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一日不落帝国-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强Π秃M逯小�

    整个法蒂玛王朝都处于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状态,这为李尔的行动铺垫了一个安全的大环境。这批走私的军火中有一部分就是十字军被马可波罗收买后和热那亚商人翻脸,进攻埃及的军火。

    意大利人没有节操的要求十字军攻打同样信奉天主的东罗马帝国仅仅是因为为了维护自己在埃及的商业利益和打击竞争对手这种事有几多人知道?

    所以马可波罗收买十字军领主占领埃及的东北部的西奈半岛也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为了取得亚喀巴这个连接红海的重要出海口,十字军也顾不上和意呆们签订的不入侵埃及的协议了。占领这个港口之后获得的各种东方货物就不需要支付经过塞尔柱境内大量商人层层剥削之后的天价了,马可波罗像领主们保证,只要得到这个港口,一切东方货物的价格最少会降低30%的售价,军火的价格会降低的更多(层层加价的那些商人自己也要截留一部分,剩下的出售价自然要加上截留的部分),至少降价50%。

    收到这种天大利好消息的耶路撒冷领主和大大小小的骑士们自然全心全意的冲向了亚喀巴。

    当法蒂玛反应过来的时候,亚喀巴已经失陷了。三月初8的时候,李尔的船队停靠在了亚喀巴简陋的码头(相对于帝国的各个港口自然可以无视的码头设施)开始了卸货。马可波罗亲自和诸多领主们前来接货。

    这一船的军火在国内自然不值一提,但是在烽火连天的中东心脏地带,价值简直不可用钱来衡量。每一套甲胄几乎就意味着拥有着大片的地产和爵位。一个全副武装的重装骑士在埃及的平原上简直就是一台绞肉机,推平200步兵轻而易举。普通弓箭几乎无法穿透的锁子甲和全身板甲穿上之后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不论是在攻城还是巷战中都是以一敌百的bug一样的存在。

    喜笑颜开的马可波罗和众多领主带上礼物到李尔的穿上举行了欢庆宴会。在宴会上李尔不仅得到了这批军火出售者(索科特拉岛总督将国有的军事物资以军备需要的名义花2倍的国内采购价买下,卖给上级交代指定需要积极配合的马可波罗,在合乎规章的前提下完成了任务自然皆大欢喜)应得的货款,还得到了马可波罗私人赠与的好东西——一份翻译好的托勒密时代沿着非洲海岸航行的整理资料。这份珍贵的资料里面竟然有西非海岸线和可以补充水源和食物的森林的经纬度。

    喜出望外的李尔马上和马可波罗引为知己,众多领主推杯换盏之后葡萄酒也很醉人,吃饱喝足的宾客们自然酒足饭饱的回到了港口外的营帐去了。李尔和马可波罗在船长室内密谋了一番,敲定了一份影响未来中东局势十分深远的密约——那就是后世称之为《所罗门密约》的意在毁灭法蒂玛埃及的密约。

    只不过这份密约的签订双方都不是代表政府的君主,一个华夏帝国郡王,一个独立的受过帝国高等教育的十字军领主犹太人签订的这份协议主要内容就是一份私人买卖契约。主要内容有不限量收购欧洲各种矿产、木材、奴隶、农副产品、轻工产品(主要是简单加工的皮革、木料和金属锭、葡萄酒等),可以直接换取军火、香料和各种东方货物,不需要贵金属货币购买;再就是建立一个包括所有十字军国家及其与其宗主国之间的内部贸易的商业联盟,所罗门侯国将成为犹太教和犹太商人的庇护所,帮助马可波罗成为协调华夏帝国与欧洲国家的民间贸易中间人;在诸多想加入这个拥有极大特权的商业联盟的领主和封建主中选择符合帝国标准的‘俊杰’做买办;无限量向十字军国家提供包括大威力的颗粒状黑火药、大型攻城器械的组件和组装图纸、大量燃烧火油等类似希腊火的利器做攻城利器;李尔和马可波罗在耶路撒冷设立十字军各个领主发行的战争债券交易所,个人和帝国金融机构可以购买这些政权发行的债券,其评级由国内相关机构承办,其一切待遇和处置法规视为等同于国内企业债。

