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袁世凯传-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镇著暂由该督调遣训练。”袁世凯本来要求“统辖督练”二、四两镇之权,而清廷对他重申了充辖全国的军队的规定,仅批准给他暂时“调遣训练”之权。与此同时,他奏辞兼差也没有得到清廷一句慰留的话,而是冷冰冰的“著照所请”。这一切使他非常气愤,以致上谕下达的那天,他取消了原来准备出席的海河大桥落成典礼,停止了一切的约会,而托辞害病,整天留在家里。唯一的例外是,在他的卧室外面的小客厅里会见了莫理逊。据莫理逊说,“他真的感冒了”。⑥
袁世凯被迫交出部分军政权力,并没有能缓和他和少壮亲贵集团的矛盾。由于亲贵们暗中煽动,御史交章弹劾袁世凯,仅1907年就有五起:或说他“贪私误国”,或说他“权重势高”,甚至预言他不免要步曹操、刘裕之后尘。⑦在这样的空气中,再加上少壮贵胄日夜鼓噪,西太后虽然将这些奏折皆留在宫中不发出来,甚至传旨申饬弹劾袁的人“不谅任事之艰苦”,⑧但日久天长,心中不免渐渐起了疑虑。恰好这时,奕匡力又极力保荐袁世凯入军机,于是她便趁瞿鸿礻几 被赶回原籍的时机,以预备立宪“枢府旧人不足应付危局”为理由,于1907年8月24日发出上谕,命袁世凯进京陛见。袁于31日进京,9月3日被召见,次日授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同时,在长江流域最有势力的汉族军阀张之洞也被调京,担任军机大臣。很明显,西太后的用意是使张和袁互相牵制。袁世凯调京,表面上是提升他,给以主持全局的重任,实际上是让他离开直隶地盘,失去对军队的直接指挥权。为安抚袁的不安,西太后提拔杨士骧继任直隶总督,作为对他的补偿。杨士骧受任后,“一蹑故迹,不少变,内外晏然,不知帅之易者”。⑨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北洋集团和满族亲贵(2)
袁世凯的兵权虽然被夺去了,但是北方陆军各镇协的统制和协统都是他的旧人,他的亲信王士珍担任陆军部右侍郎。这些人仍和他保持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奕兼外务部管部大臣,又极力维护他。西太后每有谘询,总是单独召见他。而他所提出的建议,又能适合西太后的心意。所以,他在政府还有相当大的势力。
1908年,西太后和光绪帝同在11月中旬死亡。西太后于15日病死于仪銮殿。关于光绪帝暴卒的确实日子和原因,众说纷纭。清廷官方宣布宣布11月14日光绪“崩于瀛台之涵元殿”。此外另有几种说法:一说袁世凯见西太后后病危,怕她死后光绪修戊戌旧怨,特贿通李莲英先一日把光绪毒死;一说西太后自知不起,逼光绪服毒而死;一说西太后先死,秘不发丧,由袁世凯、奕、李莲英合谋,把光绪害死之后,颠倒帝后死亡日期而发表的,等等。鉴于袁世凯后来暗杀吴禄贞、宋教仁,以及毒死赵秉钧等人的情况,光绪死在他的手里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无确凿的证据。不过袁曾参与皇位继承的密谋则是真实可靠的。
西太后于垂危之际安排由三岁的溥仪(1906—1967)继承皇位,年号宣统,其父载沣为摄政王,掌握军政大权。西太后曾秘密征询袁世凯的意见。袁“一力赞成”,⑩并立即派袁克定(时为农工商部右参义署左丞)将此事密告英国驻京公使朱尔典。朱尔典表示:“目前似无较此为佳的安排”。后来,袁又把朱尔典的话转告载沣,一来企图依靠帝国主义增强自己的地位,二来希望载沣念其拥戴之功,忘掉夙怨。
载沣(1882—1957),是光绪的弟弟,当时年仅二十七岁,属于志大才疏的纨贵少之流。对于袁世凯势力的膨胀,他愤嫉已久。为把军政大权迅速集中在自己手里,他拟杀掉袁。善耆、载泽也在背后怂恿。可是他生性怯懦,惧于袁的内外奥援,不敢贸然下手。为了取得###重臣的支持,他便以袁瞒着他与美国谈判互派大使为口实,与奕、张之洞商讨杀袁。奕一听,立即表示反对,张之洞也“反复开陈”,说“此端一开,为患不细,吾非为袁也,为朝局计也”。紒紜矠载沣无奈,但又绝不愿袁再留在朝廷里。于是,在1909年1月2日发下上谕,硬说他“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勒令“开缺回籍养疴”。其实他根本没有什么病。
西太后一死,袁世凯本已“不安于位”,大大提高了警惕性。紒紝矠当时,康有为在国外通电说“两宫祸变”,袁为罪魁,要求摄政王诛袁,以“伸公愤”。各地也盛传载沣为其兄报戊戌年之仇,处决了袁世凯。袁氏消息灵通,对清廷的动静了如指掌。免官的当天早晨,他已备悉罢斥经过,异常惊惶,深恐尚有后命。当时传说有御史弹劾其北洋官费私消事。他深恐上谕发下后被辱,即由张怀芝保驾,微服逃往天津依杨士骧。后来,奕匡力、世续等力保无其事,乃于当晚又回北京锡拉胡同寓所。奉诏时,他强作狞笑云:“天恩诚厚”。次日,晋见摄政王“谢恩”辞行。1月6日仓皇出京,没有隆重的送行,也同有尊荣的护送,只有杨度和学部侍郎严修等数人送至车站而已。袁大有世态炎凉之感,他说:“二君厚爱我,良感,顾流言方兴,或且被祸,盍去休。”严说:“聚久别速,岂忍无言!”杨答“别当有说,祸不足惧”。紒紞矠
