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楚-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涔卜143位功臣侯,并与之剖符盟誓,“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如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34)。可见在主观上项羽和刘邦相同亦是行使有功则赏的政策。
    关于有过必纠,学者王铭认为:“(项羽)缺乏容人之量,往往小过大罚。。。。。。”(35)并举了英布的例子。学者周骋亦认为项羽苛察:“殷王司马卬叛楚,项羽派陈平等击降之。不久,司马卬降汉,项羽就要追究上述军事行动的参与者,导致陈平归汉。相形之下,刘邦的部属中有许多人曾反对过他或投降过项羽,均未受追究。”(36)。英布的事情上面以论并不能作为项羽苛察的例子。陈平事例上面也分析过,不仅仅是单纯的未完成任务。从史记上看,项羽手下如龙且,周兰,项佗,司马欣,吕青等人或则亦有败绩,或则反对过项羽或则投降过敌方,也均未受追究。说项羽苛察,寻过亦证据不足。
    楚汉时期,项羽因为不能给人足够的封赏导致人才的外流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亦涉及到整个楚汉的大环境以及利益集团。下面将会具体分析到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此不在多言。由上所论,亦可证明人才的流向非是项羽主观不肯给足够的封赏。
    4,项羽的用人唯亲之辩
    项羽的用人唯亲亦是历代研究者公认的楚汉时期人才流向的主因。陈平对刘邦说自己背楚亡汉的原因:“。。。。。。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37),这段话要具体分析,陈平投靠刘邦,遭到绛侯、灌婴等咸谗,引起刘邦怀疑。自然不能解释背楚亡汉的原因是自己犯了错,所以才推给项羽这个责任,事实上陈平亦非诸项或项羽妻之昆弟,却得到项羽信任重用。郦生说田广亦是游士一面之辞,当不得真。
    当然项羽军中有大量诸项身居要职是事实,但是用人唯亲却谈不上。项羽本就靠家族起兵,又是接管叔叔项梁的大摊子,军中多诸项以及在很多方面要依靠家族势力是必然的,但是没有证据显示是项羽主观原因。对比刘邦,学者周骋认为刘邦有“任人唯亲倾向”,不过周骋先生却又认为“只不过刘邦的任人唯亲并未影响到刘汉阵营的对敌斗争。在战场上,基本上还是做到了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对于自己喜欢的人,不是用委以重任,而是用赏以厚爵的方式来落实这种偏爱。。。。。。因此,刘邦的任人唯亲,还没有如项羽般到了感情用事的地步。。。。。。”(38)。周骋先生对刘邦的任人唯亲倾向认识深刻,但是显然对项羽有片面之言。刘邦的情况和项羽不同,早年刘邦靠丰沛故人集团起家,亦是用人“唯故”。张良亦言“(刘邦)所封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39),据学者夏增民统计“初置18侯中,刘邦起事的基地——丰沛砀地区的人员占了11个,而余下的几乎全部与这三角地带邻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侯年表》中载147侯,籍贯在丰沛砀三地的51人,占了1/3强。”(40)事实上51人并未统计因外戚而封侯者。周骋先生言刘邦“对于自己喜欢的人,不是用委以重任”也非实情,如“代王刘仲弃国亡,自归雒阳,废以为合阳侯”(41),可见用能力不足者委以重任刘邦亦有之。再如燕王卢绾、荆王刘贾、楚王刘交、齐王刘肥都是把亲爱委以重任的例子,其中卢绾后来背叛,刘贾,刘交平英布叛乱时明显能力不足。学者刘敏经过深入研究,得出刘邦不仅功封,并且封亲的结论“代秦而兴的汉,虽承秦制,但有变通,不仅功封,而且亲封,从汉初“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卷一四,《诸侯王表》第二),此后历代皇帝封皇子为王,封王子为侯,体现的均是亲亲而封的原则,这不是秦制,而是承继周制。”(42)。
