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防营,已经是清廷最强大的武力了。南京的第九镇新军,又是新军中比较能打的部队,而他们的战斗力如何,这次战斗中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至于清兵会不会来打我们,他们不来则罢,真的要汇集而来,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的么?”

    说完,赵长天点了点太平府的方位,再次道:“校长,我之所以提出打南京,是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太平府是我们的老巢,我们的工厂、学校等重要设施都在那,那里不能乱,否则我们就要元气大伤,因此,我们才要把战火烧到外面,这也是您当时主动出兵的初衷。可是,既然我们已经跟清军接上火,再想侥幸让清军不追究,可能性不大。换句话说,既然大家已经撕破脸,就应该先掌握主动权,不能等清廷来给我们下决定。而南京城,这是个特殊的地方,我们只要打下了南京,清军必然不能弃之不顾,一定会调集大军,先死命的过来攻打南京,这样就可以把战火烧在南京,避免了太平府提早遭受战火。

    其次,单纯从战斗力来说,我们的一个师,完全可以硬抗新军所有,而我们的实力跟火力配置,其实最擅长的应该是集团攻击,也就是进行大会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火力优势,避开我们的补给劣势。而现在,清军各个部队分散在各地,我们要一一打过去的话,虽然会更轻松,但却拉大了我们的补给线,会给我们的补给造成压力,对我们这种装备了大量重火力的部队,反而不利。相反,如果把南京当作主战场,南京跟我们太平府相距不远,无论是走陆路,还是走水路,补给都相当便利。到时候,我们就是主场优势,后勤补给很短,而清军远道而来,补给方面不如我们。

    其三,天气优势。如今已经入冬,这种天气,都是对防守一方有利,而对进攻一方有害。我们的冬衣早就下发,而清军的冬衣据我所知却很有不足。所以,如果在这个时候打破南京,逼迫清军过来跟我们决战,我们在天气方面还能再占一分。到时候,我们有充足的冬衣,可以在最冷的时候跟清军来一场痛快的大会战,通过一次或者几次决定性的战役,来消灭清军主力,这样一来,整个天下的形势就会立刻巨变!”

    说到这,赵长天砸了一下地图:“校长,我们的部队实力已经足够强,我们不缺武器不缺钱,士气旺盛,战心可用。但我们以前一直窝在太平府,格局太小,不但兵员不足,而且战略空间也小。既然现在已经跟清廷打起来,就该及早扩展我们的战略空间,向外主动出击,打下几个地盘,这样才能进可攻,退可守。而打下南京这样一个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不但在军事上能让我们更加主动,而且在政治上也能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只要拿下南京,以后无论形势发展成什么样,也不能绕过您去。”

    “唔……”

    “校长!”赵长天继续道,“正如您自己所说,现在的清廷,已经不是太平天国时代的清廷了,如今的朝廷已经**透顶,现在能撑着,靠的是什么?还不是他的军队?只要我们把他的军队给灭了,那么以清廷现在的情况,必然是立刻四分五裂,各地纷纷独立,到时候,我们就是首先起义,大义的名分怎么也绕不过去,以后要名义有名义,要实力有实力,再发展一下,就可以趁势横扫全国,建立一个新的中华,而您,就是新中国的领袖!”

    “你想过列强的态度么?”李志高摇摇头,“我们打下南京,列强会怎么想?”

    “列强?列强怎么想,我们需要在意么?”赵长天笑了笑,“我们掌握着特效药以及其他紧俏货物,而且据我所知,我们跟列强的贸易额度也是不断加大,也就是说,我们跟列强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他们不会轻易断掉我们这条经济线的。当然,就算他们来了,我们也不怕,因为他们最多是派兵舰入长江来找麻烦,可我们有射程达到30公里的大炮,还有那些威力不俗的轰炸机!有这种武力威慑,列强的兵舰对我们就毫无威胁可言。而如果列强真的要派兵过来,那只能是自取其辱。所以,列强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一旦我们打下南京,在局势明了之前,他们一定是两不相帮,不会给我们找麻烦的。”

    “这样啊……”

    “校长!”看到李志高还在犹豫,赵长天急了,“时间不等人,南京我们是非取不可,这是天意!天授不取,反受其害啊!”