    这个协议虽是私人协议,但是要得到国家背书很容易,相信帝国参议院和教廷不会反对这种双赢的协议。满心欢喜的李尔离开亚喀巴之后准备在三月中旬回到索科特拉,继续自己的环球之旅。(未完待续。。)
第199章 新的环球航行(中)
    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这艘明显属于华夏帝国的大船(排水量300多吨,已经算阿拉伯世界的大型船)在几乎空无一物的亚喀巴湾里面就像雪地中间的一块黑炭一样吸引眼球。法蒂玛王朝不像一百年前那么强大富庶了,在叙利亚和约旦等地区相继丢失之后,埃及对中东地区的贸易规模几乎萎缩到原先的百分之一,原本繁华的亚喀巴消失在了沙尘之中,没有船队自然没有多少资金支持巡逻和堵截走私。理论上李尔不会在亚喀巴湾遇上埃及的任何军队和船队,但是亚喀巴失陷于十字军的消息还是进入了法蒂玛朝廷的耳朵,为了防止十字军突袭开罗,大军云集苏伊士湾,不少船只也调集到西奈半岛最南端的沙姆沙伊赫。李尔的船队一出亚喀巴湾从狭窄的蒂朗岛和塞纳费尔岛之间的航道进入红海就被四艘百吨左右的纵帆船围住了,准备逃走的李尔在大幅的提醒下果断的发炮示警,在砸出的水柱之后,纵帆船沉了一艘。红海沿岸的贸易衰落后的埃及海军军舰几乎都只能充当运兵船,缺少经费保养的老化舰船稍有冲击就会出现漏水的大缝隙而沉没。

    三个小时后,埃及船只包围了这艘没有足够弹药的探索船。在珊瑚礁遍布的复杂航线中吃水太深的大船不能全速前进,发现号无奈之下还是被吃水浅的众多小船包围了起来。

    在主动投降之后,埃及的将领将有间谍嫌疑的李尔等人关押在了沙姆沙伊赫的军营中。

    随后的2个月内就是帝国外交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埃及将领之间的争锋相对讨价还价了。最令人无语的竟然不是法蒂玛王朝认定亚喀巴战役和李尔有关联。而是埃及方面知道了李尔郡王身份之后企图勒索巨额贵族战俘赎金的无理要求被拿到台面上讨价还价二十多天。

    心急如焚的李尔在这两个月的时间内生怕帝国的探险船队直接到达赤洲最南端,从而抢走了自己的环球航行第一人的荣誉。在强大的外交团拿着塞尔柱苏丹马立克沙谴责法蒂玛无辜扣押友邦贵族的质询函在埃及将领营帐内谈判,在缴纳了一点象征性的罚金之后顺利接走了被扣押的李尔等人。

    回到船上之后。船员的财物等值钱的东西和军火款自然不翼而飞(全都被埃及军官抢走了,就连好一点的熏肉奶酪等食材和罐头都不见了,厨房里面的锅碗瓢盆全部失踪,就连水手睡觉的吊床都不见了),万幸藏在船底秘密夹层内的各种精密仪器海图和珍贵的航海日记等物品还是完好无损。咬牙切齿的李尔自然发誓要报仇雪恨,船员们鼓足干净三天之内就回到了索科特拉岛,将情报和信息用无线电传回了国内。采购齐备之后。李尔就在夏季开始的5月开进了东非海岸。

    可惜,大气环流理论还不完善,遇上了传说中的唯一一个季节性洋流——索马里寒流。希望南下的船队遇上了逆风逆水。汽车速度一下子变成自行车,自行车速度一下子变成步行速度,航速从每小时20公里降到2公里。到了五月底,船队才航行到小玄洲北端的补给港口。

