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时代中医文化随笔-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真人是什么境界呢?《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大意是说,上古有真人境界的人。他们因为体悟到了本性与宇宙的合一,从而提挈天地;体悟到了本性在本质上超越了阴阳的对立,而把握阴阳,做到中道行事;他们呼吸着宇宙天地的精气;由于体悟到了独立而与天地融通的本性,所以独立守神;由于体悟到了本性的整体性,所以做到形神相合,肌肉若一。所以,他们能够“不生不灭”。这就是“道生”。
这种“不生不灭”、“不生不化”是动态的平衡,而不是机械静止的,否则就是顽空死水了。《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不生不化,静之期也。”“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大意是说,如果是机械地不生不化,那么就是事物的死期了。因为事物是生化的器宇,事物分散了,这个事物的生化也就停止了。
事物本质上的“不生不化”处于动态平衡,体现在事物的“生化”上。其动态是“出入”、“升降”,其外在变化结果则表现为“生、长、壮、老、已”或“生、长、化、收、藏”。
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两方面的修养:
1、在内则守住纯洁的本性。“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2、在外则合于自然与社会,中道而不偏激,随缘而生妙用,自己内心不退缩、不颓废而“生”自己,不断利益他人而“生”他人,从而做到生生不已。《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大意是说,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合于天地、四时、社会等环境,所以身体健康而没有什么奇怪的病,与万物相融,随缘而生妙用,从而生生不已。
2006年11月28日于北京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64·同性恋
中医文化随笔64·同性恋
关于同性恋,中医应该是否定的。《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提出了人仅仅有阴阳两种,而不应该阴阳不分。
同性恋有很多弊端。
首先违背了人伦道德,难以制约人类的道德底线。
其次,同性恋患者如果大量地耗损精气,则得病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由于大量耗损正气,容易感染疾病,特别是性传染病。
由于是特殊的性器官,所以肛门患病的几率很大。粗暴行为会导致肛门裂、肛门直肠擦伤、隐窝炎、肛门括约肌损伤、栓塞性痉挛、肛门直肠脓肿等疾病。使用化学药品肛门松弛剂会导致变态反应性肛门及直肠炎等疾病。使用矿物油润滑剂可导致直肠粘膜肉芽肿、接触性皮炎、粘膜红斑及水肿等疾病。使用异物塞入肛门造成肛门损伤,甚至可发生穿孔等疾病。
追求超级的性兴奋则容易引起心脏疾患,甚至在过度性兴奋时导致心脏骤停和窒息。
另外,还容易引起淋病。《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癃(lóng,小便不利)和遗尿都是淋病的表现。中医认为,淋病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西医则认为是传染性疾病。《诸病源候论》将淋病分为石、劳、气、血、膏、寒、热等七种。有排尿灼热,遇热即发者,为热淋;有淋而尿血者,为血淋;有淋而膀胱气滞,小腹胀满者,为气淋;有淋而排砂石者,为石淋;有淋而小便混浊似脂膏者,为膏淋;有淋久不愈,遇劳即发者,为劳淋;有淋兼寒证,遇寒即发者,为寒淋。这其中除石淋可能是泌尿系结石症外,其余各种淋病均可能包括在现代STD(性传播疾病)的淋病之中。西医的急性淋病类似热淋;慢性淋病类似劳淋;患淋病时的尿道分泌物类似膏淋,膏淋常见乳糜尿等疾患;劳淋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血淋相当于膀胱炎、肾盂肾炎尿道炎等引起的血尿等等。
同性恋之所以会引起上述疾病,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量耗损精气导致正气虚弱,高度的性兴奋使体内产生“壮火”,而导致热淋之类的疾病。同时,中医认为“壮火食气”(《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导致进一步正气虚弱。当然,通过性交行为传染STD的淋病也是主要原因。
另外,同性恋除了易传染STD外,艾滋病(AIDS)也是易被传染的疾病之一。
所以,同性恋者应该认清上述种种危害,树立远大而高尚的理想,建立正确的生理观、生活观,主动抑制同性恋这种不良的性行为。《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大意参见《中医文化随笔05·养生》)。
2006年11月29日于北京 。 想看书来
65·魂魄
中医文化随笔65·魂魄
中医是怎样讲述魂魄的呢?
