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毛泽东的政治哲学-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e and Civilization,第2卷,307页。
  [14] 也可参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文选》,375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见《关于右倾保守的谈话》1955年12月6日,以及《谈辩证法》。
  [15] 《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340页。
  [16] 例如,关于Zeno对一元论的捍卫,参看的Zeno of Elea:A Text with Translation and Note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6)。
  [17] 例如,参看Republic中Socrates和Thrasymachus有关道德的一般理念的对话。见《全书》,第2卷,336~357页,译Hammondsworth,England:Penguin,1955。
  [18]《全书》,第7卷,300~304页。Plato在Republic中也是在比较狭窄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术语提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形式的等级秩序的。
  [19] Aristotle,Ethics第3卷,174页。
  [20] 许多学者已注意到,庄子的这一章与后来Hegel以及其他人所使用的辩证法概念之间的密切关系。这种看法以唐君毅的《黑格尔的变化形而上学与庄子比较》一文为代表,载《孙逸仙文化和教育发展学会季刊》3:4(1936年),1301~1315页。这篇文章摘自《中国学会新闻简报》(纽约1:4,1937年),27页。
  [21]Needham,Science and Civilization,第2卷,76页脚注。他把中国没能实现这种科学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归结为他所称之为的“没有有利的环境条件”。同上书,194页。
  [22]墨子(公元前479—438)根据孔子及其信徒孟子时代所存在的兼爱思想发展了这种哲学。陈文熙认为,墨子的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相对来说是一个并不重要的学派。“现代在中国对墨子思想感兴趣,那是因为它的功利主义精神;而在西方,则是由于它与基督教有关上帝意志和博爱的信条表面上的相似性”,见《中国哲学原始资料》,212页。
  

论 冲 突(26)
[23]《经上》,命题51,谭戒甫在《墨经易解》中的编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引自Needham,Science and Civilization,第2卷,180页。
  [24] 《经下》命题1。引自Needham,Science and Civilization,第2卷,181页。
  [25]见ādhyamika Philosophy of Nāgā…rjuna,载于《佛教学会杂志》1897年,第5期,3页。
  [26]参见陈文熙:《中国哲学原始资料》,343页。
  [27]这一释义为Needham所作,见Science and Civilization,第2卷,405页。
  [28]摘自僧肇的《肇论》和吉藏的《二谛藏》关于二谛的论述。在陈文熙的《中国哲学原始资料》中可找到有关他们两人的辩证法观点,344~356页和360~369页。
  [29]Alain Peyrefitte,Quand la Chine s’eveillera,le monde tremblera (Paris:Fayard,1973)。
  [30]参见《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的第一次讲话》,1958年5月8日。毛泽东解释了这种取代的必然性。在早些时候,他曾两次谈到同样的观点:“古代的辩证法带着自发的朴素的性质,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还不可能有完备的理论,因而不能完全解释宇宙,后来就被形而上学所代替。”参见《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303页。同样的观点参阅《关于少数###的指示》(1958年3月)和《论辩证法》(1959年)。
  [31]Stuart R。 Schram,Political Thought of Mao Tse…tung (New York: Praeger,1963),33页。
  [32]这是从毛泽东在1958年有关辩证法的讲话中收集到的事实根据,尤其是他作为辩证的相互作用的例子而对生与死的论述,《论辩证法》(1959年)。
  [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3卷,34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31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5]恩格斯确实说,他并不打算“写辩证法的手册,而只想表明辩证法的规律是自然界实在的发展规律,因而对于理论自然科学也是有效的”。他紧接着说:“因此,我们不能深入地考察这些规律之间的内部联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311页。
  [36]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3卷,478~479页。
  [37]《列宁全集》,第55卷,305~30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8] 《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305页。
  

论 冲 突(27)
[39] 同上书,306页。
  [40] 同上书,333页。
  [41] 同上书,328页。
  [42] 同上,引自与《道德经》第8页有关的段落。
  [43] 疑有误。似应为1964年8月18日关于哲学工作的谈话。———译者注
  [44] 杨献珍的观点是他向学生授课时表述的,后来由艾恒武和林青山概括并写成《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文章,载《光明日报》,1964…05…29。这篇文章也遭到了驳斥,王青和郭佩恒写了《就合二而一问题与杨献珍同志商榷》,载《光明日报》1964…07…17。也可参看Merle Goldman,“The Role of History in Party straggle,1962—1964,”China Quarterly,1972(51),500~519页。
