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回三国之我是魏文长-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个徐楷是最弱的一点,姜伯约已经稳占上风了!”
    观察一会儿,我暗自想道,“而庞德与周泰打得当真是难分胜负,两个都是一流的猛将,想在短时间内打垮对手都是不可能的!”
    想到这儿,我策马奔上前去,高喊道:“众位吴将听着!汝家都督陆逊妄图兵分两路,袭我营寨,当真是痴人说梦!丁奉那厮,已经被我战退!你们也趁早退去,免得受刀兵之灾!”
    周泰那三将听到后,手上动作都略迟了一迟,庞德等三将岂不会利用这个机会,当即趁势强攻,周泰和孙韶反应迅速,一闪身避开致命一击,只可惜徐楷毕竟年轻,武艺虽好,临阵经验着实太浅,被姜维抓住机会,手起一枪,正中徐楷喉部,徐楷“啊耶”惨叫一声,跌落马下,不知生死。
    周泰、孙韶见状大惊,急令手下军士抢夺徐楷,终于,成功地将未知死活的徐楷抢回阵中。
    很快,吴军鸣金收兵,我也不追赶,任由他们狼狈败走,随即传令全体回营,暂作休整,吃饭调息。
    庞德道:“此番杀得痛快!直让吴军胆寒呢!”
    姜维亦道:“是啊!只可惜不知那徐楷之死活!”
    马岱也道:“不管死活,命中咽喉,他也是没有战斗能力了!”
    “哈哈哈!”
    我们四人放声大笑,笑声穿越寒风,直透帐外。
    ……
第352回 盱眙小麻烦
    冬去春回,我大部军马与东吴军交战十数场,胜多败少,已经渐渐控制了洪泽湖的大部地区,陆逊兵马且战且退,最后占据洪泽湖南岸的盱眙县城,再也不退半步了。
    盱眙是全国最早建县的县份之一,距今已有2200多年。
    春秋时,盱眙名“善道”,属吴国,曾是诸侯会盟的地方;战国时,越灭吴,盱眙属越国;后楚国东侵扩地至泗上,盱眙为楚邑。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度时,盱眙建县,县名初为“盱台”(台,音怡),后为“盱眙”。建县时间在秦王政二十四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3~前221年)之间。盱眙县先属泅水郡,后属东海郡。
    楚汉之际(公元前208~公元前202年),盱眙属西楚东阳郡。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反秦义军领袖项梁拥立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为王,以号召天下,仍称楚怀王(后尊为楚义帝),建都于盱眙。九月迁都彭城(今徐州市境)。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在广陵置荆国,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废荆国,置吴国,盱眙先后属荆、吴两国。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废吴国,盱眙改属沛郡。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临淮郡,盱眙属之,为临淮都尉治所。
    王莽篡汉时期(公元9~公元23年),盱眙改名“武匡”。
    东汉,光武帝年间(公元25~公元57年),临淮郡并入东海郡;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从东海郡划出临淮郡故地置下邳国,盱眙先后属东海郡和下邳国。
    总而言之,这个盱眙县城可谓是历史悠久、战略地位极其重大,尤其是它的正南方向,便是东吴首都——建邺!
    所以,陆逊退守盱眙之后,便誓死也不愿意再后撤半步了!
    ……
    坐在盱眙县城外的营房之中,我正在为另外一件事担忧。
    那就是我们军营里,很多从陕西一带招募的士兵,他们受不得这里潮湿温暖的气候,还有的人对初春便开始漫天飞舞的花粉过敏,很多人都已经病倒了。
    就连体壮如牛的庞德老兄也不例外,在成都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他会对某些花粉过敏!
