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生指南-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稻田养鱼需要在水田里开挖供鱼儿活动休息的“鱼溜”或“鱼沟”,在田埂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安装拦鱼栅等。靠近田边、田角的鱼溜上面可以搭矮架,下面种瓜(甜瓜)、和豆等,利用它们爬蔓遮阳,充分利用太阳能。
    天书记载了几种充分利用饲料的养殖方法。这种“猪粪喂鱼,塘泥肥树,桑叶喂蚕,蚕屎溲种”的方法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鸡粪养猪,猪粪沤沼气,沼渣喂鱼,塘泥肥树,小杂鱼粉喂鸡猪”法等三种。
    坦率地说,尽管对天书满怀敬意,对广寿子焚香不绝,张王氏看到这些方法时,也甚是不适应。在水稻田里养鱼,是个好主意。可是,用粪喂养的东西,再拿来吃起来,她觉得说不清的不得劲。
    大汉国不是不知道利用粪便的剩余价值,很多人家都是把厕所和猪圈建在一起,用粪便来养猪。不过,那喂养的是种猪,这种猪不是用来吃的。除了极其贫困者,一般没人会去吃它。
    张王氏把事情安排了下去,却觉得浑身不舒服,就悄悄地把心事,跟张涵说了。
    张涵听了母亲的顾虑,不由一呆。
    “……,这有什么?那些粮食、蔬菜和水果,还不都是用粪肥浇灌出来的,不也一样吃……再说,真要是不习惯的话,可以单独养殖,把自己吃的另养就是……”
    这话是有道理的,但张王氏是心理问题,不是不明白道理。张涵有两世经历,心理要成熟不少,却也没有那么纤细敏感的感觉。所以,张涵的道理只收到了一个结结实实的脑瓜蹦。思虑再三,张王氏还是决定另外养些儿,来给自家人吃。
    水稻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水稻栽培的历史悠久,从河姆渡时期计算,中国栽培水稻的历史已经有六七千年之久。
    卞南庄种植的水稻,当然不可能是这么古老的品种。相反,稻田里种的几种水稻都是第一次出现在大汉国的土地上。它们来自南海交州的日南郡附近地区,是按照天书记载而找到的优良品种。其中,林邑(即占城)稻最引人瞩目。林邑稻耐旱,对生长土地要求不高,适应能力前,生长期短。
    熹平元年(172年)夏末的水稻试种中,林邑稻从种至收仅用了五十七、八日,小亩产量虽不大,只在三四石间,却已令孙诚良大为惊奇。假如,这第一季水稻若是早种一段时间的话,在寒冷只前,就可以再种一季了,两季下来,亩产怕不有个六七石之多。
    所以,林邑稻的味道不如一般水稻好,水稻又比麦子费人工,孙诚良也很是重视,又是报告张涵,又向张王氏汇报,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个消息。张涵飞快制止了他,这事一定要保密的——悄悄与张王氏说一声,也就是了,千万不要声张。不过,来年可以多试种些儿。
    粮食丰收了,就不值钱,粮价就会降低,孙诚良对这很是理解,立刻对张涵保证,一定会严格保密,不让任何人知道。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PS:晚上还有一更。
    第一卷  第三十章 植物园'上'
     更新时间:2008…5…12 23:54:13 本章字数:3226
    天书对水稻的记载并不是很详细,只指明了一个大致范围。这个范围很大。如果说中南半岛东海岸,与南海相临处,呈一个“S”形,那天书划定的范围,几乎就包括了这个“S”的上半截。这给张家的船队的收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假借着购买粮食的名义,船队在附近地区先后购买了二十三次带壳水稻,一并带回来作了稻种。
    张家船队组建的时间只有一年多,船也是向外购买的。海曲船场直到今年年中,才修好了干船坞,最近刚造了几条小渔船练手。稍微大些儿,可以远航的船舶,估计就要等到来年了。不过,这么好的财路,张昭却等不急了。早在去年夏初,便重金买下三艘十五丈长、四丈宽、四五百料(石)的船舶,组建了自家的船队。随后,张平就带着船队出了海。张平是张超的父亲,就是那个私下经营商队的。张昭许给他一层红利,由他经营船队。
    张平初次带船队出门,那是小心再小心,始终在距离海岸不远处航行,他运气也不错,航行速度慢了点儿,一路却平平安安,没有遇到什么危险。此次航行,船队并没有挣到钱,如果不是张昭借着船队的名义,卖了些儿粗制琉璃,船队多半还是要赔本的。不过,众人对此次航行都感到满意。
    张昭得意于自己的办法好,无论船队如何,张家是肯定会挣钱了。张平是看到了挣钱的希望——此次出发,张平并不知道南海需要什么货物,去时赔了不少钱;来往的海路不熟,水手不熟练,船队航行很慢,也增加了支出;即便是这样,回来时挣到的收益也基本抵消了一切损失。那么,在熟悉了这一切后,挣钱还会远嘛?