  [45]《对游泳的评论》,载《人民日报》,1966…07…25。对毛泽东来说,这并不是一种新观点,他在1959年就提出,把对立面的统一看作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转化的和相对的。(《论辩证法》)另外,在对《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那段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彻底巩固”的话进行评论时,毛泽东指出,在辩证法看来,此话是错误的,因为当事物处在不断发展的状态时,一切都不可能是彻底巩固的。参见《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笔记》。
  [46][47]时间疑有误。似应为1959年12月10日到1960年2月9日期间。———译者注
  [48]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文选》,3175页。《在南宁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1月12日)。
  [49] 参见《论辩证法》。
  [50] 参见《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的第二次讲话》(1958年5月17日);参看《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笔记》。在这里,毛泽东提到,在二者必居其一的速度变化时,采取“突击战术”就是正确的。
  [51] 参见《关于少数###的指示》(1958年3月)。
  [52]《游泳》(1956年5月),83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53]《关于游泳的评论》,载《人民日报》,1966…07…25。
  [54]《在长江游泳时的言论》,载《人民日报》,1966…07…25。
  [55] Richard Bernstein,Praxis and Action (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1),
  [56]参见 《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300~304页。
  [57] 参见《在八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1958年12月9日)。
  [58] 《在成都会议上的谈话》(1958年3月20日)。或参见《论辩证法》。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论 冲 突(28)
[59] 《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的第三次发言》(1958年5月20日),参见《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笔记》。
  [60] 毛泽东在1964年8月18日的一次谈话中说过:“一人吃掉一个,大鱼吃小鱼,吃就是综合。”———译者注
  [61] 《辩证法唯物论》。(似应为1965年12月21日在杭州会议上的讲话。———译者注)
  [62] 《在杭州会议上的讲话》(1965年12月21日)(似应为1958年1月31日《工作方法六十条》。———译者注)接着他还提到,这个界定是他像马克思那样推演而来的。马克思把黑格尔哲学的外壳去掉,吸取他的有价值的内核,把它改造成为唯物辩证法;对费尔巴哈吸收他的唯物论,批判他的形而上学。这里,毛泽东误解黑格尔和马克思所使用的“被扬弃”概念,这与他背离他们的综合思想有关。
  [63] 《工作方法六十条》(1958年1月31日),参见《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笔记》。
  [64] Kuhn,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65]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19卷,37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66] 在John Fowles?蒺 novel,The French Lieutenant?蒺s Woman (Boston:Little,Brown,1969)中可以发现一种描述在普遍接受马克思和达尔文思想之前的理性氛围,并由此来说明我们现在受这种思想影响的程度的有趣尝试。
  [67]Richard Hofstadter,Social Darwinism in American Thought(Boston:Beacon,1944,1940)。
  [68]本德讨论了马克思和达尔文的这种关系,以及普列汉诺夫试图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并强调他自己有关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质的问题。见本德等人的Betrayal,110~113页。
  [69]《关于胡风反党集团第二批材料的序言》,载《人民日报》,1955…05…24。
  [70] Marx在“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1844)的开篇几页上,论述了费尔巴哈对德国哲学的积极贡献。有关马克思把自己的著作看成对费尔巴哈超越的观点,可在Thesis on Feuerbach和The German Ideology的第一部分中找到。可在Shlomo Avineri的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of Karl Marx一书找到对这种关系的变化进行的有效分析(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8年版),8~12、66~74页。
  [71]在马克思的论断中看到某种特别的“决定论”痕迹,这是可能的。但我仍赞成Andrew Walder那具有说服力的主张,见Marxism,Maoism and Social Change一文,载《近代中国》3:1和2,(1977年,1月和4月),101~118、125~160页。他把马克思著作中的唯意志论和决定论看成是辩证地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假如认为二者是孤立或分离的,并用其中一方面作为马克思(或毛泽东)思想的特征,那是不恰当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论 冲 突(29)
