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曾祖荫烟草论文集-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纠砺勰J剑豢舻哪苡耄骸巴夤滔噫敲馈钡挠胖恃桃毒褪遣捎谜飧瞿J缴隼吹摹O衷诖蠊婺J褂玫腝S烤房太落后了,它就是使我国烟叶几十年来总赶不上外国优质烟叶的瓶颈所在。

  三后记

  时代和科学技术左右着和深深地影响着烤烟生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漫长岁月,开阳烤烟只能在低水平下徘徊,原因是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荒唐岁月里,科学种烟几乎是一片空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在现代先进科学理论指导下,开阳烟叶生产当然会扶摇直上。开阳自成体系的烤烟生产理论是丰富的,并在一些领域内有独到的发明和创新,尤其在L-QX烤房的发明和推广上,无疑是对我国烤房改造和科学烘烤的重大突破。曾祖荫关于烤房功能新理论的提出,无疑将深刻影响我国烤房改造和科学烘烤的发展方向;曾祖荫在成功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研究,指明了我国生产优质烟叶的方向。下面仅就曾祖荫公开发表的文章作一回忆,以领略开阳科学种烟的风彩。

  1986年开阳出版了《开阳县烟草志》;1990年曾祖荫的文章《开阳县中美合作改进中国烟叶质量试验示范初报》在《耕作与栽培》上发表;1994年曾祖荫与他人合著的《开阳县优质烤烟模式与效益》在《中国烟草》上发表;1994年曾祖荫的文章《应用开烟一号烤烟育苗制钵器效果好》发表于《耕作与栽培》上。1996年该文又收录于《中国改革经纬录》科学技术文论专卷上;1996年曾祖荫与他人合著的《两种新型叶肥的施用效果好》发表于《中国烟草》上;2002年曾祖荫与李碧宽等合著的文章《L-QX烤房与QS烤房功能比较试验》发表于《贵州农业科学》上;2003曾祖荫与李碧宽等的文章《立式炉灶—气流下降式烤房(L-QX)技术的机理初探》发表于《贵州农业科学》上;2003年曾祖荫与李碧宽等的文章《有氧发酵酿热漂浮育苗试验初报》发表于《贵州农业科学》上。另外还有大量的文章发表于《贵州烟草》上。1998年开阳出版了李碧宽执笔的《开阳县烤烟生产技术手册》,共印3万份发给烟农;1999年开阳出版了曾祖荫审定,李碧宽、曾祖荫编写的《立式炉灶-气流下降式(L-QX)烤房设计及其工作原理》一书,并发给广大烟农。以上发表的文章和手册真实地记录了开阳自成体系的烤烟生产理论和科学种烟的历程,当然也体现了开阳烟草职工的拳拳报国之心。

  国家对开阳在烤烟生产上的贡献是肯定的。1987年开阳参与了《中美合作改进中国烟叶质量》试验示范,贵州省烟草公司授予荣誉证书;1994年开阳参与中国烟草总公司的氯化钾肥试验,被中国烟草总公司授予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开阳与贵州农学院共同承担的“烤烟三增”试验示范,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开阳与贵州农学院合著的《开阳优质烤烟栽培模式研究》被贵阳市人民政府授予科技进步二等奖;〈开阳县烤烟生产技术手册〉一书受到贵州省烟草公司的重视,于1998年请有关专家审定通过,认为该书将进一步提高开阳烤烟生产的科技含量,使烟叶质量大幅度提高。200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将开阳评为全国优质烤烟生产县;2003年8月14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姜成康局长到开阳烟区视察,对开阳烤烟生产做出高度评价:“开阳的烤烟生产,田间管理,烤出的烟叶质量都是国内一流的”。

  注:本文初稿完成于1998年7月,修改于2004年4月5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曾祖荫烟草论文集 (2)
第二章开阳县L——QX烤房经济效益

  开阳县烟草公司 曾祖荫

  开阳县烟草公司发明的“立式炉灶——气流下降式烤房”(简称L——QX烤房、下同)、经过1996—2002年大规模实践和1999—2001年的3年严格试验、证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通报如下:

