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的非常之路-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一篇(1)
在陈炯明叛变炮轰广州总统府的逆境中,叶剑英高举孙中山的旗帜,保卫大总统脱险,执教黄埔,练兵香洲,东征讨陈叶剑英曾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和孙中山学说的实践家。
  1919年冬,他在云南讲武堂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返回广东,本来追随孙中山革命,但那时孙中山已被盘据在广东的桂系军阀所排挤,去了上海。
  孙中山组建的“援闽”粤军已出征到福建。
  在这种情况下,叶剑英拒绝桂系军阀的拉拢,毅然离开广东,到漳州投奔粤军。
  1920年秋,他参加粤军返粤、驱逐桂系军阀的战役,随军收复广州。
  不料,当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准备北伐、统一全国的时候,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却公开反对孙中山,妄图篡夺广东大权。
  这件事,激起了叶剑英的极大义愤,他邀集在广州的云南讲武堂毕业的华侨同学20余人,联名通电声讨陈炯明,向孙中山请缨:“愿作先驱,誓灭国贼!”孙中山得悉后,亲自接见他们,予以鼓励。
  其后,叶剑英作为孙中山非常大总统随员,巡视广西,参加整军运动,准备兴师北伐。
  1922年2月3日,孙中山发布北伐动员令,命令各军出师北伐,前锋部队很快进入湖南境内。
  但是,早已从广西返回广东的陈炯明,却阳奉阴违,千方百计破坏北伐。
  他与湖南督军赵恒惕、直系军阀吴佩孚结成联盟,暗中勾结,夹击北伐军,同时在广州暗杀了支持孙中山北伐的粤军主力第一师师长邓铿。
  孙中山发现陈炯明居心叵测,遂变更北伐计划,督师回粤,电召陈炯明至肇庆商讨北伐大计。
  丧心病狂的陈炯明不但不去,反而以辞职相威胁。
  孙中山下令免去陈炯明的广东省省长和粤军总司令职务。
  4月12日,正式任命陈策为海军陆战队司令,叶剑英为海军陆战队营长。
  窝藏祸心已久的陈炯明听说孙中山要回广州坐镇,便匆匆忙忙离开广州,躲进惠州的百花洲,召集部属加紧策划叛乱,谋害孙中山。
  16日凌晨,陈炯明命令叶举带领四千官兵以强大的火力围攻观音山前的总统府,炮击孙中山住所粤秀楼。
  孙中山急命50人的卫队顽强抵抗。
  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孙中山的秘书林植勉和参谋林树巍不顾一切,强架着孙中山,走出粤秀楼,冲出叛军的包围。
  一、在危难中迎接孙中山登舰
  枪声四起,陈炯明叛军到处烧杀抢掠,五羊城一片混乱。
  当时,驻守在天字码头附近的海军陆战队打退了几股叛军的袭扰,还弄不清叛军作乱的目标。
  叶剑英凭着自己学过炮兵的经验,判断出炮弹的落点在总统府方向,十分焦虑。
  他到海防司令部去见陈策司令,得知通往总统府的电话早就断了,情况不明。
  于是他提议派人去接应孙大总统。
  陈策马上下令派出几个小分队,从几个方向向总统府前进,寻找孙中山下落,同时命叶剑英亲自带一个连守在码头岸边,随时接应孙中山和夫人登上宝璧舰。
  市区内枪炮声越来越紧,浓烟滚滚。
  叶剑英眼望着总统府的方向,时刻挂记着孙中山先生的安危。
  过了一会儿,只见几个人维护着乔装打扮的孙中山走了过来。
  他迎上前去报告:“大总统,海军陆战队营长叶剑英奉陈司令之命,在此迎候。
