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生指南-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光影里,铜镜背面所铸的铭文和图案就会清楚的映在墙壁上。张涵不知其中道理,但摆弄着那透光镜,“见日之光”四个字便会映在墙上,很是令他惊奇了一阵儿。
当然,不管是那铜镜,还是这透光镜,都是稀少而贵重的,可谓珍宝了。而且,在光亮成像上,都不如锡汞镜子。
三个月以后,琉璃窑成功制成第一面锡汞镜子。张昭就知道,自己又多了一个财路。物以稀为贵,东西一多就不值钱.这些年来,天书记载的好东西见多了,张昭已见多不怪,麻木不仁了。
然而,今年的五卷天书还是有些不同的。
张涵对物理化学都记忆不多,也无意深入研究,但这些东西又意义重大,需要持续投入人力物力,他便把物理和化学也放入到天书之中。其中,物理两卷,化学一卷。当然,天书与张涵后来编写的课本又不相同。大致说来,写天书的时候,张涵很是匆忙,只是个梗概,也更零乱些儿,甚至还有错误之处。当张涵正式编篡课本时,发现了不少的疏漏,都一一改正了。
此外,还有一卷是专门讲述地图测绘的,只有一卷则是讲述标准化、指南针和镜子的。
今年的天书,张昭看得懂的不多。好在张涵对此很有天赋,一看就知,一知即明。在张涵讲解了几天之后,张昭就把那四卷,都让张涵拿去研究了。
于是,张涵就以天书为‘原本’,正式‘开始’编篡格物和化学课本。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第一卷 第二十七章 李胜忠'上'
更新时间:2008…5…12 23:54:10 本章字数:3296
“点火!”
随着张涵一声令下,李胜忠点燃了浸油的麻布,并把它推到了平炉的炉膛中,麻布迅速燃烧起来,引燃了炉中铺好的焦炭,很快炉中便火红一片。张涵在观察口处感到一股热气窜了出来,不由闪开一步。
张涵刚刚闪开,张廷方就迫不及待地用手护着脸,凑到了观察孔处。李胜忠抢不上位置,在一旁急的直转。张涵笑笑,又退后一步。看来,都很重视呀!
既然开始了平炉炼钢,石墨坩埚当然就制造完成了。
建宁四年(171年)新年刚过,李胜忠就遇到了生命中一个极重要的机遇。因为去年帮助改进高炉冶铁时表现出色,这回改进炼钢,张涵点名要他。
李胜忠是汝南人,他是个铁匠,他的手艺在张家也是数一数二的。可想而知,李胜忠在家乡也是极有名气的铁匠。若不是延熹八年一场大灾,李胜忠无论如何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李胜忠是个骄傲的人——在某方面出类拔萃的人,都有这种傲气,只是有人形于外,有人藏于内罢了——他既有手艺,便不甘心居于人下。比较是无处不在的,奴仆间的待遇相差悬殊,与他手艺相当的王冠全,是张家的三代家奴,他比不了。但是,李胜忠不光是自己,还有家室,还有孩子,容不得他不努力,比不了人脉,他多努力就是。
所以,在遇到这个机遇的时候,李胜忠毫不迟疑,紧紧抓住了它。于是,李胜忠就开始了长达一年零八个月的失败之旅。
石墨坩埚的制作很简单。用三分之一的石墨,二十分之一的瓷土,再加上百分之六十二的耐火粘土,混合均匀以后,在转盘上用手旋塑成型。然后,用小火烘干,再用焦炭一气烧到最高温度即可。
“真是简单啊!”
