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江北去-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头毛驴来到被洪水冲决而形成的几丈深的断谷深壑里,毛驴在沟底无声息地啃草,我们把草帽往头底下一枕,十几个男女学生就那样齐排排、长条条地躺在草沟里望天望云,心事像天空飘渺的白云,不知归宿在哪儿。当我们用辘轳从几丈深的水井里一次只搅上半桶水时,当我们赶着毛驴车买回每人每月几十斤玉米面和二两食油时,当我们十几个男女学生轮流当炊事员在北方炕头大锅里烧玉米秸贴玉米面饼子时,当恒山6月的雪花棉絮般飘逸在我们纯真的惊诧和虚妄的激情里时,我们是那样虔诚、无欲无求、无望地接受着北方小山村的“再教育”啊!
就是在用草帽盖脸、躺在沟壑纵横的小山村的沟谷里放毛驴和羊时,我未婚的丈夫和我商量他想去一次湖北郧阳,去认一认他未来的岳父岳母。于是,在北方零下20多度的严寒里我们启程了。我们乘无棚的大卡车到了北京,我们买了张地图决定了我们行走的路线。为了省钱,我们没有买北京直达武汉的车票,我们觉得那样走太绕远,我们自以为是地买了北京至郑州的火车票,因为我们想从郑州经新乡、洛阳、南阳、襄樊,最后到丹江口,然后从丹江口乘船,去山里找我们的父母。
万万没有想到郑州至丹江口火车根本不是直达,郑州坐到新乡需下车,再买火车票到洛阳,到洛阳再下车买至襄樊的火车票,到襄樊再下车买到丹江口的车票,到丹江口必须住一夜天亮才有船。一路上我们吃尽了苦头,因为没有钱住旅社,我们只好在火车站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夜;要命的是未婚夫给我父母带的是一口袋土豆和10斤北方小米,我们居然在路上走了5天!他负重了5天!
终于在丹江口乘上了机帆船,当机帆船行走在碧波万顷的水面上时,我的未婚夫惊叹:“你们这儿有这么大的水呀!能发多少电呀!”我们那时和当地老百姓一样,只知道丹江口水库能发电,别的功能一概不知,更不知南水北调。机帆船走着走着,我就突然伤心起来:我诞生的城池已沉没在水下,而我领我的未婚夫到达的地方却是连我也找不到路的山坳啊!
深夜,当我们背着沉重的土豆、小米,在一个赶夜路的当地农民带领下,连滚带爬地摸进父母的小草屋时,一家人又惊喜又伤心地抱头大哭——父亲就怕我们走错路,接出了十几里,他在杨岭坡上等我们,可我们走岔了路没能相遇……
这是我的丈夫唯一一次看到丹江口水库,也许他是第一个有幸看到这个日后有殊命的大水库的北方男人!但他却是最终不能喝到这甘甜之水的悲苦的人……
从鄂西北贫穷的小山村回来,我决意嫁给我的丈夫。1971年3月,我们花3角钱从劳动锻练的公社领了一张结婚证后,就把两人各自的破被子抱到一个屋了——石垛村的村干部为我们两人找了一户农民的一间空房子。没有祝福、没有仪式、没有家具,我们仅花几角钱买了一个装缝纫机的纸箱子装我们的破衣烂衫,我们就这样结合了!我坚信我嫁给这个北方学生一生会有依有靠、有指有望。可我哪知在我最依恋、最沉浸、最需要他的岁月时,他走了呢……
郧阳府城:沉没在江底的绝唱(3)
在蔚州老镇上古老而有些破败的四合院里——遍布古城池的青砖灰瓦的四合院,有着旧日北京四合院的风格和气韵——在四合院西下房冰凉的土炕上,我生下了白晰洁净、体重达八斤三两的儿子,生下来就睁开双眼、骨碌骨碌转着看世界的儿子啊!两年九个月后,我又在北方冰冷的土炕上生下了我的第二个儿子,生下来红光满面、体重七斤六两的儿子,生下三天才睁开双眼看世界的儿子啊!
