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绍仪离开后,李志高转头对赵嘉怡叹了口气:“真是多灾多难的民族啊。你说,我是不是太自私了,总想着自己,如果我当初一力北伐,早点统一全国,说不定就不会这么麻烦了。”

    “如果你当初北伐,现在只能是更麻烦。”赵嘉怡道,“击败袁世凯的北洋军或许不成问题,但如果你没有充分的准备以及强大的经济基础,过早的统一全国,你就不能再继续实行现在的低税政策了,而且各种天灾**都会占用你的精力,你也就失去了你最大的优势,再也无法安心发展了,至少不可能在短期内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去跟列强抗争了。”

    “可是……总是觉得心里不安。”

    “这个国家积弱已经几百年了。”赵嘉怡冷静的道,“各种问题丛生,工业几乎没有,是一个经典的农业国,而农业国的抗风险能力是最弱的。所以说,如果要强国,优先发展工业是正经,而目前的中国要发展工业,就必然要集中力量,同时牺牲很多人的利益,换句话说,你可以有同情心,但不能泛滥。

    这个国家就好比是一个久病的病人,你就是给这个病人做手术的操刀医生,一个医生最重要的是冷静,同情心可以有,但绝对不能影响你自己的判断。

    当前,我们是个低级农业国,既然是农业弱国,你就不能跟发达国家去比,别总想着自己国家的老百姓多么苦,也别想过早的给老百姓多少好处跟福利,这是必经阶段,你就算能来回穿越,也改变不了这一切。

    说白了,你现在就应该冷酷到底,先把自己的工业建立起了,等工业形成一定规模了,工人数量达到一定比例了,你再去考虑民生的问题。还有,一旦你开始考虑民生,那你就别想继续扩军备战了,更是别想早日跟日俄开战了。因为,一旦你给老百姓提高生活质量,他们尝到甜头后,就不会想再继续过以前的苦日子,不会继续跟随你去赞同打仗,这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你的意思是,不同意我的这次无偿援助?”李志高问。

    “我个人来说,的确不同意。”赵嘉怡点点头。“我知道那些药物跟人员问题,对你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也不会对你造成多少财政压力,但问题是,你一旦开了这个头,以后就停不下来了。”

    顿了顿。组织了下语言,赵嘉怡才继续道:“单纯这次鼠疫不算什么,因为按照历史,就算没有你,这次鼠疫也不会流行太久。而且,鼠疫这东西,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关键的是政府的执行力,只靠那批药物。只能说是杯水车薪。所以,你的支援的确有用,但作用其实有限。

    但是,一旦你开始无偿支援,别人就会看在眼里,以后自己再有个什么灾难,就会都跟你这里来装可怜,到时候你管还是不管?如果你管。这会牵扯你很大的精力跟财力,如果你不管。那些媒体就会开轰,说你毫无怜悯之心,冷酷无情,视财如命,而不会去管当地政府跟官僚的责任。换句话说,以后其他地方有个什么天灾**的。你要是不管,那就是你的问题,不是他们当地执政的问题,对你的名声是个很大的妨碍,这些你都想过吗?”

    “或许你说的不错。”李志高笑了笑。“不过有句话说的好,叫公道自在人心,我做的一切,以及别人做的一切,老百姓其实都看在眼里。而且,抛去道义啥的不说,如果我在没有掌握全国的时候,就去无偿救助其他地方的人,这其实可以给我赢得当地的民心,他们自己就会做出对比,对比我以及他们头顶上的执政,如此一来,以后我要统一全国的时候,也能少点阻力不是么?”

    “争民心有很多性价比更高的办法。”赵嘉怡道,“你这种无偿捐助的办法,是性价比很低的一种。毕竟,你的人跟物资真的到了人家的地盘,就都是人家说了算,万一人家拿了你的东西,却说成是他们自己捐助的怎么办?这样一来,东西是你给的,名声却让他们拿走,这也算好?

    你别忘了,这可不是互联网发达的信息时代,这个时代总起来还是闭塞的,中国的民众也大都是愚昧无知的,他们在获得救助的时候,不会考虑太多,只会感激发给他们东西的人,也就是当地的政府官僚,这些,你都考虑过么?”

    “我明白了,总之你是不赞同,劝我不要无偿援助药物,是不是这样?”李志高问。

    “是的。”赵嘉怡点头,“我的确不赞同。因为现在的中国,还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完整国度,而是一个军阀割据的国度。这种情况下,通常都是自己地盘的事情自己负责,你现在越界帮你最大的对头袁世凯,他们不会认为你是好心,反而会认为你别有用心,是在借用这次天灾收买人心!

