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乡村妇女生活调查:随州视角-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宝盖头下面是个“豕”字,“豕”就是猪,“家”就是女人在屋里喂猪呀!(妇女笑)。再来说“好”字,“女”的旁边一个“子”,就是说女人只有生了儿子才好,女人如果不生儿子就是“孬”啊!这就是重男轻女不生儿子不罢休的文化根源啊!(妇女笑的前仰后合)还有“奴”、“妖”、“奸”等字都有“女”字旁对不对?男人把坏事都算到女人头上,大家说公平不公平?(妇女大笑)
再来看农村人对女人的称呼:男人称妻子叫“堂客“,说好听点的叫“内当家”的,祭祖的是男人,女人只能站在一边看;家里来了客,女人只能做饭,不能上桌子陪客人;结婚时男的坐大边(左边),女的坐小边(右边)是不是?这都是一些歧视妇女的风俗习惯,大家说对不对?(妇女答:对!)。所以,我们要在村里大张旗鼓地宣传男女平等,女人再也不能像谚语中说的“南瓜不算菜,妇女不算人”了。现在,城市里南瓜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菜,我们女人也要成为一个和男人平起平坐的人。(众人大笑)
我们来村里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大家问我对桥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实话告诉你们,我印象最深的是脏、乱、差。很多家门口的牛屎没人捡,厕所也很脏,尤其是一下雨,粪水都漫出来了。为什么现在的堰塘里的水污染这么严重呢,就是因为垃圾、粪便,一下雨全都冲到堰塘里去了。我去锡山独屋了,那里的妇女个个得妇科病,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她们世世代代在一个小堰塘里饮水、洗衣服,人畜共饮一堰水,妇女在浑浊得像黄泥巴糨糊和长满小红虫子的塘水中洗衣服,怎么能不传染上妇科病呢?所以,建设新农村,就是要改变村容村貌,我想问大家一句:现在国家出台很多惠农政策,大家愿不愿意改水、改厕、建沼气?(妇女回答:愿意!)对,我们就是要发动妇女,人人动手来彻底改变不讲卫生的坏习惯,创造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大家说好不好?(众人齐叫:好!)
第二个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呢 ,就是妇女打麻将。你们的村支部书记曾向我介绍妇女打麻将:“牛在山上乱蹦乱跳,娃在屋里哭哭叫叫,喂的猪饿的上了灶。”我还听说有一个妇女去年打麻将,一年输了1万多,把男人在外面打工的钱都输进去了。打麻将打成了这样,但是不怪你们,主要是农村文化活动太少了,农闲时间那么长,很多妇女没有消遣的地方,只好聚在一起打麻将。怎么来改变这种状况呢?我们想把桥村的妇女活动室、图书室建起来,把腰鼓队、秧歌队建起来,大家愿不愿意?(众人大声讲:愿意!)
现在农村留守女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0%左右,妇女在农村不只是顶半边天,而是顶了大半边天。有人说农村是女性农业,也有人叫农业女性化,不管怎么叫法,建设新农村没有我们妇女能实现吗?农村新生活靠我们来创造,大家说对不对?妇女齐声说:“对!”
农妇建设新农村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了,看到她们那一张张质朴的、兴奋的笑脸,我很感动,甚至产生一种激情和冲动。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桥村试验(下):新女儿经和妇女绿色宣言
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是以血亲文化为背景,女性在家中从属地位决定她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被支配地位,使得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世俗观念特别有市场。
女人是不是天生头发长、见识短、能力差,只能围着家转呢?在农村,很多人认为有一个妇联主任就等同于妇代会组织,村妇代会组织形同虚设,农村妇女基本处于一盘散沙的无序状态,如何构建一个妇女参于村级事务的政治动员方式?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妇女组织起来。
2007年7月11日上午,桥村的250多名妇女在村小学采取###方式选举产生了村妇代会。
桥村的妇女发动起来了,她们在村妇代会带领下,家家户户改厕所、建沼气池,房前屋后栽树种花,村里也建起了“星星火”妇女读书室和妇女文化活动中心。
看到妇女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能否发动农妇自己来编写一首反映当代农村妇女主流价值观的《新女儿经》,作为凝聚桥村妇女思想和行为的主旋律?我征求村妇代会13位委员的意见,她们都举双手赞成。我请她们和黄郁一起,先起草了一个初稿,在此基础上,我又与刘筱红教授反复商讨,对初稿中部分不正确的观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完善。如:初稿中有这样一段:“对夫君,贵忠诚;德贤淑,话贴心。”我们认为,现实中恰恰是丈夫不忠诚妻子的多,不能只要求妻子对丈夫贵忠诚,应该是夫妻相互忠诚,于是,我们改写为:夫妻间,贵忠诚;平等待,互关爱。不男尊,不女卑,比翼鸟,双双飞。”再如:初稿中对妇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讲得多些,而对妇女的权利讲得较少,于是,我们加进了“学政治,维女权”一段。
我们将修改后的桥村《新女儿经》又反馈到农妇中去,组织她们吟唱,很受她们的欢迎。桥村《新女儿经》借鉴了我国古代传统“女儿经”三字一句的表现形式,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不喊空口号,兼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又被农村妇女所喜闻乐见的特点。
《新女儿经》全文如下:
女儿经,仔细听:早早起,扫门庭。
猪牛粪,入沼池;塑料袋,不乱扔。
种花草,美环境;屋前后,树成荫。
修女容,正仪表;习女红,双手巧。
待宾客,笑脸迎;知廉耻,礼先行。
谈恋爱,重感情;不收礼,看人品。