从此,日复一日,我在蔚州古镇窄瘦的小巷里穿梭,买菜、买粮、买煤、担水、上班、送儿子上学;在漆黑的夜里,我背着或抱着儿子去医院给他们治病;在寒冷的冬天,我认识了北方的煤并学会了在铁炉子里把它们生着,炉子生着后,冰窖般的小屋便逐渐地暖和了起来;秋凉的时候,我向邻居的大妈、姐妹们学会了腌菜:粗实的芹菜梗(在我南方的故乡芹菜只吃叶不吃梗)、硕大肥厚的青椒、鲜红的胡萝卜、嫩绿的黄芥菜、瓷实的元白菜,我都能把它们切成很细的丝,然后放进蔚州人特制的黑亮黑亮的釉缸里腌起来,几缸腌菜够我们一家人吃整整一个冬天。后来,乡下的婆母来了,她认定我腌的菜比她腌的吃起来香。以至于在物资丰富的今天,我一想起蔚州酸香酸香的腌菜就口流馋水。
丈夫14年不在蔚州老镇上上班,他分配在一个地直煤矿。他每月只回来两三天看我和儿子,忙了就不回来。我把所有的思念和爱缝合在我和两个儿子相依的日子里……
后来,我们到了大一些的城市,后来我调省里作了专业作家。然而,我始终怀念在蔚州那段很清贫、很辛苦、很琐碎、也很女人的岁月。
怀念的何止这些呢?作为一个写作生命,我始终认定,我是在蔚州那块土地上开始了我文学的发端。在蔚州度过的漫长的日子,那块土地上的寒凉和艰辛,以及所有的愉快与愁苦,包括屈辱、隐忍、奋斗、抚慰,包括高尚、卑劣、劳动、给予……最终都是我文学永远的营养。
我就这样劳苦着、感恩着陪伴着我的丈夫走过了34年,我是决心要和他走到白发苍苍、走到最后一口呼吸的!可上苍硬是在他还不老、还英气勃勃的年月里引度了他——
2004年9月22日,他的灵魂走失在湖南怀化那片青山绿水间。从昆明发往北京的T62次列车呼号着我和儿子的悲苦和绝望,悲苦和绝望穿越苍茫无边的云贵高原……
五百年的郧阳在江水中沉没
1
前面我已说过,作为文学写作者,在许多场合都需出示文字的“作者简介”。许多年里,我在作者简介“籍贯”栏内,始终填写的是“郧阳”,尽管20世纪90年代中期郧阳地区已于十堰市合并而统称“十堰”,“郧阳”已消失。然而,1960年我少小离家后抵达襄阳,之后北上,在北京读完5年大学后又抵达塞外大漠,在我越走越远的路上,我心中的郧阳已定格为那座诞生了我而又“沉没”了的城市。
在我远离故乡的几十年里,我没有“郧县”、“郧阳县”、“郧阳地区”、“襄阳地区”这些行政辖区意义上的知识,在那个古老城池里生活的人们,总是张嘴闭嘴地言称“郧阳府”。府制应该说在民国建立的那一刻起,就已随帝制而废除,但千年的影响不可能在几十年内消除。所以,我对自己出生地名称在童年大人们口口声声“郧阳府”的称谓中,已形成一种执著。
2005年4月,我赴故乡再作新的踏访时,在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作的白顺瑜先生送了我一本书《郧阳抚治史实类纂》,白顺瑜是我小学的同学,他大学就读的是武汉大学,几十年后相逢,我们依然梦回童年。他送我的那本史书是由郧阳师专教师冷遇春先生率其子冷小平联合编撰,白顺瑜在书中夹了一封给我的信,说这本书对我这次写郧阳有帮助。我按老同学的指点开始阅读这部书。
我在书中发现冷遇春先生以严谨的史学态度,对我在《山苍苍,水茫茫》一文中的“郧阳说”进行了纠正,我想在此再向老先生说一句:那是我的文学想象,不是史实。
郧阳府城:沉没在江底的绝唱(4)
