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温习历史:秦风汉月-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生出场的次数要比侯生多,他不仅去“求过”燕国和齐国流传的神仙羡门和高誓,还从神仙那里得到了一本谶语预言《录图书》,建议秦始皇攻打匈奴百越。也是这些术士当中自认最能贴近神仙的人物,建议秦始皇行踪飘渺,更加的接进神仙的角色。

  卢生,侯生二人在求仙求药的事情上,什么也没做好,就相互商议如何保住自己。

  两人得出的结果是逃亡,其讨论如下: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责任全部都在秦始皇,自己刚愎自负,不听从别人的话,独断专制,跟他混是没有好下场的。

  其实从卢生与后胜的讨论结果上,就可以看出这二人也是个卑鄙小人,第一秦始皇兼并天下的功德,确实是前无古人,这无可厚非。第二虽然博士有七十多个但是没有得到重用,秦朝的学术在诸子百家中与法家最贴近,而李斯又是法家的人,自然就会对其他百家有排挤的现象,况且,每次这些博士提出的建议后,都会被别人很有理由的驳斥,这七十多个博士也是徒有虚名。第三“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就是说,诸子百家只能自传一脉,不能兼职做术士,方士,而儒家弟子自持才学,就觉得与别人不同,就认为,一定会成功,但是到头来,什么结果也没有。

  卢生所提出的观点中,只有最后一条是值得同情的,那就是每天都要汇报一下工作情况,方案进展等,所以就会感到疲惫,换做现在的小学生,每天都要写作业也会反感的,但是有句古话也是儒家所说的“在其位,谋其政”,看来最后一点,也没有太多的同情。

  秦始皇在得知卢生等人都逃亡以后,就大发雷霆,对卢生这样的人的逃亡痛心疾首的说道:

  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

  秦始皇直接看出来了卢生这些人华而不实,除了嘴皮上的功夫,其他一无所长,只知道耗费财力,人力,办不了人事。

  以秦始皇的为人,对待这些凡是与之有关联的人,全部都要死,于是下令让御史去责问在京的学者,只要与卢生,侯生等人有关系的,全部抓了起来。

  这些人也是贪生怕死之徒,相互揭发,希望以“自首”来争取宽大处理,结果一下子揪出四百六十多人,几乎拜咸阳的学者抓的差不多了,把他们全部活埋了,目的就是为了警示后人,不要盲目的自负,过分的自以为是。

第六节 坑儒 儒生咎由自取 下
人们一般说是“坑儒”。但是这未必全是儒生,诸子百家的人都在其中,相反儒生未必是主流,像文通君孔鲋推荐的弟子叔孙通,也是秦朝的博士,也是儒家人物,就相安无事,反而被授予以重任,为太子的老师。所以坑死的这些人也只是那些方士,术士而已,这些方士术士中也多是那些“兼职”。卢生与侯生也是儒家,但是还兼任术士,自然要与“儒”联系起来,这些人都是与儒家的亲密战友。

  秦朝时期的儒生,是非常罪恶的,列出一下罪条:

  第一,求仙, 儒家弟子自持才学,夸大自己,不计后果的向始皇帝推荐自己去为始皇帝达成一个本身就是错误的事情,助纣为虐。在求仙过程中,日费千金,损害生命,但还是不思悔改,反而将责任推卸给听信自己的秦始皇,这种行是令人发指的

  第二,《录图书》,这本书是卢生建议给始皇帝的,而且在汇报过程中,信誓旦旦。始皇帝以国家安危为己任,听信了卢生开始向北方匈奴以及百越发动进攻,为后来建造长城起了一个间接性的作用。

  第三,“真人”,卢生向始皇帝建议要隐蔽自己的行踪能够与仙人更加的贴近,始皇帝为了能够达到隐蔽的效果,在咸阳城中建造连接宫室的甬道,这又是一个耗费人力的工程,这其中儒家又是一个间接性的作用。

  第四,卢生与侯生“在其位,不谋其政”,在自己建议的工作没有完成下,为了能够保全自己,选择逃亡,丢下了与之相交的好友,这是不仁不义的做法,也是违背孔孟的“仁与义”。