    “好,就听你的!”李志高也终于下定了决心,“我们这就动身,直接去打南京!”(未完待续。。)

    ps: ; ;求订阅!
第九十三章 南京起义
    虽然李志高决定听从赵长天的建议去打南京,但他的想法更多的是看中扩展战略空间这一点,并不想现在就把老巢移去南京,更不想立刻通电起义,去过早的当那个出头鸟,这跟赵长天的本意是不同的。

    赵长天的意思,是让李志高就此扯旗造反,来个首义,进而掌握反清的主动权,之后号令群雄,一鼓作气灭亡满清,最终夺取天下。他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认为自家的军队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作为一个清末的年轻知识分子,他这么想,倒也无可厚非,走的还是农民起义那套军事第一的老路子。

    但李志高不同,作为一个现代人,他的知识面更宽更广,想的也更多,他的考虑的不只是军事对比,他考虑更多的是其他方面的情况,比如影响力,比如人才储备,比如控制能力等。

    确切的说,李志高想的,是如何才能更好的巩固自己已有的胜利果实,如何才能获得一个完整而强大的国家,而不是表面得到全国政权,实际却得到一个烂摊子。

    作为一个种田流的推崇者,李志高一向喜欢稳扎稳打,打下一个地方,巩固一个地方,而不喜欢速攻流,因为速攻流虽然很爽,却根基不稳,很容易一个不小心就被人打了反击。

    而作为一个伪历史爱好者,李志高也很清楚,像造反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活,从来都不是请客吃饭那么简单,也不能光看军事力量,还得看其他方面的力量,比如人才储备,比如资金储备。工业能力等等等等。

    也就是说,李志高认为,古往今来所有造反成功,并坐稳江山的人,都得有四个前提,那就是有钱、有人、有兵、有地盘!

    李志高现在靠作弊的方法。只是做到了有钱有兵有地盘,但有人这一条,就还不够。这个有人,主要就是忠心耿耿的人才,特别是指那些比较廉洁,比较忠心,能替李志高牢牢把持住地方政权的各种行政人才。

    当年国民党为啥抗战胜利后,最终败给我党?虽然原因多种多样,但归根到底还不是因为内部官员**太厉害?为啥李志高改组光复会的时候。要专门搞反腐的机构?就是为了从一开始就尽量杜绝**。

    远的不说,看看我党跟蒋委员长不同的结局就行了。

    我党当年虽然各种党内大洗地,让很多人诟病,但说实话,那样做却纯洁了组织,加强了领导,让我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了足够高的廉洁与高效,因此尽管贫困。但行政把持力却很强,组织民众的能力也十分强悍。

    反观当年的国民党。虽然有强大的军队,但内部**透顶,最终民心尽丧,空有军队,却变成运输大队长,终于还是让我党翻了盘!

    所以说。蒋委员长失败的故事告诉李志高,造反事业要想取得最终成功,不能太急切,也不能光迷恋军队,还必须有一个廉洁高效的组织跟政府班子。要让利于民,争取民心,不止要让军队完全服从你,也得让你治下的老百姓也向着你。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不是乱说的,你要当真正的老大,不能光以威服人,还得以德服人。威自不必说,而这个德,并不是啥个人操守之类的德行,而是要有廉洁高效的行政班子,而这些,统统都得靠人才,靠忠于自己的人才!

    总之,李志高来这个世界的时间还太短,根基不稳,目前还缺乏能管理地方民政的行政人员,替自己掌握好当地的资源,所以不能扩张太快,一旦扩张太快,行政人手不足的话,就只能用原先的官僚,那最后自然就会带来**等一系列恶疾。

    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一开始就防微杜渐,形成制度,以后发展就好办,如果一开始就**不纯,以后只会越来越糟糕!

    因此,李志高才不求最快,只求最稳!为的,就是给自己培养合格而忠心的政工干部赢得时间,这些东西,是急不来的,不是说给点武器训练几个月就行的。

    如果说那些考虑还有些远,那回过头说点更实际的。

    从军事角度看,打下南京之类的地盘都好办,可打下之后呢?如何治理?让谁去治理?这都是问题。

    李志高现在兵马是很强,但还不够多,打下南京没问题,守住南京估计也问题不大,但那会牵扯自己很大的精力,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那些民党。

    毫不客气的说,一旦自己打下南京,那些民党份子必然跟闻到腥味的鲨鱼一样奔过来抢班夺权,你让他们来吧,就会恶心死你,不让他们来吧,他们就会唾沫星子说死你,到时候光扯皮就能耗费掉所有的精力,因此李志高才打算继续把老巢放在太平府,继续高筑墙,缓称王,只把南京当作战略缓冲地,或者说当一个诱饵以及战略绞肉机,来吸引各方注意。

    具体的办法,就是继续学当初自己起家灭巡防营那套方案,以第九镇新军的名义打下南京,继续以第九镇新军的名义通电起义!自己则继续隐藏在背后获取实利。

    这其实不难,第九镇现在的统领是徐绍桢,这家伙原本就很同情革命党,第九镇也一直情况不稳。

    那个江南提督张勋,在南京领导的巡防营,主要就是为了防备第九镇,而这次作战,把第九镇摆在前面,巡防营放在后面,原本就是有督战的意思在里面。谁知道,赵长天先不打新军,而是绕过新军先打巡防营,这才打乱了所有的部署。