我敬佩冷老先生的治学精神,先生以80高龄,励精图志、朝夕致力、忍困含辛,终成史书,实为“文述楚、豫、陕、川固有四边八郡200年方史脉胳;体现秦、巴、江、汉历经两朝十帝三千里世情风流”。
是冷老先生的史书让我读到了一个历史的郧阳——明朝统一大业以后,每有战事,往往派朝臣出巡地方,称为巡抚,事毕即罢。明宣德时,以关中、江南等处地大而重要,便专设巡抚,划定抚治辖区。抚臣便成为固定的封疆大臣了。郧阳自成化十二年(1476)设抚治,便以都御史驻之,经略楚、豫、陕、川四省边区,安抚地方,兼理军务。它成为长期设置之职,体制如同省之巡抚。它所管辖的地方有一定范围,据明史册载,有下列诸府、州、县:
其一,在湖广境内有:
郧阳府。成化十二年置,领郧县、房县、竹山、竹溪、上津、郧西、保康七县。郧县因是抚治中心。
襄阳府。元为襄阳路。明洪武年间改为府,领襄阳、宜城、南漳、枣阳、谷城、光化及均州。
荆州府。元为中兴路,明洪武年间改为府,领江陵、公安、石首、监利、松滋、枝江、兴山、巴东、长阳、宜都、远安等十一县及夷陵州、归州。
安陆州。原为郧阳抚治所辖,嘉靖十年(1531)八月,钦定升为承天府……隆庆初复以安陆还属郧抚。郧阳抚治辖区仍旧。
其二,在河南境内有:
南阳府。洪武初循元制设,领南阳、镇平、唐、泌阳、桐柏、南召等六县;邓州及邓辖内乡、新野、淅川三县;裕州及裕辖舞阳、叶二县。计领二州十一县。
其三,在陕西境内有:
汉中府。元为兴元路,洪武年间改为府。领南郑、褒城、城固、洋、西乡、风、沔七县;宁阳州及宁辖略阳县,计领一州八县。
商州。原在洪武年间降为县,成化十三年(1477)复州,自西安府析出,领商南、雒南、山阳、镇安四县。
兴安州。元为金州,本属汉中府,万历十一年(1583)八月析出更名。领平利、石泉、洵阳、汉阴、白河、紫阳等六县。
此外尚有数年辖川东夔州、巫山、大宁、大昌等地,后虽析出,但边境事务仍与郧阳抚治有瓜葛。
以上所列,统计五十余州县,二百余年间,或有变革,也无伤大定。但自清康熙十九年郧阳抚治裁撤后,原来所辖之道、府、州、县分别归湖广、河南、陕西、四川巡抚领治。 冷老先生在我们眼前铺设了一幅疆域辽阔的“郧阳”,这个抚治的“郧阳”历史长达205年。
而“府制”的郧阳呢?冷老先生告诉我们:郧阳位于楚西北之边陲,毗连川、陕、豫,一向被称为“四塞奥区”。这一带山高、谷深、林密、苍莽,既有可垦之地,又有可开之矿,确有利于施行安民,增产物资财富。明洪武、永乐年间,这一带被朝廷先后施行封禁。但因长期以来,各地农民拥有的土地多被王室、宗藩和豪强所占,而农民负担的赋税和徭役又特别繁重,一遇天灾人祸,便相率逃亡,丛聚楚西北禁区,垦荒开矿,维持生计。至天顺八年(1464),流民已达一百八十万之多。
…………
终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五月,朝廷纳谏,命左副都御史原杰以抚治荆襄等处名义往理其事,抚治流民。
原杰到任后遂向朝廷拟议,因原襄阳府辖之郧县地接河、陕,路通水陆,居竹山、房县、上津、商洛诸县之中,为四通八达要地,奏请开拓郧县城,置郧阳府,即其他设湖广行都司,立郧阳卫,以之“控制其地,以永保无虞”。朝廷遂颁诏示,批转原杰的奏章,同意设府。于是在当年十二月将郧县析出襄阳府的均州,升为府,府址在汉水北岸,故定名“郧阳”。又于次年建都察院,为都御使行使抚治之衙门。原杰由襄阳移驻于郧阳。
从1476至中国帝制结束的1911年,郧阳府制达436年!
