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访问历史-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怀宇 你跟你的上司侯外庐接触多吗?
何兆武 接触多,因为他就是我们研究室的主任,直接领导我们。他有点书呆子气,他是马克思主义者,什么都要找马克思的原典,政治有时候不是凭原典的,是凭当时的需要,所以他有时候赶不上政治的步伐。
李怀宇 你在历史研究所的时候就开始搞翻译了吗?
何兆武 对。搞翻译算起来是资本主义的自留地,说是要割掉资本主义的尾巴,所以不鼓励个人去搞什么。今天你可以干一些自己想干的工作,那时候不可能。
李怀宇 后来上面让你去翻译罗素的《西方哲学史》?
何兆武 当时我不知道这是上边交的任务。毛泽东、周恩来联名请罗素到中国来访问,罗素同意了,可是一直身体不好,就把他的《西方哲学史》送给毛泽东。当时商务印书馆找我来翻译这本书,我还不知道这是上边交的任务。“文革”的时候说我这是“为中国复辟资本主义招魂”,因为罗素是资产阶级。幸亏那时候我也不知道这个书是毛泽东交给译的,我想给我这个帽子的人也不知道,如果知道的话,那他也是反毛泽东了。
李怀宇 1966年“文革”爆发时,你在北京看到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何兆武 天下大乱,看到的每一个场面都是惊心动魄的。1966年的冬天,我那时候住在城里,红卫兵押着彭德怀去游街,那时候彭德怀很老了。北京冬天刮风,非常冷的,把他五花大绑,也不戴帽子,头发乱的。我看了,我觉得不应该这么做,他如果有罪的话,应该经过正式的程序判他的罪,对一个老人不能这样呀,就是对一个年轻人也不能这样呀。我是看不惯。
李怀宇 你所在的研究所呢?
何兆武 也是这样。侯外庐也是“三反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
李怀宇 “文革”时你自己的处境怎么样?
何兆武 我有两条罪名,一条是“为中国复辟资本主义招魂”,一条是“恶毒地攻击我们敬爱的江青同志”。
李怀宇 怎么攻击的呀?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何兆武:兴之所至自由读书(5)
何兆武 我不太喜欢样板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爱好,我觉得京剧是古典的剧种,古典的剧种要穿起那套古装的衣服载歌载舞,穿现代的衣服在台上载歌载舞就觉得不是味儿。这就构成了“恶毒地攻击我们敬爱的江青同志”。我成了“现行反革命分子”。
李怀宇 成为“现行反革命分子”之后,怎么处理你?
何兆武 关到牛棚里。那时候还好,因为牛棚里的人多,所以也不觉得寂寞(大笑)。我们历史所里,年纪大点的在旧社会成长或工作过的是“牛鬼蛇神”,大概有三分之一,后来年轻人变成“5·16反革命集团”的又有三分之一,革命群众也有三分之一。“老反革命”和“新反革命”加起来占多数,革命群众占少数。
李怀宇 你的同学汪曾祺就是去写样板戏的。
何兆武 对,好像是他最后统的。我问他:“你还懂京戏哪?”他说:“不懂。”我说:“不懂京戏怎么能写剧本哪?”他说:“写剧本跟不懂京戏没关系。”
李怀宇 后来也有人拿他写样板戏这一点来诟病他。
何兆武 不是,这东西是上边给你的任务,你非得干不可啊!我们那时候劳动,拆西直门,西直门是元代的城门,八百年来首都的城门给它拆掉了,那我们也得去拆。
李怀宇 梁思成曾对拆城墙痛心疾首。
何兆武 我不赞成拆,可是上面要你去拆,你就得去拆。
李怀宇 在“文革”十年当中,你还有没有条件看书?
何兆武 “文革”的前两年,我是任何组织都不参加,因为太混乱了,我看不出谁是革命分子,谁是反革命分子,就在家里,那倒是确实看了点书。后来关进牛棚了,就没法看书,到了“文革”后期,又可以看书了。
1986年后,何兆武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曾兼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近二十年来,何兆武在译介西方史学、哲学思想方面不遗余力,与其对西方思想史的研究相辅相成。
李怀宇 1986年后怎么到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来了?
何兆武 50年代院系调整的时候,清华大学的文科没了,“文革”结束以后,觉得还是要恢复,就成立了思想文化研究所,其实就是文科。我来了清华,第一年教西方思想史,是大课,后来教研究生的课,教了几年之后,到我七十周岁的时候离休了。
李怀宇 葛兆光给《上学记》写的序说,清华大学给你举办八十寿辰庆祝会,你却把家门锁上,一人飘然离开。
何兆武 现在帽子乱加,我觉得不太好。比如说“国学大师”,这个是国学大师,那个也是国学大师,大师满天跑(大笑)。还有,也可以庆祝别人的生日,那是这个人要有特殊贡献的,我又没有贡献,又没有什么,干吗庆祝这个呢?那是贬值,货币贬值,大师也贬值了,动不动就是什么大师。
李怀宇 这个时代还有大师吗?