办婚嫁,要节省;懂政策,不超生。
夫妻间,贵忠诚;平等待,互关爱。
不男尊,不女卑;比翼鸟,双双飞。
对儿女,慈母心;传帮带,莫溺爱。
好品德,娃学起;精培育,栋梁才。
奉衣食,敬双亲;病床前,尽孝心。
婆媳好,是个宝;家和谐,万事兴。
学文化,强自身;去陋习,不迷信。
远赌博,亲近邻;文明花,开农家。
学政治,争女权;大小事,多建言。
勇参政,敢竞选;村治中,半边天。
学科技,长本领;勤劳动,地生金。
闯市场,团结紧;奔小康,主力军。
建家园,齐动手;新农村,似锦绣。
大家唱,女儿经:新时代,新女性。
为了提高妇代会委员参与村里公共事务的能力,我们还组织她们评选村里十佳村民。经过村妇代会委员民主评议,她们评出了致富能手、美化庭院标兵、好母亲、好婆婆、好媳妇、好村民、好女人、“好男人”等十名先进村民,由妇女评选男人,对村内的男人品头论足,这在桥村是开天劈地头一回,妇女们终于能够在村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了,这是她们社会公共意识萌醒的第一步。
2008年3月8日,桥村妇女在她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土地上,举办了“马蹄桥村第一届妇女文化节”,这是由村妇代会委员们自己组织,自己主持举办的文化节,她们自己写颁奖词,自己颁奖,自己组织女红才艺展示,吟唱自己编写的《新女儿经》,还发表了妇女绿色宣言,要把桥村建成文明富裕、村容整洁、鲜花盛开的村庄。
过去人们都说:男人是树,女人是藤,世上只有藤缠树,哪有树缠藤的?如今,经过社会性别意识洗礼的桥村妇女不再只是藤了,她们也是树,正是她们撑起了桥村的一片天空!
看到妇代会委员们的组织能力和参政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提升,看到桥村妇女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是我们项目组成员最想看到的结果。
桥村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事实证明:让女性在自己的社区内发出声音,并对社区产生影响和发挥作用,这是让她们建立自信和其主体性的契机,也是让妇女实现自我解放的有效途径。
目前,桥村实验正在进行中,尽管还会遭遇许多阻力,但在这块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桥村妇女正在创造自己的新生活,也在创造历史!
新女儿经和妇女绿色宣言终于在桥村唱响了,妇女悠扬顿挫的朗诵声和歌声在桥村上空飘荡……
特别鸣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历经四度春秋的下乡调查和写作,我的这本掘作终于问世了,我的感慨太多太多,我要感谢的人也太多太多:
首先我要感谢中国“长江学者”、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徐勇教授,是他鼓励我到农村妇女调查研究的这块处女地上去拓荒,他为此书的立项、调研、写作和出版给予了总体筹划和全程指导,他在万忙之中,多次和我一起商定调研写作提纲,并亲赴农村,对我的调研予以现场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徐勇教授就没有这本书。
其次,我要深深地感谢我所采访的众多农村干部、女村官和普通农妇。很多时候我就吃住在农民家中,喝她们的锅巴粥,吃她们的农家菜,听她们讲家长里短,很多晚上,我和她们促膝长谈到深夜,正是她们那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乡土语言和丰富多彩的乡村故事,还有她们面对种种艰难困苦所表现出的不屈不饶精神,深深地感动和征服了我,使我彻底改变了过去对农村妇女的刻板印象,并使我的这本书能以原生态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要特别感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妇女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筱红教授。我们一起牵手创立了农村妇女研究所,她对我的整个调研和写作给予了全程的具体指导,无论是酷暑盛夏还是冰雪寒冬,她多次随同我一起吃住在农户家中,在我调研和写作过程中,每遇困惑时,身为妇女问题研究专家的她,总是用那鲜明的社会性别意识,抽丝剥茧的思维方法,独到的精辟见解,为我指点迷津。我的每篇文章都凝聚了她的很多心血,可以说,这本书是我和她共同撰写而成的。
我要衷心感谢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周百义同志和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王卉女士,遇到他(她)们是我的幸运,几年来他们像母亲呵护孩子那样对待我那并不成熟的书稿,尤其是王卉女士亲自担任本书责任编辑,她为本书的完善倾注了大量心血,本书能以今天这样的面目呈现给读者,其功劳应该归功于她。
感谢我的侄女——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新闻中心主任吴坤,她在妊娠怀孕呕吐不已情况下,为我第二稿的写作、校对和编辑付出了大量心血;感谢我的女儿魏微从韩国留学归来后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书稿编辑修改中;更感谢我的先生,他在我离开领导岗位的当日为我送上了一大抱红玫瑰和百合花,在我为世俗观念所困扰时,他鼓励我不要三心二意,集中精力搞好调研和写作,在我最失落的时候,他劝慰我说:“善于超脱自己,既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境界,相信我一定能做到。”正是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和爱情支撑着我战胜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了我长达四年之久的艰苦田野调查。
此书是我初次涉足女性问题的处女作,尽管它很稚嫩,但却真实地记录了我怎样从一名社会性别意识盲者,逐步转型为一名妇女工作志愿者的艰难历程。由于本人学识有限,不妥之处,祁望专家学者和读者指正。
吴治平
2008年9月8日于武汉东湖翠柳客舍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