    现在,徐绍桢已经成了俘虏,自然是李志高说什么,他就得听什么,再说这年头又没有视频,只是以徐绍桢的名义通电的话,还是很简单的。

    说到就做!李志高很快就让一个团的部队换上了新军的服饰,然后带着徐绍桢等新军主要骨干。趁着大家还不清楚这边的情况,由赵长天带领,不带火炮,全部轻装,乘坐汽车快速突袭南京。

    部队连夜出发,顺着官道走。利用汽车奔袭,只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到了南京城下。

    到南京城之后,看到天色刚刚放明,赵长天当机立断,让换装了新军服饰的主力团不再进行休整,而是直接押着徐绍桢等人站在城外空地上,派人以催要物资的名义喊开城门,然后大摇大摆的列队进南京城。

    部队一进城。立刻就把留守的巡防营官兵缴械,并派一部分人守住各个城门要地,另外的主力则继续突击,直接进攻巡防营的营地。

    由于是大后方,时间又是凌晨,留守在营地的巡防营官兵很多都没起床,结果一下子就被全副武装的主力团给俘虏缴械。

    就这样,南京这座名城坚城。没有经过多少激烈战斗,不到半天就全面攻陷了。

    南京陷落之后。李志高以徐绍桢的名义通电全国,意思就是新军第九镇率部起义,在南京建立革命政权,由徐绍桢自认南京都督,号召全国人民起来反清,从此南京就是革命军的地盘了!

    这一事件。在后世被叫做南京起义,而由于南京的情况特殊,这一率先通电,其震撼效果比后世的武昌起义还要强烈,造成的影响也更严重。

    而之后呢。关于新军第九镇起义的细节,就由李志高的宣传人员通过电报以及报纸的方式宣传了出去,大家很快就知道了南京起义的细节,当然,因为李志高的篡改,具体内容已经全变了。

    新的故事,或者说被正规的历史书记载下来的历史是这样的:

    早就向往革命的新军第九镇官兵,被张勋强迫着带兵西向,要攻打虽然没造反,但却越来越离心的太平府。

    然而,张勋为人肚量狭小,对巡防营跟新军第九镇玩区别对待,行兵布阵的时候,让新军第九镇在前方当炮灰,而巡防营却在后方督战,军用物资等方面也是巡防营掌握,还经常克扣第九镇的物资,让新军第九镇的士兵处于半饥半饱状态。

    后来,在一次作战会议上,徐绍桢因为不满张勋的区别对待以及蔑视,干脆就在当晚率部起义,直接扣押了主持作战会议的张勋,然后顺势剿灭了巡防营。

    灭了巡防营之后,徐绍桢的第九镇新兵回师南京,一举攻克了南京,进而率众起义,在南京成立了革命政府。

    也就是说,新版本的故事中,南京起义的主角成了新军第九镇,徐绍桢成了明星人物,而李志高的部队则成了配角,甚至是没怎么出场的配角,只是在南京起义之后,李志高才跟着通电表示支持,自任安徽总督,属于第二个通电起义的。

    这下子,可算捅了马蜂窝,不清楚真相的清廷震怒不已,以为真是新军第九镇玩起了起义,第一时间就想着派兵剿灭,而首先要剿灭的,自然就是“罪魁祸首”的南京新军第九镇。

    然而,就在清廷还在讨论如何派兵,派谁去剿灭的时候,坏消息却一个接着一个的来!

    李志高既然要扩展战略空间,要掌握战略主动权,不打算以南京为据点,自然就不在乎南京的得失,所以打下南京后,不会就此停步,更不可能安心的等清廷派兵过来。

    事实上,在拿下南京之后,李志高为了进一步削弱清廷的力量,给清廷多找点麻烦,同时为了让各方的民党分子多找点事儿做,少来找自己麻烦,因此把主力部队一分为二,开始分兵政策。

    其中一支部队由赵长天带领,他带领一个满员的步兵团,两个飞行中队,外加那些俘虏后反正的新军第九镇官兵,就地坐镇南京,当了南京的镇守使,成为南京城实际的武装总司令,其目的就是看住南京,监视周围的动态。

    至于李志高,则亲自带领其他主力部队,继续挥军向东,开始了他革命式的蝗虫流动战!(未完待续。。)
第九十四章 搅动风云的蝗虫流动战
    所谓革命式的蝗虫流动战,其实说白了就是农民军式的流动作战,实行的是打下一个地方,抢光一个地方,所谓的革命式,无非是披上一层更好听的外衣,不抢老百姓,只抢官府跟官员而已。

    由于李志高全军都装备了越野卡车,火力又强大,因此李志高带队从南京出发,连破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地,并一路攻进了上海。

    之所以李志高亲自带兵,是因为这一路远离太平府老巢,补给不易,除了李志高这种开挂的怪胎,以中国此时的路况,别人根本玩不来他这种大纵深的进攻。

    李志高这一路的进攻,可以说是手下无一合之将,打到哪儿,破到哪儿,破到哪儿,抢到哪儿,玩的相当舒畅。

    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