一些事。”

  湘灵眼泪汪汪地:“能忘了吗?。。。。。。”

  白居易忙道:“我无论到了哪里,都会记着你的。我最近写了首诗,说给你听听吧——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舂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燕娘也眼睛模糊了。她知道两个年轻人的心情,她要让他们单独说说话。

  她说:“灵儿,过些时间会有人来接你去徐州。我们这就告辞了。请你保重身体!”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韩愈及第拜马燧
贞元八年壬申(792),在陆贽主试下,韩愈与李观、李绛、崔群、王涯、冯宿、庾承宣、欧阳詹、张季友、许季同、侯继、穆质等中进士第,时称得士,号龙虎榜。

  韩愈自那日送别孟郊之后,又去了北平王府拜谒马燧。

  这几年,韩愈靠北平王周济不少,衣食尚不致缺乏,对此恩惠,韩愈铭记于心。

  对韩愈来说,进士及第后理应到王府问安的,也好让北平王高兴高兴。

  北平王马燧已年近七旬,身体大不如前,但精神尚好,很乐于和韩愈说话。听说韩愈今年高中进士榜,分外兴奋,便说起了府里的新奇事。

  马燧道:“有一黑一白两只猫同时各下了两个崽,十分逗人喜爱。一天,不料白母猫死了,它那两个崽还伏在它的怀里想乳,咪咪地叫。黑母猫听到这声音,在死了的白母猫身边走来走去,将那两只小猫衔到自己的窝里,当成自己的崽来喂。”

  马燧笑着又道:“那猫也知道仁爱哩。”

  韩愈听了,连声称奇,请二公子马畅带他去看那几只猫。只见那只大黑雌猫爬在窝里,安然地让那四只小猫崽吮乳,小猫崽在和暖的阳光下眯缝眼睛享受着母爱。

  韩愈看到这情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