  几乎儒生的每一次出场,都会给秦始皇带来不同的影响,而每一次又都会把这些影响换做压力,施加给秦朝的百姓。

  以以上的观点,这些儒生确实是咎由自取的结果。又会有人批驳这只是儒家一小部分人而已,不能代表整个儒家。那也只能怪当时的儒生为了夸大儒家,还有其他学者交友不慎的结果了。没有什么好的理由为他们辩解。秦朝的*这某种程度上这与儒家有着间接性的作用,秦始皇也只不过是太过于听信这些华而不实的学者了。杀了这些学者,反而能警醒后世的学者,在追求真理的时候,能从实际出发。

  秦始皇的长子公子扶苏,就担心这样滥杀会引起学者的恐慌,而导致天下打乱,而且杀的这些人与儒家都有着一定的关系,孔子是受到人们追崇的,孔子也是儒家的精神支柱,大肆的坑杀儒家学者,势必反对孔子,会引起这统一不到十年的帝国。

  秦始皇对待孔子的“虔诚”好不亚于任何以为帝王,他是第一个为孔子正身的人,他对孔子的尊崇要比汉太祖刘邦等汉朝君主都要虔诚,首先封孔鲋为“文通君”为孔子祭祀。而且在坑儒这件事上对孔鲋来说也没什么影响,孔鲋依然安然无恙,除了政治上的目的,也是肯定了秦始皇对孔家的态度。

  当时秦始皇正在火头上,没有人敢来劝住他,听到扶苏的话,就对扶苏大为恼火,就把扶苏发配到边关,监督蒙恬去了。

  扶苏是皇长子,秦始皇没有立太子,皇长子的地位就是皇太子了,而且在秦始皇所有的儿子当中扶苏是最贤明的。

  扶苏就再也没有回到咸阳,被胡亥杀死在外,如果扶苏不死,秦朝又是另外一个历史了。确实让人感到可惜啊!

第一节 荧惑守星
一 荧惑守星

  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

  这一年,天象出现了奇观!火星,当时人们称为荧惑,荧惑与天上的另外一颗全天最红的星体,位于天蝎座的天蝎座的星宿二,两颗星交衡在一起,两个星散发出来的光亮,成为最为耀眼的,这种现象就被称之为“荧惑守星”。

  这一现象除了好看新奇之外,还有另外一层含义,这层含义在东西方是有共同点的。那就预示着灾难和死亡和战争,在迷信里是一个非常不吉利的现象,这一现象不巧的出现在了秦始皇的最后一年。

  在中国,这一现象的解释是:传统的天文学中属于二十八宿之中的心宿,心宿有三颗星,分别代表了皇帝和皇子,皇室中最重要的成员。而火星总是在黄道附近移动,火星留守在天蝎座的罕见的天象,在中国的星占学上被认为是最不祥的,象征皇帝驾崩,丞相下台。

  为了避免这帝王驾崩,这最大的不幸,往往会有找个替死鬼,既然不是帝王驾崩,就是丞相下台,那不如让丞相下台来顶替,于是乎,右丞相王绾就被罢免。以冯去疾为右相。

  其实这种现象,也只是科学奇观,恒星运行规律导致的,没有那么玄乎的事情发生,但是统治者心里畏惧这种现象,害怕这种事情降临在自己头上,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早在《史记》记载的《宋微子世家》中也提到过这一现象,宋微子是殷商的后裔,被武庚叛乱后,周公让微子来管理殷商的遗民。

  当时提到也提到了荧惑守星,当时楚国的军队击灭了陈国,宋国就担心起来,而这现象也出现了。当时的宋国国君是宋景公,他就很担心这个,担心自己会死,也担心自己死了国家会灭亡。

  宋国的司星子韦,司是司职的意思,而星就是他的工作内容,就类似后来的太史令,或者司天监。

  子韦向景公提出了三个可以避免发生在国君身上的主意,第一个让宋国的相国去顶替国君,第二让老百姓来承担,第三把它转嫁给收成上。

  景公都回绝相国是自己的勾股,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收成是百姓的依靠,这三个都非常的重要,不能够割舍。

  子韦就很赞赏景公的回答,就安慰景公说,上天如果听到了这么仁慈的话,荧惑就会离开星宿二的。

  结果,很快这两颗星就离开了,没有在一起太长的时间。

  因为是天体的自然规律运动,相互都是运动的,在一定的几率上才碰到在一条视线上,相持的时间必定也不会长多久,就没有必要为之担忧,古人有这种忧虑也只是那句老话了,古人科技生产落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