何兆武 也许有,不过很少,如果多了就不是大师了,大师顾名思义就是很少的。我想梅兰芳可以算是大师,京剧大师,不能那么多大师。
李怀宇 “文革”结束之后的学术风气又有什么变化?
何兆武 比从前当然好很多,不过还不够,慢慢来吧。
李怀宇 你怎么有兴趣翻译了那么多西方的学术经典?
何兆武 大体上都是自己欣赏的东西,欣赏并不意味着我完全同意它的观点。总之都是自己有兴趣的东西,都是自己找的,只有《西方哲学史》是它找我的(笑)。
李怀宇 改革开放之后,你到美国去访问,都见了哪些学者呀?
何兆武 王浩肯定见啦,还有余英时、唐德刚、夏志清、周策纵。余英时用我们的标准来看,他是右派,学问还是有的,这没问题。唐德刚对口述历史有贡献,尤其是他写《胡适杂忆》,别是一种风格。还有,他写着写着,喜欢随便插进一点。夏志清年龄跟我差不多,早该退休了吧。周策纵到我们这里讲演过,讲五四,那是1989年。
何兆武:兴之所至自由读书(6)
李怀宇 你在美国住的时候,看外文原版书多吧?
何兆武 我去过六次美国,访问了几个大学,开开眼界。我每天到图书馆去转,就好像我们做学生时候一样。我们的图书馆不准人进去的,我在历史所干了三十年,都是六十岁的老人了,都不能进书库,要借什么书,填个条子,管理员进书库给你拿,拿来了没有用,又拿回书库。你每次要借书,只能填三个条子,拿来的书没有用,好了,你这半天就浪费了。你要是去逛书店,半天能看多少书呀。美国的图书馆真是方便,而且真是有意思,我在历史所干了三十年都不能进书库,到了美国,我是外国人,也没有介绍信,什么都没有,可以随便进去,一天没有事的话,可以看一天,能看多少呀。
李怀宇 香港的中央图书馆也是这样,不管你是哪里人,可以自由自在地看。
何兆武 对呀,就应该是这样。这个要看图书馆的定位是怎么定,如果定位这个图书馆是个藏经楼,尽量不让人进来,是国宝,保护国家财产,尽量不让人看,这是一种办法。还有一种,这是一个救济的仓库,你们精神饥渴的人都可以来吃、来喝,越多越好。图书馆的作用应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李怀宇 你读大学的时候图书馆也是开放的?
何兆武 开放的,随便进去,你一天能看多少呀。而且设备很好,这边是书架,那边是桌子椅子。只有你有精神,可以从早看到晚。
李怀宇 有朋友说,看了《上学记》之后,竟莫名地生了今不如昔的感慨。
何兆武 有些方面是今不如昔,但整体来看,学术水平是不断提高。今天的科学水平肯定比当年高,文科也是一样,不过有些方面就很难说了。我想这个要实事求是。你给他大的自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他的潜力。我在中国社科院待了三十年,“文革”以前和“文革”以后大不相同。“文革”以前那十年,成果实在寥寥可数,改革开放以后,那现在的成果不知比从前翻了多少倍。为什么呢?因为改革开放以后,给大家一点自由,可以搞你自己有兴趣的领域。过去不许写文章的,写文章必须是上级给你的任务,要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不让你写,你自己不能写。而且那时也不可能自己写文章,因为必须配合上面的形势,上面不给你任务,你配合不了形势。总体来说,今天还是大大超过从前。
李怀宇 你提倡现在尽可能地记录老人的口述历史?
何兆武 对,老人有两种,一种就是本人是很重要的历史人物,应该写回忆录。可惜没有给江青留一个口述历史,“文革”十年,江青是挂帅的人物,不给她留下口述,太可惜了。还有一种,就是普通的人,可以就普通人的观点感受来记。那也是真实的历史,因为历史中并不仅仅有伟大的人物,也有普普通通老百姓,他要是写下真实的回忆,我们可以知道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你看,清朝初年的时候,有名的两部书,一部《扬州十日记》、一部《嘉定三屠》,那都是普通人写的,他不是重要的人物,可是他写的事情值得我们参考。比如说,日本人占领南京,南京屠城的时候,据说屠杀了三十万人,可是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一个亲身经历的人写的屠城情况。普通老百姓也是值得写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