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逆流伐清-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永兴打得如意算盘。不仅要榨取战俘的劳动,还要使战俘能够被争取过来一批。当然,安南攻略的成功,终于使他可以松一口气。开始认真筹划九月份的抗清作战了。
做什么事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很重要的。那嵩的转变便令朱永兴感到欣慰,胜利的信心又增强了不少。
轰天炮的威力,明军野战的凶猛,安南战象兵的不得施展这些都给了那嵩很大的刺激。原本他还对手下土兵的战斗力颇有自信,但两相比较,他便有了更加清醒准确的认识。
土兵在野战中或许能击败相同数量的安南兵,但绝对无法战胜明军;而明军的战斗力与清军差不多,甚至可以说是稍有不如。这样看来,就算有战象。想靠着土兵在野战中战胜清军。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那总督的分析判断非常正确。”朱永兴对那嵩的结论很是赞同。其实这也是他请那嵩观摩作战所要达到的目的,“但也不要妄自菲薄。清军有野战优势,土兵也有自身长处。关键还要看如何运用。”
“殿下英明神武,文韬武略无人可及。元江何时起事,如何布置,全凭殿下筹谋策划。”
耳闻目睹之下,那嵩收起了自己的那份自傲,战争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不说和朱永兴比,就是和那些久经战阵的明军将领比,他也感觉到了差距。索性把军事谋划的事情交出去,他只利用元江那氏的影响力负责对外联络。争取降清明将以及周围土司的支持。
“呵呵,吾一人岂能担此重任。”朱永兴对那嵩的表态很满意,但还是决定给那嵩一个面子,“一人智短,众人智长。吾准备在元江成立一个小参谋团,以那总督为首,另有陈国公吴子圣、叙国公马惟兴,及总兵李承爵、黄元才、赵得胜,在旁襄助。不知那总督以为如何?”
两位国公,三位总兵,还以自己为首,那嵩自然知道这是朱永兴为了自己面子好看,并且表示出借重之意。
“全凭殿下安排,下官无不遵命。”那嵩很爽快地点头答应。
接下来的安排让那嵩更感到朱永兴的诚意,十万两战争赔款得了一半,轰天炮一给就是二十门,缴获的火枪一分就是两千枝,教官还派了两百多,却不夺那嵩手下土兵军官的职位。
无私的援助吗?应该是这样。朱永兴知道此时万万不是自私吝啬的时候,面对强敌,必须精诚团结,团结一切能够联合的力量,才有可能借助于自己的一些先知先觉,首先在滇省扭转岌岌可危的形势。
如果说腾冲之战是绝地反击、死中求活的话,元江之战则是固基之战、反转之战。所以,由不得朱永兴不重视,不精心。在腾冲时,他有些象输得只剩一条内裤的赌徒。现在呢,他手上有了一些赌本,这一把骰子掷下去,就要来个通杀翻本。
“土兵熟悉地形地势,可分成小股,沿路袭扰,迟滞疲惫清军;元江城要加固,火枪兵要训练,弹药粮草要囤积,做好坚城挫敌的准备;元江周边地形要勘察测量,何处可守,何处可伏,要心中有数;多造船只,招募水手船夫,如果有可能就编练一支小型水军。如此便可以江为防,既可阻击清军,又可破击清军所建浮桥,使元江城不致被包围孤立”
参加军事会议的不仅有陈国公吴子圣等将赴元江的小参谋团,还有马宝、贺九义等高级将领。因为在朱永兴看来,元江大战不是一场局部性的战役,而是整个滇省明军大作战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要通盘考虑,全面着眼,定下主基调。
