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长歌-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挥惺导室庖澹撬靼啄笔棵墙ㄒ榈挠靡馑冢土盼甯鐾砩隙嫉交使ブ凳亍
  不想第五天夜里下起了大雨,淋了李承乾一个透湿,早晨被人扶回东宫就病倒了,高烧不止。李世民闻知详情,嘴里责怪李承乾多此一举,说孙达不过是个赌输了的光棍,何用如此兴师动众,但心里却深为儿子的孝顺感动,亲自去东宫探视了三次。第三次探视后回到承庆殿,李世民大笔一挥,下了一道诏令,升常胜为左屯卫翊府中郎将,等于把守备京畿的十六卫禁军中重要的一支左屯卫军交给了东宫。
  吃了这副“良药”,李承乾的病两天后就好了。
  李承乾心里舒坦,李恪的心里却又添上了一回堵。
  安黑虎向李恪禀报此事时,这位心高气傲的王爷正和中书侍郎岑文本一起下棋,听着听着,他把棋子一扔,站了起来,脸色铁青地在书房中走来走去:“父皇也太偏心了!程怀亮哪一点比不上常胜?一个驸马爷还拼不过他东宫的一个家奴,以后我姐姐的脸往哪儿搁,我的脸往哪儿搁?这口气我咽不下,我这就找程知节去,愣的怕不要命的,他嗓门大,父皇有时候也憷他!”
  岑文本赶忙拦住李恪:“不可。”李恪问:“怎么,你觉得程知节不管用?”岑文本说:“不!眼下朝廷正准备北伐,程咬金是统兵大将,在瓦岗寨的旧属遍布军中,要是他出来闹腾,皇上当然不会不顾及他的面子。”
  李恪有些诧异地说道:“那先生为何还要阻拦我?”岑文本说道:“殿下以为这次常胜能压住程怀亮全凭的是他自个儿立下的那些功劳吗?不,从根儿上说,他靠的还是主子在皇上那儿得到的恩宠呀!我听说自从孙达现身后,太子为了皇宫的守备抽空了自己的侍卫,并且亲自替皇上值更了五宿,最后病倒。这些事儿让皇上从太子身上看到了一个‘孝’字,正因为这样,皇上才会舍自己女婿去重用太子的家奴。你若非要和皇上拧着来,那岂不是不孝?在父亲那里,不孝的儿子和孝子争,谁占便宜谁吃亏,那还不清清楚楚吗?”李恪看着岑文本,慢慢地回到了棋枰前。
  李恪平日结交了不少才俊,但心里头最佩服的还是岑文本。这个人有学问,有不同于常人的识见。自武德九年相识后,他一直对岑文本执弟子之礼。岑文本早晚要到李世民身边侍驾,空闲的时间不多,但只要得空,李恪就会去岑文本府上,或者将其请来求教学问。岑文本呢,因为念着当年杨妃娘娘和封德彝的抬举之恩,投桃报李,对这位小王爷十分忠心。李恪性子刚毅,是个有主见的人,一般人的话,很少能听得进去,但是对这位岑先生,他却向来言听计从。今天也不例外,听了岑文本的一番话,他就把心头蹿起的那股无名火强压了下去。二人接着下棋,李恪的棋力本就与岑文本相去甚远,此时心情已乱,落子更是失了方寸章法,很快就输了一盘。
  

贞观长歌八 哗变(2)
这时,岑文本的随从到门外说中书省接到了紧急公文,是当天要呈给皇帝的,岑文本马上起身向李恪告辞。李恪亲自把岑文本送到大门外,临上马车,岑文本又叮嘱李恪:“殿下得亲自交代程怀亮,绝不能闹事,这样你就算失去了一支左屯卫军,但是却能得到一片圣心!”李恪点头答应下来。
  这道紧急公文是从襄阳传过来的。去年秋天,流窜于荆襄间的大盗丁节趁着当地大旱闹饥荒,拉起杆子,一时啸聚了几万人,攻城掠府,一度甚至打下了襄阳。李世民急调侯君集前往襄阳平乱,因为国中精锐都被派往北方沿长城防备颉利,抽不出太多的兵来,所以他只给了侯君集一万多人,全仗着这位大将能征惯战,在那里与丁节周旋,打了一个冬天,局面总算被控制住了。
  平日中书省收到襄阳来的文书,一般都是催要粮饷或报捷的,这次却和以往不同,报告的是一位名叫程蕴良的五品襄阳别驾的死讯。一个五品官死在战场上,不能算小事,岑文本看过呈文后,当即来到承庆殿。
