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千里路云和月-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承认自己是个戆得要死的男人,可你难道就不傻了吗?明知道我怕的是什么,你偏偏还要这样做。”
  韩婉婷从他胸前抬起头来,睁着明亮异常的眼睛看他,咯咯地笑了起来,抿着唇笑道:
  “那我们不正好凑成一对?!天造地设,多般配啊!”
  她轻盈的笑声悦耳动听,如夏天里山涧的清泉般滋润了他烦躁多日的心绪。心情便是渐渐地好了起来,被刻意压抑了许久的思念之情此刻则化作了澎湃的情潮,如滔天巨浪一样向他袭去,令他不免有些难以自制。
  他抬起头,四下望了望,见四下无人,便拉着她的手,飞快的将她带到了不远处一棵几人合围尚且抱不过来的巨大榕树下。还未待她站定,他已再无法克制异国重逢的激动之情,双手托住了她的头,俯首便将她抵在榕树下热情而急切的亲吻起来。
  韩婉婷异常柔顺的仰首承受着他略带凶悍的这个长吻,热烈的回应着他的索吻。长吻之后,她浑身发热,酥软无力,整个人只能半倚半靠的被他抵在榕树与他强健的身躯之间。他轻轻的托起了她的下巴,用手指摩挲着她幼嫩柔滑的肌肤,低声责道:
  “为什么不乖乖的呆在美国?这里还在打仗,那么危险,你来做什么!你的姑妈需要夫唱妇随,可你不需要。难道还是想要做战地第一女记者吗?”
  她看着他,在急喘的气息交换间,不禁抓紧了他的双手,与他十指交握,低声说道:
  “我很想你,很想,很想。为了见你,再危险的地方我都要来。”
  “你这样做,是违规了。对他来说,并不公平。我们,不应该私下见面的。”
  “规矩是人定的,同样可以由人更改。更何况,这个规矩是你们两个人约定的,只说你们两个不许私下去找我,可没约束我不可以去找你们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啊?说起来,我并没有违反游戏规则。难道不是吗?”
  她狡黠的回答令他不由得低声笑了起来,轻轻地刮了刮她的鼻子,摇头道:
  “你啊,总有这样多的道理。”
  她皱了皱鼻子,似乎并不同意他的说法,将头埋进了他的胸前,低声嘟囔道:
  “我才不去想那么多呢,反正只要能见上你一面,我什么办法都会尽力一试的。”
  “所以,你来了?”
  “是。我来了,我来找你了。”
  “你的父母”
  “喂,不要小看我啊。我还是很有办法的哦,不然姑妈怎么会肯瞒着我的父母帮我这个忙,你说对吗?”
  “你这家伙,真是让人”
  “让人怎样?真操心?不省心?还是不放心?”
  她高高的仰着脸,抬着下巴,颇有些桀骜的样子瞪着他,仿佛在威胁他不许往下说。他看着她这副孩子气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伸手轻轻的抚过她的眉眼,鼻梁,最后落在了她的唇边,慢慢俯首下去,以自己的唇齿衔住了她的双唇,轻吮慢咬着,低声呢哝着:
  “真是让人恨不得把你变得小小的,好贴身放在我的口袋里,寸步不离,也省得我总是这样的牵肠挂肚”
  舌尖上的舞蹈让她感觉又酥又痒,听了他的话又让她忍不住想要笑出声来。她心中涌起了一股别样的情潮,激动之余,一下子投进了他的怀抱,双手搂紧了他的颈项,用力的在他面上印下一吻,看着他认真道:
  “明日我要跟着姑妈回国了,然后要取道香港回美国去。我这一走,又不知道何时能再相见。但是,不论你身在哪里,都一定要记得,我的心永远在你身上,没有什么人可以把我们分开。你一定要活着,活着回来,活着完成那个五年之约,活着回来娶我。我等你,一直等你,直到你回来,回到我的面前!知道吗?”