    现在他发着低烧,脸上身上长出了一些粉红色的小疙瘩,奇痒难耐,哼哼唧唧地躺在榻上受折磨。
    姜维、马岱、甘宁、关兴四人也还好,负责粮草押运的王平、廖化就没那么好命了,也因为气候变化而患上了疾病,虽然于身体无碍,但毕竟有所影响。
    于是我只好派遣马岱前往押粮队暂时接替王平、廖化的工作。
    ……
    我不知道正在盱眙县城据守的东吴军马情况如何,不过据我估计他们也不好受,因为我军遭受到如此挫折,东吴军马并没有派出军队进行袭击,想来他们也受到了疾病的骚扰,日子也并不好过。
    既然双方都不好过,那么也就没有争执之虞,大家都先把士气和身体养好了再说。
    ……
    盱眙城内。
    陆逊也躺在榻上,徐楷的死让他深感对不起徐盛将军的在天英灵,气候的变化和内心的愧疚使得他也病倒了。
    现在的军务主要由诸葛恪和丁奉来负责,周泰和孙韶二人担负城防。
    盱眙城内外形成了一种极其诡异的氛围,东吴军马据守城池、汉军军马城外驻扎,两边都严阵以待,却又都没有向对手发动进攻的意思,气氛紧张地令人恐惧……
    ……
    真不知道这种病魔带来的麻烦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
第353回 监军杨仪
    “陛下,如今已是三月,而我大汉军马于四个月前将吴军逼入盱眙县城,却就此停止,再也进不得半步!”
    长安朝堂,百官朝拜,刘禅坐于龙椅之上,接受诸官上奏。
    蒋琬第一个出班表奏:“臣窃以为,魏延之所以按兵不动,乃是懈怠军机,实应问罪!”
    刘禅摆手道:“蒋爱卿,魏将军传来的奏表上有云——他之所以按兵不动,乃是军中多数军士都已病倒,庞德、王平等将军亦未能幸免,他得等到这些人病愈之后,方可进兵!”
    蒋琬又道:“臣以为,此乃魏延的托辞,以军士病重为由,洗脱他作战不力的罪名!”
    另一边武将之中早已有人愤愤不已,镇殿将军赵云之子赵广出列:“启奏陛下,先父在世之日就曾言于小臣——魏延将军乃是当世豪杰,忠义智勇非常人可比。昔日先帝危难之时,魏将军舍弃荆州尊位,前来投奔;当阳之地,魏将军与先父同赴患难,救陛下于万军重围;入川攻陇,冲锋在前,战功赫赫。此等人士,岂会犯作战不力之罪?!”
    蒋琬道:“赵小将军所言不假,魏延昔日确是战功显赫,无往不利,可是如今他已是大汉第一将,位极武官之首,功高盖主亦不是一日之功,他滋生骄傲自满情绪,也是理所当然!”
    赵广正欲发言反驳,杨仪亦出班来。
    “启奏陛下!臣以为,丞相与赵广小将军所言均有道理,杨仪不才,愿请一道圣旨,,前往军中,担当监军,督促魏延将军快速进兵,打下盱眙!”
    刘禅思虑了一下,道:“且容朕考虑考虑,明日上朝时,给你答复!”
    ……
    “老庞!你要是再不好起来,老子就砍你了!”
    庞德病恹恹地躺在床榻上,听到我威胁的话语,连跳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只能用嘴仗来反驳:“你敢!等老子病好了,我砍死你!”
    “你们两个别斗嘴了!我说令明啊,王子均的病已经好多了,你这个当副主帅的怎么还好不了?!”姜维也走了进来。
    “你们俩不要罗嗦了好不好!”庞德虽说病恹恹的,却依旧话音浑厚,跟我和姜维打起嘴仗来丝毫不落下风。
    “已经半个月了,我们未能向盱眙前进一步啊!我岂不知道这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在生病导致的?!可是我想好就能让病好起来么?真是气煞老子了,打了几十年的仗,从来就没有这么难受过!”
    “好了!好了!”姜维急忙安抚,“等你好了之后,我们便攻打盱眙,到时候让你做先锋!”
    ……
    “杨仪听旨!”
    杨仪急忙出班跪拜,听候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长史令杨仪为监军,即日起赶赴盱眙前线,敦促军马早日进兵!钦此!”
    “谢陛下!”
    ……
    “魏将军!长安有人到来!”
