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西路军·天山风云-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艿缣ㄖ魅谓坦偻叨煽品蛑行:捅ㄎ裰魅涡熳娴吕吹剿奚幔尚熳娴路耄由狭俗橹叵怠B砝记蟹蛑甘舅牵涸菔痹谧艿缣ㄊ迪埃⑺倒柑煊伤湃ゼ⑹啦拧<柑旌螅砝记蟹蛴指嫠咚鞘⑹啦盘α耍唤蛹恕8窃炝艘桓黾倮蠢矗骸拔颐鞘窃颇侠ッ魑尴叩缪盗钒啾弦档模鞘⑹啦诺呐笥牙钆嗵焖饺私樯芾幢呶翊Φ摹!币抢渭牵缬腥宋剩鸵源擞Ω丁�

《西路军》 边务处的情报工作(8)
1941年5月中旬,边务处派杨天云到和田边务办事处任电台台长,同去的报务员是总电台第二期无线电训练班毕业的柯尔克孜族进步青年阿不都拉。杨天云化名贾诗评,四川苍溪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西路军左支队转战来新时,只有16岁。他是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的警卫员,在新兵营总支队警卫排,一方面担任首长的保卫工作,一方面学习文化、政治和驾驶汽车、装甲车等军事技术。
  和田边务办事处成立于1938年冬,地址在县城以东约2公里的一个大果园内,面积约200余亩,原是英帝国主义的一个贸易机构。和田办事处主任李文杰是新疆人,新疆军校第二期毕业生;副主任阎永顺是甘肃人,新疆军校第三期毕业生;翻译努尔,鄯善人,维吾尔族,政治干部训练班毕业;还有管理员刘彦彪、殷生祥,均为甘肃人。见到这些人之后,杨天云不禁想起来和田前,在总教官家中,马兰切夫和瓦尔纳科夫介绍和田边务办事处情况时,提醒他要提高警惕,细致观察了解周围的情况,多看少说,很好地配合阎永顺副主任的工作,要注意李文杰和努尔的活动。
  和田边务办事处原来没有电台,杨天云和阿不都拉去时带了一部,有美国造经苏联改装的收报机、苏制的发报机和天线、德国造交流发电机,这几种机器都是他在苏联学习和在总电台实习时同型号的机器,因而使用起来无任何困难。他俩积极性很高,几天之内,就架好电台与迪化通报了,但天线架设不够理想。办事处又为电台专门修了房屋,改善了条件,从此拍发情报方便得多了。收到的情报,当天就可拍发到迪化边务处;迪化有什么指示,当天也可以收到。
  和田办事处的任务,是收集西藏和境外毗邻地区有关中国的情报。派遣人员都由边务处选派,经总教官或副总教官个别谈话、布置任务之后,到和田办事处。办事处做好各项准备,选择去目的地的道路,如以商人身份出境,要筹办货物,组织运输驼队。来人由办事处领导,管理员护送出境。他们收集到的情报,一是以回来办货的名义送回,二是通过邮政寄密写信。遇到特别重要的情报,按规定需要向边务处总教官当面汇报的,办事处要及时解决交通工具和经费,不得延误。
  办事处副主任阎永顺,管理员刘彦彪、殷生祥经常护送派遣人员出境。派遣人员和护送人员的工作很辛苦,也很危险。从和田到边境坎坷而漫长,要经过戈壁沙漠,要攀登高山峻岭,吃不上饭喝不上水,还要提防野兽和歹徒的袭击。他们成年累月地奔波,真真切切听到了死亡的脚步,随时随地都会与死亡惊心动魄地猝然相遇。
  派遣出境的人,有的再也没有回来。日出日落,光阴如流,至今下落不明。如李仁杰,焉耆人,蒙古族。李仁杰临出境时曾对杨天云说,这次出境不知何时才能回来,要杨回迪化时,顺便把他的家属带回老家交给他父母。杨天云痛快答应了,并劝勉他小心谨慎、提高警惕,一定能够回到祖国与亲人团聚。李好像有什么预感似的,只是摇摇头。李去何地,完成什么任务,杨不应该知道,而李始终没有消息。信守同志的嘱托,杨天云回迪化时,把李仁杰的家属伊佩英带到焉耆,送到乡下李仁杰父母家中。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西路军》 边务处的情报工作(9)
