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当你途经我的盛放-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就够了。
  等到了终点,也许我们会发觉,一切的困境都是修行的一部分,不可或缺的部分。
  

有路却没有捷径
如今很多世间的事情都可以走捷径。
  想发财可以走捷径,投资、投机、投老板所好,只要不犯法,其实都可以。想出名可以走捷径,选美、选秀、选网络红人,只要不弄巧成拙,其实没关系。甚至连想找个人结婚生子也可以走捷径,网上相亲、联谊海选、敲定闪婚,只要不挑剔,总有一个适合你。因为有那么多的捷径,一辈子几乎可以当成好几辈子来过。
  但是出世间的事情,还真的是没有捷径可走。
  法都很殊胜,但是法器始终是要我们自己去打磨的,这个过程就是铁柱磨成针的过程,没有人能够代替你,你也不能欺骗你自己。
  承载一切出世间的修持的法器,是出离心。没有这个法器,所有的努力都没有坚固的理由,所有的努力都有可能变成形式,然后所有的形式最终都会变成束缚。而出离心,来自于对轮回本质的体认——轮回中的确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但其本质都是无常,而无常就是苦。光是这一点体认,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得到,我们终其一生都相信,一定还有什么是绝对美好、绝对永恒、绝对可以得到的。我们只能从一次次的天灾人祸,一次次的悲欢离合,每一次失恋,甚至每一天变老的容颜中去获取这种体认,我们要珍惜这些不如意,我们绝对不能绕过对出离心的修持。否则的话,当我们在修行的路上越走越远,会突然有一天发觉:已经忘记了自己为什么会出发——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出发,就没有足够的勇气继续走下去。
  摧毁一切修行路上的障碍的法器,是菩提心。没有这个法器,任何的障难都会吓退你,任何人的质疑、嘲笑都会让你泄气,任何一点的小觉受都会让你洋洋自得,停滞不前。而菩提心,来自于对众生本质的体认——众生身上的确有很多烦恼无明,但其本质都是佛,而只是被遮障了而已。这一点体认,也许需要无量生的修持才能彻底的获得,但最起码我们可以选择相信佛陀的话:“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令一切众生都获得这样的体认,都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哪怕今生能做的,仅仅是令自己一个人对自己的“真实身份”有那么一点点的信心。如果忘却了菩提心,当我们在修行的路上越走越远,会突然有一天发觉: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哪里。我们会对伤害我们的人失去信心,无法相信她的本质竟然也是佛?我们会对一点点成绩就感到满意,我们会忘了还有很多众生留在了颠倒梦想里。
  这一切最好不要在我们越走越远的时候才幡然发觉,所以从一开始,就不要试图走什么捷径。一劫一劫的生死轮回都不嫌走得太久,解脱轮回的道又怎么能嫌其遥迢呢?
  

山僧·渔父
山僧:来者何人?
  渔父: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进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山僧:所问何事?
  渔父:问空,问有,问如幻。
  山僧:汝先作答。
  渔父:且问。
  山僧:荒漠之沙可知水否?
  渔父:否也,未曾见水之故。
  山僧:河底之沙可知水否?
  渔父:否也,未曾离水之故。
  山僧:独钓渔父可知水否?
  渔父:否也,未曾以水为实之故。
  山僧:渔父可逐水而居否,可驭水而游否,可入水而渔否,可出水而歌否?
  渔父:如是,如汝所说,渔父可逐水而居,驭水而游,入水而渔,出水而歌。
  山僧:执空执有皆顽冥,不虚不实有功用,幻也。愿君坐如幻之彼岸,执如幻之钓竿,勾钓如幻之有情。
  渔父:唯然,信受奉行!
  