    唐绍仪是个比较单纯的文人,他考虑问题总是比较简单,但我可以肯定,袁世凯的想法肯定没那么简单,他在听到唐绍仪的电报后,第一时间肯定是怀疑你这么做的动机,因此到时候十有**会防着你,并且给你的救援组重重阻碍,不可能什么都听你的,让你派去的人说了算。

    再者说,你要真的送药物过去,就以北洋政府的**程度,那批药物十成里能有两成到需要的老百姓手里就不错了,十有**都会被官府层层克扣,然后转卖出去。要知道,你的那批免费药物,卖到外面可是价格不菲,一条小黄鱼一瓶药,换了谁都会发疯的。”

    “我意已决,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李志高摆摆手,“还是那句,公道自在人心,不管他们现在会如何抹杀我的所作所为,但最后只要我赢了,只要宣传跟上了,这一切就都可以挽回。正如你所说,民众是最容易愚弄的,更何况我是实实在在的做了点好事儿。说真的,这件事,我不是为了多少功利的考虑,就只是单纯为了我自己的良心,你明白么?要是我什么都按照你说的那些去做,那我还是我么?那跟一个冷酷的政客有什么区别?”

    “你现在难道不是政客?”赵嘉怡笑了笑。

    “或许是,但起码我要做一个有良心的政客。”李志高正色道,“我相信,政客也不是天生就没良心的,不过是受限于大环境,为了利益不得不违背良心。我现在有金手指在手,能在两个世界来回穿越,优势无与伦比,既然这样,我为什么不能随着自己的心意做?”

    “虽然我还是不赞同你刚才的措施。”赵嘉怡笑着摇头,“但是,我却有那么点喜欢你了。”

    “喜欢我?”李志高吓了一跳,“拜托,您可是我尊敬的长辈,别吓我好不?”

    “怎么,嫌我老?”赵嘉怡抚了下鬓角,用一口台湾普通话甜甜的道,“人家现在可只有十七岁哦,不但年轻漂亮身材好,而且我还经验丰富,这是多少男人梦寐以求的啊。”

    “别捉弄我了好不好?”李志高苦笑了下,“我正烦着呢。”

    “好吧,那我就不说了,反正我相信,你早晚会对我……呵呵。”赵嘉怡妩媚的笑了笑。

    “大姐,您再这么说,我只能请你走人了。”

    “好吧,不逗你了。”发现李志高生气了,赵嘉怡接着重新正色道,“说正事儿,原日本驻清国公使伊集院彦吉,还有那个山本条太郎,他们俩都等你很久了,你看现在是不是正式的召见一下他们?鲸鱼丸号的事情,总不能一直这样拖着吧。”(未完待续。。)
第一二零章 铁证如山的鲸鱼丸号事件
    伊集院彦吉是萨摩藩武士伊集院吉次的长子,1908年起,就开始在清国当公使,一直当到清国灭亡。

    他跟袁世凯交往密切,在另外一个时空,辛亥革命时他曾经力主君主立宪,并不停的诱惑袁世凯称帝,企图造成南北对立以便日本从中渔利,但由于南方革命党许诺袁世凯为大总统造成他使命的失败。

    也就是说,伊集院彦吉是个坚定的大日本主义分子,并从始至终都秉持着削弱中国,分裂中国然后让日本渔利的态度。

    在外交方面,他擅长的是秘密外交,也就是在公开示意之前,先私下跟人达成协议,这些方法让他在中国这个过去的弱国里游刃有余,但后来去了其他强一点的列强国家,比如意大利当特使之后,他的这些手段就不灵光了。

    同样的,这一次他从天津来到太平府,也是走他以前惯常的秘密外交那套,而他所来的原因,主要就是鲸鱼丸号事件。

    鲸鱼丸号是一艘普通的日本商船,不普通的是,这艘满载只有五百吨的木质蒸汽货船,刚刚被江南政府的水军缉私队扣押,罪名就是走私毒品。

    在李志高的治下,像鸦片这种毒品是被严格禁止的,一旦发现,不管吸食者还是贩卖者,都要被强行逮捕,其中吸食者会被发去矿场劳改,直到戒掉毒瘾为止,而贩卖者则会在没收所有财产后直接枪毙。

    由于李志高的强势,吸毒者只能偷偷在家吸,而贩毒者则纷纷逃离了他控制下的江南地区。

    但是,禁毒这个问题在现代社会都是一个大难题,而且由于李志高统治的地区是中国最繁华的地方,民众购买力很强。所以过去有很多吸食鸦片的瘾君子。

    相对比较容易抓捕的贩毒者,这些瘾君子数量多,隐蔽性强,以李志高目前所拥有的警力,很难一网打尽,因此李志高的那番禁毒的强势政策。并不可能真正禁止毒品在市面上流通,顶多是压缩了供给,让鸦片的数量减少而已。

