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生指南-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昭诧异,“公礼,为什么又说这话?”
    项让却不直接回答,反而卖了个关子。
    “主公觉得这天书如何?”
    张昭想了想,还是觉得不会有问题。
    “公礼觉得有问题?
    不会吧?!
    那明月珠之类的有点儿夸张,我不懂。不过,这里面的农事,与《汜胜之书》有异曲同工之妙,估摸着,会比咱家的代田法更有效,且言语直白细致,栩栩如生,非经验丰富者,不能成此书。
    不应该是假的。”
    听张昭这么说,项让抚掌大笑,“这天书偏偏就是假的!”
    项让声音不大,落在张昭耳中却尤如晴天霹雳。
    不过,转眼之间,项让又改了口。
    “不对,应该说,这天书是小郎君亲手所书!”
    张昭素知项让所能,不禁吸了口冷气,“公礼这么说,必是有所见了。”
    项让笑而不答,只见他取过天书,在张昭面前张开,随手指点,“主公,你看这一竖,这一折,这一撇,这一点……”
    顷刻之间,他就点出了十七处,每处多与张涵日常书写雷同,偶尔不一致的地方,却也有相通之处。
    原来,这项让平生有一绝技,最善于摹仿他人笔迹。凡善于摹仿者,必精于鉴定。张涵百般算计,却做梦也想不到,竟在此时此地遇到了一位笔迹鉴定专家。虽刻意留神,那也只是针对普通人,在项让看来,却是破绽百出了。
    项让解说完毕,忍不住笑道:
    “如此胆大心细,难道还不应该恭喜主公吗?”
    张昭苦笑无言,他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别人都说他张元惠一辈子目光如炬,没想到临老了,却被自己的孙子给骗了。
    过了半晌,张昭低声问道:“难道……这天书也是假的不成?”
    话语平淡,项让却是一惊,多年相处,张昭知道他,他也知道张昭。这一回,张昭可是动怒了。
    “那也不然。
    就如主公先前所说,这书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小郎君虽天资过人,才华横溢,但没有经验,却也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书来。
    何况,是真是假,一试便知。小郎君如何会撒这样的谎?”
    项让说完了,张昭却并不接话,他静静地望向项让。
    张昭的眼神迷离,项让知道,张昭看的并不是他,但时间长了也不由有些不适。
    “公礼,那……你说,这来自何处?”
    张昭的声音愈发低沉,但两人近在咫尺,项让还是听的一清二楚,心里一声叹息,怕什么来什么,他怎么知道,天书来自哪里,一时不知如何解说。
    呆了一呆,项让才犹豫着说道:
    “……,可能,也许,估计小郎君真是遇到神仙了。嗯……没错,肯定是这样,小郎君梦里遇仙,得神仙传授,不然的话,也不会练就这一手字了。这字可谓‘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了……小郎君必是神仙指点,才会如此这般,主公却也不必责怪于他……再者说,也许天书给小郎君留下的印象过深,小郎君写字无意中有几分雷同,也是说不准的,未必没有这个可能……”
    他起初说的还有些犹豫,越说却越有信心,不是神仙,如何能解释此事。何况,事已至此,不是遇仙了,难道还是遇鬼了不成?
    说着说着,项让自失的一笑,“神仙之事,特殊而没有办法解释的东西太多,这个,却是不必深究。反正,又不是一件坏事……”
    听了项让的话,张昭蹙眉想了会儿,忽晒然一笑,项让说的是正理,神仙之事不可解的太多,而再怎么着,张涵都是他的宝贝孙子……确是不必深究。
    “公礼,此事非同小可,还要你多费心了。”
    项让也不再说笑,偶尔笑闹一下,可以调节气氛,密切关系,谈到正事,则是他拿出本事的时候了。轻抚着天书,项让边思量,边缓缓说道:
    “天书奇妙莫测,乃是上天保佑张氏。可见张氏大兴,此乃天意。不过,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天书事关重大,如果处置不善,只怕反而会招来祸患。
    尤其是这水车一项,可以为荒地提供水源,使之变为良田,荒地亩价不过百钱,良田亩价高达数千钱,仅此一项,就价值连城。
    我看那图形类似水排,恐怕不易保密,还要细细谋划一番,放方能从中获益。
    至于明月珠,无论如何也不能出自于张家之手,那可就是塌天大祸了。
    ……”
    张昭狠狠地点了点头,这话说的切实——那水车倒也罢了,大不了在牟取暴利以后,再托人献到朝中,也就是了,事情办的好,还可以得个封赏。但那明月珠,可就一定要保守秘密了。
    玻璃仅为一个配方,张涵惟恐其不受重视,在命名时便想起了著名的“明月珠”。
    明月珠就是随侯珠。相传六百年前(耶元前400年),随侯有一天乘船出猎,满载而归时突然遇到风浪。临危之际,船头出现了一条大蛇,口含明珠感谢随侯数年前的救命之恩。大蛇送给随侯的这颗明珠光彩夺目,又被称为“明月珠”。
    《淮南子》中把随侯珠与和氏璧相提并论,上载:“譬如随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贵,失之者贫”。
    如果有人知道张家能造明月珠的话,张昭打了个冷战,张家的下场……他不敢想,不愿想,不用想,也不必想。
    他不由看了一眼项让,恰巧项让也在看他,两人一时间都觉得,手里拿的不是天书,而是火碳,那火碳还烧的炽热通红。
    “这事一定得保密!”
