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八十四章 陶成章见闻(2)
    陶成章毕竟不是学医的,而且最近一直远在南洋,所以不太清楚那场鼠疫的规模,并不知道那场大鼠疫给人们带来的恐慌,特别是对西方人带来的恐慌有多大,而也因为这一场鼠疫,开始了华人与洋人的第一次不见硝烟的战争。

    最早出现鼠疫的地方,其实是俄国远东地区,而在中国最早出现鼠疫病情的,却并不是东北,而是上海!

    在十月初,上海公共租界就发现了鼠疫病情,并迅速开始蔓延,实际上这场鼠疫的源头,是来自俄国人带来的,但西方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这场让人恐惧的鼠疫,是由于〃不卫生〃的华人带来,并且“不卫生”的华人也被视为疾病蔓延的温床。为此,洋人市政当局采取了带有明显偏见的检疫措施,把华人跟外国人互相隔离,华洋关系骤然紧张,引发了多起华人下层民众的街头骚动。

    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华人精英提出自主检疫的主张,与外国人进行协调和谈判,拒绝洋人对华人强行实行歧视性的检疫防护措施,同时努力说服普通民众和平抗争。因为对瘟疫的恐惧,最终使洋人不得不做出让步,同意了让华人自主检疫,但华洋隔离依然存在。

    此后,鼠疫的爆发开始继续,而在这时,华人区虽然也有不少鼠疫病例爆发,但因为有以香山人陈炳谦为主的华人精英严格执行检疫措施,并且及时使用李志高特别支援的低价特效药,因此死亡率很低,鼠疫的规模很快就被控制下来。反而是洋人,因为一直不相信李志高的那些特效药,所以就算采取了很多隔离措施,但发病率跟死亡率依然呈现节节升高的态势。

    这下子,那些洋人终于认清了现实,在疾病的威胁下,开始跟华人妥协,希望得到李志高的那些特效中药,哪怕是花高价。

    别说,一些重症患者用了李志高的磺胺类药物后,病情也很快就得到了控制,效果明显而有效,这下子更让洋人认清了事实,在死亡的威胁下,更是争相恐慌的购买李志高的特效药,而华人也仗着这些特效药,不但扬眉吐气,也很是要回了不少自主权。

    这个时期,虽然上海一地的鼠疫开始被控制,但由于此时中国的卫生情况的确不好,而且对鼠疫的研究也不多,因此鼠疫还是不可避免的蔓延开来,从东北到南方,陆续都开始出现鼠疫的黑影,特别是在东北,鼠疫的病例越来越多,已经呈现泛滥的趋势。

    历史上,如果没有李志高的出现,没有李志高的药物以及及时预警,按说这场鼠疫应该带走六万多条生命,但现在因为有李志高的药物,并且在一开始爆发的会后就及时进行了预防,并提前提出了“肺鼠疫”的概念,提前给大家普及了鼠疫的相关知识,比如如何传播以及如何预防,因此这场鼠疫至少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很快就被控制下来。

    至于洋人,因为这次鼠疫,让洋人正视了现实,承认了李志高那些特效药的疗效,而在大量使用的同时,洋人的许多权威医师还发现,李志高那些药不止是能治疗鼠疫,对其他感染也很有用,比如常见的死亡率奇高的肺炎等病,特别是伤口发炎感染等有奇效。

    这一下子,立刻就引起了轰动,西方医学界纷纷开始重视李志高的药物,也开始重视之前圣爱堂提供的那些临床资料,纷纷惊呼东方神药,并开始派人与李志高接触。

    当然,西方列强没有一个善人,都是实际主义者,要说不想巧取豪夺那是不可能的,但问题是这些药物都没有注册过专利,对于药物的配方啥的他们是一窍不通,也就是说要获得药物,只有去找李志高。

    一开始,很多列强都派人过来进行了恐吓,并且进行了联合试压,比如英国人跟法国人是最早进行联合恐吓的,直接要求李志高交出完整的药物配方跟生产技术,否则就要进行惩戒,可惜李志高压根不搭理,而面对那名英国领事的战争威胁,李志高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干脆把英法德美这四国的领事给带去参加了几次土匪清剿战。

    所谓的土匪清剿战,是李志高在完成部队的初步整编之后,为了达到练兵的目的,而提出的一种轮战方案,具体说,就是每次派出一个团,然后以营为单位,对太平府地区的土匪进行一次拉网式清剿,既能锻炼部队,也能给太平府创造更安全的环境。

    整个作战,是从情报站开始,安全局派出大量特工,摸清周围土匪的分布情况,然后李志高就会派出一个主力团,以一个团的的力量前去剿匪,当然,说是剿匪,实际上就是武力展示,是让士兵熟悉自己的武器以及战术动作,与其说是剿匪,不如说是演习。

    原本这项行动做的不错,别说一个团甚至一个营,哪怕只要一个连,就能把一股上千人的匪徒全部剿灭,而这次为了威慑,李志高特意出动一个师,去围剿几个只有几百,最多只有一千人的土匪,这已经不是欺负人了,纯粹是戏虐了。

