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逆流伐清-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回去再斟酌细致,定下章程。”朱永兴只做些口头指导,事情还是要放手交到属下手中,这也是种锻炼,说着他拍了拍桌上的小箱子,说道:“还有这个,吾给你讲一讲大概的原理和规格,你回去整理后就发到工房,加紧研制吧!”
对于新武器的研制开发,朱永兴现在想急也急不得,因为即使搞出来了,按照现在的条件也不可能大量制造。但这种研发的氛围,以及运作的程序却必须先建立起来,以备将来扩大生产。
而对于短期内能够装备的,比如手榴弹和轰天炮,朱永兴自然要着力关注,加紧生产。至于燧发枪,有样品在,而且燧发枪机的机制尽管是一项令人惊异的创新,但它所采用的应该都是当时已有的工具和技术,研制成功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可现在物资匮乏,资金短缺,人员不足,想从头到尾生产枪枝有很大的困难。朱永兴是寄希望于改造手中现有的火绳枪,哪怕是只有部分可用,象枪管什么的,也比生产全新的枪枝要节省很多。
有新武器更好,没有新武器也得打下去。毕竟新武器也不能成为决定胜败的绝对因素,自己对历史的熟知,才是最有威力的武器。而人心,则是朱永兴最为看重的。人心齐,泰山移;人心若散,自己就算再怎么努力,也是无力回天。
夜深沉,朱永兴送走了蔡明之后,还是难以入眠。李晋王啊,明天就要会面了,你可千万别让我失望啊!
第一百四十一章 宗室留守与假黄铖(求收藏
前世我崇拜你,今世我尊重你。但要擎天逆转,重复华夏,我却要占据主导,这,就是宿命。
朱永兴摆出低姿态,出城迎候李定国,但在心里却反复提醒自己,今日要表现得不卑不亢,可切勿让别人看轻了自己。
“岷殿下谕令,晋王随行将士矢志不移,忠诚果敢,可堪嘉慰。见面之时勿需大礼,军礼即可。”
李定国看着前来通传的汝阳王马宝,轻轻摇头道:“岷殿下仁厚,但却不能让将士失了礼数。”
按照朱重八定下的制度,普通百姓地位再高也无法和朱家的人相比,哪怕只是个旁系再传的镇国将军、甚至中尉之流,只要是朱家的人,官员见了就得磕头,即使是阁老、尚书也不例外。更何况朱永兴是岷王世子,兼有朝廷留守之名,如果李定国不是假黄铖的话,也应该是大礼参拜的。
“无妨,无妨。”马宝见李定国似乎有拒绝之意,赶忙解释道:“王上有所不知,岷殿下在腾冲之时便下谕令废了军中跪拜,乃是感念军中将兵值此国家危难之时,依然忠心朝廷,为大明中兴而浴血拼杀。”
“是这样啊!”李定国沉吟了一下,展颜笑道:“岷殿下有抬高军中将士地位之意,本王也受惠其中,就依岷殿下好了。”
见命令传下,马宝稍松了口气,落后李定国一个马头,在旁陪行。李定国却笑着招了招手,示意他靠近说话。
虽然已是郡王,但比李定国还矮了一级,而且李定国多年的积威依然令马宝等人心存敬畏。所以,马宝执礼甚恭,催马上前两步,微微欠身,等着李定国发问。
“岷殿下初至腾冲后,便派人送信,所授除瘴治病之法也颇为有效,救吾军中将士极多。”李定国面色已复平静,缓缓说道:“听闻岷殿下得神授之能,也不知是否确实?”