    我正在军帐中看阅兵书,忽听得帐外有人唤我,出帐看去,原来是宫中的一名小太监马进,乃是刘禅之心腹。
    将马进迎进帐中,他将左右屏退下去,低声道:“魏将军,陛下有一道密旨要我送交给你!”
    我慌忙下拜准备领旨,马进急止住我:“不要跪拜,陛下特赦将军站立领旨,看后边即刻烧毁,不可留下痕迹!”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封薄薄的信笺。
    我急忙拆开信笺,马进却自顾自退了出去,看来他也无权知道密旨的内容。
    只见密旨中写道:“魏爱卿,朕迫于压力,令长史令杨仪为监军,前往你军中敦促军情。朕知杨仪心中与爱卿有隙,特书此密旨,告诫爱卿,切勿与杨仪争执,万事以天下为重,若杨仪无礼,将军可请出先帝御赐之金丝带为尚方宝剑压制杨仪。朕已差人前去你府邸取此丝带,不日将送至军前!”
第328回 新五虎
    长安城。
    皓风猎猎,红旗招展,十万军马浩浩荡荡地从扬州之地赶回,刘禅带着重臣亲自出城迎接。
    当然,这应该是诸葛亮的意思,否则以刘禅的小孩子心性虽然他已经26岁了,岂能想得到这重大事情是需要皇帝亲自出马的?
    下马来,跪拜于地,刘禅前来搀扶,道:“爱卿平身,诸位爱卿平身!”
    搀扶我的双非常肥胖的手,看来刘禅还真是养尊处优,不问政事啊……
    紧接着是诸葛亮率领着朝中的诸位文臣,上前庆贺。
    “文长,恭喜你了!将来青史之上,你可是要大大地留名了!”
    “此乃是陛下洪福齐天,先帝神灵护佑,延不敢妄自尊大!”
    客套话还是要讲的,虽然我自认为是灭魏之第一功臣。
    接下来是马谡,这位因为我的到来又多活了几年的老兄笑意盈盈:“文长,恭喜了!恭喜了!”
    然后是蒋琬、费祎、谯周、秦宓、郭攸之等等……
    这一刻,向我走过来的是杨仪,这个曾经被我痛斥一通的家伙,带着皮笑肉不笑的不自然的表情。(看章节请到
    “祝贺……”
    我冷漠地点了点头,已经抱定的成见让我实在对他热情不起来。
    ……
    回到长安的住所,这是诸葛亮为我们五个出征的将领在长安东郊安排下的大宅邸中的一处,写着“魏府”两个大字的匾额高高选在朱红色的大门之上,两个守门的护卫对我恭恭敬敬地施礼,道:“恭迎将军!”
    我摆摆手示意他们站起来,走进了院落。
    很雅致的一个小庭院,这是我的直观感受,而且——与当年我在陶府初遇青儿时的那处院落,还有几分相似之处……
    想到青儿,我叹了口气,打下徐州的时候,却不曾记得要到青儿的坟头去,也许,这么多年的战乱,只怕那小小的坟头已经遭到了破坏,面目全非了吧!
    “爹!”
    几声响亮的叫声从屋中传来,打断了我的思绪提供
    “荣儿!昌儿!”我眼中一亮,果然是那两个半大小子。
    不过,他们已经长得很高大了,基本上跟我齐平了。
    “夫君!鸢儿妹妹!”是阿丽,跟在我身后的杜鸢高兴地跑上前去:“阿丽姐姐!”两个女人手拉着手,凑在一块儿,有说不完的话。
    看着眼前这一幕,我突然感到:“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此番北伐,灭掉曹逆,光复天下,还于旧都,诸君皆有功劳,今日特作封赏!”
    刘禅坐在龙椅之上,身边是正在宣读诏书的诸葛亮。
    “敕封丞相、武乡公诸葛亮为异姓南阳王,依行丞相之职!”