这便是设置郧阳府及郧阳抚治的历史由来。
。。
郧阳府城:沉没在江底的绝唱(5)
冷先生进一步从“郧阳”概念的狭义、广义、更广义的区分上,诠释历史的郧阳:
狭义的郧阳系指湖北所辖之郧县而言,这是因为原郧阳知府衙门设在郧县城中,其城向称郧阳府城,而周边人民即习惯称郧县为郧阳。其建县的历史自秦、汉之际以迄于今,几经更称,最后定为郧县,计有2200多年的历史。其地处于秦岭、巴山东延余脉之间,跨汉江上游之下段,土地面积五千余平方公里(包括今日十堰市茅箭区、张湾区)。它的沿革有志,史实有续,口碑传说,印象不灭,故有不少人竟把郧县称谓“郧阳县”;广义的郧阳就是郧阳府,它包括今十堰市所辖之十堰市区、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今襄樊市所辖之保康,今湖北神农架林区(原有2/3面积属房县),且始有短暂时间领有陕西的白河。民国前期,原郧阳府省入襄阳,当地人民仍习惯称其旧地为郧阳府,其后归宗郧阳旧属,设湖北省郧阳行政区,置行政督察专员,但郧阳府之名仍在民间流传;所谓更广义的郧阳,则是指明成化间设置的郧阳抚治,就其所辖之境而言,它包括楚之西北、豫之西南、陕之东南,以及川东边陲之诸府、州县,其地南跨长江,北越汉水,切割中原及江汉平原,纵横各千余里。到康熙十九年(1680)裁撤为止,计时205年。至此,我对故乡郧阳的认识开始清晰起来,一个历史的郧阳走进了一个理性的认知。有历史就有文化积淀,有文化积淀就有一个城市或地域的特质和素养。此刻,我为故乡骄傲。
民国之后,直至1949年之后,郧阳作为地市级区划,虽变来变去,但它始终是鄂西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作为“中心”的郧阳,历史已达500年之久。
丹江品水库修建前的郧阳汉江码头(陈家麟1974年摄)
那么,我了解的古城郧阳,或者说我经历的古城郧阳又是怎样的呢?
古城郧阳依山傍水,方圆十里城廓全部用青砖垒砌。城墙底宽一丈八尺,顶宽一丈六尺,仅城垛就有3700多个。古城按方位立四大城门:东为宣和门,南为迎黛门,西为平俚门,北为拱辰门,西南还设有小城门、小东门。万历年间,东门外开凿护城池。嘉靖九年,重建大南门城楼和北门春雪楼。道光十一年,修筑小南门外火星庙炮台。古城中央,耸立着高25米的钟鼓楼,楼内悬挂有1493年铸的2500公斤重的双龙衔顶八卦钟,大钟轰鸣,十里闻声。古香古色、典雅庄重的南角楼,晴天,15里地外就能看见它的倩影绿光。楼顶总是白烟如缕,袅袅回旋上升,老年人说这是郧阳的“地气”。抗战时期,日本人在古城扔了十几颗炸弹,一颗也没爆炸。人们说是靠南角楼的保佑。1947年,郧县解放,第二年说要反封建迷信,即把南角楼焚毁。当南角楼倒塌时,许多人看见一条红蛇腾空而飞,还冒着一股白烟。于是,古城人扼腕长叹:郧阳的地气走了……
古城内遍布的明清建筑还有:府学宫、大成殿、县学宫、郧山书院、伍子胥堰,还有义学堂、府县衙门、庙观寺庵、会馆、祠堂等等。登上春雪楼,汉水、群岛尽收眼底。明代号称“嘉靖七子”之一的著名文人王世贞,在《登春雪楼》一诗中写道:“忽结楼台银海上,尽收天地玉壶中。”王世贞时任右副督御史抚治郧阳。
古城内70余条大街小巷,纵横有序。清一色的明清民宅白墙黑瓦,女儿墙接女儿墙、铺板门连铺板门;各街道在丁字路口处均有土地庙,没庙的立一大石牌,上刻“泰山石敢当”字样。每道路口,夜晚灯笼高悬;五里长街,布匹、百货、烟酒、杂货……琳琅满目,摆在一色黑漆铺板门外。从东关街到西关街,大小商号1067家;青石板铺就的小街上,到处是5分钱一碗的米酒、8分钱一个碗大的糯米棕子,2分钱一碗的糊辣汤,三分钱一块的火烧馍,十几斤或几十斤重的汉江鱼……
每年五月的端午节,更是热闹非凡。人们一大早吃完棕子、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