  狄尔森面对着她在月光下秀丽清润的容颜,格外严肃的点点头,执起她戴着戒指的左手,与自己戴着同款戒指的左手交握在一起,低头亲吻着。良久之后再抬起头时,她竟看到了他的眼中泛着隐隐泪光。她听见他用低沉却清晰的声音回答道:
  “等我!一定要等我!我一定会活着回来娶你!”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有时间坐下来更新了,实在是最近有太多的事情让我无法精心写作了。对不住大家啊,希望写作的水准没有下降太多。



☆、第八十章

  第二天的上午,军营临时机场的跑道上,一架承载着全体中国人希望与凝聚力的飞机缓缓的向着空中攀爬而上,巨大的轰鸣声响彻在机场的天空中。送行的官兵们站的笔直,向着那架飞机远去的身影行着军礼。他们仰着头,目送着那架载着蒋委员长与夫人及其随行人员的飞机逐渐消失在云层之中,向着祖国的方向飞去。每个人的心里都在默默的想着,委员长回家了,那么,他们什么时候回家呢?
  在刺目的阳光照耀下,狄尔森眯起了眼睛,向远处眺望着。他的视线依然远远的投射在高高的天空之上,飞机的影子早已不见,连引擎的轰鸣声都听不到一丝。送行的官兵都纷纷散去,只有他还站在烈日下,一动不动,任凭炙热的地面温度将自己烘烤的汗流浃背。
  她走了。下一次再见已不知将是何时
  狄尔森的眼神里带着无限的眷恋与难言的落寞,明知她必须要离开,现在这个时候也不适合儿女情长,可是真的目送着她走上飞机的那一刻,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闭合起来的机舱门内,强自镇定的心,还是不可遏制的痛了起来。早已习惯了人生之中各种离别的他,在面临与爱人的分离时,原本那颗被战场磨砺的坚硬无比的心,便会如刀割般的作痛。
  自从小相识开始,他们能够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太少,分离的时刻又太长,生活中又总是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悲喜剧常常只在一线之间,他们的命运无奈的跟随着动荡的局势与政治的风云变幻而起起落落。能够得到她的爱,于他而言,已经是上天给予他的恩惠。可是,人心都是贪婪的,会贪恋更多美好的事物。他得到了她的爱,可心却再也无法满足。他想要的更多!
  低头轻轻的转着左手无名指上的那枚戒指,他的脸上终于浮上了一丝淡淡的笑容。他不会忘记贺伟杰将戒指送到他手上时,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出的意味深长的那番话:
  “出身贫寒不重要,有没有家世背景也不重要。一个真正的男人可以靠自己的双手挣得这一切。婉婷已经将自己的后半生幸福义无反顾的交到了你的手里,那么,努力吧,我们都相信婉婷的眼光,也相信你终有一天会成大器。”
  这辈子,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过如此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里,有着太多的情非得已,很多事情,并不是他想要的。他不想从小失沽,不想被人遗弃,不想当乞丐,不想做阿飞,不想逞凶斗狠,不想离开上海,不想参军打仗,更不想与她分离太多太多的不想,他有挣扎,有抗争,可随之而来的却是现实加诸在他身上更多更多的无奈与痛苦。
  时代赋予他这样的命运,让他常常只能无力的在世事潮流之中沉浮。许多事情的发展,都在逼迫着他必须去做些什么来改变本来就已经卑微的命运。在上海流浪时,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用坑蒙拐骗的各种手法来喂饱自己和兄弟们的肚子;发配充军时,为了不再让别人肆意的欺负自己,他不得已的用了拳头,以建立起来凶狠的形象保护自己;上了战场之后,他不愿充当无能长官指挥下无谓牺牲的炮灰,所以他一次次的立下战功,用满身的伤疤与鲜血换来了军中上峰的认可,当上了班长,不再是被人随意指使的小喽啰;念军校时,出身白丁的他为了能够在人才济济的同学中出人头地,出类拔萃,从此摆脱卑贱的命运,他付出了超越旁人几倍的努力,刻苦学习,拼命操练,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小小地位。
  在军校中,他收到了贺伟杰不远千里,特意从上海赶来,向他转交的那枚代表着承诺与期许的戒指之后,他才如同从混沌之中清醒过来,赫然清楚了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平生最大的目标是什么。对他而言,从今往后的所有努力,出人头地已经不是为了单纯的钱财权贵,也不仅仅是为了摆脱被人鄙视的卑贱命运,更多的,则是为了她。
  她是学识渊博的大学生,她是千金小姐,她是“皇亲国戚”。能够与她并肩而立的男人,必须要优秀,足够的优秀,才能配得上她。他是卑微的小人物,他是出身贫寒的大头兵,他是身无长物的孤儿。要做那个站在她身边的男人,他就必须改变这一切。他要变强,他要向上爬,他要变得足以配得上她,变成一个能够替她遮风挡雨的真正的男人。他要用最实际的行动告诉她,告诉世人,她的选择没有错,他不比任何人差!