    张涵满意的则多了。船队第一次航行,就抵达了南海之滨,张涵自是满意。大航海时代和澳大利亚,张时刻铭记在心。获得水稻良种,也是意外之喜。一亩地能多打一半粮食,可不是件小事情。在后世,中国的稻米产量占了粮食产量的七层,杂交水稻亩产高达八百多公斤,相当于小亩亩产十六七石,张涵不能不重视的。
    天书记载的优良作物,自然不光是林邑稻,还有天竺的棉花,西域的西瓜和葡萄,等等。除了水稻很重要,天书强调要保密外,其他的种种,在项让的建议下,张家向胡商以重金求购。
    大汉国海上贸易频繁,海商往来众多,汉商组建的商船一直远航到马六甲地区,而胡商多来自波斯。这些东西不过是举手之劳,顺路就捎带了。张家价钱出的高,陆续在这两年中都搞到手了。
    不过,‘广寿子’在天书里闹了个笑话。蒲陶(即葡萄)早在张骞出使西域曾带回来种子,大汉国已经有了。
    张家在东莱郡的几个农庄里试种了蒲陶,发现位于牟平和东牟间的山庄(牟中庄),种植效果最佳,已在那里大量种植。孟佗一斗用蒲陶酒,就从张让那里换来了凉州刺史。蒲陶酒的如此贵重,张昭自己又是个爱酒之人,自然重视。
    进了卞南庄,族学就不远了,没多大工夫,一排排整齐的红砖房便出现在远处。刘文标指着那片房子,告诉李小二和王家骏:
    “那里就是族学。”
    没等两人伸头看清楚,拉车的老牛一用力,两小感觉上了个小坡,道路一下子平缓起来,再也感觉不到颠簸了。两小不由好奇心起,顾不得去看族学,先向地上看去。
    近水楼台先得月,张涵年中打着试验的幌子,在族学修了条水泥路——在夯土压实的路基上,一层尺许厚的水泥板铺在上面,使之颇类似后世的水泥马路。
    灰色的水泥路平整如镜,笔直地伸向族学。两小禁不住咂舌——水泥在冶铁作坊是常见物,可那是用在炉窑上的,盖房子都很少用它,修这么一条路,得要多少水泥呀?