    供给数量减少,就会造成供不应求,进而让鸦片的价格大幅增长,这必然会让鸦片生意的利润大涨,而当利润高到一定程度,那么就算是枪毙杀头,也无法阻挡那些贩毒分子了。

    当然。由于中国目前的国情特殊,贩毒这种事儿,主要是外国人在做,毕竟他们过去在中国有很多特权,而在这些外国贩毒商中,尤其以日本人跟英国人居多。

    过去,由于日本国土不产鸦片,鸦片商人需要购买别人的高价鸦片再贩卖。利润不算太高,加上日本的纺织等轻工业方兴未艾。就利润来说,在中国完全可以跟鸦片这种明显不道德的交易相差无几,很多生意甚至比鸦片的利润更高,所以在以前,日本的鸦片商人并不算多,在中国的日本商人。更多的是布商以及贸易商人为主。也就是说,在以前,日本主要是向中国倾销日本产的布匹,反过来从中国收购丝绸跟矿产,是一种输出工业品。收购原材料的贸易形势。

    然而,在李志高出现之后,特别是当李志高的现代化纺纱厂跟织布厂陆续建成后,这一切都改变了,因为只是李志高那一家工厂的布匹产量,就顶的上日本五十多家大型织布厂的产量。

    那些太平府产的布匹,不但数量巨大,质量上也比日本布匹强很多,更难得的是价格也比日本布便宜不少,而且还有不少无法仿冒的,加入了合成纤维的高档布料,可以说是价格偏远量又足,高端大气上档次,而这些布匹,也被称呼为太平布。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布匹全面败退,到了在1911年3月份之后,日本布匹对华的贸易顺差,就彻底成了贸易逆差,导致很多日本布商怨声载道。

    如果是在以前,日本政府还可以用恫吓等手段加以威胁,强迫中国政府妥协,但如今的中国已经是分裂的格局,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又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军阀。

    根据黑龙会的秘密报告,李志高这个军阀不但拥有强大的工业,而且还有一支强大的陆军,这个军阀控制的地区不但是全中国最繁华最富裕的地方,而且日本最需要的铁矿石,也在他的控制之下。

    也就是说,李志高以及他的军队,已经是日本政府近来最关注的目标,按照正常的逻辑,对于这种注定有威胁,且发展势头旺盛的势力,就要迎头痛击,可惜日本政府高层在看到李志高的实力后,却打消了武力干涉以及威胁恫吓的念头。

    这主要是跟日本此时的实力以及政治形势有关。

    此时的日本,还是明治天皇时期,虽然明治天皇如今长期卧病在床,已经不能理事,但真正打造了明治维新的那些名臣还在。比如现任的总理大臣桂太郎,就是一个十分睿智冷静的人。

    桂太郎虽然没有被暗杀死的伊藤博文那样是个中国问题专家,但他出身军队,又曾经长期任参谋局谍报提理,对情报工作很熟悉,是一个为人冷静,见识高远,十分讲究博弈对比,很会通权达变的一个政治家。毫不客气的说,在政治远见方面,桂太郎的素质远比中国此时任何一个政治家都要高明,单纯从能力来说,他是日本此时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说明一点,那就是日本此时是个相当冷静的国家,虽然刚刚经历了甲午战争的胜利以及日俄战争的胜利,导致普通民众自信心爆棚,但像桂太郎这些核心决策者们,却依然保持了一颗清醒的大脑。

    不管是桂太郎,还是死去的伊藤博文,他们都很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日本现在的强大是吹嘘的,是侥幸得来的,实际上根基不稳。不但日本人普遍穷困,不比中国人强多少,而且政府财政上此时也是相当的借据。

    应该说,明治维新还是成功的,但之前的日俄战争,表面上是日本赢了胜利。实际上却所得不多,伤了筋骨,特别是让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明治维新之前的努力几乎毁之一旦,所以受限于财政,此时的日本军力只是勉强维持,根本没有多少发动新战争的能力。

    另外,如果真的痛下决心要发动战争,对上李志高。日本此时也没有多少胜算。

    像李志高这种势力,只出动海军是没用的,因为李志高的工业基地不在海边,是在内陆。而且根据情报得知,李志高拥有射程超过三十公里的重炮群,不管这数据是真是假,但李志高有重炮是可以肯定的,这就说明李志高有能力封锁长江。这让海军沿江而上的危险性大大提高,从可行性来说得不偿失。

    也就是说。要武力对付李志高,只能出动陆军,可陆军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目前,日本陆军只有六个真正能打仗的老牌甲种师团,十四个二等师团,总共不过二十个师团。人数不会超过四十万人,跟李志高治下的军队相差不大,只是略有超过,但如果加上动员兵,那人数就远远不如。

    如果说在人数方面还可以一拼。但在武器装备方面,就完全没的比了。

    日本陆军此时的主要装备是30式步枪,另外有七个主力师团装备了部分三八式步枪,这两种步枪都是栓动式小口径步枪,技术落后,杀伤力不足,别说比李志高主力部队的半自动步枪了,就连李志高的部队中普遍装备的中正式步枪,在各方面也是远远不如。

    如果说轻武器的差距还不是那么明显,那么机枪火力以及重火力方面,日本跟李志高的部队就已经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了。

    日本陆军此时还没有专属的自治机枪,配置的机枪主要是进口的马克沁,不但数目少,而且使用方法也很落后,只有营团级别才有配置,其数目跟威力远远不如李志高的部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