  一、 米坪乡烟叶均价由第9名仅3年跃升到第1名

  开阳县共14个产烟乡、从1995年到1999年的5年平均值来看、米坪乡烟叶均价名列全县第9名、而主产烟乡的马场镇和宅吉乡分别名列第1、第2名。2000年米坪乡将全部气流上升式烤房(简称QS烤房、下同)改成L——QX烤房、而马场镇、宅吉乡则部分进行了L——QX烤房改造、结果米坪乡当年烟叶均价上升到全县第3名。

  米坪乡L——QX烤房经济效益

  单位名 烟叶均价(元/KG)

  5年平均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均价 名次 均价 名次 均价 名次 均价 名次

  米坪乡 7.22 9 7.62 3 8.75 3 9.09 1

  马场镇 8.52 1 9.61 1 9.11 1 8.95 2

  宅吉乡 8.36 2 9.01 2 8.91 2 8.57 3

  全县 7.52 7.93 8.19 8.29

  注:5年平均为1995年—1999年。

  2001年米平乡仍维持全县第3名、而均价却较上年大幅增长、由2000年的7。62元/KG、增至8。75元/KG、增加1。13元/KG、增加14。8%。2002年米坪乡均价跃升到9。09元/KG、名列全县第一名、比近20年来均价一直雄踞第一名的马场镇还增加0。14元/KG。(见表)

  二、 2002年全县L——QX烤房新增经济效益显著

  据初步统计、到2002年止、全县累计已改造L——QX烤房10000间以上、经1999—2001年三年试验、每100KG烟叶L——QX烤房比QS烤房增收现金253。63元(见曾祖荫等的文章“开阳县L——QX烤房与QS烤房烘烤功能比较”一文)。全县烟农2002年户均产烟叶430KG、10000户L——QX烤房烟农产烟叶4300000KG、那么这10000户烟农2002年一年就新增现金收入10906090元、为国家创农特税2181218元;每100KG烟节约原煤76KG、这10000户烟农就节约原煤3268T、节约煤本392160元。

  二00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曾祖荫烟草论文集 (2)
第三章烟叶科学采收与L-QX烤房烘烤技术

  曾祖荫、李碧宽、杨国文、李金美

  世界著名烟草专家左天觉博士指出:烟叶质量、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形成,大田管理占1/3,成熟采收占1/3,适宜的烘烤占1/3。

  我国知名烟草专家宫长荣说:目前我国烟叶质量最根本的问题是杂色烟和各种各样烤青烟、挂灰烟居高,上等烟比例低、内在香味不足。之所以有这些问题,除了烟草营养平衡和生长均衡程度等制约外,采收烘烤环节是重要影响因素。

  显然科学采收、科学烘烤意义重大。

  一烟叶成熟采收

  (一) 成熟度及其重大意义

  烟叶成熟度分为田间生产发育成熟度和烘烤成熟度(分级成熟度)两重意义。烟叶要获得好的质量,既需要田间长熟,还要通过烘烤成熟,二者缺一不可。长熟是基础,采收达到成熟而且成熟一致的叶片,是烘烤成功和生产高质量烟叶的关键。长熟的标志是适时表现出特有的农艺特征;烤熟是对烟叶产品的最终质量要求,标志是不但要烤黄,而且要烤香。

  成熟度是烟叶生产全过程的技术中心。真正实现营养平衡的烟田,烟株的个体和群体生长均衡,适时表现出应有的熟相特征,烟叶成熟期相对比较集中,耐成熟,每次采收叶片数量要有3-4片,一株烟能5次采收完毕,烤后具有成熟烟叶特有的香、吃味,

  (二) 烟叶成熟的外观指标

  国内不少专家认为,判断烟叶成熟度最可靠最客观的指标是叶龄。下部烟叶达到成熟的叶龄一般是50-60天,中部烟叶60-70天,上部烟叶70-90天。宫长荣认为:烟叶成熟的客观指标是容易采摘、采摘声音清脆、断面整齐、不带茎皮。津巴布韦把变黄时间作为检验烟叶成熟与否的标准,下部烟叶变黄时间为60-72h,中部为48-60h,上部为36-48h。在以叶龄为主的前提下,还需参考下列调控指标,即烟叶成熟的一般特征:

