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楚-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
作者:庄不周
作品相关
上架公告
今天有两件好事。
第一件当然是编辑让我上架了。这次《楚》开始有过波折,推翻了六七万字的稿子,折腾了十几天,现在能一路顺利的上架,一挽《卫氏风云》的颓势,并且有望超过《曹冲》,老庄大乐。
第二件就是猛大的《大宋帝国风云录》完本了,三百多万字,我终于等到他结束了,想想就开心,开始享受大餐。最重要的是,猛大在完本时还隆重推荐我的《楚》,哈哈哈……开心!听说猛大下一本要写《大秦帝国风云录》,期待,严重期待……
最后自我吹嘘一下吧,省得你们总说我懒,不去宣传。
老书友知道,我的路子不是那种王霸气满天飞的,因为受猛大的《大汉帝国风云录》的影响颇深,一直算是小众类,这本《楚》也不例外。追求历史的厚重感,必然要损失畅快淋漓、无所顾忌的意淫,这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好在《楚》写到现在,主角虽然离天下无敌还远,但是总算有了自己的根基,统一天下的路虽然很艰难,很遥远,但是已经开始了。人物越来越多,形势越来越复杂,经历了最初的生涩期,主角已经成长为群雄中的一员,能和那些根正苗红的老牌王室相抗衡了。还算不慢吧?(你要是看惯了一上来就天下无敌的,当我没说。)
最后说一下上架后更新的问题。正常情况下一天两更,每章三千字,上午下午各一更,如有加更,算意外惊喜,不另外通知。今天是第一天,多发一章,算是向诸位报个道。
一如继往的期待诸位支持,老庄感激不尽。
几句闲话
这段时间因为白天上班,晚上码字,书评区来得比较少,一直委托书友江都侯管理,听说最近吵得挺热闹,特地来看了一下,就几个问题略作一些解释。
1。有关史实的问题。老庄不是历史学家,充其量只是个业余的爱好者,虽然做了不少功课,但书中有很少硬伤还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老庄一边码字,一边也在看史料,时常有新的收获,发现其中的错误,这当中有不少是书友提醒的:比如秦人当兵开始年龄,比如秦军的投降仪式等等,老庄对指出这些错误的书友十分感谢,虽然没有及时的在书里声明,但是谢意在心。
2。关于薄姬的帝母之命。这个不是老庄胡说,汉书里写得很明白,老庄所做的,只是把她出场的时间提前了而已。
3。关于吕雉的问题。我一直为吕雉觉得不公,当然也有翻案的味道,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就计划要收了她。本来要写一篇专门关于她的短文,只是暂时还没有动手,大家如果急着想知道我对她的看法的,大致可参考《吕汉》作品相关的一篇,我的意思和作者梦东园的基本相近。
4。最后说说意见最多的共乔。
共尉开始的时候是想收张良的,但是张良的立场决定了他不可能轻易就范。后来有一个读者(不好意思,我忘了名字了,那个贴也找不到了)说到,其实张良对共尉的作用并不明显,并不如韩信那么重要。这本书里,张良对于共尉的作用,就是一个谋略方面的导师作用,如今他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很快就会离开共尉了。当然出于韩国的利益,他会和共尉保持一定的联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不是韩信那种比较简单的主臣关系,但是与共乔关系不大。
至于共乔,我已经在回那个贴子的时候说过,是那个龙套自己要求的,并没有掺杂共尉的意思,共尉也没有利用妹子的意思,这一点可以郑重声明,当然了,也许是我没有表达清楚,在此致歉。至于有人说共乔的想法不可取,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少在我看来,那个时候的人是不会因为这十几岁的年龄差距而觉得不妥的,大家不要忘了,刘季和几个夫人之间,都有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差距。至于那些破口大骂的,我觉得有不同意见可以讨论,口出秽言则大可不必,这样的贴子,我看到一定会删的。
曹冲与共尉(兼论共乔)
今天上班,难得的出现了一点空闲,正好偷空说一下有关的问题。
老庄这个笔名写过三本,《曹冲》,《卫氏风云》,以及现在的《楚》,《卫氏风云》是个不成功的产品,其中有些遗憾,暂时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这里暂且略过不提。
这次要说的就是《曹冲》和《楚》的两个主角,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
