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袁世凯传-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螅ㄔ谌嗣瘢只⒉怀桑⑸种至鞅住S嗔ρ宰ㄖ浦豢删檬眩衿豢啥粢帧7锤幢缏郏共晃G椅视啵褐链松杏泻嗡担坑嘣唬汗扔谐杉懈春未省M硕ㄣā<霸剿蓿终儆嗳爰鼋け噶⑾芨骺钭魉堤越胱蛉账运瞥隽饺耍奈臁硕篮辖鸢钇健⒗柙ā⒗钍课爸罹俜痔跆致郏沙伤堤:蠹毖笥肟疾熘畲蟪蓟嵯巫嗲朐け赶芨澹从嗨猓匆滓蛔帧!雹
由这一席说可见袁世凯对于宪政毫无诚意,他之所以幡然变计,并非改变了封建专制主义立场,而显然是从策略上考虑的。
日俄战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迅速发展。同时,资产阶级上层的立宪活动也逐渐高涨起来。袁世凯看出没落的清王朝没有出路,“不立宪即革命,二者必居其一”。1908年孙中山发动河口起义失败后,西太后曾对袁表示:“滇匪虽靖,孙逆未擒,仍是可虑事。”他明白地回笔说,“如实行立宪,即无足虑”。③可见袁参与立宪,首先考虑的是拉拢立宪派,以缓和革命危机。而且,此时立宪派已分化为两系: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一系,仍亡命海外,只能从事非法的活动;在国内又形成了以袁世凯的老师张謇和汤寿潜、郑孝胥等为首领的一系。这些人多是官绅,又掌握着一些大企业,操纵舆论,在社会上比康、梁更具影响。他们企图通过某些高官显贵,触动内廷,盼望御赐一部宪法,使中国走上法治的轨道。张謇看到袁“揽天下重兵”,又深得西太后宠信,早在1904年7月就曾写信要求他体察世界大势,效法日本明治维新时的重臣伊藤、板垣诸人,主持立宪,“成尊主庇民之大绩”。信中还动以情说:“论公之才,岂必在彼诸人下?即下走自问志气,亦不在诸人下也。”④当时袁尚未看准风向,曾复信称“尚须缓以时”。⑤所以,袁和立宪派的结合不仅是反革命政治上的需要,客观上也有了可能。
其次,袁世凯深知自己的权位全靠西太后信赖、支持。当时,西太后已是古稀垂暮之年。封建专制社会,历来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况袁与光绪之间还有1898年结下的仇怨。袁担心靠山一旦倾倒,光绪帝和青年贵胄上台将于己不利。立宪正可以削弱皇帝的权力,巩固一己的地位。当时曾有人指出:“袁世凯与铁良不和,欲借是(指立宪)以倾政府。”⑥可谓看破了他的内心。
袁世凯认定立宪既是抵制革命所需,又与自己和整个北洋集团的发展有重大利害关系,便把那种“立宪后,权在人民”的恐惧抛在一边,立即以“开通风气”自诩,连上奏折,侈谈立宪。1905年奏请朝廷派亲贵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于十二年后实行立宪政体。次年8月16日,又奏陈预备立宪说:宜使中央五品以上官吏参与政务,为上议院基础,使各州县有名望绅商参与地方政务,为地方自治基础。26日,又应召进京,参加“阅看考察政治大臣回京陈奏各折件”,讨论立宪问题。次日,在亲王大臣会议上,他摆出一副宪政权威的架势,信口雌黄地说:“昔欧洲之民,积受压力,复有爱国思想,故出于暴动以求权利。我国则不然,朝廷既崇尚宽大,又无外力相迫,故民处于不识不知之天,而绝不知有当兵纳税之义务。是以各国立宪,因民之有知识而使民有权,我国则使民以有权之故而知有当尽之义务,其事之顺逆不同,而以使民知识渐开,不迷所向,为吾辈莫大之责任。”袁世凯在这里不仅表现出他对立宪政治的惊人浅薄,更为重要的是暴露出他妄图使资产阶级性质的立宪政治溶化于封建专制制度的反动目的。接着,为迎合西太后对君主立宪的拖延态度,他又说“夫以数千年来未大变更之政体,一旦欲变其面目,则各种问题皆相连而及。譬之老屋,当未议修改之时,任其飘摇,亦若尚可支持,逮议及修改,则一经拆卸,而腐朽之梁柱,摧坏之粉壁,纷纷发见,致多费工作。改政之道,亦如是矣。今即以所知者言之,则如京城各省之措置也,蒙古西藏之统辖也,钱币之画一也,赋税之改正也,漕运之停止也,其事皆极委曲繁重,宜于立宪以前逐渐办妥”。⑦