  远处响起了士兵们操练的叫喊声,将他逐渐远去的思绪拉了回来。他深深的吸了口气,缅甸土地上那独有的南亚气息扑鼻而入,胸膛里翻腾着燥热的气流。他定了定心神,轻吻了左手上的那枚戒指,眼神中注入了坚毅。
  中日之战此消彼长,持续了多年的战火燃烧到了整个亚洲,战线也是越来越广。远征军入缅以来,他们新三十八师这柄已经磨砺了许久的“霍霍”战刀还没尝过“开荤”的滋味,还没向翘首以盼胜利消息的家乡父老交上过一份满意的答卷。
  不过,他们师已经接到了来自英军的数封紧急求援电报,英军的一个师与数百名各国新闻记者被日军包围在了仁安羌——一个遍布石油管道的缅甸小城里。尽管孙长官在缅甸的最后作战计划尚未完全完成,具体布防与进攻的时间还没有确定,究竟鹿死谁手,能否顺利的解救包围圈里的英国人,没有人知道答案。但是每一个人都知道,这将是一场与日军的恶战。
  委员长来了,委员长又走了。来的时候,他带来了家国人民的慰问与关怀,走的时候带去的是对远征军的殷殷期望。那么,现在,该是他们新三十八师向普天下翘首以盼着国军荣归的中华儿女露一手,狠狠的给予在缅日军迎头痛击的时刻了。
  驱逐倭寇,复我中华!胜利的那一天,也许就是他和婉婷的重逢之时!
  狄尔森平复了心中纷乱的离愁别绪,将军帽工工整整的戴在头上,整理好了军装,迈着坚定的大步,神色凛然的朝着司令部而去。
  
  其实,留给孙立人用来考虑该如何出战的时间并不多,因为被困守在仁安羌的英国军队已经被日军包围的快到了崩溃的边缘。在仁安羌南岸包围圈中的英军,在向孙立人率领的新三十八师发出求救电报前,已经困守两日。这两日中,既无粮食,又无饮水,近万名将士的吃喝都是问题。
  缅甸气候炎热,初夏时节的平均气温普遍在四十度以上。人体水分的挥发量是普通地区的数倍,需要随时补充水分来维持人体的平衡。若一日无水入腹,则足以使人眼花头晕,腿软无力,更何况还是在大运动量的军事行为之下。连续几日的无水无食,让那些从未受过这种苦的英军饥渴难熬,濒临崩溃。
  大多数来自欧美战场的士兵,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都是生命高于一切。在他们的世界里,很少有像日本人与中国人那种不顾一切、死战到底的铁血精神。在战场上,一旦生命受到威胁,通常他们宁愿选择投降,也不会顽强抵抗直至最后一兵一卒。因此,当这些来自欧洲国家的士兵遭遇到了打起仗来异常凶悍,连死都不怕的日本兵,又惊又俱的同时,败退便是家常便饭。因为在他们的字典里,投降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对生命的珍视。
  这支陷入绝境的英军,就是抱着这样的宗旨,一路败退着,稀里糊涂的被随后追上围剿的日军逼进了包围圈。英军的最高长官斯考特,是位标准的英国绅士,崇尚的是战场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当他深陷包围圈,几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之后,已经陷入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之中。
