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的非常之路-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一定要答复,虽然抗战胜利的客观条件存在,如不发挥主观精神,就会沉沦下去。
  最重要的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
  当然要人民支持,人民还是决定浮沉的。”
  有记者问:“叶总谈离开广东十年的感想,似乎未讲出真情。
  叶总是‘前度刘郎’就有许多感触才是。”
  叶剑英站起来,复述唐朝诗人刘禹锡被贬遇赦回京重游玄都观时写“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首诗的故事,然后,严肃地对大家说:“现在是什么时候?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此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如果不去考虑大局,不搞好全民团结,不努力去争取抗战胜利,而像一些旧诗人那样计较个人恩怨得失,那就不配作炎黄子孙!”他这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宽广胸怀和伟大气魄,使与会者深为敬佩。
  叶剑英又热心耐心地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到了中午时,忽然传来了紧急警报声,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指挥大家疏散掩蔽。
  在疏散前,画家郁风拿着当场画好的叶剑英的速写画像请他签名,叶剑英从容不迫地看了一下,微笑着在画像上签了“剑英”二字。
  这幅速写的画像连同叶剑英演讲全文一同刊载在《抗战大学》1938年第一卷第8期上。
  演讲一文还由统一出版社出了单行本,这个单行本就是用郁风为叶剑英作的速写画像做封面的。
  这次记者招待会对号召全国同胞奋起抗击日寇,挽救民族危急,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最后的胜利,起了促进作用。
  5月5日,叶剑英应民主爱国人士黄慎之先生的邀请,乘船至顺德碧江,专程看望广雅中学师生。
  这所著名的中学原在广州,因避空袭转移到农村。
  那一天,校长黄慎之早早带领教师、同学到码头列队迎候。
  上午10时,一艘小炮轮伴着和煦的春风,迎着旭日,徐徐驶进碧江靠岸。
  在一片掌声中,叶剑英身着中山装,风度翩翩,与郭沫若夫妇一行下得船来,走向人群。
  叶剑英不顾旅途劳顿,到校以后,没有休息就步入一所由旧祠堂改建的“振响楼”,向集合在那里的广雅中学全体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
  全校师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叶剑英用纯熟的客家话从分析抗日战争爆发后的形势,转入正题,精辟地阐述抗战基本条件,最后,谈到中国抗战的前途,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中国的前途,正如大海茫茫,今天中国的命运,正处在民族革命的高潮中。
  我们不得到自由,就是在这波涛中沉没。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五篇(6)
但是,这个命运是由我们去决定的。
  青年的同志们,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希望各位努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求得中华民族的自由,努力前进!”叶剑英整整讲了两个小时,在全场听众阵阵的热烈掌声中,走下讲台。
  他又关切地询问学校的情况,才和大家一一握别,缓步走到江边,乘上小火轮,向广州方向驶去。
  当年听他演讲的青年学生欧舜初激动不已。
  多年以后,已改名为欧初的这位广东省的领导同志、著名诗人在自己的诗中写道:长驱拔剑起英年,老爱黄昏夕照天。
  羊石举旗倡义早,香洲靖乱指挥贤。
  烛奸拒虎关全局,决胜屠鲸载史篇。
  记得战时聆讲演,碧江到处灿红棉。
  叶剑英在广州小住期间,还出席了他在国民党军的故旧和梅县同乡、同学、亲朋好友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
  他在席间题词署文,诗歌酬答,激励抗战斗志。
  有一次,叶剑英的同乡和云南讲武堂的同学广州警备区司令部参谋长曾其清设宴招待叶剑英,并邀《抗战大学》主编陈华和他的女朋友廖琼(中山大学学生,中共地下党员)作陪。
  曾其清请来嘉应菜馆的厨师温哥做菜,别有风味。
  开席不久,青年诗人蒲风到来。
  曾其清请蒲风入席,共同畅饮。
  蒲风带来他出版的一批诗作,于是话题很自然地转到诗歌上面来。
  叶剑英对蒲风说:“看样子你还未到三十岁,就这么丰收,真不简单。”
  蒲风说:“请叶总多多指教。”
  叶剑英说:“我看写诗著文,不光要求数量,更需要注意质量。
  现在为抗战工作忙,要节省时间和纸张。”
  大家点头称是。
  接着叶剑英说:“听说你们中有人不主张诗歌中旧瓶装新酒,要把旧瓶子摔掉,是么?”蒲风说:“是有这样主张的人,但不是所有诗坛的人都是这样。
  我认为可以模仿旧形式,用民歌时调进行宣传和锻炼自己。