对于袁世凯的这些“高论”,虽然有些守旧派反对,但“政府诸公多赞成之”,⑧“遂于次日面奏两宫,请行宪政”。⑨西太后也以为然。9月1日清政府下诏“预备立宪”,表示要从改革官制入手,令各省广兴教育,清理财政,整顿武备,普设巡警,“使绅民明悉国政,以预备立宪基础”。⑩
txt小说上传分享
投机立宪运动(2)
为了作好所谓“立宪预备”,袁世凯一面设立“宪法研究所”,编刊《立宪纲要》等书,一面仿照“日本市町村制度”,办起所谓“地方自治”。1906年8月,派天津知府凌福彭,日本留学生金邦平等拟订自治章程,创办自治局。先在天津筹办“自治研究所”,选拔天津府所属各府州县“士绅之阅历较多素孚乡望者”入所听讲,并招其他各府州县“旁听生”。此后,又从直隶全省选拔官绅一百六十余人到日本参观行政、司法及学校,并责令呈验日记,征其心得,这些官绅回国后在本籍开办自治学社。次年8月,天津县士绅###,“选举”三十人为议员,成立了天津“议事会”。袁又命令各州县,以天津为“模范”,地方自治“三年一律告成”。紒紜矠他所谓的“地方自治”,不是兴民权,而是要提高地主豪绅之权,“以辅官治之所不及”。紒紝矠这实际上是曾国藩办团练“大张绅权”“以绅辅官”政策的翻版,只不过涂上了一层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油彩而已。西太后对这种自治“甚为嘉纳”。紒紞矠后来,清政府令各省办自治局,各州县设议事会,就要推广袁的这一套办法。
在立宪运动中,袁世凯决心要形成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派系。对立宪派各系,他采取的原则是:顺我者昌,收为己用;逆我者亡,消除异己。
1906年12月,国内立宪派在上海组成“预备立宪公会”,郑孝胥为会长,张謇、汤寿潜为副会长。他们联络各省立宪派,要求政府速开国会,实行宪政。袁世凯也极力拉拢他们,对他们的活动给予大力支持;而对以康、梁为首的国外一系则表面敷衍,暗中破坏。1907年秋,梁启超等在日本东京组成政闻社。当时西太后悬赏银十万两严拿康、梁的谕旨尚未撤消,政闻社为取得合法身份,推马良(1840—1939)为总务员,并于次年1月迁回上海。他们联络各省宪派,发起“国会期成会”,要求政府速颁宪法,并暗中与袁的政敌肃亲王善耆携手合作,“电劾亲贵权奸丧权辱国”。紒紟矠锋芒直指奕匡力和袁世凯。因此触怒袁氏。袁入宫面奏西太后说:“政闻社系康、梁所发起。”太后非常震怒,于1908年8月下令“严行查禁”。紒紡矠康、梁一系受到沉重打击。
同时,袁世凯对在立宪派中独树一帜的杨度则极力加以笼络。杨度(1874—1931),字皙子,湖南湘潭人。为王运的弟子,1903年参加经济特科考试,因被清廷怀疑为康、梁党羽,未被录取。不久赴日本留学,被东京中国留学生会推为会长,并结识康、梁和革命党人孙中山、黄兴等。开始,他和康、梁一起鼓吹君主立宪,后因意见不合,分道扬镳。1907年冬,他回国办理其伯父杨瑞生(朝阳镇总兵)的丧事。袁有意网罗他入幕,乃致电湖南巡抚咨送他入京。1908年春,杨抵京,袁世凯、张之洞联名奏保他为四品京堂在宪政编查馆行走。后来,袁又举荐他到颐和园为西太后和皇族亲贵讲解立宪问题,从此,杨引起朝野注意。