  天下着大雨,庭中几棵梧桐树的树枝在雨线的鞭击下不住地乱颤。走到寝宫门口,岑文本一探头看见李世民侧卧在御榻上,额上冒着汗珠,一只手在轻轻地按摩膝盖,从牙缝中传出咝咝的吸气声,表情十分痛苦。李承乾站在一旁,面露焦急之色,宦官王德端着一只炭火烧得正旺的火箱,躬身来到御榻前,口中说道:“皇上,奴才把火给您端来了。”
  李世民伸腿要烤,李承乾俯身抱起火箱凑上前去,慢慢地替李世民灼烤患处。天本来就有些闷热,怀里又抱着个火箱,李承乾的汗水一滴一滴落下,李世民看着儿子,眼中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他怜爱地说道:“乾儿,放下吧,朕好受多了。你的病也刚好,别累着了,唉!朕这条老寒腿啊,真是耽误事。”李承乾放下火箱,浑身已经湿透。
  接着李世民抬起头来喊了一声:“文本,有事儿吗?”岑文本忙走进来,将那道文书递上:“皇上,襄阳来的呈文。”李世民接过展读,呈文报告说这位程姓别驾在押船督运粮草时,不期遇到洪水,船被掀翻,落水溺亡。请求朝廷恩恤,文尾署名的是侯君集。读毕呈文,李世民脸上露出些悲伤的神色,他对岑文本道:“这个程蕴良虽说是溺亡的,但毕竟是死于国事,又身居五品,应好好旌表,在其家乡建一座忠烈祠。”岑文本应了声“是”。
  这时天空响起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李世民看了一眼窗外,想站起身来,腿一动痛得一皱眉头,身子又歪倒在床榻上。李承乾一揖跪倒,眼泪汪汪地道:“父皇,你这可是为了打下大唐江山落下的病根呀,瞧着您的腿疼成这个样子,儿臣这心里更疼呀!您也是大国之君,就不能爱惜一下自己的身子骨?这旧宫住过几代人,地基下陷,潮气日重,常人待在里面都觉得骨寒,更何况父皇您呢?臣恳请父皇降旨重修翠微宫!”李世民叹了口气:“唉,国家积弱已久,百废待兴,要办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哪里拿得出钱来修建宫殿啊!”
  岑文本看了一眼李承乾,也跪下来道:“皇上的康泰牵系着大唐万千臣民的福祉,这笔钱是万万不能省的!就算是国库里的钱不够,我们这些做臣子的砸锅卖铁,你一块砖、我一片瓦地凑个份子,也不能让皇上再遭这个罪了!”
  李世民正欲搭话,房玄龄走了进来,边走边着急地说:“皇上,出大事了,刚接到急报,河水暴涨,龙首渠被冲毁,漕运阻断了。”李世民脸色一变,这可是件大事,漕运一阻断,南北间只剩潼关陆路连接,运力有限,泾州、并州边兵的粮草供应就要受到限制了,他对李承乾和岑文本道:“你们还要让朕重修翠微宫呢,到处都在伸手要钱,几十万边兵等着吃饭,就是修好了,朕在里面睡得着吗?唉!这粮饷可是天大的事儿呀,转运一节牵涉的面甚宽,六部均有干系在里头,谁出面都不好调停,朕看,就让东宫挑头把这差使管起来,一面抢修漕运,一面调理潼关官道吧!边兵们的粮草一粒也不能少啊!”李承乾一拱手应道:“儿臣遵旨。”
  雨下了整整三天,越下越大,街上到处积水横流。
  城里的福源盛粮栈里传来一阵对账的声音:“进,扬州江南米三十八石五斗,进,关中粟米二十石……”
  就在这对账声中,长安首富窦乂走进粮栈的店堂,这是一个五十来岁的老者,脸上没长一根胡子,身子骨十分清癯,一双眼睛透着商人的精明。他的义子慕一宽跟在身后,管家窦福在门外收着油伞。掌柜赶紧把手从算盘上抬起,从柜台后走出,一脸谦恭地照应道:“东家,您来了。”