让心如履平地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但显然早就已经如此了——女性需要像男性一样地去焦虑。
  房价只涨不跌,工作量强大,身体透支,失业威胁等等,过去是男性焦虑的主因,如今也变成了女性焦虑的来源。也许不完全是社会的强加,还有女性主动的承担,总之,现代女性越来越多地担负起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责任,这也使得困扰女性的问题由形而上转向形而下——“青春易逝、年华老去”的哀叹,直接变成了“如果失业,谁来养我”的惶恐。
  是的,时代的洪流平等地裹挟着每一个人,现实的压力也平等地逼迫着每一个人,无论你是男性还是女性。所以去比较、争论是男人更不容易还是女人更不简单,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那些能够规避困苦、排解忧恼的方法,才值得去讨论。
  于是我们发现,当男人们正在为解决问题而上下求索、左右奔突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女人开始反躬自身、转心向内。她们并不急于消灭问题,她们更愿意先看清楚问题的本质和根源。这种直面问题、正视焦虑的姿态,显示出她们其实比无法接受焦虑的存在、对各种问题必先除之而后快的男人们,更勇敢。
  这些有意愿而且有能力改变看问题的角度的女性,这些有勇气而且有智慧探求矛盾的实质的女性,我们把她们称为:灵修的女性。是的,“灵修”这种古老的、听上去很形而上的方法,如今正越来越多地被摩登的,必须独自面对各种形而下挑战的女性们所运用着。
  其实只要当“灵修”开始真真实实的产生效用,“形而上”还是“形而下”就不再重要了。就好像,当能够安然而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到底是因为有了足够的存款,还是因为有了足够的安全感,这已经不重要了,安稳快乐本身才是最重要的,然而绝大多数人,都忘记了这一点。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当男人立志要用三十年赚够可以解决所有焦虑的钱的时候,有的女人只淡然一笑,她宁愿每天花三十分钟,体验安住于当下的怡然——也许是因为她深刻地知道,正是当下最健康的生命状态,决定了未来三十年的生命走向。
  肯定会有人怀疑:“灵修”真的能够改变我的生活吗?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能给我带来些什么?“灵修”是这个时代的灵丹,抑或只是临时的安慰剂?也许我们需要先来谈一谈,我们的生活到底怎么了?到底最缺少什么?
  我们每天面对着许多的难题,而我们经历的最深层的焦虑和痛苦之一,就是我们的内在基本不安全感。当我们渴望丰厚的财富、稳定的家庭、完美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体魄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在渴望由这一切所支撑的安全感。所以变动、失去、欺骗、年老……都会强烈地冲击着我们。但是虽然我们一直在很努力地抓住众多东西,我们也同时一直都在忘记:一切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一切结果都不是一、两个条件所组成的(例如“安全感”就需要很多的条件)。正因为一切都是“众缘和合”的结果,每一个缘又都是无数个其它的缘的组合,所以“改变”,恰恰是这个世界唯一无法改变的一个基本事实,如果不能预料并且接受改变,我们将永远无法在这个世界安身。如果不能随顺改变,甚至主动改变,并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将很难在这个社会立命。
  而“灵修”,首先能带来“静定”。过去伟大的灵修大师有这样的一个比喻:气就像一匹盲马,心有如残障的骑师,脉可以比做扭曲混乱的道路。所以通过对合宜环境的选择,对身体姿势的调整,对呼吸的控制,我们可以使“道路”不再扭曲不清,“盲马”就能没有错误地沿着道路奔跑;这也表示,这个残障骑师——心——更受到控制。当心越宁静、越广阔、越调柔,继而就会发展出“明观”。我们的心将变得更清明,更敏锐,更具洞察力。这就好比一个湖,当被搅动的湖水渐渐平息,一切的干扰慢慢消失,污浊的成分开始沉淀,我们就能够看清湖水本来的颜色与质地,甚至可以看到湖中的水草和细小生物,也能看到湖面所映照出的整个虚空大地。“静定”和“明观”可以让我们梳理、沉淀并洞悉我们所有的情绪,让我们看清楚是问题带来了情绪,还是情绪制造了问题?“静定”和“明观”也可以让我们更了然这个世界的实相,更接受变化的本质;因为专注和洞察力,我们了解想要成就一件事情所真正需要的条件,所以我们比原来更容易达成目的。
  通常我们没有办法让身体和心按照意愿而行动,它们都是我们习惯的奴隶,所以“灵修”的精髓,就是让我们获得某种程度的自我控制能力。由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我们才会活在期望与失望之间,憧憬与恐惧之间,我们既活在已经消失的过去,也活在没有前来的未来,独独没有活在当下。一直以来,我们花费了太多的时间进行得失筹计,使用了太多的聪明去和这个世界争辩,但是诚如十二个世纪以前的一位印度的伟大修行者“寂天”所说——我们光脚在大地上行走,地面上遍满荆棘、砂石、尖砾,愚笨的人为了防止自己的脚受伤,就试图用牛皮来覆盖整个大地,但是聪明的人知道,只需要在自己的脚上穿上一双鞋,就已经足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尝试着,仅仅控制好自己的心呢?
  