    族学东边不远有一大片平平整整的空地,张涵准备在那里要修建他的小作坊。到时候,小作坊在族学东边,卞南庄庄户们住在族学西北,两者倒也相映成趣。不过,小作坊的建设还摆在纸上,张涵如今可没有水泥等建材来修它。
    水泥的用途很广泛。修建烟囱、高炉和地炉,需要水泥;修建岑宅、族学和张宅,需要水泥;修建水库、沼气池和道路,也需要水泥。从最初试烧了两窑水泥之后,水泥的需求就一直在迅速增长。虽然,烧制水泥所须的煤炭开采要消耗大量人力,而张家人力总是不足,石灰窑、水泥窑和砖窑仍然一再扩建。
    可是,到了现如今,冶炼作坊要搬到鲁北庄时,张涵再次发现,水泥的产量依然不敷使用。好在,张涵要组成小作坊的人员,还都有不少工作要完成,冶炼灌钢的正忙于冶炼,打造宝刀的正忙于打造,一时半会儿却也不着急。于是,小作坊的建设,就缓期执行了。
    熹平元年(172年)秋八月,张氏族中子弟及部曲共有二十六人年满六周岁,正式进入族学读书。这样一来,族学此时就又多了三个什,其中有一个什只有六人不满。按说,可以把李小二和王家骏安排到这个什里。然而,李小二眼下已经十二周岁,王家骏也有十一周岁了。张涵顺手,就把他俩安排到了刘文标的那个什里,暂时先跟着一起学习训练,等以后有机会,再重新安排…
    两小就被正式交给了刘文标,彼此之间都认识,也就不用介绍。刘文标就领着两小在族学里转起来圈。
    “族学后面这座小山是名离山,后面还有个山谷,就是离谷了。族学的周先生一家就住在离谷里,周先生喜欢清静,没有事,少往谷里跑……”
    族学所临的山谷,山不高,谷不深,又荒无人烟,本来是没有名字的。待岑晊住了进来后,觉得自己这么大个名士,怎么能住在无名之地,便想给山起了个名字。开始的时候,岑晊想把这片山丘命名为“旄丘”(出自于《诗经…邶风…旄丘》),这是在自嘲自己是个被流放之人。但是,这个想法不幸被张昭知道了,他大大的取笑了一番,说岑晊怎不取名为“顿丘”(出自于《诗经…卫风…氓》),这是取笑岑晊像个弃妇了。
    岑晊的脸皮不如张昭厚,在被如此取笑过后,实在坚持不下去,只好改为“离丘”。离离意思是繁茂的样子,出自于《诗经…王风…黍离》。意思是在说这山郁郁葱葱,同时也是在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晓之以理不行,就动之以情。这下,张昭就很不好意思了,只好送上一大堆礼物,廖表歉意之情。
    在山谷南端,有块居高临下的山丘,比周围高出十余丈,是离丘的最高点。如果在这里架上弩车,不仅可以控制脚下的离谷,也可以威胁到山口外的族学。可谓是战略要地了,张涵打算到时候在山丘上建座小堡垒,使之与要以族学为中心的堡坞,互为倚角之势。
    山既为离丘,山谷自然便是离谷了。离谷是一个萁形的山谷,底小口阔,呈一梯形,待到上口处却又一个急剧的收缩。离谷坐南朝北,南北长二百八十三步,东西平均宽度约七八十步,山口却不足四十步。中间流过的那条小溪,把离谷一分为二,族学最初就建在东边,而西侧较大的部分则是岑晊一家人的住宅。离山不高,一般不过十几丈高,离谷四面的山坡也不陡峭,山林草木密布,却也不虑有泥石流发生。
    因是逃难,岑家的人口倒不多,连主带仆也只有十一人。张昭怕走漏了消息,也不敢多派仆人,精心挑选了八名孤身一人的仆从前来伺候。这些人都是张家延熹九年收下的豫州人,知根知底,又在张家工作了几年,对外没有联系,理应是可靠的。
    多年的朋友,又是张涵的老师,张昭是不会怠慢岑晊的。岑家的宅子不小,前后两进共四十几个房间,今年又在后面修了处花园。十几个人住在其中,多少显的有些儿寂廖。不过,想想其他党人的处境,岑晊也知足了。被抓捕的党人,就不说了,宦官们是绝不会手下留情的。那些四处逃窜的党人,日子也难过的很,或者隐身集市装成小商人,或者逃入深山去当矿工,或者被人到处搜捕,牵连无数人家破人亡。对比之下,岑晊也没有太多奢望了。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第一卷  第三十章 植物园'下'