  A叶片由绿色变为黄绿色,厚的叶片常出现淡黄色斑点和凸凹不平状态,叶尖和尖部的叶缘稍变黄;

  B主脉变白发亮,质地变脆,易从烟株上摘下,断面整齐,叶尖下垂,叶与茎角度增大;

  C茸毛脱落,叶面光滑,粘性减退,顶叶树脂分泌多。

  (三) 烟叶科学采收原则

  根据烟叶田间长势长相,下部叶适时早采,掌握成熟标准宜宽,以绿色稍有消退(绿多黄少)为度;中部叶适熟采收,掌握成熟标准宜严,成熟时要明显落黄,青黄各半;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成熟时以黄为主,田间表现为黄灿灿、亮堂堂;顶部4-6片叶宜全成熟后集中一次采收,严禁顶部仅留1-2片叶作最后一次采收。国际型烟叶要求中部叶片明显呈黄色才视为成熟,上部6-8片叶成熟时黄色要更为突出,只有少部份微泛青色。根据以上科学采收原则,进一步明确如下采收规程。

  A打顶后清除底脚叶,移栽后60天开始采收下二棚叶,每次采收2-3片,间隔6-7天采收第二次。下部叶采完后停烤10天左右,等中部叶充分成熟后继续采烤,中部叶炕次之间仍间隔6-7天,中部叶采烤结束后,停烤10-15天,然后采烤上部叶。

  B上部叶最后4-6片充分成熟后一次性采收。下端的2-3片叶与上端的2-3片叶分别堆放,分别挂杆,下端的2-3片叶挂在上棚,上端的2-3片叶挂在下棚。

  C真正营养均衡、发育良好的烟田,烟叶成熟比较集中,每次每株采烤叶数都要在3片和3片以上,完全可以5-6次将烟叶采烤完,这是烟叶生产发展和提高烟叶质量的一个趋势。

  二增加烤房容量、落实科学烘烤

  要实现科学烘烤,首先要有先进科学的烤房,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我县的“立式炉灶-气流下降式烤房”(L-QX烤房,下同)是当代中国比较先进的烤房之一,其效益可增加,不用L-QX烤房烘烤,谈不上科学烘烤,L-QX烤房是开阳烟叶的核心竞争力。

  要实现科学烘烤,至关重要的是烤房容量要适宜,然后才是烤房性能要好,即设备齐全、升温灵敏、排湿畅通、保温保湿、平面和垂直温差都要小。

  实施以平衡施肥为核心的科学种烟之后,烟叶成熟期更会集中,每次采烟会3片以上,全季烟有可能5-6次就烤完,再加上上部4-6片叶一次成熟采收,烤房容量不足的矛盾就会充分暴露出来。据估计,我国因烤房不足造成的损失有20%左右。所以现在烤房标准化建设的标准是:首先是烤房容量要足并适当增大,其次是性能要优。

  烤房容量(装烟量)确定的基本根据是:每次采收烟叶的总数量,即按照实际种烟面积,每亩株数和每次采收的叶片数:

  1亩烟每次采收的叶片数:1200株/亩×3-4片/次=3600-4800片;

  1亩烟田每次采收的杆数:3600-4800片÷120片/杆=30-40杆;

  按照通常装烟密度:杆距保持在22-25cm,面积270cm(尺)×370cm(尺)的L-QX烤房装烟量:

  4棚:90-100杆,适于种烟-3亩;

  5棚,110-120杆,适于种烟3-亩。

  面积300cm(10尺)×400cm(12尺)的L-QX烤房装烟量:

  4棚:100-120杆,适于种烟-4亩;