    对于近距离观察李志高军事力量的事儿,英法德美这些领事也是很感兴趣,被晾在一边的俄国跟日本的领事虽然暴跳如雷,但也无可奈何,觉得不能中计,实际上根本不知道,李志高之所以不带日本跟俄国,并非要挑拨,而是压根就不想给他们药物,也不想让他们了解更多自己军队的虚实。

    英法德美四国的领事在军队中自然不能随意参观,但130毫米大炮时一定要给他们看的,当然只能看蒙着蒙布的大炮,而在听说这些大炮有三十公里的射程之后,所有人第一选择就是不信。

    结果呢,事实胜于雄辩,当这些领事亲眼在远处目睹这些火炮开火,并且亲眼目睹火炮的威力,又在事后亲自检验炮击距离,发现的确能打到三十公里,并且口径居然是130毫米之后,全都不说话了。

    还能说啥?他们此时的主力火炮,哪怕150毫米口径的舰炮,也打不了十五公里,就算英国刚装备的无畏级战列舰的主炮,最远距离也就三十公里了,但实际有效射击距离是十五公里左右,再远,由于观瞄设备的限制,就基本没准头了。

    然而,这里是太平府,那些战列舰就算大老远过来了,也开不进长江,而能开入长江的炮舰,没有一款火炮的射程能超过十五公里!

    当然,如果只是最大射程远,也就罢了,要命的是,李志高那些神秘的火炮居然吃惊的准!因为李志高曾经让他们随意找个二十五公里外的目标,找好之后李志高就开始炮击,最后基本都会打在目标附近。

    这个结果意味着,如果李志高把这些炮当岸防炮的话,别的不说,光那些进入长江的炮舰,都要遭殃了,因为射程比不过,射速比不过,射击精准度也比不上,那还怎么打?

    只是这些只能远观而不能近距离接触的神秘大炮,就已经让他们惊讶不已,再然后,他们又亲眼目睹了一场团营级突击的场面,再次让他们无语。

    整个战术动作没什么特别,基本都是先一顿铺天盖地的炮火覆盖,然后步兵会发起营连级别的冲锋。冲锋期间,火炮轰击不停,只是会向后延伸,所有的士兵都会跟随自家的炮火炸点冲锋,没有一点退缩跟犹豫,一点也不怕被自己的火炮误伤,给大家上演了一出标准的步炮协同。

    之所以能玩成这样,自然少不了连级通信报话机的功劳,正因为能及时的跟前线突击部队及时沟通,加上有先进的火炮以及火炮观瞄系统,后方的火力支援才能做到把炸点控制在突击部队前方不到两百米范围内,至于士兵为啥不害怕,那是因为这种演习他们做过很多次,加上有严格的纪律约束,这才能做到没有一丝犹豫,因为他们知道炸不着自己。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场战斗虽说是在剿匪,但本身就是一场经过很长时间准备的演习秀,事先类似的演习秀做过不少,大家很有经验,也都很熟悉各自的动作要领,这才能玩的这么顺畅。

    可这些外国人不懂啊,他们还没有切身体会过后世中国人作秀的威力,以为这真的是部队的真实战斗力。也就是说,通过这次战斗,他们都发现李志高那些士兵的武器先进,战术动作规范,最重要的是士兵的战斗意识很强,一旦发起冲锋,没有一个人有犹豫或者退缩不前的情况,一点也不怕自家火炮的误伤。再加上之前看过的重炮轰击,因此他们在面面相觑了一番之后,立刻就放低了姿态,再也不玩倨傲那套了。

    战斗结束后,这些领事又近距离试射了李志高部队的中正式步枪,还有10式轻机枪(布伦式机枪),又近距离观看并试射了92步兵炮以及90毫米迫击炮的射击场面,询问了一些参数数据。

    这一通下来,所有的领事都明白李志高什么意思了,那就是他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而且这些武器居然是自产的,所以不怕后勤跟不上。

    至于人数,李志高也做了夸大,他说自己有三个主力师,超过四万人的主力部队,同时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拉起一只三十万的预备役部队,并起码做到人手一枪!

    对于李志高的这个说辞,这些领事只能是不置可否,毕竟人数一过万,就是无边无沿,分不清有多少人,而为了吓唬这些西方人,李志高特意在战斗结束后拉来全军,外加预备役的士兵,搞成一个士兵的海洋,并同时欢呼胜利,那场面,直接就把这四国领事跟震撼了个够呛。

    这下子,不用李志高多说什么,这些人也明白他的意思,那就是你们要觉得出兵有用,尽管来,而且,李志高还说了,就算他最终扛不住你们的攻击失败了,也不会交出配方,到时候一拍两散,你们只能是得不偿失。

    不得不说,李志高这些话其实是给他们台阶下,因为这四国的领事不是笨蛋,更不是军事白痴,他们很明白以李志高目前表现出的武装力量来看,再来一次八国联军也打不下来,只会损失惨重,更不用说重组八国联军的难度了。