  向外求救的电报一封封的如雪片一般飞向了离他们最近的新三十八师,此时此刻,以高傲冷漠闻名于世,最讲究体面的英国人在大难临头之前也顾不上许多的体面,没办法骄傲的扬起他们的下巴了,封封发出的电报上遣词用句字字血泪,声声凄婉,眼看着新三十八师再不赶来相救,他们都要下跪磕头了似的。
  战场上的时机比黄金还宝贵,好时机稍纵即逝,完全有可能在转瞬之间改变一场战役的最终结果。眼看着英国人深陷危境,从道义上和感情上讲,中英双方同是盟军,同为抗日一个目的,怎么说都是一条战壕里的兄弟,中国军队没有理由袖手旁观,置之不理。所以,很快,孙立人便做出了决定,先派出一个团进行援袭,首先解决包围圈外的部分日军,将包围圈打开一个缺口,然后再派出后援部队,从另一面展开攻击,使日军腹背受敌,无暇自顾。包围圈内的英军再趁机突围,如此便可彻底解其被围之苦。
  作战计划既定,孙立人立刻发下了命令,命令113团首先扛起打先锋的这个重任。命令下达到各团时,一直跃跃欲试的狄尔森不免有些失望。当他看着终于捞到仗打的113团上下官兵几乎是欢呼雀跃着踏上征程,在其他团的士兵们羡慕不已的注视下开赴仁安羌时,心里终究还有些不是滋味。不服气,他不服气!
  新三十八师里的每一个人都不是狗熊,哪怕他们其中很多人都是后来新招入伍的,但经过了近两年的训练,他们的骨子里都被嵌入了当年税警总团在上海淞沪抗战时的血性因子。自来到缅甸后,每一个人都憋着一口气,士气高昂,铁血雄心。哪怕是最年轻的士兵也都在等待与日军决一死战的时刻到来,他们的胸膛里仿佛有股气死死的顶在喉咙口,在等待着那一声气贯丹田、足以振聋发聩的暴喝之声从口中吼出。
  被欺压了太久,被失败阴影打击了太久的中国人,渴望着成功,渴望着胜利。他们这支被国人寄予了无限厚望的远征军,蒋委员长麾下最精锐、武器装备最先进的队伍,更是背负着太多太多的希望与重任。他们必须要向世人证明,中国军人是英勇的,不是一击击溃的!
  所以,他们渴望战斗,渴望在战场上,以血,以生命与倭寇决战。为国家,为国人,也为他们自己,赢得尊敬,挣得荣耀,一份驱逐鞑虏、抵御外侮的无上荣耀。
  所以,自师长孙立人接到英军求救的电报,与众位参谋、团营长们商讨作战计划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渴望能够成为先锋部队,将自己变成一柄刚开了刃的利剑,笔直的插向日军阵地,撕开日军的封锁,打出酣畅淋漓的漂亮一仗。没有人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团与团之间,平时亲如兄弟,此刻却已是暗地里较上了劲。
  因此,当师长宣布先由113团担负起这次先锋进攻的任务时,其他三个团的将士们羡慕之余,也都很不服气。狄尔森排里的几个小战士,站在他的身后,目送着113团的兄弟们趾高气昂的从他们身边经过时,伸了伸脑袋,颇不服气的撅着嘴,说着一口湖南话,哼哼着抱怨道:
  “师长偏心!凭啥让他们先去?咱们114团有哪点比不上他们?每次师部组织的各科项目比赛,113的人从来没赢过咱们!真不公平!”
  “可不嘛!平白的让他们得了那么大一份面子!老输给咱们的家伙,现在反倒蹿到咱们前头去了!”
  “看把他们给烧的!都快不知道自己姓啥叫啥了!瞧,那豁牙六子,嘴巴都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