“殿下。”陈国公吴子圣拱了拱手,说道:“元江若以防为主,应该无妨。滇中晋王殿下,安南我军,皆可支援。那氏联结各土司,又能聚土兵数万。清军远道袭远,粮草不继,久攻不下必自退去。”
朱永兴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若是被动防守,岂能扭转局势?元江起事只是我滇省明军大举行动的一部分,可不是仅此而已。清军若主攻元江,则我军应在元江防守,在滇西反攻;清军若攻滇中或滇西,则我军应从元江而出,北上威胁昆明。也就是说,我军应在某局部地区形成兵力上的优势,采取攻势;在某局部地区进行防守,牵制清军兵力。你们——”
大家听得好象似懂非懂,很茫然的样子。朱永兴不由得挠了挠头,自己先笑了起来。
在座众将也都随之哄笑,表情各异。
汝阳王马宝笑着对朱永兴拱了拱手,说道:“殿下,您说得,说得有些高深莫测,末将等愚钝,这个,有些不解其意。”
朱永兴摊了摊手,自嘲道:“是吾说得偏了。好吧,吾就直接说具体的想法,请诸位考虑斟酌,看如何才能更加完善。”
这个滇省反攻的大战略其实也不是很复杂,朱永兴的意思是主力西调,与晋王李定国和赵王白文选合兵,在滇西展开攻势,力争攻下永昌、大理,打通开辟进取四川的道路;而元江起事呢,则先是一种牵制,等滇西攻势完毕后,大军再沿元江而下,合击清军。
简而言之,就是先西后东,集中使用兵力,连续作战,打时间差,在滇西和滇东都力争有所收获。
第十三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
“据吾判断,吴三桂多半会先解决元江那氏,震慑迤东各土司,消除其对昆明的威胁,然后再对滇西滇中展开行动。。”朱永兴最后还是利用了自己的先知先觉,只是没有说得那么肯定,“只要在元江能坚持四十多天,或者一个月,滇西就可能胜利结束,三军便可东下合击清军。”
这下子众将都听明白了,但也产生了疑虑。只要力保滇东那氏不败,安南基地便不会受到滇省清军的威胁,这是最保险的方案。如果先战滇西,再援滇东,谁敢保证能坚持一个多月?如果计划失败,费尽心血打下的安南基地就要直面战争了。
“殿下。”叙国公马惟兴迟疑了一下,试探着问道:“不知在元江,我军先期能投入多少兵力?”
“三千。”朱永兴早就算得仔细,他准备率领至少七千士兵前往滇西助战,安南也需三千多人镇守,而且这已经把包括猛山克族在内的各族土兵计算在内。当然,这其中还可能有小小的出入,毕竟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能招多少新兵他也不好说。
等朱永兴解释完派出三千人马的原因,众将又陷入了沉默。这不怪他们,毕竟他们不知道历史上的事情,不知道元江那嵩的号召力非同小可,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持两个多月,自然也就没有象朱永兴那样的自信。
但朱永兴也不敢过于托大,毕竟历史已经改变,吴三桂征讨元江的兵力啦,战将啦,战术策略啦,都可能会有所变化,他还是要尽量地稳妥。
“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呢!”朱永兴笑着给众将鼓劲儿,“元江的土兵可以训练,提升战力;我军也会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晋王、赵王那边也能支援一二,大家不必如此没有信心吧?要不这样,吾在元江指挥作战,另派大将率军前往滇西。”
“殿下言重了,让我等惭愧。”汝阳王马宝赶紧表态,“末将愿赴元江,定使清军挫于坚城之下,不得寸进。”
“末将也愿往。”马惟兴拱手道:“若只是坚守,三千兵丁,再加土兵助战,当可无虞。”
“末将愿死守元江”
“末将誓与元江共存亡”