    由此分析,项羽刘邦都有任人唯亲的倾向,但是都非主观,而有其必要性。用项羽任人唯亲来解释楚汉时期的人才流向亦是不通。
    5,项羽取人以亲以尊之辩
    学者王铭在其文中对项羽种种用人失误作了个探讨,认为项羽和刘邦抱有不同的人才观,项羽取人以亲以尊,形成亲亲尊尊的人才观;刘邦取人以实以贤,形成尚贤任能的人才观,并得出“判别人才的标准和人才观的正确与否,是刘,项用人得失的根源。”其根据就是项羽出身贵族,刘邦出身贫寒,像韩信,陈平这样不得项羽所用的都是出身贫寒。
    上面曾经分析到韩信,陈平在项羽那里并非不得重用,相反不论是出身贫寒的刘邦早期与项羽共事,就是英布等手下亦是出身贫贱,亦未见其不用或不屑。史记记载项羽“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又有“项王伐齐,身负板筑,以为士卒先”(43),可见项羽不屑贫贱,取人以亲以尊并不能成立。
    另有学者(如邱永明)认为项羽好苛礼,不能得有才却贪利无耻者归附。证据就是汉三年,项羽急攻刘邦於荥阳城,刘邦问策于陈平,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考察陈平这番说辞,更多的是把项羽恭敬爱人能得廉节好礼者视为优势而无贬抑的意思。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却是有其客观原因,非是主观。所以项羽好苛礼而导致人才外流也没有证据。
    总上所论,历代研究者把楚汉人才流向的根源视为项羽,刘邦的主观用人态度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矛盾性,简单性,无助于历史真相的研究与探讨。
楚汉人才流向论(下)(作者:姚磊)
    (来源:轩辕春秋网)
    三:楚汉人才流向根源之探微
    楚汉时期人才背楚亡汉是个普遍的现象,亦是导致楚灭汉兴的主要原因,应该受到应用的重视。而前人把其归于项,刘的用人态度亦难以解释这个普遍的现象。如果从当时的天下大势以及集团背景或可一管而窥豹。
    1;天下大势决定了人才的流向
    汉元年十二月,项羽带领各路诸侯入关,杀子婴,灭秦宗室。当时摆在项羽面前的是如何利益分配的问题。显然称帝是下下之策,当时天下地盘为旧诸侯的势力所盘踞,经过三年灭秦时间又涌现出无数新兴势力;在这个新旧势力盘根错节,项羽又缺乏足够的力量可以控制新旧诸侯时,如何利用对自己有利的力量,压制对自己不利的力量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项羽虽然为诸侯从长(44),具有一定的支配权,但是利益的分配中总是有失势者不满。项羽实行的是分封制度,也就是在承认各个势力所已有的权益下尽量削弱他们。比如把关中之地一分为三,齐地一分为三等。自己却尽收旧楚势力,改称西楚,并收其四周的战略要地,如东魏之地,如旧韩之地(注解6)。
    无论项羽怎么分封,总会有人不满意。没有封到的则怨恨之,如齐王田荣,彭越等人。封到但嫌少者亦恨之,如英布,陈余等。这些人势必要和刘邦联合起来反对项羽。而封到又受到厚遇者亦不会感激之,本来这些人都有自己的地盘势力,和项羽没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挂钩,只会随风倒,谁势大,则投靠谁,万不会对项羽鼎立支持。而项羽楚地之强大亦受诸侯所忌,联合刘邦对抗项羽也是必然之势。当时很多人亦看穿了此点,如随何游说英布:“使楚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彊,適足以致天下之兵耳。”(45)。