     更新时间:2008…5…12 23:54:14 本章字数:3504
    族学最初在离谷东边盖了一排房子,在张氏子弟大批入学后,这些房子可就住不下了。张涵就在山口不远处,划出一大片空地,来建设族学。这片空地划的很大,族学只用了一少部分,其余都划为操场了。族学搬出之后,离谷里的房屋也没有闲置,张涵把自己的小植物园落户在那儿。
    说起植物园来,还要从张涵的收集标本的爱好讲起。
    从很早以前,张涵就开始收集植物和石头标本。在他的收集过程中,许多植物标本都是活着被带来的。这些植物被张涵选取部分做标本后,剩余的植物就没有多少用处了。不少植物就被抛弃了,随着张涵收集的越来越多,抛弃的植物也就越来越多。这些植物中有部分是很有价值的,它们有的是药材,有的是蔬菜,有的是粮食,有的是饲料。不知从何时起,张涵觉得这样做有些可惜,便萌生了人工种植这些植物的想法。
    张涵便尝试了几回。不过,他哪儿有那个时间。要不是,若若照看着,恐怕所有植物都会缺水死光光了。后来,张涵从母亲张王氏那儿要了个花匠,张涵的植物园便开张了。
    张涵搬到族学之初,并没有把植物园搬至卞南庄的意思。植物园占地颇大,又有很多要求。比如说,热带植物需要暖房——受高炉蓄热室的启发,张涵在张宅盖了一个暖房,修了两面火墙,还建有一个小热风炉,来加热空气。当然,这里的空气稍微加热即可。如今要将植物园迁到卞南,自然就要先建好暖房等设施才好。
    而且,张涵当初光想着黄埔军校了,也顾不上植物园。直到建宁四年冬,张涵有了空闲时间,才筹划着想把植物园搬到卞南去。
    植物园搬到了离谷时,张涵可是小吃了一惊。花匠丁大很是勤奋,张家商队也发展迅速。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植物园拥有的植物,从七十来种猛增到了三百七十多种。基本上,最近被送来的植物,丁大都养活在植物园里了。
    于是,就有了宋老汉。
    宋老汉种了一辈子地,什么庄稼都种过,是把种田的好手。如今岁数大了,干不了重活,他本人又无儿无女,没人养活他。张家虽不会将他赶走,却也不会白养活他的。按惯例,孙诚良会给他安排一些轻活——喂个猪什么的。但是,孙诚良与宋老汉有点儿亲戚关系,这关系有点儿远,却也是亲戚,就把他安排到张涵这里了——植物园活计轻松,全当给宋老汉找个活路了。
    然而,宋老汉和丁大却不合拍。别看两人都是种东西的,但一个是种地的,一个是种花草的,不是一个路数。宋老汉来了没多久,就与丁大吵了起来。本来,只是一点种植方法的分歧导致的争辩,可两人越争越烈,遂演变成了意气之争。当若若到时,俩老头已是脸红脖子粗了。
    张涵听若若讲到此处,不觉好笑,这俩老头还挺认真的。
    “别欺负小黑!”
    “哪儿的话,我这是稀罕它,”张涵把脚拇指压在小黑的鼻子上,滑滑的,温热中带点凉,小黑不满地打了个呼,把脑袋歪向另一边,“若若,以后少给小黑吃点儿。你看,好好的一条猎狗,都胖的没个狗样了,这要带他去打猎,不用射箭,就把兔子给笑死了……”
    小黑懒洋洋地趴在地板上,身形硕大肥胖,一身毛皮乌黑油亮,张涵轻踩它的鼻子也不肯睁眼,一听打猎,耳朵却立起来了。
    “小黑,明天去打猎,打猎,去不去?”
    张涵拿起放在一旁的弓箭,冲着小黑明亮的眼睛晃晃,小黑立即精神起来,一跃而起,人立着要用舌头去舔张涵。看来这一阵儿陪着若若,可把它憋坏了。
    也不知道若若怎么那么喜欢小黑,反正是希罕的不行,每天除了牵着小黑溜溜,就是做了美食喂小黑。小黑是吃了睡睡了吃,伙食比张涵的还要好,胖的都没形了。张涵虽然不似以前忙碌,也没多少时间陪她,要张涵剥夺若若这小小的乐趣,张涵做不出,但看到一只肥狗,他也忍不住嘀咕两句。
    若若倒不在意张涵嘀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