魂魄在中医里是没有迷信色彩的。什么是魂魄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什么是魂。它是一种物质,其本质是精气。《论衡·纪妖》:“魂者;精气也。”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精气,而是精气的外在变化形式和功用。《周易·系辞》:“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它是如何变化的呢?《黄帝内经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它的表现是随着人体内的“神”而往来。《左传·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可见,“魂”是“魄”的属于阳的功能。
那么什么是“魄”呢?《说文》:“魄,阴神也。”可见它是人体的阴神。而由于“魂”是“魄”的属于阳的功能,而魂本身又是精气,《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所以我们认为“魂”应该是阳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魄则是阴神,是由人的精气(形)所化趋向于属于“阴”的功能的神。《左传·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其注:“形也,既生魄。”其疏:“附形之灵为魄。”《国语·晋语》:“魄,意之精也。”《黄帝内经灵枢·本神》:“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由此可见,作为人的“神”,属于阳的那部分功能的是“魂”,而属于“阴”的那部分功能的是“魄”。它们的本质都是物质,都是精气。魂魄神三者的关系是:“神”是本体(本性,参见《中医文化随笔63·本性》),魂魄为功用,其中阳神为魂,阴神为魄。《黄帝内经灵枢·终始》:“魂魄不散,专意一神。”也就是说,所谓守神,就是守住神的本体(本性),魂魄的功用也归于本体中。
中医认为魂魄藏于脏,《黄帝内经灵枢·经水》:“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其中“肝藏魂”(《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大意是说,肝脏可以使人承受疲劳,藏魂。同时认为“肺藏魄。”“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
如何驾驭魂魄呢?首先就要调节保养好五脏,因为魂魄藏于脏。
其次,要注意调节精神。《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所以,要注意养神。《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大意是说,阳气中精华的部分养神,柔和的部分养筋。所以要注意人体内阳气的培养。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效法天德就可以培育阳气。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所以,要注意调节情绪,喜怒不节就会耗损阳气。
《黄帝内经灵·本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黄帝内经灵枢·本神》:“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人心有所记忆,储存是为志意。所以,只有不断谦虚进步,变得越来越文明、越理智、越有自制力,才能使意志力不断得以提高,从而更好地驾御精神、收摄魂魄、合于四时气候、调和喜怒情绪。
2006年11月30日于北京
66·失落感
中医文化随笔66·失落感
所谓失落感,是自己的愿望没有达到而出现的不适的心理感受。失落感很可能会引发人们自卑、悲伤、嫉妒甚至是自暴自弃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很不利,应该设法避免。
《黄帝内经灵枢·口问》:“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可见,因为失落而“悲哀愁忧”直接影响正常人体机能运行,应该注意察觉和克制这种不良情绪。
《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我们应该注意调节情绪,避免“喜怒不节”,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志而沾沾自喜、目中无人,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落而垂头丧气、痛不欲生。
《黄帝内经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的论述,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情绪的调节。
如何调节呢?当我们失落的时候首先要给自己一个良性的心理暗示。《易经·乾》:“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大意是说,自然界以其“刚健”的品格,自然而不间断地运动着,生生不息。例如太阳,每天都是沿着同样的轨迹前行,给予万物光芒。君子应该效法这种天德,任何时候都应该自强不息,永不颓废。
其次,要注意放淡自己的欲望。失落感的出现,往往是现实与自己的愿望存在差距造成的。《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另外,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不高看自己而傲慢,也不低看自己而自卑。要清楚自己的优势而继续前进,也要清楚自己的不足尽快弥补上。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已。”大意是说,善于谈论天道的,必能应验于人事;善于谈论历史的,必能应合于今事;善于谈论人事的,必能结合自己的情况。一个人任何时候都应该努力学习天德、历史和人事,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与能力。当我们失落的时候,应该找一下造成失落的原因,以自强不息,继续奋勇前进。
《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大意是说,善于谈论天道的,必能应验于人事;善于谈论历史的,必能应合于今事;善于谈论宇宙“一气”之论的,也必然彰显于事物;善于谈论“相应”之理的,必然相通于天地的变化;善于谈论变化的,而必然通晓“神明”的道理。关于“神明”之理,参见《中医文化随笔23·五行》。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当我们伤心的时候,应该学会主动调节情绪。例如:想一下“膻中”这个部位,意想“微笑”、“开阔心胸”,可能会对我们起到一定的帮助(《中医文化随笔59·自闭》)。《黄帝内经灵枢·五色》:“下极(眉心之下,山根)者,心也。”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舒展眉心、山根来帮助调节情绪。具体方法是,用双手指点住山根向两边分,意念“山根放松、心情愉快”等。
总之,面对失落不应该自暴自弃,更不能走向嫉妒和报复,而是应该继续自强不息地前进。
2006年12月2日于北京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67·免疫
中医文化随笔67·免疫
关于免疫的内容,中医也有相应的论述。
《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内的正气足了,抵抗外界“邪气”的能力就加强了,这是关于免疫内容的概要性论述。
《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神者,正气也。”所以,驾驭好精神就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如何驾驭精神呢?
一要足神。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也就是说,对于人体内的阳气,精华的部分营养精神,柔和的部分营养筋脉。所以,要想做到神足就要保持阳气的充足。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效法天德,顺着苍天之气的清净,阳气就会稳固。
相反,《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大意是说,如果我们喜怒不节,那么我们就有可能阴气上逆,阴气往往在下部,阴气上逆则下部虚弱,下部虚弱阳气也就遗失了。
二要守神。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是说,与大自然界融为一体(提挈天地),中道行事(把握阴阳),调整呼吸(呼吸精气),守住自己的内心本性世界(独立守神),体悟身体的整体性(肌肉若一),身心才能真正的健康。
怎么样“独立守神”?《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大意是说,圣人自然做事,淡泊名利,内心祥和而生机向上,喜欢守住善良而虚无的本性。这就是守神。
三要调神。
要驾驭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保持情绪的稳定。“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所以,要主动驾驭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保持内心的稳定。这也包括内心的生机向上。积极锻炼自己的身体,其实也是生机向上的表现。《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也就是说要时刻保持良性的心理暗示,这样的心态才是健康的,意志才是正常的,疾病才能得以痊愈。
四要修神。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大意是说,人的经络气血都上注于面部而走穴位,其精华的阳气则上走于眼睛。心是五脏精华凝聚的结果,眼睛是它的外在表现,眼睛的光润则说###脏功能健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人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