李胜忠一刻工夫就可以做三个。
但是,石墨需要筛选,耐火粘土需要去砂,瓷土必须是煤生瓷土,还要经过煅烧……一切的一切都要从最初的几个字一点点摸索过来,李胜忠经历了二千七百八十二次失败。
失败,失败,一次又一次连绵不断的失败,没有品尝过的人无法想象其中的滋味。李胜忠不是一个人,他还有妻儿,如果一直失败下去,他就完了……
张家小少爷人是很好,从来也不催促他,总是说不急不急,慢慢来,成功总是要先经历失败的。可是,人却慢慢来的就少了……
熹平元年(172年)二月,在沉重的思想压力下,李胜忠献上了自己的不传之密。
那时候,族学正在大扩张,张涵忙的快要飞起。好不容易忙完了族学,又开始写跋,然后就是过年,张涵恨不能长出八只手来,哪里还顾得上李胜忠。李胜忠却不知道这些,思来想去,一狠心便把秘诀拿了出来。
有汉一代,是中国冶炼钢铁大发展时期。钢铁迅速普及到了全国各地区。这个钢是指炒钢。炒钢即把生铁加热到液态半液态后,使用铁棒搅动金属,使之快速脱碳成为钢。
这是一种极先进的冶炼技术,欧洲直到18世纪才发明类似的技术。不过,因为炒钢通常是在半液态下进行,其中的杂质无法排除,成钢质量非常之差。
李胜忠的不传之密,是在冶炼炉上。
当时的炒钢都是将木炭和生铁放在一个炉膛里冶炼。在冶炼过程中,木炭里面的杂质也会进入到了炒钢中,进一步降低了成钢质量。李胜忠则把冶炼炉分隔成了两个炉膛,木炭放在下膛,上膛单放生铁,鼓风从下膛底部进入,火焰从下膛上部,上膛底部进入上膛。这样一来,炒钢中的杂质少了,成钢质量自然要好点儿。不过,由于炒钢过程中缺乏碳的补充,对工匠的手艺要求更高。一不小心,很容易就炒成熟铁。
看过李胜忠的操作,张涵表现的很高兴,大力地夸奖了他。
其实,张涵并不太重视这个‘不传之密’,只是想给李胜忠减轻负担。他是希望能早日炼出优质钢材,但他也知道这事是急不来的。即使李胜忠立马拿出了坩埚,能否用坩埚炼出优质钢,也还是个未知数。
不过,此事却提醒了张涵——在平炉炼钢实现之前,他完全可以对现有工艺进行改进。
生铁、钢和熟铁的区别在于含碳量。
含碳量在2%以上的,就是生铁;含碳量在0。1%以下的,就是熟铁,中间则是钢。不过,大汉国没有这概念。而是把含碳量2%以下的,通称为熟铁。把其中质量较好,其性刚强者称为钢。
知道了这一点,张涵轻而易举就推断出:炒钢过程就是个快速脱碳的过程。原理应该是,搅动铁液增加了碳与空气的接触,从而使碳快速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明白了原理,张涵立刻发现,把生铁冷却成块,再加热炒钢,完全是脱了裤子放屁——费那二遍事。铁水出来以后,直接炒钢,不就得了。思考再三,张涵觉得,理应如此,没有什么破绽。
新的方法便很快进行了试验。
当高炉冶铁完成后,炽热的铁水排入一预先造好的塘中。塘底稍微向外倾斜,越往远处越低。塘两边并立两排人,铁水流入塘中后,两排人一起用铁棒搅动铁水……
果然不出所料,张涵一举把生铁炒成了熟铁——现代意义的熟铁(^x^)。
熟铁质量不错,张涵顺手就着熟铁渗碳,做了一批锉刀,深受好评。可是,张涵是要炒钢的。
“行!十七,不简单,干的好!”