“末将觉得,应该无疑。”马宝低声回答道:“不只是除瘴医病之法,岷殿下还能用阳门阵助火炮之威,方有我军一日拔三寨,穷追近百里之大胜。”
“哦,你且详细道来。”李定国眼中精光一闪,开口催促道。
马宝整理了下思路,开始讲述腾冲大战的前后经过,退守腾冲前说得简略,之后他曾亲身参与,说得便详细起来。
“线国安久经战阵,仓促间能摆出阴x门阵应对,也算不错了。”李定国边听边插嘴议论,“岷殿下所言:‘替天伐罪,百无禁忌’,似乎有些托大。此乃军中常识,想是殿下并无此种经验。”
“王上所言甚是。”马宝附和着说道:“若不是末将等殷盼,岷殿下怕是也不会拔剑祷告,使火炮更添威力,一鼓而破敌。”
“剑是尚方宝剑?”李定国又开口问道。
“王上一猜便中。”马宝也不明就里,只好随口敷衍。
那或许是御赐尚方宝剑的威力,只是自己手中的黄铖也没见有何助阵功能啊?李定国心中依然是疑惑不已,但对朱永兴敢于亲临战阵,还是十分钦佩。朱家子弟,除了隆武、邵武两帝曾御驾亲征,以鼓舞士气,怕是再没有如此英勇之举了。
想到永历入缅弃国,李定国不禁暗自叹了口气,如果陛下稍有点担当和勇气,又何须宗室留守以挽人心。
“岷殿下可曾说过救驾归国之事?”李定国抛开那一丝突涌而来的感慨,幽幽地开口问道。
马宝犹豫了一下,说道:“岷殿下曾言,不复昆明,无以迎驾。又言:缅乃葺尔小邦,若我军强行入境,必惊惧而拒战;若杀伤其众,必与其为仇,与陛下无益。而我军若能击败鞑虏,兵势大涨,缅惮我军,便可与其相议,于何处迎銮出险。”
李定国沉吟了一下,这倒与他的想法有些相似,虽然不尽相同,可也不失为一条稳妥之法。只是要收复昆明,谈何容易?
马宝见李定国不语,又补充道:“岷殿下有意于九月雨季过后再次大举发动,介时三军精诚协作,未必不能收复失土,重挫清军。”
三军?李晋王稍一皱眉,便明白过来。赵王白文选在滇西的腾冲、龙陵,自己领军在滇中磨乃、景东,岷殿下率部在滇东及安南,如果同时发动,再联结诸土司,确有可能使滇省清军首尾难顾。
只是这三军该以谁为首,听谁号令呢?李定国想到此处,不由得苦笑了一下。想必岷殿下已经与白文选商议妥当,有了默契,如今就等着自己表态吧?如果自己依旧拿假黄铖说事,虽不致刀兵相向,内讧火拼,岷殿下和白文选也会甩开自己,两军联合行动了。再者,陛下派宗室留守滇省,难道不是有怪责自己之意?
从白文选的信中,李定国已经看出白文选对朱永兴的态度,恭敬而又钦佩,虽无明确言语,但唯岷殿下马首是瞻的意思已经表露无遗。什么英武果决,天眷神授,中兴之望溢美之辞,毫不吝啬。
要顾全大局,要精诚团结。李定国心中反复提醒着自己,也压制着心中的一丝不满。贵阳是怎么丢的,又是怎么被清军赶出了昆明,滇、贵两省的兵败如山倒又是怎么造成的,教训历历在目,李定国不由得长长地吐出一口闷气。
“岷殿下欲成立参谋总部,由沙场宿将组成,筹划作战计划,协调三军行动。”马宝见李定国脸色阴晴不定,只好再多透露点内部消息,“赵殿下可能会派镇朔伯吴三省及总兵陈弈耀,岷殿下好象是委派了叙国公马惟兴、鲁国公祁三升,不知王上意下如何?可有合适人选?”
参谋总部,又是一个新名词,应该就是军中赞画吧!李定国微微颌首,淡淡地说道:“这参谋总部的职权和组成,还请汝阳王详加讲述,让本王好得以知晓。”
“岷殿下曾言:历史上有些统帅不需要别人赞画,而是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定下决心,周围的人只是执行他的意志而已。但这种象王上一样的巨星百年也难现出一个。所以,才需要组建一个顾问团性质的机构”
第一百四十二章 会晋王(求收藏)
公元一六五九年,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庚子年六月,宗室留守岷世子与晋王会于磨乃,把臂而行,相谈甚欢
或许后世的历史会如此记载,谁又知道其中的详细,以及各人心中的思虑。朱永兴在接风宴上未曾多饮,与李晋王也只是说些场面话,并未谈到任何实质性的问题。此刻回到府中,却是思绪不定,在厅房中来回踱步,猜测着李定国会作何种反应,自己如果退让,那底线又该是什么?