后来
这个时代,做什么都要先以欲勾牵,包括学佛。
  这很正常,不管一开始通过什么方式,只要最后能走到正确的路上,并且一直走下去,那都是好的。
  只是,后来呢?
  总有一天,我们要有勇气走出学佛的蜜月期,开始与佛法“过日子”。
  不再兴奋莫名,不再灵光乍现,甚至不再法喜充满——即便如此,也要有勇气走下去。
  将佛法活进我们的日子,以平常心,修一切善。
  因为总有一天,
  佛法不再是你的,
  佛法就是你。
  当佛法和你融为一体,
  你便再也无法拿它来炫耀,
  因为它不在你手上,
  它在你心里。
  当佛法和你融为一体,
  你便再也无法从中看到一个新奇的世界,
  你将开始为这个世界,
  带来新奇。
  修行,就是一个不断放弃的过程,
  不断的出离,
  直到究竟。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行者
虽然恨意与忧恼,
  有时候会带来一种力量感,
  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深刻意识到存在的问题;
  让我们觉得应该去做些什么以对治那些问题。
  然而优雅的战士,
  可以不带嗔恨而杀敌。
  勇敢的菩萨也可以,
  不带嗔恨地去降伏自我。
  恨意与忧恼,可以带来一种“猛力”的错觉:
  “我在猛力对治自我!”
  然而会不会, 这也是自我的诡计?
  让你忙着从情绪陷入另一种情绪,
  却忘了对治本身?
  不要急着冲杀。
  如果可以,
  邀请你的烦恼与你同坐。
  深观她。
  你会发现,她不是你,也无法将你染污。
  深观她。
  你也必须承认,她一直和你在一起,通过她,你才能描述你自己。
  深观她。
  你开始了解自己一直以来有多么依赖她。
  深观她。
  你开始意识到:
  她比你聪明,你却比她更早觉醒;
  她拥有力量,你却拥有方向;
  她是你的双足,你是她的双目;
  你们是唯一的、最好的伴侣。
  这时候,
  优雅地牵起她的手,
  跟她说:我们出发吧。
  不必企图一夜之间成为至善的人,
  那是一种贪,也是一种懒。
  在本我与超我之间,
  在无明与佛性之间,
  有一条又远又近的路径,
  你和她都要勇敢而安忍地,走下去。
  所以佛陀从今天起,称你为:
  行者。
   。 想看书来

这样爱
一段好的感情关系,
  应该像真正的上师与弟子的关系:
  没有希惧,没有疑悔,
  笃定而又无有逼迫,
  自由而又不相舍离。
  你唯一担心的只是:
  自己仍然不够好。
  但你也深知:
  即使你仍不够好,他会始终一如地对待你。
  你唯一要做的只是:
  全然地敞开自己,全然地接纳他。
  但是很可惜,很多的师徒关系,
  却像是失败的感情关系。
  讨好、取悦继而患得患失,
  占有、控制继而烦恼嫉妒。
  但愿所有的真爱都虔诚,
  但愿所有的虔诚都清净,
  但愿无论与师相应,
  抑或是与人相知,
  都能成就一个更趋完美的你。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自以为记
最近,感觉像是被泡在了一碗浓汤里。
  被一些看似丰盛的东西包围着,推搡着,同时又牵扯着。
  这些“东西”来自内在也来自外部,并且在相互影响之下增生,无关好坏,只关乎觉察。
  孤独是安全的,是自由的,也是自我的。
  所以要鼓起勇气敞开,并与外界连接,尽可能地连接。
  可以彼此不认同,但是不拒绝了解;
  可以彼此不了解,但是不拒绝表达;
  可以充分去表达,但是不试图影响。
  “自我”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膨胀,也许会萎缩,也许会伤害,也许会受伤。
  但最起码,“自我”会因此开始认识到,他不是独立的,不是唯一的,不是永恒的。
  敞开之初,便是这种浓汤感:
  粘稠,不清明,但充满新奇与诱惑,仍然是无关好坏,只关乎觉察。
  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一条迂回的道路。
  寂寞是容易的,却要出离于寂寞,要在每一个陌生人身上发现自己。
  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一条迂回的道路。
  要沿着一切方向走向自己的最深处,要在自己的最深处确认:自己从来不曾存在。
  在“自我”营造的寂寞中挣脱,获得真正的寂寞。
  在彻底的寂寞中,成为一切万有。
  但那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此途中,写下这一篇秘密的文字,自以为记。
  

修道上的感性与理性
昨天在微博上写到:“放下不是放弃,随缘不是随便,空性不是空无,慈悲不是伤悲。”有很多人问:为什么放下不是放弃?
  这让我开始反思,修道上的感性与理性。
  作为情绪综合体的人类,情绪是我们认出自己乃至认定自己的重要工具——我悲伤、我快乐、我愤怒、我迷惘、我渴望……
  情绪也是我们描述世界乃至构造世界的重要手段——这是我所喜欢的、这是我所厌恶的、这是我所不在乎的……
  情绪是我们与我们外在的一切连接的通道,无法令我们产生情绪的,则无法在我们心中呈现,如同无物。
  情绪能带来力量感,力量感证实了存在感。
  当我们要去判断自己是否拥有某人某物时,我们非常地依赖情绪——
  我在乎TA吗?拥有TA能令我快乐吗?失去TA我痛苦吗?
  情绪的变化,是证明“我”与“我所”都存在的证据。
  所以,对于通过情绪读世界的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放下,就等同于放弃了。
  而对于那些试图追随佛陀,超越情绪的人们呢?
  其实也是藉由情绪而入道的。
  不可否认,信仰、皈依、虔诚、慈悲,爱,这些字眼,因为美好、感性而充满了煽动性。
  而且恰恰是最感性的人,最容易进入精神世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