杨度在北京设立“宪政讲习会”(即宪政公会)本部,自任常务委员长,以三年召开国会相号召。他以立宪的解释偏重维护“君权”,他说“各国仅以宪法为民权之保障者,中国则兼以宪法为君权之保障”,如无“君主大权统一之,则必不能使国本安宁,天威赫濯,一尊永定,各族归心”。紒紣矠他又宣传袁世凯、张之洞是政府立宪的首脑,政闻社排斥他们是不顾大局。因此,革命党人反对他,康、梁责骂他,但他却博得了袁的赏识。
1907年夏秋之际,立宪运动达到高潮,袁世凯也由官僚中主张“十二年后实行立宪政体”的“渐进者”,一跃而为“急进派”。
同年7月28日,袁奏请“赴紧实行立宪”,并列陈十事:一、昭大信,皇帝亲诣太庙,昭告立宪;二、举人才;三、振国势;四、融满汉;五、行赏罚;六、明党派;七、建政府,采内阁会议制度;八、中央设资政院,省设谘议局,州县设议事会;九、办地方自治;十、普及教育。这是他关于立宪的全部主张。9月,他担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对立宪更为热心。1908年初,“预备立宪公会”要求政府公布立宪年限。他也奏请限年立宪,从速办理。他以在朝大官僚的身份和在野的立宪派一唱一合,遥相呼应。国内立宪派视他为宪政运动的中坚。他则企图脚踏立宪派的肩背,出掌一任内阁大权。他们双方结成的这种关系,为辛亥革命爆发后,攘夺革命果实奠定了基础。
注 释:
①金邦平字伯平,安徽黟县人,1898年北洋官费留日生,早稻田大学毕业。在留学期间,1902年他曾与秦毓鎏等发起组织青年会,宣言以民族主义为主旨。后来因多数会员主张激烈,他遂正式脱会。回国后,入袁世凯幕。1906年由袁保举,得以引见,赏给进士,为翰林院检讨,此后成为袁的重要幕僚之一。黎渊字伯颜,贵州遵义人。1900年四川官费留日生,东京法学院毕业。李士伟字伯芝,直隶永年人。1902年自费留日。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投机立宪运动(3)
②张一:《心太平室集》,卷8,页37—38。
③《汇报》1908年,转引自刘桂五:《论辛亥革命时期的宪政运动》,《新建设》,1954年1月号。
④沈祖宪、吴生:《容庵弟子记》,1913年版,卷3,页18。
⑤张謇:《啬翁自订年谱》,1925年版,卷下,页16。
⑥胡思敬:《密陈立宪隐患并筹献三策请修内治以杜邪谋折》。
⑦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第4册,页15、16。
⑧《大公报》,1907年10月26日。
⑨同⑦。
⑩《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页5564。
紒紜矠袁世凯:《养寿园奏议辑要》,卷44,页10。
紒紝矠同紒紜矠。
紒紞矠《大公报》,1907年10月3日。
紒紟矠《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上,页250。
紒紡矠《申报》,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十八日。
紒紣矠杨度:《布告宪政公会文》,1908年,见《北洋公牍类纂续编》卷2。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维护帝国主义的侵略权益(1)
袁世凯为取得帝国主义的信赖和支持,千方百计地破坏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以讨好帝国主义。