[72] 《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301页。
  [73] 同上书,311页。
  [74] 同上书,302~303页。
  [75]《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载《人民日报》,1956…12…29。
  [76]《列宁主义万岁》,载《人民日报》,1960…04…20。参看《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载《人民日报》1963…06…17。
  [77]《关于印发“赫鲁晓夫谈苏联过去的公社”等三篇文章的批示》(1959年7月29日)。
  [78]《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83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9]《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1957年11月18日)。
  [80]《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的第一次讲话》,1958年5月8日。
  [81]参见《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的第三次讲话》,1958年5月20日。
  [82]参见《毛泽东文集》,第7卷,23~2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在研究中,我们将会回顾这个文献,因为,毛泽东自己也把这个文献看作是第一次试图在解放初对中国所采用的苏联发展模式作出合乎本国情况的选择。例如,见《在成都会议上的谈话》,1958年3月10日。
  [83]《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320~322页。
  [84] 参见上书,320~322页。
  [85] Bernstein有关马克思立场的讨论是有益的,见Praxis and Action第75页脚注。
  [86] 参见《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323页。
  [87] 同上书,323页。在此,毛泽东把生气勃勃的共产主义运动与陈旧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比较。
  [88] 引自Paul Foulquié,La dialectique。在Kant的Idea of Universal History from a Cosmopolitan Viewpoint中可以找到他做的区分。库特?辛格讨论了康德在提到“物质的”冲突和“精神的”冲突之间的差异时所作的这种区分。物质性的冲突是从两个客体不能同时占有一个相同空间的物理事实中产生的;而精神性的冲突都是从活动着的人的对立的目的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见The Idea of Conflict(Melbourne University Press,1949),。
  [89]《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319页。
  [90]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8卷,50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91]参见《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3月20日),参看《在汉口会议上的发言》(1958年4月6日)和《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笔记》。(似应为1957年1月《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译者注)
   。 想看书来

论 冲 突(30)
[92] 参见《在八大三次会议上的第二次发言》(1958年5月17日)。(似应为1957年1月《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译者注)
  [93]《在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上的发言》,1962年8月6日。
  [94]《关于哲学问题的谈话》(1964年8月18日)。参见《论辩证法》;《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笔记》,《在视察期间与地方负责同志的谈话》(1971年8~9月)。
  [95]参见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845页。
  [96] 参见《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载《人民日报》,1956…04…05。
  [97] 参见《在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的讲话》,1956年1月20日。
  [98] 谈阪田的文章(1964年8月24日)。参见第二年毛泽东与埃德加?斯诺的谈话,见[美]斯诺:《漫长的革命》,195~222页。
  [99] Donald ,“The Chinese View of Alienation”,载China Quarterly,59期(1974)580~583页。参看Starr,“Mao’s Self…Image as a Marxist Thinker,”,载Modern China3∶ 4(1977年)以及“Marxism and the Political Legacy of Mao Tse…tung”,载International Journal(1976—1977年冬),128~155页。
  

论知与行(1)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1'
  在抗大的一系列讲演中,毛泽东在阐述矛盾问题的同时,还就认识论问题做过讲演,讲演的题目是《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2',在这个讲演中,他提出一种显然是辩证的认识论,这个讲演在正式收入《毛泽东选集》前做过些许修订。在本章,我们将开始研究毛泽东对观念的来源和发展———认识的过程———的阐述,特别要考察一下他对这一过程的辩证性质所作的描述。本章的后面部分,我将探讨他有关观念须接受检验的论述,以及他区别观念并对其作出评价所依据的各种标准。这样做以后,就有可能重新探讨前面一章结束时遇到的悖论:在一个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