  先生受惊了!”随后用目光扫视了一下左右,问道:“怎么不见孙夫人呢?”待听到随行人员说明情况他愈加钦佩大总统临危不惧的革命胆识和孙夫人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
  叶剑英带领士兵立即护送孙中山一行数人,乘小艇登上停泊江中的宝璧舰。
  陈策和全体水兵列队向大总统致敬,热烈欢迎,亲切问候。
  孙中山感激大家,并一一握手寒暄,然后要来纸笔以大总统孙文名义草拟第一号公告:陈炯明公开叛乱,炮轰总统府,罪大恶极。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一篇(2)
北伐军及驻穗各军火速奋起平叛戡乱!宝璧舰是广东舰队较早较老的一艘内河浅水军舰。
  1914年,北洋政府将它收隶海军。
  1917年,广州军政府又将其收归广东江防舰队。
  当时,孙中山出巡广西,往返广东,多乘此舰,许多贵重物品存放舰上。
  陈炯明叛乱前一天,孙中山还命副官陈煊去宝璧舰取回数十万元巨款,准备返往韶关大本营作北伐军军费。
  尽管孙中山很爱惜这艘舰,又是陈策司令的座舰,但是,宝璧舰比起北洋海军舰队其他的大舰,则不够雄厚,不宜于防守。
  因此,在海军司令温树德等建议下,孙中山决定移驻更大更安全的军舰。
  16日下午,陈策和叶剑英等护送孙中山转登永翔舰。
  第二天,又改乘永丰舰。
  永丰舰后来改称为中山舰,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一艘赫赫有名的炮舰。
  此舰吨位大,钢板厚,火力强,速度快,既便于指挥进攻,又利于安全退守。
  叶剑英率海军陆战队官兵驻守珠江岸边,巡逻放哨。
  叛军获悉孙中山转移到永丰舰上避难,便向珠江口岸大举进攻,包抄叶剑英营,展开激烈战斗。
  孙中山命海防司令陈策派五艘军舰前来接应他们到黄埔。
  叶剑英带部分官兵登上宝璧舰,不久因保卫大总统有功,升任大本营中校参谋。
  二、首战珠江白鹅潭
  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召集海军司令温树德、海防司令陈策以及各舰队长官到舰上来开会,决定亲率海军各舰讨逆,炮击省城叛军,“以保正义之不屈,政府威信之犹在”。
  他以大总统名义,召来广州卫戍司令魏邦平,严令他迅速收复广州防地,并集中全部兵力到大沙头一带,策应海军,夹击叛军。
  但魏邦平早怀二心,回去后即向叛军告密。
  叛将叶举迅速调集多门大炮,部署在珠江西岸,准备还击。
  孙中山闻讯后,决定先发制人,立即下令各舰做好准备,向白鹅潭进发。
  白鹅潭在沙面南面,珠江在此分流,形成辽阔的深潭。
  这里烟波浩淼,是珠江流经广州最宽和水位最深的江面。
  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一直被帝国主义控制着,成为外国舰只横冲直撞的港湾。
  4月17日下午1时,永丰舰的舰桅上徐徐升起司令旗号,孙中山率领永丰、永翔、楚豫、豫章、同安、宝璧、广玉等七舰,摆开一字鱼贯阵,浩浩荡荡,乘风破浪,从黄埔出发,挺进白鹅潭。
  叶剑英在宝璧舰上,同舰长李芳及全体官兵向永丰旗舰发出致敬的讯号。
  他和炮手们一起操炮、瞄准,做好一切炮击的准备。
  舰队接近白鹅潭,孙中山当即下令各舰对准大沙头、白云山、沙河、观音山、五层楼等叛军驻地,开炮轰击。
  一时炮声隆隆,火光四射。
  叶剑英指挥宝璧舰炮手对准观音山据点,猛烈开炮。
  观音山头烈焰四起,叛军纷纷弃枪潜逃。
  但占据瘦狗岭一带的敌军利用有利地形,向舰队连连发炮还击。
  永丰舰目标大,距离又近,首先被击中一炮。
  宝璧舰跟在后面,两舷也挨了2发炮弹,甲板顿时起火。
  叶剑英和舰长李芳坚定立在甲板上,从容指挥,向叛军继续还击。