起因是因为不少书友是从《曹冲》跟过来的,也有一些是看了《楚》之后再去看《曹冲》的,可能看到了两本书的不同,便有了一些疑问,书友爱你不是口头说说就开玩笑说,这三本书风格不一样,是不是前两本的作者另有他人,专门替我老庄打名声的,然后小有了名声,就换了本人操刀。
这当然是玩笑话,我想没有谁会傻到替别人打名声,更何况《曹冲》虽然尚可,《卫氏风云》却是个扑街货。
但是这两本有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主角的区别很大。有个书友说,曹冲有种阳光、温暖的感觉,而共尉虽然也笑,却只是让人觉得阴嗖嗖的。
确实,这两个人是不一样的,而他们的不一样,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两本书的风格不一样。
曹冲出道的时候,曹操已经荡平了河北,正准备雄心勃勃的夺取江南,统一天下,达到了他人生中的巅峰。曹冲是他的爱子,十三岁的年龄,也正是花一样的年龄,加上他的聪明、早慧,可以说,他就是曹操心目中最好的继承人,曹昂已经死了很多年,而曹丕在曹操心目中的位置,是没办法和曹冲相比的。以我的估计,曹操大概已经做好了传位给曹冲的计划。这一点,曹丕应该心中有数,纵使有想法,大概也有限。
身为丞相之子,又有神童之名,不论是外在条件,还是内在条件,都决定了曹冲不需要阴谋,他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不惹恼了曹操,一切事情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而在曹操面前玩阴谋,这是个很危险的事,身为穿越者的主角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所以《曹冲》里面基本没有阴谋,大都是阳谋,让你根本找不到把柄的阳谋。
他不需要害人,他只要在曹操面前表现出足够的诚恳,让曹操觉得他就是最好的继承人就行了,所以《曹冲》里面更多的是亲情,更多的是父子之爱,更多的是曹冲作为一个胜利者对其他兄弟的宽容和爱护,这大概就是曹冲让人能感觉到阳光、温暖的原因。
因为他本来就是阳光的,他是强者,而且是一个有着仁慈之心的强者。
共尉不一样。
共家曾经是贵族,但是在我的书里,共家的荣光早已进了历史堆,根本不能照耀到共尉这个穿越者的身上。开始的时候,他甚至不如吕臣——吕臣至少还是陈胜的亲信,而共尉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临时一菜刀劈出了个机会。陈胜没死,他进退两难,救与不救都不是好抉择。陈胜死了,他面对着陈胜的遗产,面对着陈胜的旧将吕臣等人,也是个尴尬的局面,如果要继承,吕臣等人比他更有资格,如果不继承,他就要面对许多人道义上的攻击——秦嘉、景驹就差点掀翻了他好不容易积累的果实。
而以项梁为代表的项家,更是他不能不提足了小心对付的对手。项梁八千人过江,转眼之间实力就超过他几倍,在项家的面前,他根本没有还有之力。
除了项梁,还有楚怀王,楚怀王凭着贵族的身份,轻而易举的得到了陈胜根本得不到的东西,这对同样是庶民的共尉来说,楚怀王也是和项梁一样必须打败的对手。
外有强秦,内有项梁和楚怀王这样的贵族,共尉又有着统一天下的宏大愿景,他能做的,只有隐忍,等待,他没有什么施展阳谋的机会,他更多的是阴谋。
委曲求全,借刀杀人,表里不一,驱狼吞虎,这都是他不得不用的阴谋。在这种强者多多的多方博弈中,作为一个相对弱小的角色,他能做的只有这些。
其实,他比刘季还可怜。因为刘季起兵的时候大概不会想到要做一个天子,能够封侯,有一块封地传之子孙,脱离庶民的地位,他大概就能心满意足了。而共尉却是见惯了大一统的人,他的目标要高远得多。目标越高,和现实的差距越大,他心里的那种痛苦也就越大。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阳光?
或许,也有办法让他阳光,穿越者嘛,金手指多开两个,把火药搞出来,用步枪装备部队,不用多,一千火枪手,基本就能横扫天下,项羽力拔山兮?一枪撂倒!匈奴人来去如风?一顿排枪全部干废!步枪不行,咱再造机枪,造大炮,保证能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
不过,这样还有意思吗?
我承认,共尉现在不够爽,看起来有些憋屈,要对人陪笑脸,要替人搞后勤,还有些阴险,不够霸气。不过,我向你们保证,他肯定会越来越牛的,在起点混,这点基本道义还是有的,我只是请那些觉得憋屈的书友多一点耐心。
陈二狗说过,因为跪过低头过,所以荣耀。
人生莫不如此。没有装孙子时候的憋屈,又如何有做大爷时的畅快?