  窦乂瞥了他一眼,脸上带着威严问道:“粮食挪好地方了吗?”掌柜回答说:“回老爷,都已经入仓了。”窦乂又问:“损失怎么样?”掌柜笑着说道:“放心吧老爷,咱们的粮仓比朝廷的太仓地基还高呢,就是长安城淹光了,也淹不着咱们的一颗粮食。”窦乂还是有些不放心,对门口的慕一宽道:“一宽,你到各仓去验看验看,雨下得这么大,大意不得呀!我老了,眼见着这些买卖上的事儿只能靠你来操持了。”慕一宽应了声“是”正要转身离去,街对面传来一阵喧闹,有人哭喊了一声:“老天爷啊,我的麦子!”接着,管家窦福从门外探进头来,幸灾乐祸地说:“对面徐记粮铺叫水淹了。”慕一宽瞪了他一眼:“人家遭了灾你怎么还这么高兴?”窦福立即点头答道:“公子教训得是。”
  

贞观长歌八 哗变(3)
慕一宽从他手中接过伞出门去各仓验粮,窦乂留下来和掌柜对账,到了下午,来了个家人递上一封信函,是窦乂派到潼关办差送货的伙计带回来的。信上说大雨把龙首渠冲坏了,洛阳到长安的漕运恐怕要断上些日子。对朝廷来说这自然是一个坏消息,不过,对囤有大量粮食的窦家来说倒是个好消息。
  窦乂马上下令,让自家的三十家粮铺将好粮省着点卖,等过些日子,粮价上来再大批出手!窦福听了有些担心,提醒他不要让官家查个囤积居奇。窦乂训斥他道:“这么简单的事儿,你就不能想点办法?眼下长安城里除了咱们,有几家粮铺的存粮没浸水?你给他们一些马料钱,将浸水的粮食多收些上来,摆在铺面上,官家还能说什么!”窦福眉头一展,谄笑道:“瞧小的这榆木疙瘩脑袋,还是老爷高明呀。”
  雨总算停了,太阳升起来,阳光洒满长安街道,店铺纷纷开张,街上开始陆续出现了行人,李承乾带着贴身侍卫恒连打马徐徐走过街道。路边一片嘈杂的人声吸引了他们,二人停下马来,只见街边的福源盛粮栈前围满了愤怒的民众。有人在喊:“我出二百钱一石,有好米卖吗?”一个掌柜模样的人答道:“您出多少钱一石都没有!”百姓们急了,有人嚷着:“你们为什么不卖粮食?我们要到官府去告你们!”
  掌柜一脸不屑地说:“谁说我们不卖,这边不有的是吗,价又便宜,要多少给多少。”一个老者抓过一把米道:“这粮食浸过水了。”掌柜一指天空说道:“老天爷又没长眼睛,这么大一场雨,哪家铺子的粮食没浸水呀!”
  看着这个场面,李承乾不由一皱眉头,转过脸对恒连道:“去把常胜叫到这儿来!让他看看长安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这工期延迟下去行吗?”原来,皇帝把钱粮周转的担子撂到了东宫,而李承乾又将修通被大水冲断的龙首渠这件最难的差使交给了常胜,除了从左屯卫军抽了一千兵丁外,他还专门请旨给常胜征集了三千劳役,让他尽快施工。但是,施工的进度却不能让人满意,眼看着长安粮价一天比一天高,百姓的怨言一天比一天大,李承乾真有些坐不住了。
  常胜从工地被叫到了福源盛粮栈外,李承乾火烧火燎地对他说道:“你都看见了,疏通漕运的事儿再也拖不得了,你必须在七天内把渠给我修通了。”常胜露出一脸难色:“七天时间真的太难了,干起来才知道口子比原来算的还要宽很多呀!”李承乾问:“宽了多少?”常胜答道:“宽了十来丈。”李承乾脸一变,他真的没有想到居然宽了这么多,这意味着工期还要延长,那太仓的存粮是不是能撑到这一天呢。想到这里,他有些心慌起来,领着常胜等匆匆赶到了太仓。
  管着太仓的司仓郎中胡成是李承乾乳母遂安夫人的儿子,一向和东宫走得很近,见太子大驾光临,帽子都顾不得戴就迎了出来,各种礼数行个没完没了。李承乾一脸的不耐烦,让胡成领着他先去粮仓。胡成陪着他们在太仓里走了一圈,偌大的粮仓,却只剩下五万石粮食了。李承乾急眼了,他对常胜训斥道:“常胜,这里的情形你都看到了,绥州、并州还有那么多官兵都要吃饭,边关诸镇天天派人到朝廷来催粮,如果你在七天内不修通,这太仓就空了,到了那个时候,起怨言的就不光是长安的百姓,而是各营中的大将了!你这个东宫出来的左屯卫翊府中郎将脸上就好看吗?”