长史易成悄声走了进来,迟疑了一下,开口说道:“殿下,李晋王已经斩了唐尧宗及有罪军士,并悬首示众,贴出了告示。”
朱永兴轻轻点了点头,坐回到桌前。这倒并不出乎意外,李定国治军甚严,唐尧宗等人污了他的名声,又阻人投奔孟艮,已有叛心。再加上是被自己所擒,多少让他失了些颜面,丢的面子当然要尽快找回来。
“李晋王并未亮出黄铖。”易成半是提醒,半是进言地说道:“许是其并非有与殿下分庭抗礼的打算。”
虽然现在没亮出来,并不代表谈不拢时不倚黄铖为重。朱永兴轻轻叩击着桌案,若有所思地说道:“若是谈得不顺,吾准备再做出些退让,只要李晋王还坚持抗清,嗯,这点是没有疑问的。即便是大家商量着来,也比分裂各行其是要好。”
易成微不可闻地牵动了下嘴角,低声说道:“殿下是宗室,若是立下盖世武功,再有众将拥戴——晋王恐怕有此担心吧?”
朱永兴皱了皱眉,听出了易成的弦外之意,李定国忠诚于永历,难道是怕自己日后跟永历争皇位?这有些言之过早吧,自己是朝廷,是皇上派的留守,难道不该兢兢业业,以中兴大明为己任吗?难道是自己表现得太过出色,让李定国竟有了这样的远忧?
“吾乃皇上的赤子,明日当向晋王说明吾心。”朱永兴胡乱拱了拱手,算是遥遥向着流亡朝廷致敬,只是这方向好象错了。
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永历尽管懦弱,尽管难以成事,但被天下奉为共主,如果有什么人打起别的旗帜,那就意味着风雨中的南明又一次分裂了,那就太让人失望了。
“晋王有没有此意,也是卑职揣测。”易成赶忙拦阻,“若殿下争于表白,反倒有,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
朱永兴想了想,有些苦恼。直接表露心迹,确实有越抹越黑的嫌疑。
“殿下,卑职思虑再三,似乎可借公主殿下向晋王暗示一二。”易成见朱永兴发愁,便开始提出建议。
老大,你能不能直接一点,绕来绕去的,碰见个领悟力差的上司,一脚给你踹门外去。朱永兴感慨自己的智商还算可以,竟能听出古人话中隐含的意思,实在是进步不小。
“你且说说,这与阿珠又有什么关系?”朱永兴挑了挑眉毛。
“定下亲事,只说欲立公主殿下为正妃。”易成简短地说道:“先安晋王之心,日后吗,即便朝廷应允了册封之事,也总有解决之法。”
朱永兴微微眯起了眼睛,古人的含蓄啊,立异族女子为正妃,暗示自己没有争夺皇位之心。日后的解决之法,嘿嘿,不过是寻个名头,废旧立新。现在的人哪,把女人视作什么,工具罢了。
“立阿珠为正妃,这是吾已定的心思,向晋王略有提及,也无不妥。”朱永兴说出此话,表示他已经接受了易成的建议,但对日后的废旧立新,却已根本否决。当然,这是不必跟易成明言的。
“殿下今日定是劳乏,晚上的讲武会不若暂且推后——”易成见朱永兴接纳了自己的谏言,心中高兴,想着朱永兴迎候宴酒,可能身体疲乏,便想让朱永兴早些安歇休息。
“不必,吾身体康健,年纪又轻,哪里便容易劳乏。”朱永兴笑着摆了摆手,说道:“照往常安排吧,吾到时便去。”
这讲武会算是朱永兴建立军校的一个前奏,三日一场,一场约为一个时辰,皆是在晚饭后进行。和众将们就一些战例进行分析,再把自己记忆中的一些军事观念展露出来,共同进行探讨研究。
