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巾帼红颜:穿越之我是穆桂英-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和尚(老身)恭候金道友的大驾——”老和尚与老道姑对视一眼,皆是微微一笑。

再次回望九龙山,老道姑却是轻声道:“大师要回五台山,老身也要回黎山了。至她们,自还会有她们的命数,我们这些老东西,就不要再掺和了。”

“圣母所言甚是,老和尚也是如此的想法。”老和尚轻念了一声佛号,与老道姑慢慢走下山峰



第一零八章 凯旋回汴梁
“哎,听说了吗。边关传来捷报,咱们大宋朝的军队破了辽国摆下的天门阵”

“是吗,是吗,这么说,咱们大宋朝赢了”

“对啊,我还听皇上招穆大元帅带着三军回汴梁,御前听封呢”

汴梁城外的一座小镇的酒楼中,几个人坐在角落里高谈阔论。显然,对于大宋朝赢了很是高兴。因为,这意味着辽国输了赌注,成了宋朝的属国,辽国也不会再攻打大宋朝了。天下太平,是普通平民百姓最期盼的一件事。

随着这几个走南闯北的商客的交谈,越来越多的客人,也加入了进来,除了另一个角落中的两人。这两人相对而坐,年青的那个浓眉大眼,虎背熊腰,很是憨厚。对面的中年男子身形消瘦,肤色微黑,不过,他的眼睛却是很明亮。

听着酒楼中客人们的喜意,黑瘦中年人轻轻叹了一口气,引得年青人询问:“义父,咱们的大军胜利而归,你为何叹气啊?”

“胜了又如何。如果六郎知道了皇上的意思,不知道会气成什么样。”黑瘦中年人再次叹了一口气。年青人却也是想到了什么,脸上有些怒气,却不敢说什么,最后只恨恨地说道:“都是那个奸臣的谗言。”

“别说了,吃饭。”黑瘦中年人看了看四周,瞪了年青人一眼,又道:“明天见与我迎接大军之时,不许胡乱说话。”

“是,义父。”年青人还想说些什么,可见黑瘦中年人的脸色,有些不忿地点了点头。

话说这两人却是大宋朝的宰相寇准与其义子寇安。两人今日是来看汴梁城外的军营是否清理好,以便明日安顿从边关归来的三军将士。不过,听到百姓们的谈论,寇准不禁想了早朝时皇帝赵恒言语中的意思,心中很是黯然。他无力改变皇帝的想法,只盼着杨六郎等杨家将知道之后,不要太过心灰意冷。



次日,以宰相寇准为首的朝中重臣,全部聚在汴梁城的北门外,准备迎接大胜的三军将士。

辰时刚过,就见北面的天空有些发黄,不多时,就见尘土飞扬中,一队队整齐有速的人马出现在寇准等人的眼中。看到走在最前面的一队人,寇准微微一笑,没想到许久不见,八王爷竟然是骑马而回来的。看起来,经过这大半年的军营生活,文弱的八王爷也成了一员武将了。

正想着,大军便到了眼前。寇准立刻率大臣上前拜见八王爷。而后,寇准又为众大臣介绍穆桂英,三军的主帅,破天门阵的大功臣。众大臣只听说过穆桂英,却从没有见过。如今这么一见,都是又惊又奇。惊的是穆桂英如此的年青,还是女子之身,便做了‘破辽大元帅’;奇的也是穆桂英如此年青,还竟然破了连杨六郎都头疼的‘天门阵’。

一阵寒喧介绍之后,寇准才拿出圣旨向穆桂英等人宣读。皇帝的意思是让三军将士在城外的军营中安顿,等待封赏。而穆桂英等一些主要的将官司,家不在汴梁城的,便在驿馆稍作休息整理之后,才进宫面圣听封。其中,佘老太君年事太高,皇帝特许留在天波府中休息。

安顿好三军将士,寇准等文官坐轿在前引路,穆桂英等武将骑着马在后跟随,浩浩荡荡地由北门进了汴梁城。刚刚进了城门,穆桂英便发现街道的两旁,站满了围观的人,向城门这里张望。这些人不停的欢呼,招手,表达着心中的喜悦。可再看到第一次骑着马进城的是穆桂英和她身后的‘穆’字旗,却不停地发出惊呼。

“她是穆元帅”

“穆元帅,穆元帅——”

穆桂英还从没有想到自己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心中异常的震撼。不过,她毕竟是三军的大元帅,神色很是镇定。看得身后的杨六郎暗暗点头,可听到人们再喊道‘杨家将’时,心中却是一酸。回想从前到至今,杨家人用血和泪,换来了百姓口中的‘杨家将’,杨六郎心中的复杂,真是无法用言语来叙述。不过,好在一切都结束了。辽国输了,应该不会再有战事了。

在百姓们的欢呼中,队伍便分成了两批,因为天波府与驿馆不在一个方向。一队仍旧向着驿馆而行,而穆桂英却跟着杨家人回到天波府。得了消息的老管家杨洪,早早地就在府门口翘首以盼。见到杨六郎等人时,立刻回身对府中的人呼喊。倾刻便跑出一群侍从,牵马的牵马,拎兵器的拎兵器。很快便将佘老太君等人迎了进去。

因为还要进宫面圣,刚到进天波府的穆桂英也没有来急与府中人熟悉。很是着急梳洗,换一身干净的铠甲,才匆匆出了天波府。而杨宗保却在路上,拿出从府中带出来的糕点,给穆桂英添肚子。时不时地还关心穆桂英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看得杨六郎暗自摇头。可很快,杨六郎有些受感触,遗憾起当初柴郡主怀孕之时,他没有在身边照顾。