张廷方却不在乎张涵这点小失败,他是真心实意夸奖张涵。这一次,张涵确实让他刮目相看了。
炒钢炒成熟铁,是新手常犯的错误,就是炒过头了。最多把这些人都训练成老手,也就是了。而冶铁炒钢一次完成,等于是一天干了两天的活,其中节约人力物力可就多了。张廷方简单算算就知道,冶炼成本至少降低了四分之一。
可是,张涵却不满足。只有操作简便,才方便普及推广。张涵要求质量,更要求数量。他找人反复试验,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办法很简单,把铁棒换成柳木棒,随着炒钢脱碳,柳木棒不断碳化,从中补充碳,如此操作就不虑炒成熟铁了。
张涵知道炼钢中,需要用到石灰。虽然不清楚个中情形,但不妨碍张涵大胆尝试。他在炒钢过程中,增加了少数人,向铁水撒石灰粉。石灰浮在铁水上,不易散开,需要搅动的人注意多搅动石灰。
不管怎么说,张涵终于完善了冶铁炒钢一体化过程,成钢质量远超同时期任何一家冶炼作坊。
当然,这毕竟是炒钢,质量远不能同百炼钢相提并论。也就是说,张涵仍然不能量产优质钢材。
这时候,张涵就想起了著名的灌钢技术。
采用李氏炉,将焦炭放在下膛,熟铁锻成薄片,一层层码在上膛,而生铁片放在炉口。生铁的熔点较低,最先熔化,用铁钳夹起生铁片,把生铁水均匀的淋在熟铁片上,其间还要不时翻动熟铁片,以使生铁水淋的尽可能均匀,最后即可得到灌钢。
灌钢其实是一个去除杂质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得到的钢材,大部分杂质都被除去,成份已经接近百炼钢了。只是,灌钢成材质量很依赖工匠的手艺,内部成份的分布不均,性能与百炼钢相比,依然还有不小的差距。
以张涵的知识水平,这是最高成就。再想更进一步,就得等李胜忠的坩埚出来了。
灌钢一出谁与争风,李胜忠肠子都悔青了。王冠全跑前跑后,在张涵的指点下,迅速改进了炼钢技术。既立了功劳,又露了脸,而他还在鼓捣这破坩埚。
若不是张涵重新加强了对坩埚的重视(张涵:胡说!我始终都很重视)。每次前来,都会专门去看他的进展。并一直坚持教李小二——李胜忠之子——识字,李胜忠……也还得在坩埚上下功夫,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PS:晚上还有。
第一卷 第二十七章 李胜忠'下'
更新时间:2008…5…12 23:54:10 本章字数:3501
好在石墨坩埚的材料就三种,张涵又给他找了个烧陶瓷的好手配合,坩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制造出了坚硬能承受高温煅烧的坩埚。
李胜忠亲自动手,试烧了几次,都获得了成功,剩下就是提高石墨含量,以提高坩埚耐火温度了。李胜忠又奋斗了两个月,终于把石墨含量提高到了三分之一——再提就影响坩埚强度了。
历经这许多艰辛,当将灌钢碎块放入石墨坩埚,盖好坩埚盖子,用泥密封好,再将坩埚放到平炉里煅烧,李胜忠忐忑不安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他没想到坩埚炼钢如此简单,他不敢想象失败了会怎样。但越是害怕失败,失败的阴影就越盘旋在他脑海里。
当热风炉开始鼓入热风开始,平炉中的火焰由红转白,散发出白炽的火光。一直烧了两个时辰,张涵才叫停,李胜忠带头将石墨坩埚钳出来。
“没事!会成功的。”
见李胜忠满面通红,张涵微笑着大声安慰他。张涵看不见自己的笑容,但他能察觉,脸部肌肉有点儿僵硬——他心里也没底。
李胜忠也不知听见没有,也没回答。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坩埚盖子,撇掉液面的夹渣,慢慢的将炽热的钢水注入到模槽中,然后在钢水表面又铺上一层生石灰,生石灰上层则铺上一层木炭粉,以防止氧化。
在旁边的张涵看见白炽的钢水,不由得松了口气,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一直有点担心,眼下既然熔化成这样,又去除了杂质,得到含碳均匀的优质坩埚钢,肯定是没有问题了。
随着时间流逝,钢水的慢慢冷却,一根两尺长,三寸见方的钢坯形成了。李胜忠迫不及待地拿起小锤。
“铛~~”
一声清脆悠长的声音里,李胜忠泪流满面。成功了,终于成功了,虽然不知比百炼钢如何,却比灌钢强多了……
李胜忠知道自己很丢人,眼泪却说什么也止不住。连擦了好几把,他却发觉脸上的眼泪更多了。最后,他也顾不得许多,蹲在那儿,失声痛哭。
李胜忠他好不容易抓住了这个机会,却接连遭遇到不断的失败,在这一年多,他日子过的相当艰难。
冷言冷语李胜忠不知听了有多少。有人说他鬼迷心窍,有人说他溜须拍马,有人说他攀上了高枝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还有人说他……
他是个外来户,刚成为张家奴隶没几年,不能与王冠全比。王冠全失败了,有功劳在,也有苦劳在,总会有人帮他说话的,如果他失败了,只怕……
到时候,求荣反辱,孩子们往后怎么生活下去,他有什么脸面对妻儿?