1900年,沙俄趁镇压义和团运动的时机,出兵强占中国东北三省,一直拒绝撤兵,至1903年又提出七项无理要求,妄图鲸吞东北。为抗议沙俄侵略,全国人民掀起了拒俄运动。留日学生在东京组成“拒俄义勇队”,派代表回国向袁世凯请愿,要求出兵抗俄,义勇队愿作前锋。袁氏拒不接见代表,徒托空言,搪塞天下。他说目前军力“不足以一战”,“须俟三年之后军力完备乃与俄战”,“处今日之势,除缓拒一法,别无好策也”。他还支持清政府勾结日本政府勒令义勇队解散。翌年,日俄两国为争夺东北三省,在中国领土上火拼。袁先是呈递密折,后又跑到北京面奏,极力主张“中立”。清政府宣称“中立”后,派他负负“办理中立各项事宜”,划出东北广大地区作为战场,供两个强盗任意蹂躏。在日俄战争前后的一段时间,袁世凯与日本的关系比较密切。1904年,他根据1902年日本参谋次长田村怡与造的“建议”,与其练兵顾问立花小一郎和日本公使馆武官川重太郎等秘密谈判,决定中日谍报人员合组侦探队,由驻烟台日军守田利远大尉指挥,共同监视和侦察俄国在中国东北的侵略活动。中国方面由段芝贵负责。吴佩孚是侦探队的重要成员之一。1905年,沙俄战败,与日本签订和约,公然将其在东北南部的特权,包括旅顺、大连租借地,南满铁路及其一切支线并附属财产和煤矿等,私自让予日本。袁世凯和奕匡力等代表清政府与日本谈判。为换取日本从东北撤兵,竟然承认了沙俄让给日本的各项侵略权益。事后,袁还吹嘘说,这是对外交涉的重大胜利。
1905年夏,因美国政府排斥华工,中国各城市商民广泛展开抵制美货运动。袁世凯害怕酿成交涉,屡次指示巡警总办“压抑风潮”,6月21日,他传谕天津商会,大意说,“此等事尽可禀请政府向美力争,何必私自为此举动”。《大公报》刊载抵制美货事,袁竟下令禁止发行。此后,应美国公使要求,他于6月27日上奏清政府,请饬各省严禁抵制美货。
1907年秋,他担任外务部尚书后,独揽外交大权。在出卖利权时,鉴于他的前任由于“因循延宕,积为外人所厌”,他“乃以爽快出之,故使馆人大感佩”。①1908年,在全国收回路权运动的热潮中,他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支持出卖沪杭甬铁路。
先是,盛宣怀与英国银公司于1898年签订了苏杭甬铁路借款草约。银公司(British and Chinese Corporation)为汇丰银行和怡和洋行合资成立的机构,专揽中国铁路利权。义和团运动后,江浙人民坚决要求收回苏杭甬路自办。在人民要求的压力下,盛宣怀于1903年5月致银公司代表壁利南函,指出英商办路已逾期多年,再“予限六个月,不办不复,草约一概作废”。银公司“收函以后,既不答复,亦不即办,按之公理,彼已默许”。②1905年,江、浙绅商分别组成铁路公司,集款数千万,着手筑路。不久,银公司见英德津镇铁路借款取得厚利,突然又催定正约,借款“夺路”。英国公使朱尔典支持银公司,多次到外务部恫吓要挟,强行“逼借”,甚至无理指责中国拒借款是“排外仇洋”。③外务部惧于全国反借款斗争的浩大声势,不敢贸然允诺,而采取延宕手法,拖延二年之久,不得解决。袁世凯接任尚书后,公然支持银公司的路权要求。他上奏说:“当时既欲议废,自应索取凭函,方能作准……欲指为默认,勾销前案,直自欺耳,何能强人必从?”又说:“中国势处孤危,即能谨守约章,讲信修睦,犹恐不足以自保,矧敢轻弃成议,自启纷扰,庚子之乱,中为殷鉴。”④在义和团运动后,西太后已成惊弓之鸟,见到袁的奏折,立即表示同意,并命令他迅速了结此案。袁表示“无论各省官绅如何抵抗,宁用十分压力,决不为众议所夺。庶打破此关,则异日借款办他省路矿,自无人敢再出头梗阻”。⑤他一边要求清廷发上谕,严禁人民反对借款,解散各地拒款会。一边以“剿办江浙土匪”为名,奏派夏辛酉率领北洋巡防营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