  但从方向上讲,我们主张发展新诗歌,旧诗歌框框太多,太呆板,不易学,不易懂。”
  叶剑英说:“我看旧瓶子不能丢,至少在目前不能丢。
  新瓶旧瓶可以并用嘛。
  比如演戏,不光要演白话戏,也可以演客家外江戏、粤剧、潮州剧,不光要演《三娘教子》,也可演《子教三娘》。
  还有不少群众欢迎旧的,为什么不可新旧并存呢?鲁迅的‘于无声处听惊雷’写得多么好啊,旧瓶装新酒,装得好会又香又醇。”
  席间蒲风送他已出版的一批诗作给叶剑英,叶剑英选了《茫茫夜》、《儿童赤卫队》和《明信片诗》三种,并说:“明信片诗短小精干,很适合战时的实际,战时要有倚马可待的诗文。
  你们摇笔杆子的,应多在这方面努力,为抗战救国多作贡献。”
  将散席时,叶剑英指着陈华和廖琼说:“你们两位都是松口人,松口是山歌状元的地方。
  你们晓得山歌状元刘三妹驳山歌的故事吗?”陈华说:“晓得,但故事和歌词记不齐了。”
  于是叶剑英、蒲风、陈华、曾其清和廖琼一起东凑西拼,忆起了当年刘三妹与刁秀才驳歌的故事和几段精彩歌词。
  “爱个(我的)山歌真系多,大船载来几十箩。
  拿出几箩同你驳,驳到明年割早禾。”
  “歌精唔好逞歌才,比得柬(这样)差爱认衰。
  自古山歌从(松)口出,哪有山歌船载来。”
  这时叶剑英高兴地说:“大家听,自古山歌从(松)口出,唱得多好,这位山歌状元名不虚传啊。
  山歌来自民间,内容丰富多彩,很受群众喜爱。”
  过了几天,蒲风对陈华说:“那天晚上见了叶总,得益匪浅,叶总不仅精通武略,而且精通文艺,对诗歌有很深刻的见解。”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五篇(7)
陈华说:“这点我早就知道了。
  叶总不仅是将帅之才,而且是政治家和诗人。
  你看他给《抗战大学》的题词和在中山大学的演讲多么富有文采和诗意啊。”
  不久,叶剑英离开了广州去香港就医。
  在那里,他秘密到八路军驻港办事处,与廖承志、潘汉年交谈,指导工作,并通过同乡旧友,动员各界爱国人士捐款支援抗日。
  他还到澳门与地下党员柯麟、柯平兄弟取得联系,开展统战工作。
  叶剑英鼓励柯氏兄弟说:“扎根子,准备坚持十年迎接胜利。”
  提醒他们,港澳的情况非常复杂,要格外小心谨慎,机警行事。
  五、在“火烧长沙”的灾难中,临危不惊,坚持救亡抗战
  叶剑英从香港返回武汉不久,日军发起对武汉的全面进攻。
  10月21日,日军占领广州,国民党当局下令武汉军民紧急疏散。
  叶剑英根据中央指示,组织办事处分批撤离,安排撤退后的善后工作。
  11月5日凌晨,在汉口沦陷前数小时,他和周恩来从容离去,辗转到湖南长沙。
  湖南首府古城长沙,这时已取代武汉三镇,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但由于日寇进逼,一片混乱。
  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的要员们无心抗战,在长沙召开高级军事会议,作点官样文章,几天之后就匆匆转移到南岳衡山去了。
  人们得知这一消息,更加惶惶不安。
  叶剑英和周恩来在长沙,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有关部门召开的军事会议,接洽各界友好人士商谈抗战救国事宜。
  他还致信香港《救国时报》,控诉日军侵略暴行,动员港澳同胞、海外同胞和广大军民一起坚持抗战。
  同时与中共湖南省代表一起会晤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商谈协助国民党军进行敌后游击战问题,叶剑英受张的邀请,同意担任省高级顾问,指导游击战。
  在长沙期间,叶剑英继续协助周恩来筹备组织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改善项英与叶挺的关系,加强与新四军的工作联系。
  祸不单行,火从天降。
  就在周恩来、叶剑英等日夜为抗战奔忙的时候,蒋介石密谋“焦土抗战”“火烧长沙”。
  11月12日上午9时,蒋介石密令张治中“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
  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张治中当即召###议,负责筹备。
  周恩来、叶剑英对此事全然不知。
  12日上午,他们出席第三厅在离开长沙前举行的孙中山诞辰纪念会,然后帮助第三厅及八路军办事处人员继续向湘潭县分批撤退。
  直至深夜,送走李克农、童小鹏等离开长沙后,准备睡上一觉,第二天早晨再撤离长沙。
  临睡前,叶剑英还打电话给张治中,询问敌情。
  张回答,国军仍坚守在汨罗防线,敌人没有过河。
  叶剑英又照例检查了人员、车子等情况才上床睡下。
  谁知就在这时,长沙火起,八路军办事处也被火烧着。
  在危难中叶剑英首先想到的是周恩来的安全,急忙带着办事处人员从火海中脱险。
  叶剑英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说:“那天夜里,我们睡在办事处的楼上。
  为了防止有人偷汽车,就把汽车放在大门口,派个警卫员睡在汽车里头。
  没过多久,来了几个放火的人。
  他们砰、砰、砰地敲汽车,说:‘他妈的,你们还不走,烧死罗!’警卫员邱南章起来一看,城内已是满天红光,马上咚、咚、咚跑到楼上来报告:‘参谋长,参谋长,大火烧来了!’我一看,火都烧到我们房子了,就喊快救火。
  说着我走下了楼,到外面一看,满天红光,赶快跑回楼上找恩来同志。
  我们一起下楼来,出了大门,从一个巷子往外走。