    灭秦后,项羽主宰天下,分封诸侯,为天下共主。虽然利用这种权利可以增强自己,削弱对方。但是接下来势必被不满足现状大大小小的野心家所嫉恨,这些人希望得到封地,其结果必然是汇聚在代表挑战现状的刘邦集团的身边,背离代表了维持现状的项羽集团。如张良对刘邦语:“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46);韩信亦云:“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47)。学者汪梦川认为“刘邦最终得定天下,人多以为缘于其善于用人,其实未必如此。。。。。。所以当时的人依附刘邦,真正的原因完全是他们自身强烈的功利心态,为谁所用的关键是他们在谁那里能够获得更多的好处,而不是因为谁的人格感召。”(48)。这种状况与主观的用人态度无关,而是由当时的现状所决定的。
    项羽在分封天下后,就处于尴尬的地步。一,是可分配的利益分封完毕,得不到封地及利益者自然希望打倒项羽重新瓜分天下,得到封地利益者亦因不能再得到更多好处而希望可以跟随刘邦获得更多好处。二,西楚的强大亦遭到各路诸侯忌讳,联合刘邦抗衡项羽是早期诸侯的共识。三,身为天下共主,代表现状的维护者。不满现状的利益追求者,野心家极力想打破这个现状重新分配利益,而刘邦则是挑战现状的最强有力者。
    总上所论,楚汉人才的流向是由天下大势所决定,而非主观的用人态度。
    2,集团背景决定了人才的流向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项羽和刘邦集团。楚汉战争中的汉集团是以刘邦为中心的丰沛故人集团,学者夏增民指出“丰沛故人集团是籍贯在刘邦早年活动频繁、颇有影响的丰、沛、砀及其附近地区(大致在今鲁西南、皖东北、苏北地区),并且与刘邦关系密切的一个人物群体。秦末,刘邦为泗水(在今江苏沛县东)亭长时,这个集团已经初具规模,在彼此的频繁交往中,逐渐形成了共同的利益关联和心理投合,这构成他们事业的基础,因此,在未起事前,它就作为一个以刘邦为中心、相互之间有归同趋向的帮派出现了。。。。。。丰沛故人集团在反秦和楚汉战争中对整个刘邦军事集团起着凝聚作用,是刘邦集团势力的实力核心。在战争中,战事翻覆,胜负无常,但无论成败,丰沛故人集团始终跟随刘邦,维持着这支队伍的基本稳定。。。。。。”(49)。通过丰沛故人集团不论是刘邦刚起义时,还是在景驹,项梁,怀王帐下以及到汉中为王,这个集团始终是个利益丝丝相扣,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严密组织,不但敌方难以分化收买,就是开辟远方战线,这些人始终对刘邦一人效忠并担任监视其他异己势力的重任。这个坚固的丰沛故人集团,在楚汉战争中,始终与项羽周旋到底,无论项羽利诱,还是威逼都无济于事。
    项羽的集团相比刘邦来说就复杂了,可以追溯到项梁时代。项梁项羽起兵靠的是家族势力和吴中子弟兵,经过几番战争和合并,项梁建立一个以旧楚为旗号的统一战线,其中有项氏家族势力,如项羽,项伯,项它等;有旧楚故老集团,如楚怀王,宋义(注解7)等;有农民起义势力,如吕青,吕臣的苍头军,英布,蒲将军等;有地方势力,如刘邦,吴芮,陈婴等;有其他各类势力,如旧魏势力,越人集团等等。可以说完全是个大杂烩的松散联盟集团。果然项梁身死后,旧楚集团立刻跳出来夺权,学者罗新指出:“抑制项羽,劝怀王不遣项羽入关的,是所谓‘怀王诸老将’。这些无名老将,未见有何征伐功绩,但能影响怀王,就因为他们与旧楚政权的关系。项梁死后,对这些老将来说,当务之急是控制项羽,掌握军队。宋义以楚国故人身份为卿子冠军,率领楚军,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50)。项羽在灭秦分封诸侯后,首先解决的就是这些旧楚集团。当时项羽挟灭秦之功,诸侯从长之势,兵不血刃的解决了旧楚集团(注解8)。解决旧楚集团,并不能解决集团的根本问题,此时项羽建立的西楚王国内部势力盘根错节,矛盾重重,各个势力的利益都需要考虑,而项羽尚未整顿好内部,外战又爆发。先是近邻之地的齐赵和盘踞西楚内部的彭越建立反项联盟,再是刘邦等人趁火打劫。项羽终其一生一直处于四处平乱的境地。