    西方人一向讲究务实,在发现威胁没用之后,立刻就开始进行实质的谈判,老老实实的按照李志高的要价买药。

    当然,参观过这么多好东西,他们也都对李志高的武器很感兴趣,可惜重炮方面李志高怎么也不肯卖,只肯卖中正式步枪、10式轻机枪,92步兵炮以及90毫米迫击炮(日本97式90毫米迫击炮)。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李志高此时兵工厂的熟练工已经有不少,对设备的使用熟练程度越来越高,而自家的钢铁产量也逐步增加,在增加了一座电弧炉之后,钢铁质量也越来越好,能够生产军用钢,如果是出口这些武器,完全可以用自家产的钢铁制造,虽然质量肯定不如自己这些用后世材料组装的,但对此时的列强来说足够了。

    同时,李志高在部队作战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武器配备方面的问题,加上自家的工业能力越来越强,于是打算以后重新给自家的主力部队进行换装,所以说,李志高打算卖的这些武器,以后注定要退出他的主力部队,今后只会当作主力出口型武器,最多会装备预备役。
第八十五章 陶成章见闻(3)
    在李志高的部队新整编计划里,陆军人数基本不变,主要是武器装备进行一些改变,而第一步,就是先在连队里逐步淘汰92步兵炮。

    92步兵炮实际上原本是大队跑,李志高当初安排在连队里,原本是想加强连队级进攻能力,让连队拥有独立作战力量,但在实际作战过程中,李志高发现这种步兵炮在连级进攻中,火力倒够了,但机动性还是有所不便,拖累了连队的进攻速度,不能迅速扩大胜利果实。

    有鉴于此,李志高打算以后在连队里撤掉新92步兵炮,换成自家兵工厂正在试生产的以67式82毫米迫击炮为范本的10式82毫米迫击炮,以后连级里面的火力排就是用这个82毫米迫击炮了。由于迫击炮射速更高,重量更轻,因此新的规划中,一个火力排只装备两门82毫米迫击炮,总人数不变,人数多主要是当弹药手,能增加弹药补给。

    同时,在排一级,会额外增加一个火力班,火力班为9人,装备一门自生产的以63式60毫米迫击炮为范本的10式60毫米迫击炮,加强排级火力输出,轻武器为ch1910手枪以及斯特林冲锋枪。这样一来,一个连队实际上就会有两门82毫米迫击炮,三门60毫米迫击炮,在连排级的火力支援来说,足够了。

    第二步,由于自家兵工厂已经试生产56半自动步枪成功,于是以后主力部队的基层士兵会逐步淘汰中正式步枪,改为自产的56半自动步枪,当然,名字就叫做10式半自动步枪。至于原本的中正式步枪,以后会继续生产,但只是用于外销或者给预备役士兵,也就是民兵装备,当然,以后生产的中正式步枪,枪管会使用自家生产的军用50ba无缝钢管。

    也就是说,以后的班组编制中,一个班十二个人,一共装备6杆10式半自动步枪,2挺10式轻机枪,2挺斯特林冲锋枪,两杆带光学瞄准镜的新中正式狙击步枪,这样的火力,对付现在的清军是绰绰有余,如果数量够多,打列强都没问题。

    第三步,实际作战中,发现59-1式130毫米炮太过笨重,重八吨多,展开困难,就算用卡车拖曳,也跟不上团营级进攻的节奏。而且实际作战,也就是吓唬四国领事的过程中,也是集中使用,因此决定把原先的火力营集中起来组织一个师属重炮团,直接由师指挥部指挥。至于团级的重火力营,改为56式85毫米炮,而营级的火力支援连,则全改成m1式75mm榴弹炮,当然,这些75毫米炮暂时是先从南非购买,以后这种75毫米榴弹炮还是会自己生产,毕竟技术难度并不高。

    这样一来,130毫米炮成了师直属重炮团,85毫米加农炮成了团属火力营,营中的火力支援连则成了m1式75毫米榴弹炮,再加上82毫米以及60毫米迫击炮,这样的火力配置更加灵活,增强了部队的机动性,也减轻了后勤压力,更便于后勤的及时补给。

    不管怎么样,四国领事在跟李志高谈妥了药物采购以及军火采购之后,态度就变的十分友好,而且也默认了太平府是李志高的势力范围,跟签署了理解备忘录,所有在太平府的洋人都要遵守李志高的规矩,而同样,芜湖的租界李志高也不会动,在租界内洋人的各种特权依旧存在,简而言之,谁的底盘听谁的。

    虽然签署了理解备忘录,但毕竟李志高身份特殊,所以这个理解备忘录是秘约,并不公开,只是五方自己知道,至于其他国家的人,虽然没有跟李志高签署理解备忘录,但依然要受到李志高的规矩制约。

    区别的地方在于,签署了理解备忘录的国人在李志高的底盘犯错,第一次会被警告,第二次会被抓捕并驱离,而没有签署理解备忘录的人,比如日本人跟俄国人,第一次犯错就会被抓捕并驱离,少了一个初次警告的缓冲过程。

    之所以这样差别对待,实话说主要是俄国人很少有人进入长江流域,而日本人则相对较多,但日本人的野心更大,因此才搞了这么个区别对待,主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