  常胜扑通一声跪倒:“殿下,不瞒您说,工地上都累死好几个人了,可这么大一个口子,增加再多的人也无法在七天内修通呀!”李承乾气得直跺脚,正要开口训斥他,一眼落在常胜的脚上,那脚上的靴子已经破了一个洞,露出脚趾来,到嘴边的话不由又收了回来,他满脸焦虑,唉声叹气地自言自语着:“这下可完了,怎么办呀,怎么办呀!”
  一旁的胡成突然开口道:“殿下,您别急呀,请殿下跟我来!”接着胡成带着李承乾上马,走出二十几里地,来到一处戒备森严的仓场前。李承乾问:“这是哪儿?”胡成答道:“南仓。”
  李承乾有些诧异:“这南仓里屯的不是马料吗?你带我来这里做甚?”胡成说道:“殿下进去瞧瞧就明白了。”说完打马上前,让守仓士兵开门,守仓士兵推开沉重的木门,一干人进了仓场,胡成领着李承乾走进一只巨大的仓廪,里头堆满鼓鼓囊囊的粮袋,一直码到屋顶。
  李承乾更觉奇怪,问胡成:“这是什么?”胡成答道:“是皇上的压仓粮。为了北伐,皇上从贞观元年起就暗中从各处省下粮来往南仓里囤,两年间共攒下四十万石粮食,不过为了防止颉利察觉,事情做得十分机密,除了几个重臣,谁都不知道。万一龙首渠修通前东大仓的存粮耗尽,殿下就只管从里头先拨一些过去发往各边镇应急。”
  李承乾看看粮食说道:“这粮食是北伐用的,怎么能动得?”胡成说:“太子爷,这事儿皇上已经私下交代过臣了,到时候一切都照太子的意思办,回头等漕运通了,补上就是。”李承乾一脸吃惊:“竟有这事儿?”他心里生出些感动来,没想到父亲对自己竟然如此疼爱,他的眼前浮现出李世民在潮湿的承庆殿咬牙承受病痛煎熬的情状,忍不住哭了起来。太子一哭,常胜和胡成都慌了,忙问缘故。李承乾一边抹着泪,一边说起李世民被风湿病折磨的情况,又说起父亲病成这样还要为自己操心,自己没有本事按时修好龙首渠,实在是不孝。李承乾的话让常胜和胡成都有些感动,二人一齐劝李承乾,可李承乾坐在粮垛上哭得更狠了。
  

贞观长歌八 哗变(4)
常胜对李承乾说道:“殿下,臣倒有个主意,可以让太子殿下好好报答一番皇上这份慈爱之心。”李承乾止住了哭泣,问他有何良策。常胜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眼下长安的米价奇高,如果把这南仓的粮食拿出来先卖了,等漕运修通后,再花较低的价格收四十万石粮食回来,就可以赚上很大一笔差价,这些钱足够给皇帝重修翠微宫了。而且还可以让眼下那些买不到粮食的人有饭吃,长安城里百姓对朝廷的怨言自然就会少多了。
  李承乾觉得这个法子不错,站起身马上就要进宫去向父皇禀奏。常胜拦住他道:“殿下不能去向皇上禀奏此事,一来皇上未必同意,二来就算同意了,皇上要做天下人的表率,赚得的钱,他也未必肯修宫。最好是做成以后,把宫修好了,再向皇上奏明,那时木已成舟,皇上自然不好再说什么。”李承乾想想也有道理,就答应了下来。他又宽限了常胜三天,一共给他十天时间,问他能否恢复漕运,常胜拍着胸脯说没有问题,李承乾便决定照常胜说的先干起来。
  胡成一开始有些担心,不敢照办,李承乾下了死命令,并且保证若有闪失自己一人担待。此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