对于袁世凯下台,北洋将领虽然普遍不满,但毫无公开表示。只有严修曾抗疏请收回成命,但无结果。帝国主义列强的反映也不完全一致。由于袁在主持外务部期间有明显地亲英美倾向,日本人认为袁罪有应得,而英国则表示同情袁,并对清廷强烈不满。1月4日,英国《泰晤士报》发了一个很长的社论,赞扬袁的不寻常的才能、进步的观点以及对朝行之有效的忠诚。最后,愤愤不平地说:“就是这样一个官吏,居然被满洲政府用侮蔑的方式放逐了。”紒紟矠
袁世凯不愿回交通闭塞的项城,先在河南卫辉住了几个月,6月间就迁到彰德北门外洹上村。这里原有天津盐商何炳莹的一座别墅,“前临洹水,右拥太行”,袁“爱其朗敞宏静”,即购此别墅,加以改建扩允,题名“养寿园”。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山石叠翠,池水碧绿。袁曾弄舟池上,持篙立船尾,其兄袁世廉则披蓑垂纶而坐,并召见天津某照像馆为他摄此景像,美其名曰:“蓑笠垂钓图”,送上海《东方杂志》登载,以表示自己寄情山水,鱼樵足乐,不再闻问政治。实际上,这是他的韬晦术。他暗中一刻也没有停止政治活动。园内设“电报房”,与各地心腹爪牙常通消息,时刻预备东山再起。他曾写道:“楼小能容膝,檐高老树齐,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紒紡矠这首以咏山水为名的歪诗,把他不甘寂寞、妄图窃国弄权的狼子野心和盘托出。
。。
北洋集团和满族亲贵(3)
载沣放逐袁世凯后,立即另编了两协(一万二千人)禁卫军,派良弼为训练大臣兼第一协协统。又派其弟载涛为军谘府大臣,掌握陆军;载洵为海军大臣,管理海军;而自为各军统率,紧紧地抓住中央军权。同时,又进一步剪除袁党,以巩固自己对军政的控制。1909年2月,邮传部尚书陈壁革职,永不叙用。不久,严修乞休。接着,徐世昌内调邮传部尚书,由锡良继任东三省总督。锡良到任,立即抓住黑龙江布政使倪嗣冲贪污案,“即行革职,并勒追赃款”。紒紣矠3月23日民政部侍郎赵秉钧休致,北京的警权转到亲贵手中。6月28日,杨士骧病死,端方继任直隶总督。次年1月唐绍仪被迫乞休。2月,铁路总局局长梁士诒被撤职。不久,江北提督王士珍以病自请开缺照准,等等。尽管载沣扫荡政敌不遗馀力,但袁世凯的势力毕竟是太雄厚了,“尚侍督抚,均属其私”,决非一朝一夕所能铲除。特别是北洋各镇,上下各层军官都是袁一手培植起来的,自成体系,亲贵们根本无法插足。载沣等曾引用非北洋系的日本留学生替换北洋高级军官。这种尝试,也未能打乱北洋系统,而终归失败。如1910年12月,调段祺瑞担任江北提督,以湖北留日陆军学生吴禄贞(1880—1911)年接任第六镇统制。但吴禄贞不能控制协统以下各级军官,于1911年终被袁派人刺杀(见第八章第二节)。所以,帝国主义者一直把袁视为“有实力的人物”。英国《泰晤士报》仍把他排在“世界伟大的政治家”之列。紒紤矠当载涛、载洵赴欧洲考察军事时,帝国主义分子“群口相谓,中国至今日奈何尚不用袁世凯”。紒紥矠国内立宪派也认为袁“仍有猛虎在山之势”。紒紦矠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集团与满族亲贵集团之间的生死搏斗,是封建统治阶级上层政治危机的反映,袁被罢官并没有使危机得到缓和;相反,由于政治重心的迅速变动,上层的危机更趋严重。袁被赶下台不到三年,伟大的辛革命就爆发了,清王朝从此灭亡,这都不是偶然的。历史的规律客观地向前发展着,把反动派一个一个地送进坟墓。
注 释:
①张一:《心太平室集》,卷8,页38。
②清政府新官制是:内阁、军机处、外务部、吏部、学部如旧。巡警部改为民政部。户部改为度支部,以财政处并入。太常、学禄、鸿胪三寺并入礼部。兵部改为陆军部,以练兵处并入,应行设立的海军部及军谘府,未设以前,均归陆军部办理。刑部改为法部。大理寺改为大理院。工部并入商部,改名农工商部。理藩院改为理藩部。增设邮传部。各部均设尚书一人、侍郎二人,不分满汉。
③恽毓鼎:《崇陵传信录》。
④袁世凯:《养寿园奏议辑要》卷42,页1。
⑤袁世凯:《陆各镇请归部留直统辖督练片》,光绪三十二年十月三日,故宫军务档。
⑥《莫理逊致奇罗尔》1906年12年9日,见《莫理逊通信集》(Te Correspond-ence kf G.E.Morrison)第1册,剑桥大学1976版,页397至398。
⑦1905年河间秋操,有人密折附片,奏劾袁世凯阅操用龙旗。1906年9月27日,给事中陈田劾庆王收受山东巡抚杨士骧贿银十万两,由袁世凯过付,词连徐世昌,折留中。1907年5月,御史赵启霖奏劾段芝贵缘无耻,以歌妓献载振。7月12日御史赵炳麟奏劾袁世凯权重势高,并引年羹尧为比。16日,陈田奏劾袁世揽权营私。8月,御史成昌参劾杨士琦,词连袁世凯。10月26日湖北按察使梁鼎芬奏劾袁世凯贪私误国,徐世昌、杨士骧、陈夔龙等因缘比附。
⑧《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530,页50。
⑨《杨士骧行状》,《北江先生集》,卷3,页22。
⑩沈祖宪、吴生:《容庵弟子记》,1913年版,卷4,页28。
紒紜矠许同莘:《张文襄公年谱》,卷10,页228。
紒紝矠同①。
紒紞矠陈一:《新语林》,卷1,页11。
紒紟矠《泰晤士报》,1909年1月4日,转引自陈志让(Jerome Ch'en):《袁世凯》(Yuan Shih Kai),伦敦1961年版,页99。
紒紡矠袁克文:《圭塘歌合集》。
紒紣矠《锡良遗稿》,奏稿第2册,页943、10、30。