这个觉悟和气势倒不错,可怎么好象是跳火坑的样子呢?朱永兴觉得还要再交点底儿,让大家增强信心。
于是,朱永兴先是抚慰赞赏了一番争相“跳坑”的明军将领,然后又开口说道:“元江之战多半是有惊无险,先有土兵沿途搔扰袭击,又有元江天然屏障,再有城池坚守可恃,清军要攻取,岂是易事?再者,那氏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非同小可,又有朝廷赦封授印,逶东众土司当有大部响应,聚众十数万当不是难事。另外,吾准备再赶造火炮数十门,以为助战之用。况且——”
停顿了一下,朱永兴露出莫测高深的笑容,说道:“吾还有数法可保元江城固若金汤,此时嘛,暂不细说,诸位曰后便知。”
吹牛有时候还是必要的,借助于腾冲胜利,以及安南攻略的成功,众将对朱永兴已经产生了一种权威和敬畏的心理,对神授天眷之说也非常笃信。所以,固若金汤的大话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对和置疑,反倒真的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特别是以陈国公吴子圣、叙国公马惟兴为首的元江小参谋团,便欣然领命前往,与刚才为朱永兴“跳坑挡枪”的面貌是截然不同了。
景东,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以北,明洪武十五年曾降府为州,洪武十七年又重升为府。其地有汉族、彝族、哈尼族、瑶族、傣族、回族等民族居住,又以彝族最多。
“安南已定矣!”晋王李定国放下书信,不禁慨声唏嘘。
当初对朱永兴东取安南的计划,李定国虽未表异议,但却没想到一月有余,已经大获成功。不禁夺地立基,更令郑氏谢罪纳款,不复有纠缠之战。这样的结果,着实令李定国感到惊讶和钦佩。
大片土地到手,垂涎的则是滇省土司。原来那些心存观望的,势必争相输民求地,这是李定国能够预料到的事情。
民为兵之源,大量摆脱了对土司人身依附关系的百姓,势必为明军增添数量众多的各民族新兵。这样的形势和局面,对李定国、白文选,以及朱永兴所率的部队,都是有利的,而不是某支部队所独享。
因为,随着书信到来的,还有朱永兴发出的谕令,以及派来的官员。输民授土的谕令更加的明确细致,而经过了滇省土司擅自攻入安南争抢土地人口的短暂混乱后,现在交办的官员变得更加的专业,对政策掌握得更加老练。
“文治武功,岷殿下皆有独到之处,且能收极佳之效。”靳统武看过书信,也是啧啧连声,赞誉不绝,“暹罗使者已回国内,锦线亦要交与殿下所派之官,想必援助之事业已谈妥,大明又多一助力也!”
“暹罗援助的乃是大明,非一军可独得。”李定国轻轻摆了摆手,说道:“岷殿下公正,由他所派官员接收分派,定然不会厚此薄彼。”
讨伐安南的缴获物资,朱永兴同样也给李定国和白文选分出了一份,多少缓解了一下李定国所部明军物资的匮乏和窘迫。而腾冲大胜,则使白文选那边的情况相对要好些。
“通商海外的道路已经打通,岷殿下又定下以茶贸易,解决军饷的办法。”靳统武犹豫了一下,说道:“王上是否可推荐官员,参与其中,而不是——”
李定国所部驻扎的区域包括普洱、景谷、思茅、景东等地,很多地方都有大片茶园,是普洱茶的主要产地,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靳统武才会有这样的心思,希望能在茶叶贸易中多得些利益。
李定国沉吟了片刻,苦笑道:“聊且一试吧!随军的虽有不少文官,但岷殿下似乎并不钟意他们,提拔的多是年轻士子,有的甚至没有功名。只是这个时候,再讲究这些朝廷体制,恐怕并不适合。况且,吾等皆是武将,若插手政务,恐为岷殿下或外人所疑啊!”