  5棚:130-150杆,适于种烟-5亩。

  只有按上述标准栽烟、采烟、按上述标准修建烤房,才有可能烤出优质烟来。

  三合理编杆、装烟

  将分散的烟叶以束为单位绑在烟杆上称为编杆。编杆在鲜烟叶分类的基础上选叶配杆。做到同杆同质。这样才能实现整杆烟叶变化一致,出炕时烟叶质量一致,分级时达到整杆烟叶基本一个级。不仅省工省事,而且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通常米长的标准杆,其适宜的编烟量为100-120片,最多不宜超过150片,尽量做到采烟、编杆、装炕一天完成。

  烟叶装炕时强调装杆均匀,务使烟层密度一致,通风均匀。宜将成熟度较高,相对需要“高温、低湿、快烤”的烟叶装在烤房的顶棚;将成熟度较次,相对需要“低温、高湿、慢烤”的烟叶装在底棚;成熟度中等的烟叶装在中间。

  一间烤房的装烟量主要由杆距确定。一般情况下,杆距以20cm为宜,最少不能少于16cm,有时可以扩大到25cm。国外要求每杆烟只编120片,杆距要求达到30cm,烤出的烟叶质量较好。

  目前普遍存在长得好,烤不好,原烟颜色不鲜,下低等烟多,很大程度上是编烟密,杆距小,装烟挤造成的。

  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装炕的杆距以各棚相等,上下棚交错装挂为好,这样才能通风均匀,且加强热气流与烟叶之间的湿热交换,避免了上下棚烟挂在垂直的同一平面内,形成上下贯通的气流通道,减少气流与烟叶的接触造成通风不均匀。

  在L-QX烤房内,过去上稀下密的装炕法,导致炕内垂直差异增大,顶棚与底棚烟叶烤后更不一致:底棚本来湿度高、温度低,如果再装密一些,必然湿度更高,温度更低,难于脱水定色;而顶棚则相反,湿度更低,温度更高容易烤出青烟和烤红烟。

  四L-QX烤房烘烤技术

  经过多年努力,我县多数烤房已改造成L-QX烤房,这种烤房的结构与当前大面积使用的气流上升式(QS,下同)烤房差异很大,其理论基础和运作机理有质的区别,现将L-QX烤房烘烤技术作如下说明。

  应特别指出的是:L-QX烤房烘烤技术当然遵从于我国的三段式烘烤理论,而且更有力地证明了三段式理论是正确的。

  仍将干湿温度计挂在L-QX烤房的第二棚(由下往上数)。

  (一) L-QX烤房烘烤模式

  三段式烘烤工艺分别为变黄阶段、定色阶段和干筋阶段。通常每个阶段又分为升温阶段和稳温阶段。

  A变黄阶段:变黄阶段的技术要领是稳住温度、调整湿度、控制烧火、延长时间、确保烟叶变黄变软。即在保持干球温度34-36℃条件下,主要靠调节湿球温度(通过干湿差调节炕内湿度)掌握烟叶的失水干燥程度;靠控制时间长短掌握烟叶变黄程度。

  基本任务:一是促进烟叶叶内物质充分转化,形成丰富的香气前体物,打好烟叶内在质量的基础;二是促进烟叶适量失水变黄,保持变黄程度与失水程度协调,打好烟叶外观质量基础。

  在变黄升温阶段,烟叶装炕前要打开冷风洞和热风洞及排湿窗,装满炕后,关闭冷风洞和大部分热风洞,仅留炉膛中部两个对开的热风洞,三个排湿窗大部分关闭,各留5cm宽的缝。点火后以-1℃/h的升温速度将烤房内温度升到34-36℃,保持干湿差2℃左右。此阶段升温不宜过快,以防炕内上下棚之间温差过大使顶棚烟叶烤出青把;但升温也不宜太慢,以防烟叶失水不足,变黄过慢,消耗养分较多。通常在炕内外温差较小的天气,可用1℃/h的速度升温;在炕内外温差较大的地区和天气下,宜用℃/h的速度升温。

  变黄稳温阶段是烟叶主要的变黄阶段,香气前体物质将大量形成,并达到转火要求的变黄与失水程度。此期要求干球温度稳定在34-36℃。维持干湿差2℃。温度高低主要靠烧火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