起初参加的人并不多,级别也较高,多是为了给朱永兴面子,前来捧个场子。可后来朱永兴加了规定,军中千总以上的除了公务走不开之外,都得前来参加,这人员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将领们开始还是遵令而行,可听过之后也慢慢有了兴趣。讲武会并不是学生上课那般严肃,令人感到束缚,而是气氛宽松,人人皆可畅所欲言。而朱永兴也不只是谈军事,还讲些别国他地的知识。这对于消息闭塞,见识短浅的众将来说,无疑是个开阔眼界的好机会。
庆阳王刘震昂首阔步走入晋王的书房,跪倒在地,口称:“孩儿拜见义父。”
“不必多礼。”李定国和蔼地虚扶了一下,因为对蜀王刘文秀心中有愧,他对老战友的临终托孤本想好好对待,不想本是去迎驾的刘震却在战场建功,更被朱永兴赏识,袭爵郡王。
刘震充耳不闻,恭恭敬敬地连磕了三个响头才起身:“义父,孩儿临阵冲杀,薄有微功,未负义父平日教诲,未损义父英名。”
刘震差不多是李定国看着长大的,按说这么短的时间不见,也不至于生疏,但不知不觉中,李定国竟然感觉好像有隔阂了。唉,总是自己不好,疑心蜀王,软禁加以防范,致刘文秀抑郁而死。
“勇追穷寇,生擒线国安,做得很好。”李定国微微颌首,唏嘘道:“如今已为郡王,当可告慰刘兄弟在天之灵矣。”
刘震眼圈微微一红,躬身说道:“孩儿袭爵郡王,实乃父余荫,义父教诲,未能实至名归,心中惴惴。故请命随岷殿下赴安南,望能再建功勋,以塞众人之口。事前不及禀报义父,还望义父见谅。”
第一百四十三章 讲武会一(求收藏)
“岷殿下既赏识,又岂有推拒之理。”李定国已经知道了刘震的决定,也就顺水推舟,温言抚慰,“岷殿下开拓进取,英武不凡,追随于他,确是建功立业之上选。为父率军逶迤于边外蛮荒,也实是暮气深沉,未有当年之勇。”
刘震犹豫了一下,说道:“义父乃是忧心主上,却不是暮气深沉。岷殿下常言:义父是盖世英豪,与延平郡王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物,是华夏的民族英雄。数百年后,义父与延平郡王的英名也会千古传唱,受到万众敬仰。”
“岷殿下真是如此说的。”李嗣业站在一旁,一直没有作声,此时却忍不住先于李定国发话。
刘震点了点头,望着李定国说道:“殿下确是对义父赞誉极盛,说只有义父指挥的军队,能组织大规模运动战和歼灭战,敢和八旗劲旅死磕。义父两蹶名王的战例,在讲武会上便被仔细研究讨论过。”
提到自己最得意的战绩,又听到这么高的赞誉,李定国微微一笑,不由心中喜悦,只是——“讲武会?这又是岷殿下弄出来的,是个什么,什么所在?”
刘震如实解释了一番,转头向外看了看天色,说道:“今晚便有讲武会,义父和义兄,不若去看看?”
“岷殿下是宗室贵戚,娇生——那个足不出户,所讲也不过是书中内容,听之无益。”李嗣业很随意地摇头,但立刻招到了李定国的斥责。
“书中自有乾坤,岂是你能妄自揣测的。”李定国对义子刘震能温方相向,对亲生儿子却是疾颜厉色,“为父不读《孙子兵法》,岂能有所成就。你见书即恶,终是难成大器。”
李嗣业被骂得面红耳赤,低头不语。刘震想张口劝说,却被李定国挥手止住。
沉吟了一下,李定国似乎有了决定,抬头说道:“既有岷殿下讲说,去听听也无妨。天眷神授嘛,必有惊人之语。”
刘震只是随口一说,却没想到李定国竟然真的要去,心中暗暗叫苦,嗫嚅着说道:“义父身份贵重,威名远播。众将必不敢失了礼数,心中惴惴,恐就不敢畅所欲言——”
李定国看着刘震为难的表情,不禁嘿然一笑,说道:“这有何难,为父便服掩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