新疆政局在急剧变化,但在和田是觉察不到的。1942年4月中旬,边务处副处长盛世才五弟盛世骥和边务处副总教官梅达洛夫飞抵和田视察。梅达洛夫与盛老五在一起,没有机会与杨天云单独谈话,只在暗中塞给他一卷关金票,是共产国际发的津贴,约600多元。在汇报工作中,梅达洛夫有意问他,电台有什么困难?他明白用意,说发电机缺乏机油,本地不好解决。梅教官要他第二天早晨拿个油桶去飞机上取些来暂用,等回迪化后再尽快给他们送来。第二天,杨天云随梅教官上飞机取油,在飞机上梅教官对他说:国际形势在变化,中国形势也在变化,新疆以及边务处都在不断变化,你应该随时注意情况变化,要提高警惕性。梅教官让他在收款单据上签字,他签字时对梅教官谈了对共产国际发给他津贴的意见。他说苏德战争和中国抗战都到了紧要关头,共产国际给的津贴今后不要了,作为党费上交组织,算作他对战争的支援。从那时起到新疆和平解放为止,杨天云只在1948年到1949年间,因一次去南疆,两次去东疆哈密、巴里坤,由苏联总领事馆补助过一些路费和一套西服外,再没有领过津贴。
  1942年8月,杨天云奉命调回迪化。边务处派专车送王道建来接替他的工作,王是总电台第三期无线电训练班毕业生。阿不都拉思想进步和杨天云相处不错,看他调走,有些恋恋不舍,私下问些问题。他确实不便回答,只好鼓励阿不都拉好好工作,后会有期。
  联系梅教官在飞机上的谈话,杨天云对工作调动产生了怀疑。是正常调动?还是有其他原因?他仔细考虑在和田的工作是否出了差错,觉得没有出什么差错,也没有违反纪律,在办事处的群众关系也很好。虽然和翻译努尔闹过一次意见,但过错不在他。一次打篮球,努尔与他相撞,这本是打球中常有的事,可努尔恼羞成怒,掏出手枪指着他要动武。他当场严厉地指责了努尔,并向李文杰作了汇报,李批评了努尔,努尔向他道了歉。另外,他宅心仁厚、情怀怜悯,暗中接济了办事处雇佣的几户工人,这是否引起了办事处主任的不满。办事处面积很大,雇佣了看果园的、看大门的、喂马的、赶车的、种瓜的、种花的、还有专门侍候主任生活的,共十多名工人。他们收入很少,生活贫困。托乎提、麻木提等几家维吾尔族工人,啃干馕、吃桑子,孩子连衣服都没有。主任李文杰只管自己,根本不关心群众疾苦。他当时拿双份工资,又无家小,就买了几匹花布,暗中分给生活最困难的几户,名义是暂借。是不是这件事造成了自己的调动?如果不是上面两个原因,又是因为什么?
  一年多来,他对和田办事处几个工作人员的观察结果,和他来和田前总教官马兰切夫对这里情况的分析是完全一致的。办事处副主任阎永顺为人正直本分,对人和蔼可亲,思想进步,工作认真,关心群众疾苦。管理员殷生祥、刘彦彪老实厚道,对工作一丝不苟。主任李文杰和翻译努尔,思想反动,热衷于向上爬。边务处撤销后,李文杰当上了国民党阿克苏地区警察局长,新中国成立后交代有两条人命,经查证属实,判无期徒刑。努尔担任了国民党的鄯善县长,新中国成立后被判处死刑。两人最终落得悲惨可耻的下场,也是由于他们卑下乃至邪恶的人品所致。

《西路军》 边务处的情报工作(10)
杨天云办完交接手续,乘汽车返回迪化。车到莎车县时,一个边务处总电台无线电训练班三期毕业生要搭便车回总电台。他搭车的事,离和田前边务处有指示,可是他提出要莎车县税务局长钱萍一起搭车回迪化。杨天云观察钱萍的神情沉着镇静,心中暗猜,钱不像盛的职员,很可能是延安派来的人。他又想一个县的税务局长调动工作,不可能事先没有安排,还让私人介绍搭便车?这里面定有什么文章,切不可上当,就以上级没有指示为借口拒绝了。那人要他们停车等候,打电报请示。第二天拿来了边务处的回电,让钱萍搭车,他只好照办。在路上,那家伙形影不离钱萍,说明负有监视任务。果然不出所料,车到迪化进入警察三分局检查时,只把钱萍留下。事后得知,钱萍是延安来的共产党员,从莎车调回,是先集中起来,再把他们投入监狱。
  杨天云回到总电台,就去找马兰切夫少将询问,为什么调动他的工作?他在和田究竟有什么错误?总教官说:“你在和田工作很有成绩,原来打算把你调回派到重庆去工作。现在形势有变化,暂时还走不成,先在总电台工作,以后再说吧!”