    总上所论,刘邦丰沛故人集团的严密性比项羽的松散西楚集团更容易吸引人才。
    3,西楚集团的内部矛盾决定了人才的外流
    西楚集团的内部矛盾第一个体现在项氏与旧楚集团的斗争,旧楚集团的权利斗争失败无疑导致旧楚集团,亲旧楚集团的残余势力倒向刘邦这边。这里有史可考的有汉初十八大功侯之陈武在汉二年十月入汉(51),从时间上推断陈武亦是因为旧楚集团的覆灭而失势导致背楚亡汉。
    旧楚集团的覆灭并没有使西楚内部矛盾有所缓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这次是项羽的项氏集团内部的矛盾,世人都以为同为项氏应该利益息息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而项羽更是重用项氏,很难想象项氏会因为内部矛盾而投靠刘邦。但是事实俱在,项伯早在鸿门宴就和刘邦约为婚姻,对刘邦百般维护(52),后来又接受张良贿赂,为刘邦请汉中地(53)。楚汉时期屡为刘邦谋(注解9),后被刘邦封为射阳侯,功表中排14位(注解10)。其实在项梁死后,项氏缺乏一个足够威望和才能足以统率项氏家族的领袖。在旧楚集团的压制下,项氏尚能团结在才能出众的项羽帐下,但是大局以定下,辈分高于项羽的项伯,在项梁时代就独当一面的项它是否服从项羽是个问题。显然这些项氏是因为内部的派系为刘邦所用,项伯在西楚作为左伊位高权重犹勾结外人,显然出自于内部争权夺利,欲挟外敌以自重,而项庄听范增之言欲杀刘邦丝毫不给项伯面子亦显示项氏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学者张正明指出“族权与王权又对立又统一,构成了楚国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主要矛盾。就王权来说,对族权是务必严加控驭的。当族权与王权协调时,它是王权的肱股,族长奉职于庙堂,族兵效死于疆场。反之,当族权与王权敌对时,它就是王权的祸患,族长可能成为政变的主谋,族兵则可能成为叛军的主力了。”(54)。由此可见项氏的内部纷争亦是人才外流的一个原因。有史可考的尚有项襄,在汉二年,曹参攻定陶时投靠了刘邦,被刘邦封为桃侯,并赐姓刘,其子刘舍还在景帝时为丞相(55)。除此外尚有“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56)。
    总上所论,西楚集团的内部矛盾亦是导致其人才外流的根源。
    4,西楚集团的内部松散决定了人才的外流
    项羽驱逐怀王后建立西楚王国,西楚王国从建立起内部就纷乱不止,派系繁多,势力盘根错节。所以项羽的西楚王国冒似强大,实则不堪一击,几乎都是靠项羽一人硬撑下来,这点鲜明的对比就是楚汉期间的胜利几乎都是项羽亲征的结果,而其他战场不是战败就是投降,这里除了项羽的个人能力外,内部的松散亦是很大的原因。
    首先,项羽在西楚建制方面,亦有其恢复旧楚制度的一面,亦有适应新制度的一面,学者卜宪群指出“楚汉之际楚制的复活与楚旧制相比也略有变化。。。。。。项氏还设郎中,都尉,司马,将军,上将军,郡长等。。。。。。项氏的分封制当为楚旧封君制的扩大化,可视为一种新楚制。”(57)。项羽恢复旧楚制显然有拉拢旧楚势力以及地方势力的意图,而采用新制度则是为适应新的局势来加强中央集权,典型的例子是在西楚王国采用郡县制度。从西楚的建立开始项羽就在走钢丝,在新旧势力之前徘徊。连接不断外部的战争也使得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