    两人异口同声,声音里带出了杀气。
    PS:今日第三更,十二点还有一更。
    看好了,白竹猪的钉耙可预备好了,奉劝诸位老老实实把票交出来(^O^)
    第一卷  第十三章 笔迹'下'
     更新时间:2008…5…12 23:53:53 本章字数:3046
    “父亲,不知叫我来有什么事?”
    张何行礼后,轻声询问道。从小到大,张昭严父的形象深深铭记在他心里,虽然已经有两三年没挨打了,但在父亲的面前,他仍然小心翼翼,远不如张涵放的开。
    “这事,你与别人说过没?”张昭面容平静,温和的问。
    瞥了眼放在张昭跟前的箱子,张何低声回答,“没。前天我睡在王氏房里,小涵找来,说了此事,昨天一早,就前来秉告父亲,并没有与别人说起过。”
    想了下,他继续说道,“小涵来说此事时,刘文标守在外面,不过他守在远处,应不知此事,只知道这么个箱子而已。”
    张昭面色不变,眼中精光一闪,这样的话问题不大,“那好,你以后也不要与别人说。记住!你这趟回家,什么事都没发生,以后,你也不要打听这事。”
    “是,我知道了。”
    张何明白父亲的意思,反正他为官在外,也帮不上忙,干脆就不让他知道了,以免他说走了嘴。
    交代好儿子,张何才与张王氏说话。对这个儿媳妇,他非常满意,持家有道,孝敬公婆,说话也就温和多了。
    “王氏,我最近得了一部农书,看来颇有些儿道理。你悄悄找人试一试,规模不必大,人手不要多,但一定得可靠,不能叫外人知道了。免得到时候万一不成,反而被别人看了笑话。”
    “是,媳妇知道了。”老太爷定了口径,今后就都得按这个说,张王氏心如明镜,恭恭敬敬的应了一声。
    “农书我再看看,过两天就拿给你。”
    “是。”
    “那去做事吧!”
    把儿子夫妇打发走,却把孙子单独留了下来,张昭也不急着说话,还是笑眯眯的上下打量着张涵。
    张昭见了长孙,总是笑眯眯的,这是张涵最常见到的表情,但是,他今天却突然觉得身上凉飕飕的,很是不自在。
    “字写的不错嘛,”张昭似笑非笑,话中有话。
    张涵心里‘格登’一下,难道出问题了?!但他可不会束手就擒的。
    “是啊,是不错……”
    “不过,神韵不足,努努力,还是可以更进一步……”
    “嗯,学无止境……”
    ……
    张昭又敲打了孙子几句,眼见张涵神情自若,竟看不出破绽,心中惊异,却全无一点儿办法,不由好胜心起。
    “要谦虚,要持之以恒,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你项爷爷的字也不错,有时间可以跟他请教请教。”
    张昭这是点他,也是设下圈套,只要张涵一去打听,张昭就有办法知道。
    “是,是,一定会请教的。”
    张涵这才知道,问题原来是出在项让的身上,但他怎么也想象不到,项让从哪里看出了破绽。这行书,他可是学自王羲之,怎么可能漏馅,他想不明白。
    不明白归不明白,他也得老老实实答应下来。有事情,过后再琢磨。
    张昭留张涵下来,自不是为了敲打他,接下来,张昭就说到了正事。他告诉张涵,把天书分门别类翻译。
    其中,农书单独成卷,大部分直接翻译成汉隶即可。其余的,则视具体情况,分别处置。而且,他特别指出,明月珠不能叫“明月珠”了,要称“五色玉”,也不必翻译了,只单独与他说明一下即可——二十几个字,张昭还能记住。
    此时此刻,张涵就是个老实孩子了,别说这些,再难的问题,他都会老老实实地答应一一先应下来再说。于是,张涵笑的淳朴憨厚,答应的痛快无比。
    平日里,张昭看到孙子,怎么样都觉得有趣,今天却说不出的碍眼。
    “好了,回去吧!等一下,把这箱子也抬回去。”他随手指了制,那个书箱。
    “……,是。”
    ——————————————————————————————————
    “父亲,项爷爷的很字好么?”张涵找了个机会,漫不经心地问张何。
    “还行,比我的字强,与你母亲差不多……怎么想起问这个?”