  不久,派到外地的同志陆续被调回。哈密办事处主任刘庆南(万友林)、星星峡办事分处主任王振坤(吴南山)、电台台长谭政文(赵俞)连同家属都被监视了。蒲犁办事处主任杨文先(卓铎泰)调三科(译电科)科长。有一天杨天云在边务处和同宿舍的李文甫下棋,李曾是蒲犁办事处电台台长。杨文先来看李文甫,李向杨介绍:“这是贾诗评先生。”李以为杨不认识卓铎泰。其实化名卓铎泰的杨文先是他生死与共的战友,最熟悉不过了。杨文先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的参谋,长征和西进途中他们天天在一起行军、打仗,进疆以后又在新兵营一起工作和学习。原警卫排长张发理护送王稼祥首长走后,杨文先接任了警卫排长职务,就是他的直接上级。杨文先先期去苏联学习,他们才分手了。他俩为了不暴露过去的身份,只好装着不认识,趁李文甫去打开水之际约定星期天到俄罗斯坟详谈。
  俄罗斯坟是一个草木掩荫的冷僻所在,在柔和的秋阳里更添了一抹平和的静穆。杨天云带着食品先到,杨文先也如约赶来。他俩边谈边吃,倾诉了自1938年分手后的别情,谈了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新疆的政局。国民党要员朱绍良、毛邦初来疆,宋美龄也飞迪化。新疆政局处在巨变的前夜,盛世才投靠蒋介石已见端倪。
  这一年,驻哈密的苏军红八团撤回苏联,在新疆各部门工作的苏联顾问和教官撤离回国,7月份边务处撤销。
  总电台报务员
  他们换了装,脱了盛世才发的军装、布袜子、双鼻梁的布鞋,换上了西服、皮鞋、洋袜子,还有礼帽、领带、大衣。张明敬的脚特别大,穿42号鞋,为买双合脚的皮鞋,吉合跑了几趟商店,累得满头大汗。张明敬有生以来第一次穿戴这些东西,土包子开了洋荤。
  1939年秋,第二批选派去苏联学习的人,进行了文化测验,读报纸。张明敬识字不多,结结巴巴地读完了指定的一段文章,就算合格了。最后,从20多人中确定了15名,有杨天云,也有张明敬。张明敬,四川通江人,15岁参加红军,在连部当通信员,后来给团长杨秀昆当警卫员,随左支队进入新疆。社会主义的苏联,是大家久已向往的地方。能到苏联学习,张明敬觉得非常幸运非常荣耀。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西路军》 边务处的情报工作(11)
他们在莫斯科近郊森林中的一所学校,学习了整整一年,学校就他们一个班。临毕业前组织了旅游,乘船沿伏尔加河到黑海附近的加里宁城。大家旅游回来后转到另一所学校,也在莫斯科近郊森林,有已经毕业行将离校的一些西班牙同学。
  学习结业,张明敬和杨天云、谭振文第一批分配回国。三人临行前被告知,学习期间的讲义、笔记,都不能带走。他们由学校翻译菲力波夫陪同,乘火车到阿拉木图,等候了一个星期飞机。这期间,给他们起了名字。张明敬在新兵营的化名是张绍青,俄语名叫喀力,在这里又让他改为韶青。他们还被告知回国后和中国共产党不发生任何联系,说这是一条纪律。他们乘飞机到达迪化后,留在飞机上等别的乘客离开机场,无人后接他们的车才来,一直送他们到边务处总电台。