说完了主角的不同,再来说说其他的。
《曹冲》虽然不是我的第一本书,但却是第一个签约、上架,写到二百万字的小说,说心底话,第一次驾控这么长的篇幅,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我能体会到猛子写大汉帝国风云录到最后的心力交悴,虽然我只写了他一半不到。曹冲的故事相对简单,派系斗争,很多的内涵都没能涉及到。写完之后,颇多遗憾,所以在《卫氏风云》里是想写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的,但是事与愿违,因为种种原因,《卫氏风云》扑街了。《楚》当初的目标,就是一扫《卫氏风云》的颓势,争取能重新达到《曹冲》的成绩,在编辑和各位书友的支持下,这个目标已经基本达成。老庄可以安心的写自己想写的故事了。
《楚》的原先设想架构,比大家看到的还要复杂。我的计划中,原本有大量的篇幅会去描写秦朝的宫庭斗争,会描写其他各国的内部争斗,比如象赵国的张耳、陈余,比如齐国的田儋、田横、比如魏国、韩国的故事,争取写一个全景式的秦末,但是后来考虑到网文的特点,如果配角的戏份太多,可能会影响大家情绪,所以这些都被我一带而过了,纵使如此,这个故事还是比《曹冲》要复杂一些。
虽然离我的计划却还有一段距离。
好在,猛大很快就要动手写秦末,以他的笔力,我想一定可以看到一个比我在《楚》里面更恢宏的秦末,大家拭目以待吧。我也正好偷偷懒。
最后说说共乔。
我本来已经解释过关于共乔的事,也在一些贴子里回复过,这里再细说一下。
共乔是我比较满意的一个形象,这么不受大家待见,我实在很意外。共乔不是吕雉那种强人,也不是吕媭、白媚、武嫖那种的贤内助,甚至连木不韦这样的聪慧女子都不如,她只是一个敢爱敢恨、没有太多顾虑的单纯少女。她被是英雄的兄长溺爱,也崇拜同样是英雄的张良。她很幸运,没有被兄长当作收买人心的工具,还能让她从心所愿,去追求潜在的对手张良,即使张良有利用她的心,她也在所不惜。(顺便说一句,共乔追求张良的行为,虽然现在看来不太容易被人接受,但从当时的风俗上讲,并不是出格的事情。)
这是她的幸运。
她知道自己不是两个嫂嫂那样的聪明人,对兄长也好,对张良也好,她都帮不上忙,在他们将来可能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她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政治斗争中的女人,大多数情况下不就是如此吗?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要求她什么?所谓的爱情,不就是盲目的吗?
其实,我觉得如果换一个角度,比如说是主角一个对手的女儿,抛弃了一切,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来追求主角,大概就没有什么反对之声了。这样的女人,在起点可以用堆数,所以共乔之所以招致那么多骂声,不是因为她做错了,而是因为她的出现违反了网文中一切以主角的利益为利益的准则。如果真是如此,我十分遗憾,我可以向诸位不爽的读者道歉,但是绝不承认我错了。
我再次申明,我对共乔这个角色比较满意。
最后,向所有支持我的书友表示致谢,不管是支持我的写法的,还是抱不同意见的(骂人的不算,不管你是看盗贴的,还是看VIP的),我都向你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你们的贴子我虽然回复得很少,但我大部分都是看了的,你们指出的错误,提供的资料,我也会去查对。
十分感谢!离开了你们,《楚》将一无是处。
这里特别要感谢猛大在准备新书的百忙之中每天来支持我,还替我这个懒人向读者解释,我真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唯有在此表示我衷心的感谢。
最后再问一句,你那《大秦帝国风云录》准备好了没?
作品相关 《秦楚风云人物》
《秦楚风云人物》——陈胜
因为主角视角的问题,老庄在第一卷里给陈胜的戏分不多,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有个打算,等第一卷结束,写一点文字,专门说说陈胜这个人。
陈胜,字涉,阳城人。少时曾为人佣耕,也就相当于替人收割的麦客,或者和现在开收割机的差不多。大致身份是农民里比较有能力的那一类,再从他有字这个情况来看,应该还有点文化。
说到字这个问题,这里插一段题外话。
大家应该注意到一个问题,刘邦的手下除了张良之外,几乎都是无字的,至于刘邦字季,我个人认为和吴广字叔一样,都是排行,算不上字,甚至刘季这个季字还没有吴广的叔字正规,毕竟吴广还有名,刘季连名都没有(邦这个名是做了帝王之后起的,一想到电影里樊哙叫刘季为阿邦,我就为那些编剧汗颜,同时自信心高度膨胀)。相比较而言,陈胜有名有字,显然出身更好一点,也许是个落魄的士人,读过书,还有点武艺之类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陈胜的身份还是个农夫,有点本事的农夫而已。从他替人耕田来看,也许他自己没有土地,或者土地很少。因为在那个时候生产力水平还不高,有地的人是没有多少时间去替别人耕田的,大家应该记得,刘季做了亭长之后,吕雉还要下田干活的,而且刘季休假的时候,也要下田干活,可是农活不轻。
陈胜除了有些本事之外,也是个有志向的。他的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也比刘季的“大丈夫当如是”和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之”流传得更广,同时也更有文化,刘项不读书,陈胜应该是读过书的。他在九百戍卒里面能做一个屯长,也比刘季那个亭长有份量些,如果没有一定的能力,将尉不可能让他做屯长。
再者,大泽乡起义,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陈胜能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见他平时对天命之类的事情考虑得不少。大家不要小看这个,现在的人也许不信天命了,但是那个时候的人,还是信天命的,而且很严肃,要不刘邦也不会给自己找那么多的神话传说来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陈胜当时的觉悟水平,可以说远远超过了普通百姓,也超过了很多的知识分子,聪明如汉初三杰和陈平之流,也没有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陈胜的思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换句话说,在当时还认为王侯将相有种的环境下,陈胜怀疑这个公认的规律,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