    “我听说项爷爷的字……”张涵拉长了声音,故意停顿了一下。
    “啊,你是说那个。是呀,你项爷爷那一手绝活,真是厉害,学谁的字,就象谁的字,摹仿的那个像呀……”
    “我早先怎么没听人说过?”张涵切齿。
    “你祖父不让人说,也没几个人知道,当初就凭这一手……”张何讲起了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张涵算是知道,自己栽在哪儿了。
    这还不算完,祖父发话了,张涵就得执行。他真的去项让那里请教去了。同时,他大大方方地承认,已经问过父亲了。
    看着神态自若的张涵,项让真的感到自己老了。他知道,这天书十有八九,就是张涵所书,却没有一点儿能拿得出手的确凿证据。好在他已经有所设计,却不怕张涵不露出破绽。不过,他只怕看不到了。
    ——————————————————————————————————
    项让与张昭说完如何处理天书,正准备离开,忽然想起一事。
    “主公,我有一个办法知道,天书是否是小郎君写的了。”
    项让本来肯定,天书就是张涵写的。但说到后来,他又拿不准了——神仙一挥手,就能教会张涵仙文(简体字),那顺便教他写字,也未尝不可,神仙传法,谁知道,这字会不会写的一模一样。
    “哦,公礼快快道来。”
    项让的办法很简单,张何曾打开一卷天书,里面是空白,但那时候张涵已离开,并不知道此事,只要照原样包好,到时候一看便知。
    当然,这就要等很长时间了,重新打开一卷,才是最保险的办法。不过,张昭舍不得,这天书要确实的话,价值连城都不足以形容,他怎么能舍得——张何这个败家的东西!好久没挨打了!!!(张何躺在张王氏房中,忽觉身上一阵儿心惊肉跳,打了个喷嚏……)
    张涵毫无察觉,拿走了天书——反正只有他才能看的懂。完成了设计,张昭与项让便静候答案了。
    两人倒未必一定要知道答案,如果能逮住张涵,两人也就是哈哈一笑而已。这就是个乐子。
    不过,项让的设计却没有成功。天书使用的纸,就是张涵日常练字的书写纸。纸质粗糙,能看到明显的纤维,远不能与左伯纸相提并论。张涵的设计,便在这纤维上。他找了段麻线,好好拾掇一番,使之看起来与纸纤维非常相似。
    每卷空白天书与封皮之间,放上一根很细、很微小的纤维,好似脱落的纸纤维一样。
    于是,张涵轻易地发现了破绽。
    此后,天书三十卷便只剩下二十九卷了——后人传说,这失去的一卷就是《万世法》。当然,那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与本书无关,就不多费笔墨了。
    PS:今日第四更,完成任务。好了,不多说了,这周每天都是四更,两章,一万字。诸位投票啊~
    第一卷  第十四章 同学'上'
     更新时间:2008…5…12 23:53:53 本章字数:3510
    “十七,一会儿到哪儿玩去?十七……”
    被书童刘文标轻推了一把,张涵才反应过来。
    刘文标是张涵上学那年,家里给准备的书童——张家的家生奴,比张涵大五岁,坚强机敏,一切以张涵为中心。可以说,刘文标是书童,是亲随,也是贴身护卫。
    这是张涵的第一个手下,令张涵挺激动的,还专门进行了测试。大致说来,张涵是满意的——粗识文字,可以阅读简单的文字,身体素质很好,身手也经过训练——物超所值,可以一物多用。张涵对他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刘文标也不负所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天书上缴以后,张涵本想顶着神仙的名头,即便不能参与家中大事,也会把与天书有关之事和他分享一下,起码让他提供些参考意见,大小也是个人物了不是。
    谁知过了十几天,把天书翻译完毕,竟……没他的事了。
    细心想想,张涵也能理解,这是一个七岁童子应有的待遇,却仍禁不住有些儿失落。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他已经大致完成了《回忆录》和《我的奋斗》的编写记录工作。《回忆录》是张涵回忆前生所学的知识,而《我的奋斗》则是他对新生的计划了。
    这两项工作告一段落,计划也开始执行,他无从插手,这就给张涵留出了相当多的闲暇时间。前段时间,他在忙天书的事,倒也罢了。眼下天书料理完毕,暂时与他无关了,就多出了许多遐想空间。
    张涵人离开了天书,精神还陷入其中,时常想,不知水车做的怎么样了,他说的不清不楚的,画的又很简略;五色玉是不用想了,短短几天,没戏;肥皂呢?手纸呢?祖父到底是怎么打算的?他非常……关心。(走神中~)
    “怎么了,你想什么呢?”
    “哦,没事。”
    疑惑的看着他,张奂并不相信他的说法,没事,没事,怎么会老发呆?
    “真没事!”张涵也觉得这个说法不太有说服力,“你刚刚说什么来着?”
    “十七,有事就说一声,我一定帮你!”
    “嗯!知道了。”
    张奂说的认真,张涵答的也爽快,朋友相处贵在知心,张奂是个爽快人,这么说了就不用客气。不过,他却无意与张奂说明,张奂帮不上忙。天书的事,不能说。将来的种种,更不能讲。有些事,注定要一个人负担,别人帮不了他。
    族学的先生黄渊请了二个月假,回家过年去还未归来,族学自然也就放了羊。而时间进入正月以后,已是早春时节。鲁国位于泰山之东,气候不类北方酷寒,也少有下雪,气温回升,清水河上结的冰也已慢慢变薄了。唯草木凋敝,还未复苏。
    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