  两军激战一个多小时,在陆地上的魏邦平部队却违抗大元帅的命令,迟迟不动,不予配合,以至叛军遭到海军炮击后仍能集中炮火猛攻军舰。
  在炮弹轰鸣、军舰颠簸的危境中,孙中山坚毅镇定,继续下令各舰炮击沿岸叛军。
  战斗继续到深夜。
  白鹅潭江面枪炮轰鸣,如同白昼。
  宝璧舰紧紧尾随旗舰,保卫孙中山的安全。
  这时,有一小股叛军集中在岸边用炮火偷袭永丰舰。
  叶剑英发现后,立即率领士兵乘坐小艇,悄悄离开宝璧舰,靠近这股叛军,突然发起进攻,将其击溃。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一篇(3)
第二天,战火未息。
  孙中山感到孤军无援,难以为继,遂率各舰队返回黄埔。
  电令李烈均、许崇智等入赣北伐军迅速班师返粤,讨平叛逆。
  不久,宋庆龄夫人脱险后,赶来与孙中山会合。
  挺进白鹅潭之役,叶剑英英勇善战,冒险护卫孙中山,立下首功。
  三、请缨再战白鹅潭
  白鹅潭首战之后,陈炯明命令叶举、熊略加强江边防守,封锁口岸,派兵攻占虎门要塞和长州、沙角等处炮台,用炮台上的大口径岸炮不断轰击停泊黄埔的海军舰队和江防舰队,同时致电吴佩孚,约他派兵急袭北伐军的后续部队,牵制和破坏许崇智回师入粤的军事行动。
  孙中山率领舰队处在困境之中。
  陈炯明坐镇白云山,指挥叛军占领并控制了整个广州;北伐军远去江西,回师讨贼无望;魏邦平、温树德不听指挥,虎门要塞已被敌军所控制;其他的沙角、威远、长州等要塞炮台也相继落入叛军手中。
  叶剑英在险恶的境遇中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高昂的斗志。
  他和陈策分析当前局势虽然很严重,但是我们必须设法摆脱困境。
  他们认为,大总统率领的近二十艘大小舰只是海军的精华,绝不能让叛军封锁在珠江里头,掉进死潭。
  “两军相交,退者先败。”
  我军要以攻为守,方能取胜。
  陈策代表叶剑英和舰队官兵,向孙中山提出舰队主动出击的建议。
  孙中山遂下令海军向鱼珠、牛山炮台射击,又命海军陆战队由海军掩护渡江,同时进攻鱼珠、牛山两炮台,以便重新控制虎门要塞,打开出海大门。
  叶剑英奉命率领士兵迅速出击。
  各舰炮火一时齐发,打得炮台叛军措手不及。
  但是这时被陈炯明用26万元巨款收买的海军司令温树德,居然下令全国最大的几艘主力舰离开黄埔,公开叛变投敌。
  紧接着,驻守长州炮台的海军陆战队司令孙祥夫叛变,继虎门要塞失守之后,长州炮台又落于敌手。
  战局急转直下,为了避免叛军的炮火袭击,孙中山率海军留下的永丰、楚豫、豫章、舞凤等四舰和江防舰队宝璧、广玉、广贞、广庚、广享等五舰一齐驶离黄埔,下锚新造,掩护陆上部队撤退。
  然而,新造河面也不适宜舰队久留,孙中山召集各舰长商议,决定再次大战白鹅潭,等待北伐军回师平叛。
  7月10日凌晨,一声汽笛长鸣,孙中山亲率舰队启航。
  叶剑英乘坐在宝璧舰上跟进,做好随时迎敌的准备。
  舰队驶入车歪炮台水域,这是沿虎门进入珠江省河的最后一道屏障。
  河面狭窄,水流湍急,地势险要,炮台坚固。
  陆上设有十几门德国造的克虏伯大口径岸炮。
  车歪附近,叛军调来两个营的野战炮,布满两岸,准备迎击。
  在这种形势下,舰队要冲过去,必须经过一场血战。
  东方破晓。
  孙中山下令鱼雷舰豫章号担任前卫,全速行驶;永丰舰居中,楚豫、宝璧等舰担任后卫,鱼贯前进。
  车歪炮台上叛军发现舰队后,立即开炮,弹如雨下。
  舰队破浪前进,勇敢还击,炮声轰鸣,水柱冲天。
  永丰舰连中数弹,死伤多人,孙中山被军官们扶入室内,幸免于难。
  宝璧舰因为排在后尾,前面军舰冲过后,敌炮火集中而来,突然一发炮弹击中左舷舰旁,舰身激烈摇摆,海水骤然浸入。
  叶剑英见此情景,立即协助舰长李芳指挥水兵们有秩序地救火排水,稳住军心。