  火已经快烧到巷子里来了,四面都是火。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五篇(8)
我们往城外方向跑,途中遇到三四个人,便问:到湘江走哪里?因为刚出火海,搞混了方向。
  有个人指着说:‘到湘江往右边走。
  ’我们沿着他指的方向,一直跑到湘江边,沿着江边一直走,走到天亮,长沙的大火还在烧,噼里啪啦的响。
  我们好容易脱离了火海,当天撤到了湘潭。”
  就这样,一场大火烧了几天几夜,烧毁长沙市区房屋五万多栋,居民死伤两万余人,而敌人此时还在200公里以外!国民党当局一手制造的这场骇人听闻的“长沙大火事件”,遭到国内外舆论的一致谴责。
  周恩来、叶剑英迅速组织八路军办事处和抗敌演剧队人员返回长沙,进行善后救灾。
  他们严厉批评所谓“焦土抗战”政策,向国民党最高当局提出拨款救灾,清理街道,安置灾民的办法,强烈要求惩办放火首犯。
  同时为当“替罪羊”的张治中做解释工作,使张治中甚为感激,他说:“在各方面纷纷落井下石,使我感到四面楚歌的情形下,他们对我亲切的同情,也是我毕生难忘的一件事。”
  六、在南岳帮助国民党军培养游击骨干,动员佛道界抗日救国
  长沙大火之后,国民党军撤出长沙。
  叶剑英等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转移到衡阳。
  1939年2月,他奉中央之命,参与国民党创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
  回顾渺无际,天风吹我衣。
  听涛起雄心,誓荡扶桑儿。
  这四句诗就是他与李克农等登临南岳祝融峰时所作,表达了坚持抗战、挫败顽敌的坚强意志。
  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中国共产党参加训练国民党军官的一个创举。
  武汉即将失守前夕,朱德到武汉与周恩来面见蒋介石时就提出国共合作办游干班的建议。
  1938年11月下旬,周恩来、叶剑英出席蒋介石在南岳召开的军事会议,再次向蒋提出这个问题。
  蒋介石在会上说:“二期抗战,游击战重于正规战。”
  并决定办游干班,要中共派干部去教游击战战法。
  会后,周、叶就有关办班的具体问题与国民党方面达成协议,并向中共中央作了汇报。
  毛泽东同中央几位负责人研究这一问题时表示赞成,要叶剑英去那里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传授游击战战术,并决定让他带一批得力干部去南岳参加主办游干班。
  叶剑英在衡阳八路军办事处与周恩来反复商量,决定抽调李涛、边章伍等,立即着手从组织上、教学上进行准备工作。
  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成立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任命汤恩伯为主任,叶剑英为副主任。
  不久,改由蒋介石兼任训练班主任,白崇禧、陈诚兼副主任,汤恩伯任教育长,叶剑英任副教育长。
  周恩来被聘为训练班的国际问题讲师。
  叶剑英接到通知后率领中共方面参加办班的教官、工作人员、武装警卫班共三十余人前往南岳报到。
  1939年2月15日训练班举行开学典礼。
  训练班的训练内容包括:军事教育,以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及爆破技术为主;政治教育,以民众运动及游击战政治工作为主。
  叶剑英借鉴红军学校办学的成功经验,强调教育训练要从抗战的实际出发,严格要求。
  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讲义教材,都由他直接审定。
  他还注意言传身教,并告诫全体工作人员:“我们是共产党员,每个人都是共产党代表团的成员,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党,不能给党丢脸。”
  他还亲自制定“工作六大注意”,即:坚定的立场,苦干的作风,谦和的态度,简朴的生活,虚心的学习,严肃的纪律,并书写张贴在八路军教官集体办公的第一教官室的墙壁上,用以自励和互勉。
  训练班开课后,经过一段实践,叶剑英于4月23日写了《参加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工作情形报告》,派人送给在重庆的周恩来,并报中央。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五篇(9)
这个报告对训练班的准备工作及具体组织情形作了详尽的汇报。
  报告的最后部分对训练班的作用、前景作了充分估计,写道:“根据我们现在已有的材料看来,的确证明(国民党方面)开办游训班的动机是包含着两方面的:一方面是真正为了开展敌后游击战的目的……我们的结论是这次参加游训班的工作,由于我们有坚定的立场,诚恳的态度,一般的说是有收获的,对统一战线有利的。”
  在训练班,叶剑英不仅负责筹划全盘教育工作,而且亲自讲授“游击战争概论”这门主课。
  其他的几位教官负责讲授游击战术和游击战中的政治工作。
  叶剑英每星期讲课两次,听众很多,有时达两三千人。
  连国民党第九战区的一些军官也慕名从长沙、衡山赶来听课。
  当然,来听课的人动机并不相同。
  据沈醉回忆,戴笠听说叶剑英等在南岳讲课,很想把中共打游击的一套办法学过来,便设法派军统临澧特别班的两个副大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