每当想到这些,李胜忠就无法入睡。夜晚的辗转反侧,白天的操心劳累,妻子说,他这一年老了好几岁。李胜忠不愿意听这个,他自己不是不知道,头发一把一把的掉,里面还有不少白头发……
骤然看到一个七尺多高的汉子放声大哭,张涵不知如何是好。按说,他应该当场宣布对李胜忠的奖励,但是,这位正蹲地上哭呢!
四处张望一下,众人似乎都有点儿不知所措。张涵草草的,大声宣布“李胜忠炼钢有功,以后就和王冠全一样,也是管事了”云云。然后,就把一干闲杂人等,都赶走了。
看张廷方犹豫,似乎有话要说,张涵连使眼色,嘴里说着,“六伯,给我准备些儿好吃的,我一会儿就到。”
手上使劲,示意有事一会儿再说,就把他给推走了。
没多大工夫,现场就剩下三人——张涵、李胜忠和李小二。
李胜忠哭到此时,激动劲也已过去了,就是人多不好意思起来,这时见人都**了,张涵一扶,他就顺势起来了。
看见李胜忠脸上羞惭,颇不得劲,张涵也不待他开口,自己抢先说了话。
“李管事劳苦功高,这一阵儿受累了,先在家歇息几天,我再给你安排事做。”
“哪里,那里,李胜忠也没出什么力,还不都是小少爷的指点……”
说了几句话,李胜忠脸上就自然多了。
张涵听他如此说,却是“哈哈”一笑,打断了李胜忠的话。事是如此,张涵却没必要争什么功劳。
“那是什么话,我说的再多,也是空中楼阁。没有你苦心研究,这坩埚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实现。不说这个了,”张涵伸手把李小二招了过来,“小二挺有天份的,过两天,就跟我去族学好了……”
“这,这……”
李胜忠听了这话,喜出望外,不知说什么好,这真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推辞是万万舍不得的,可要不客气下,似乎也不适合。情急之下,他用力抓住李小二的手臂。
“跪下!给小少爷磕头!”
随后,他自己也跪在儿子身边,连连叩首,感激涕零。
“小少爷的大恩大德,李胜忠粉身碎骨,没齿难忘,……”
听李胜忠表了番忠心,又磕了两个头,张涵才笑眯眯地扶起他来,温言笑语安抚了几句,才让这父子二人转回家去。
待李胜忠父子到了家中,张涵命人送去的酒肉布帛,都已送到。李胜忠吐气扬眉之余,又是一番感动,就不必细表了。
其实,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李胜忠年轻力壮手艺出众,又没有根基,在张涵来后主动靠拢,张涵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然而然就选择了他。
李胜忠是个骄傲之人,但是,他在别人面前可以骄傲,在张涵面前,却休想抬起头来。张涵到卞东庄两年来,特别是今年这大半年,把所有参与的铁匠,都给镇住了。
搞技术的,就看重技术。张涵对冶炼技术的改进,越是手艺好的铁匠就越是佩服,佩服得五体投地,惊为天人。假设张涵若把这十几个铁匠放免出去的话,过上几百年,张涵肯定会作为铁匠的祖师爷出现在牌位上的。
说句不客气的话,没有李铁匠,还会有王铁匠、刘铁匠、张铁匠……在张涵的指点下,一样能炼出精钢来。而李胜忠初到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