靳统武压根瞧不起那些眼高手低的文官,只不过为了本军的利益,也只能矬子里拔大个,找个比较能实心任事的。如果所荐非人,不仅难达目的,更为他人耻笑。
“岷殿下有意于九月进行作战,时间紧迫,我军还须以招兵买马,加紧训练为重。”李定国面色严肃起来,“他曰三军联兵作战,万不可失了军威,徒惹讥笑。”
“王上放心。”靳统武躬身答道:“我军原是广南精兵,未受败挫,又不断有新兵加入,如何能弱于他军。”
李定国这才缓和了脸色,微微点头。磨盘山之战后,他手下仅余残破之军数千,贺九义从广南带回来的万余精兵,一下子便让实力膨胀起来。赵王白文选和朱永兴部下的官兵,则有一半左右是腾冲之战后的降兵和刚招募的新兵,时间相隔又这么短,李定国觉得本部兵马怎么也不会弱于他人。
“岷殿下又胜矣!”身在腾冲的赵王白文选看过书信,轻拍桌案,笑道:“一月之间进军几百里,连破十余城,大败十万安南军队,迫使郑氏纳款求和,真乃旷世奇功也。
“此必是天雷炮之功。”昌国公高文贵颌首赞叹道:“皇明属火德,岷殿下——嘿嘿,定然更增数倍威力。”
这是个有点敏感的话题,但此时只有白文选和高文贵两个人,白文选只是不自然地笑了笑,便转到了九月份大的准备工作上。
自从腾冲大战之后,军中便渐渐起了传闻,便是有关朱明火德的。见识过轰天炮威力的兵丁将官更愿意把它叫做天雷炮,而且认为朱永兴继承了皇明火德,才使火炮威力倍增。但这个火德继承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事情,如果被深入挖掘、探究,很可能便会涉及到皇家权位。所以,白文选等高级将领既然不能杜绝兵丁猜测散播,就只能充耳不闻,装作没听到,以免左右为难。
“腾冲、龙陵、盈江、梁河、陇川已被我军占据,可也仅止于此。”虽然白文选所部已经有了不小的地盘,但皆是边远之地,显然并不让高文贵感到满意,可再想要发展,又有些困难,“永昌如哽在喉,不拔除则只能局促于怒江以西。”
“攻拔永昌,目前我军力所不及。”白文选摇头否决了高文贵的提议,说道:“现应休兵息士,修军实、储粮草,以待九月合兵而战。另外,需派一部兵马出潞西,驻勐糯,与晋殿下兵马隔怒江为掎角之势。”
“岷殿下建议多造船只,可为渡江作战,也或是有以水运兵,直捣永昌之意。”高文贵揣测着朱永兴的思路,说道:“其实也可作它途之用,曰后可沿江而下直取缅都阿瓦,迎圣驾回滇。”
白文选犹豫了一下,轻轻点了点头,但心中却仍存芥蒂,对入缅迎驾很有顾虑。很明显,永历的敕旨退兵,给他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说起来,西营是有些出身不正,又有孙可望篡逆的前科,所以要尽可能地对朝廷恭敬,以免让各路抗清武装和天下人觉得大西军是挟天子令诸侯,又出了孙可望之流的活曹。
千里迎驾,若再有敕旨命令退兵,白文选心中暗自思量,无声地叹了口气。只要不遵旨,一个跋扈就已经跑不了了,就是把皇帝救出来,将来说不定皇帝和内阁还会为此生疑——只要是皇帝就很难容忍臣子无视他的旨意,哪怕这种无视是为了救他姓命。
而且,如果逼得缅人过甚,使他们丧心病狂地害了永历,有退兵敕旨的关系,营救行动在天下人看来,不就成了借刀杀人之举了?
唉,白文选勉强甩开这些杂念,和高文贵继续商议,准备九月份的作战。在他想来,接驾一事不能急,最好也不用动武。只要明军收复了滇省,派人与缅甸交涉,缅甸和平送出永历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当然,这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皇上与朝廷诸公愿意回来。
一阵倾盆似的急雨刚刚收住,树叶比平时更新绿,石头缝隙间的水流更加急促湍急。远处,以及看不到的茫茫远远的地方,全是意料外的恬静!
恬静的只是环境而已,朱永兴读着一份信柬,脸上却越来越阴沉,最后啪的一声扔到了地上。
什么朝廷定制,什么礼义规矩,现在这种时候还能局限于各种框框之中?再说,我本来就是要打破这些不合理的繁文缛节,争取建立起高效的管理机构。出身,功名,可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