    这个南半球的大岛成为了通行的一个水手的乐园。一个出自帝国地质大学的年轻人发现这个岛的不凡之处。这个岛屿的生物多样性和地理气候的全面性简直就是研究者的圣地。自从地质系毕业后,他就想在海外找到一个能让自己发挥所学技能的地方,无论是探矿还是做种植园规划,可惜学长们不给机会,油水丰厚的职位几乎都被瓜分一空。自己太过于孤僻,没有朋友帮衬找不到工作也是正常的。可是他拥有极大的毅力,想超越众多在书院里留下雕塑的大能,只有提出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为了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和现场观察采集标本。他不得不混上了远洋的船队,第一次到了日本。研究了鲸类的季节性迁徙规律,第二次就上了李尔的船队到了大堡礁研究了热带海洋生态系统,第三次就到了东非。

    作为帮厨的他工作比较清闲,休息的时候他就躲在闷热的仓底撰写他的航海见闻和标本分析报告。上岸采购和工作的时候经常解剖各种停靠地当地独有动植物的标本。

    到了小玄洲这个特种动植物奇多的天地,乐不思蜀的他几乎忘了上船,当他带着大包小包的动植物标本进入厨房之后,以为要加菜的众多水手期待着食堂能出现新鲜肉食,结果还是一般般的香肠和肉罐头。失望转化为愤怒的水手闯进厨房责问他时他不慌不忙的解释,这些动植物都是自己花薪水买的私人物品和土特产,大部分都是有毒的和种苗,难吃但是有药用价值,不是公款采购的食材。

    公款采购的食材都有帐可查,大厨站出来把人证物证一摆,所有人也无话可说了。

    这个不务正业的水手引起了boss李尔的注意,调查一番之后才知道自己穿上竟然除了高级船员有一定职业技能之外竟然藏着一尊大神。深入的和这个本家交谈一番之后,惺惺相惜的两人成为了忘年交。二十多岁的李文就成为了船长室的常客。在等级制严格的船上,可以算是一个特例。

    因为船队探险的属性和李尔急于完成环球航行的目标,船队每次停靠海岸都十分紧凑,时间根本不够李文深入内陆调查研究和采集标本。所以李文只有约定等到完成这次环球航行之后,再去搞一次最低历时三年的环球科考航行。

    李文分到了一个单独的舱室作为研究起居的场所,离开了厨房拥挤的水手通铺。大包小包的标本也被李尔吩咐手下保存在干燥恒温的密封货仓里。

    一个月后,船队到达了风暴角,此时已经到了南半球的七月初,正式冬季时节。此时风暴极为常见,每天几乎都有风暴潮袭击这个充满了希望的海岸(厄加勒斯角)。每年等到南半球的夏季才有很好的同行机会顺利通过这个东南玄洲暖流(莫桑比克暖流)和西南玄洲寒流(本格拉寒流)交汇的鬼门关。其原因就是夏季风带南移,西风带会稍有减弱,风暴将减少很多。

    李尔对这里一无所知,幸好高价聘请的向导曾经去过西南玄洲最新的那个殖民点,知道那个渔产丰富的沙漠海岸。北上的洋流和劲风可以顺利带他们到纬度更低的信风带。

    他们不可能毫无损失的经过风暴角,在损失了三艘补给船之后只剩下9艘船的船队拖着破损的船身航行到了鲸湾港。这片毫无人烟的沙漠海岸没有任何人烟,几乎被西南玄洲寒流的降温降湿效应搞得成为死地。但是营养丰富的寒流带来的大量鱼类养活了沿海几个帝国最新建设的移民点和无数海洋哺乳动物。成群结队的海豹和海狗在红黄色的沙滩上晒太阳,其数量至少有十几万只,被这种奇景震惊的船员们请求上岸捕捉一些海豹熬油吃肉。

    向导却要求禁止船员捕杀海豹,上岸的成本极高,要想吃肉不如到附近的鲸湾港,那里有很多海产和海豹产品。船员们一上岸浪费的时间根本不够抓几头海豹的,不如直接去鲸湾港购买。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的李尔自然顺应向导的建议直接朝着鲸湾港进发。