紒紤矠《莫理逊致蔡廷斡函》,1911年4月5日。同⑥,页592。
紒紥矠黄远庸:《远生遗著》,卷1,页40。
紒紦矠刘厚生:《张謇传》,上海龙门书局1958年版页181。
民主革命及袁世凯的反革命活动(1)
民主革命运动的勃兴及袁世凯的反革命活动
在北洋军阀崛起及其势力恶性膨胀的时候,一种崭新的社会力量正朝气蓬勃地发展起来,这就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孙中山(1866一1925),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清末,他的哥哥到檀香山当工人,后来,开垦荒地,经营畜牧业,渐渐发展成一个华侨资本家。青年时代的孙中山在檀香山、香港等地读书,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由于他看清了中国社会的黑暗,便经常和爱国青年一起,抨击腐败的清政府,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孙中山开始认识到改良主义不能救中国,毅然走上以推翻清王朝为目标的革命道路。1894年秋,他在檀香山华侨中组成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小团体——兴中会。兴中会不仅要求“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而且要“创立合众政府”,以民主共和制代替封建君主制。不久,孙中山回国宣传革命,联络会党,扩大组织,积极筹划武装起义。
义和团运动后,全国人民进一步觉醒,民主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1904年2月,华兴会在长沙正式成立,会员有黄兴(1874—1916)、谭人凤、陈天华、宋教仁等,共推黄兴为会长。同年冬,光复会在上海组成,负责人有蔡元培、章太炎、陶成章、秋瑾等。这两个革命团体的领导人在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大都逃往日本东京避难。当时,在日本有中国留学生八千多人,在民族危亡的刺激下,不少人也产生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孙中山考察了欧美各国的历史和现状后,于1905年7月到达日本,在各革命团体积革命分子中间进行宣传鼓动,倡议统一组织,统一行动,受到热烈欢迎。同年8月20日,“中国革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黄兴为庶务(相当于协理),并组成了总部机关。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以后,孙中山又把这个宗旨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即所谓“三民主义”。在同盟会的宣言中大胆地设计了未来民主共和国的蓝图,庄严宣告:为肃清中国千年专制之流毒,“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①同盟会的纲领尽管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但是,它是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是带有建立共和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②这个纲领对殷切希望从封建专制牢笼中解放出来的中国人民来说,对迫切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广大群众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对民主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盟会成立后,在国内外发行多种报刊,介绍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学说和革命历史,热情地讴歌人民起义的英雄事迹,猛烈地抨击封建制度的腐败,无情地揭露清政府出卖民族利益的丑行和所谓“新政”及“预备立宪”的骗局,指出袁世凯、张之洞等大官僚都是清廷的“豪奴”,并广泛地动员群众起来推翻清政府。当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已经堕落为保皇党。他们在日本创办《新民丛报》,鼓吹保皇,诋毁革命,为清政府“预备立宪”帮腔。同盟会以其机关刊物《民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对保皇党进行反击;围绕着要不要革命,耍不要实行民主,要不要改革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与康、梁展开了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