  他鼓励大家说:“几发炮弹没有什么了不起!要沉着,莫惊慌!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路:跟随旗舰向前冲击,保护大总统的座舰安全通过,决不能退。
  要拼命保住军舰。”
  他沉着应战,亲自操炮射击,炮弹打光了,就操起一挺机枪和士兵们一起向敌人开火,且战且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一篇(4)
直到中午时分,舰身带着累累弹痕,终于冲过了车歪险区,跟随永丰舰再次挺进白鹅潭。
  舰队刚刚锚泊,叶剑英看到一艘悬挂英国海军旗帜的小艇直驶永丰舰,从艇上下来两个洋人要求登舰。
  原来是英国驻海关的官员,他们竟以白鹅潭为通商港口和毗邻沙面为借口要求舰队驶离白鹅潭。
  孙中山当即严词训斥。
  两个英国官员理屈词穷,只得退回小艇溜走了。
  接着,英国领事又上船来见孙中山,对孙中山说:“你们的兵船在这里威胁沙面的安全,我劝你退出兵船,上我们英国兵船,保证安全地送你到香港或上海。”
  孙中山很气愤,当即拍着桌子大声说道:“我是中国革命元首,这里是中国的领土领海,中国人有行动自由,外国人不能干涉!”英国人老奸巨猾,马上转为笑脸对孙中山说:“我们是老朋友了,为了你们的安全,不为别的,你同意就办,不同意请便。”
  孙中山说:“请喝茶!”说请喝茶,是示意赶你走了。
  叶剑英回忆当年此事颇为感慨地说道:“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孙中山的伟大!中山先生对帝国主义是从不妥协的。”
  陈炯明叛变后,在广东纵兵抢掠,广大人民群众恨之入骨,激起了极大义愤,纷纷表示反对和声讨。
  为了壮大讨逆声势,叶剑英找到已升任警卫团机关枪连连长的老同学张国森,趁夜进到了广州市,秘密串连。
  在夜幕的掩护下,邀集旅粤的云南讲武堂华侨同学曾其清、曾俊伟等十余人商讨,再次到小马站曾家祠秘密###,通电声讨陈炯明。
  叶剑英亲自起草了电文:“陈逆竞存,粤土自私,包藏祸心,阻挠北伐。
  假联省自治之名,行军阀割据之实。
  复敢称兵叛乱,袭击孙大总统。
  贼兵所至,奸杀抢掠。
  同学诸君等誓为前驱,歼灭逆贼……”这封电文由张国森带经香港发出,港澳和华侨各埠报纸,均予登载,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四、“留取丹心照汗青”
  孙中山的舰队挺进白鹅潭,在芳村附近的江面下锚,稍事休整。
  但是前方传来的北伐军的消息,忽胜忽败,令人担忧,而陈炯明、叶举等在陆上对舰队层层封锁,造成给养困难,同时不断派人收买瓦解各舰官兵,施放水雷、鱼雷,袭扰永丰等舰,多次密谋杀害孙中山。
  白鹅潭上空布满阴云,水下时不时响起水雷爆炸声,各舰安全受到威胁。
  叶剑英这时虽然已新任大本营参谋,仍然兼管着海军陆战队。
  他奉陈策命令,率领宝璧舰水兵和部分海军陆战队人员担任巡逻侦察任务。
  他沿着划定的警戒线,南至白鹤洞,北至沙面前,临近日、英、美三国军舰防区,来往查巡,日夜不息。
  同时,奉大本营命令,派出几名可靠的士兵上岸侦察叛军动态。
  据侦察兵回来报告,陈炯明秘密在江门装修32艘钢板小轮,招募300名敢死队,准备随时袭击海军。
  大本营通报各舰,加强防卫。
  陈策与叶剑英、李芳舰长商量防务措施,确定由叶剑英驾几艘哨船主动出击,挫败叛军的阴谋。
  一天晚间,海上大雾弥漫。
  叶剑英带几名水兵驾驶哨船沿防线巡察。
  突然发现有数只小船,从车歪炮台方向急驶而来。
  他及时命令哨船熄灭灯火,悄声说:“你们看,前面那几条船来头不对,要密切注意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