    等到船队到达这个和鲍鱼岛龙虾港类似的港口时,被景象震惊了。这里每个月都可以从周边的游牧民族那里收购到200多根象牙,渔民捕捞的渔获都被加工成大量的鱼干和鱼粉,海边的简易码头上堆积如山的海豹肉和桶装的海豹油,每家每户外面的空地上都铺满了海豹皮和海狗皮。

    下船之后,疲惫不堪的船员们(在风暴角对抗风暴潮消耗的体力几天之内都没回复,加上从持续航行一直没有港口停靠的劳累)马上进入了梦乡。

    李尔和李文下船之后才知道,这里是距离帝国最远的殖民地点,也是最难以扩张的殖民点,缺少淡水的西南玄洲根本不可能养活多少人口,不要说发展农业了,就连现在几百人的生活用水都有点困难,要不是每个月都有贩卖粮食果蔬的商船来收购本地的渔产和土著贸易品,这几百人在鲸湾港都没有活路。

    港口堆积的大量‘商品’根本没有运力运走,在东非的贸易利润就足够高了,只有极少的船只会来这遥远的鲸湾港。因此李文和李尔商议了一番之后,决定拿出一部分钱币和剩下的军火(在运输军火到亚喀巴后,索科特拉总督为了补偿李尔,压惊费给了200多件帝国生产的钢制长弓和2千只可回收的钢制长箭)的一半交换半个船队载重吨位的油脂和皮革。

    水手们休息几日之后,李尔带着大家开始修复部分船体受损部位,这个纠结的港口虽然特产众多,但是工业几乎没有,就连铁制品都极为稀缺。因为处于沙漠,木材也极为稀缺,因此一直等到一个月后,有商船带来足够的工业品和建材之后,船队才恢复了跨洋航行的能力。(未完待续。。)
第200章 新的环球航行(下)
    在后世被称为航海之王的李尔离开鲸湾港的时候他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才完成了三分之一,虽然从航海历程上看,从广州到帝国势力延伸到的极限——鲸湾港足足有2万公里的航程,但是其难易程度仅仅还是初级,后面面临的才是重点和占据进度条超过90%的位置海域探索。

    从李尔已经掌握的资料显示,沿着海岸一路向北航行,最终只会到达直布罗陀海峡和欧罗巴,并不会到达目标的赤洲。从这样的结果分析,自然不是想节省时间的李尔最佳的选择。在西风带和赤道无风带之间的信风带航行非常有利于快速到达理论上的赤洲,在广阔的南半球接近200个经度东西宽度的位置区域内不可能没有岛屿和陆地,北半球的赤洲西海岸虽然被发现了,但是没有人能证明赤洲的南端是否连接着南极冰盖,只要证明了这一点,这一次环球航行就没白跑。干脆从鲸湾港向西航行,没有遇到陆地直接到达李尔王群岛就证明了赤洲没有连接南极冰盖,遇上大陆那就南下沿岸航行直至到最南端的尽头。在南端没有遇上冰盖就至少证明了赤洲没有这么大的纬度跨度和面积。如果在南半球这么巨大的面积内,没有大块陆地才是怪事。

    李尔在补给充足的前提下下定决心直接从鲸湾港出发向西航行,直接赌一把,看这南半球广阔的区域内到底有没有大陆。

    离开鲸湾港的时候,很多水手将自己手中积存的帝国钱币和一些不必要的金属制品都换取了象牙和鲸制品。而李尔等高管则选择了可以作为燃料的鲸油和海豹油以及保障船队可以在缺少维生素时顶上去的鱼油。皮革之类的东西实际上并不能为探险船队提高生存几率,自然就被李尔放弃了。

    离开鲸湾港的第四天,强劲的东南信风将船队带到了鲸湾港西北方向的一个小岛。这个远离大陆的小岛面积太小,120多平方公里的小小火山岛也不可能有什么特别昂贵的资源,这个从未被人发现过的小岛极为荒凉,众多水手在此稍作休整便离开了,调整航向之后向着西南开去。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