  总教官马兰切夫来看他们,电台主任教官瓦尔纳科夫交代了注意事项,由报务主任徐祖德翻译。总电台还有一位苏联教官马尼可夫,还有报务副主任贾跃生。报务员朱岫春,是边务处第一副处长武佐军的爱人;陈凤仪,是蒲犁办事处主任盖佩斌的爱人。给三人发了履历表,填写了一套假履历,让他们记住。张明敬表上的姓名是韶青,籍贯是四川宜宾,军衔是中尉报务员,是督办朋友李培天介绍从昆明来的。张明敬留在总电台任报务员,杨天云去和田办事处任电台台长,谭振文去哈密办事处电台任报务员。
  总电台主任徐祖德被捕了,紧接着副主任贾跃生被捕了。前电台台长张鲁丝被遣返苏联前,来电台和同事告别。张明敬才知道她是边务处第二副处长陈培生的爱人,陈早已被盛世才驱逐回苏。不久朱岫春和陈凤仪也以叛逆家属的罪名,被迫离开了电台。朱的丈夫武佐军后来被盛世才杀害在狱中。张明敬和朱岫春接触时感到她很友善,她告诫张的话,张一直记忆犹新。她说,年轻人,许多事你不懂,今后要多注意。一时间,电台人员骤减,变得冷冷清清。
  从地方电台调来李元芬充当电台副主任,主管技术工作,又从独山子调来了王跃昌,也担任副主任,主管行政工作。从二里子河调回报务员王学礼、王积箴,并开办了第三期无线电技术训练班。
  电台的工作按部就班,非常单调。一般是边务处派专人早上从电台拿走夜间抄收的电报密码,晚上送来发往各地的电报密码。电台对收发报密码内容,毫不知情。由于组织关系,张明敬和电台教官联系较多。张在苏联学了点俄语,在一起勉强可以通话。教官给他一项任务,就是在指定时间,抄收一电台的密码,秘密径送教官。他猜想这个电台可能是党中央电台或共产国际在中国某地的地下电台,总之是为革命而工作的电台。教官要安装一台100瓦的发报机,也让他做副手。教官给训练班上技术课,临时也让他做过翻译。教官每月去苏联领事馆领工资时,也给他代领一份,由他签字具领,发的是关金券,数额80元,每元折合新疆币3元。关金券是国民党中央银行发行的缴纳关税用的证券,后来作为货币流通。这份工资超出他边务处工资两倍还多。这期间,总教官还找他谈话,让他做好准备,即将调往关内兰州去工作。原计划要以兰州为中心,把重庆、西藏、青海、宁夏、甘肃的地下电台组成一个网。在兰州设立一个枢纽电台,负责这个网的联系,再由另一个电台与边务处总电台联络。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西路军》 边务处的情报工作(12)
新疆政治形势起了根本变化,盛世才决心投靠蒋介石,大肆逮捕共产党人。1943年,苏联教官被遣返,边务处被撤销,派往各地的人员都调了回来。李保华和刘淑明从若羌边务办事处调回迪化。李保华原名高布泽博,刘淑明原名胡敬宜,夫妇俩1937年7月由苏联来新疆,参加边务处工作。他俩由若羌回到迪化,李保华单独报到,刘淑明奉指示以家属身份隐蔽下来,未报到。至此,由共产国际派在边务处在新疆省内工作的八个共产党员全部集中到迪化,在新疆境外工作的未见回来。他们被分别派到警务处和参谋处等单位监视起来。7月份又把他们几个分配到外地。张明敬和杨天云分到塔城警察局任事务员,谭振文分到伊吾警察局,刘庆南分到绥定警察局,杨文先和王振坤分到阿勒泰,李保华留在警务处户籍科。他们没有分到外地前,搞到情报就去迪化苏领馆联系。张明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