    “敕封南郑侯魏延为南郑公、大将军。”
    “敕封斄乡侯马超为斄乡公、大将军。”
    “敕封临江侯庞德为临江公、大将军。”
    “敕封甘宁为宜阳侯、大将军。”
    “敕封姜维为天水侯、征西大将军。”
    “敕封陈仓侯马岱为征东大将军。”
    “敕封王平为南乡侯、征南大将军。”
    ……
    “加封魏延、马超、甘宁、庞德、姜维为五虎大将,掌管天下之兵权!”
    ……
第329回 孔明遗言
    安定的日子总是那么快,不知不觉间,一年时间过去了……
    “夫君,明日便是你的五十岁大寿了……”
    五十岁,还真是快,看着自己精赤的上半身,还是那副二三十岁年轻人的样子,肌肉发达未见半点松弛,不知不觉,居然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
    “不要大操大办,天下方定,百姓尚未真正安居乐业,请几个朋友来,喝上一顿就算了。”我起身穿衣,对身边的阿丽说道。
    阿丽点了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不知道夫君想请哪些人来?”
    “丞相、伯约、孟起、令明、兴霸这五个人是必须邀请的,关兴、张苞还有五禽队的那几个头领也请到,至于文官么?蒋琬、费祎也得在邀请之列……哎呦,还说不能大操大办,请这么多人,不往大里办还真是不行!”
    阿丽掩嘴轻笑:“既然这么麻烦,干脆不要办了!”
    我撇着嘴点点头:“好主意!”
    ……
    不过,这个五十大寿最终也没有办成……
    当天入宫参拜刘禅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诸葛亮并没有出现在朝堂之上。(看章节请到
    群臣们也在议论纷纷,诸葛亮的身体虽说不是极为健康,但也没有什么大毛病,毕竟北伐东征之时,他主要是负责统筹中军,并没有事必躬亲地辛苦劳累,可现在竟然出乎意料地不来上朝,绝对是不正常!
    再看刘禅,这个已经快到而立之年的皇帝,竟然是一副哭丧脸的表情,我心中骤然一紧——诸葛亮定然是凶多吉少,否则就凭刘禅的乐观心性,一定不会这样沮丧!
    退朝之后,姜维胆战心惊地找到我:“文长,你说丞相他……”
    我摇摇头:“不要胡说!丞相不会有事!”
    正说话间,一名太监神色匆匆地向我们走来,道:“魏将军、姜将军,丞相请您二人前去相府,有要事相商!”
    我和姜维面面相觑,只好跟着那太监一同前去。'x提供的章节'
    ……
    入了相府,穿过院廊,来到诸葛亮房中。'提供的章节'
    虽说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我还是被诸葛亮的样子吓了一大跳!
    只是短短一天的时间,诸葛亮竟然憔悴至斯!
    眼窝深陷,两腮暗黄,呼吸浑浊沉重……
    “丞相!”诸葛亮平日待姜维视如己出,姜维对其也是如父亲般敬重爱戴,如今见诸葛亮这般模样,早已心如刀绞一般,慌忙跪在诸葛亮榻边。
    诸葛亮缓缓睁开眼睛,开口说话,那声音仿佛是遥远的天边传来,嘶哑而空洞:“文长、伯约,你们俩来了?”
    我也来到诸葛亮榻边,握住他有些枯瘦的手,道:“丞相,我在这儿!”
    诸葛亮嗯了一声,说道:“我不行了!”
    姜维哭道:“丞相,请您安心静养,一定会平复如常的!”
    诸葛亮摇摇头:“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也许当年杀戮太多,这是报应吧!文长、伯约,你俩听好,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跟你们讲话了!”
    姜维已经泣不成声,我拼命抑制住要哭的冲动,嘶哑着嗓子说道:“丞相,说罢!我和伯约都听着呢!”
    诸葛亮惨然地笑了笑:“我恐怕挺不过去了,你们俩是我最信任的人,天下尚未平定,你们俩务必竭心尽力,真正地统一天下!”
    我重重说道:“丞相请放心!我一定会办到的!”
    诸葛亮微微点了点头:“好!很好!这样我就放心了!还有一件事。陛下虽说已经年近而立,却还是如同小孩子心性,你们一定要辅佐好他,不要让佞臣接近!”
    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