回想当初,穆桂英带着人马从九龙山回到边关,看到边关前的惨状,呕吐不止,让柴郡主看出异样。追问之后,众人才得知穆桂英有孕了。因为,穆桂英正式成了为,被重点关注的对象。谁让她是杨宗保这代,第一个怀孕的媳妇。柴郡主这个婆婆,恨不得将穆桂英绑在自己的身边,照看她。想当初听到穆桂英以有孕之身,还去破天门阵,可是让柴郡主后怕了很久。

可穆桂英是大元帅,不能缩在后面,柴郡主也无法说出什么。可听到穆桂英的小报告,因为杨宗保不听军令,乱闯鬼魂阵,吓得她腹痛,柴郡主可是好一顿收拾杨宗保。杨宗保有一段时间,都是处于痛苦着并快乐着的日子中。

与黄凤仙等将官汇合之后,众人便来到皇宫,由等在这里的八王爷亲自引着向紫宸殿走去。听八王爷的介绍,穆桂英才知道,这紫宸殿是视朝,接见外邦使臣的宫殿。因而,这紫宸殿装修的真是富丽堂皇、美轮美奂。

到了紫宸殿门口,八王爷让众人等待,他先行进入了宫殿。不多时,便有一名太监走出。这太监却是当初在边关宣读两道圣旨的郭槐,皇宫内的大内总管。郭槐对杨六郎与穆桂英等武将很是客气,简单地向穆桂英等从未见过皇帝的武将,说了几个要注意的事项,才领着众人进殿。

穆桂英没有想到大殿之中会有那么多的大臣分在两侧而站,在她进来之时,所有的目光全都落在了穆桂英的身上。幸好,穆桂英也做了大半年的三军统帅,被人注目也习惯了。可最近因为怀孕的关系,穆桂英就感觉到自己的脾气越来越坏。稍有不顺心的事,就特想发火。这不,被这么多老头看着,穆桂英的心中便有了火气。不过,她记着这里是皇宫,可容不得出半点差错,硬是强忍着。

在身旁杨六郎的提醒下,穆桂英有些不自然地完成了参拜大礼。随后,又垂着头听着郭槐捧着圣旨长篇大论。直到穆桂英累的脖子都有些疼之时,郭槐才收圣旨走到一边。而后,穆桂英等人又再次拜谢皇上的恩典。

“穆桂英、杨延昭留下别有封赏,其余将官可退到偏殿休息——”郭槐一甩手中的拂尘,殿外立刻有人进来,将其余武将带出紫宸殿。

趁着这个机会,穆桂英偷偷地看了看皇帝赵恒的相貌,很快又垂下头。说实话,赵恒长的还真不错。可他就是不像皇帝,倒是很想一个文弱的书生。肤色白暂,眉清目秀的,穆桂英怎么看也看不出什么‘八王之气’。只是那身龙袍,让他显的有那么点儿意思。

“穆桂英、杨延昭上前听封——”大殿恢复平静之后,郭槐又拿出一份圣旨打开宣读:“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膺昊天之眷命特封杨延昭为保灵侯,穆桂英为浑天候,以示其功绩。钦哉——”

“臣领旨谢恩——”杨六郎与穆桂英再次谢恩。这三番五次的下跪,实在是让穆桂英的牙根有些痒痒。

还好,赵恒似乎看出什么,便道:“两位卿家一路奔波,想必是累了,那就回去休息吧。明日,朕会在宫中设宴,宴请有功之臣,两位卿家可要准时入宫。”

穆桂英松一口气,终于可以离开皇宫了,连忙与杨六郎准备退出紫宸殿。可寇准却突然走出向皇上说道:“皇上,我大宋胜了,这派去与辽国谈判之人,是否要尽早定下,尽快动身,臣恐辽人又会想出什么借口来。”

杨六郎的动作顿时一停,穆桂英心中哀号,只得与杨六郎站在一边。因为寇准的意思不想两人离开,那穆桂英只得陪杨六郎继续呆在紫宸殿中。而站在最前面的八王爷却是心中奇怪,为何寇准会突然提出这个。不过,赵恒迟疑的态度,让八王爷更是疑惑,也走了出来附和寇准。

赵恒没有想到八王爷也会掺和一脚,脸上顿时有些难看:“这”



第一零九章 殿前闻圣意
紫宸殿中,虽然站满了百官,可此时却是寂静无声,都看着寇准寇宰相。不过,寇准是百官之首,他这一出声,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事,自然没有人阻拦。而其中一部分官员却在观望,看着皇帝赵恒的脸色。

对于寇准,赵恒还是很尊重的。想当初要不是寇准,这个皇帝的宝座哪里还轮到他来坐。在赵恒之上,不仅有太子,还有各方面都极为出色的皇兄。可寇准却极为地向太宗举荐赵恒,最后由赵恒当了皇帝。可以说,没有寇准,他赵恒此时应该是个闲散的王爷。

“既然寇卿如此为国,那就议完此事再散朝吧。”赵恒想到自己已经定好了对策,那就让大臣们都知道也是应该的。所以,清咳了一声之后,才道:“丁侍郎,将朕先前拟的旨意宣读了吧。”

“臣遵旨。”随着话音,赵恒左手边的一列官员中,走出一人。这人大约三十七、八的年纪,相貌不俗,举止带着文人的雅气,让人一见之下便能生出许多好感来。

就连穆桂英在初见之下,也几乎认为这人是一个正直的官员。可发现寇准在见到这人出列之时,眉毛微微跳,飞快地看了一眼,便垂下眼睑,穆桂英立刻心中一动。当她想向杨六郎问此人之时,却从杨六郎的神色发现,他也不认得此人。

不过,穆桂英便不在去想此人,而是被他所宣读的旨意惊住了。恍然间,穆桂英突然想起在前世上学时的历史课中,这位宋真宗最大的手笔,便是在宋胜辽输的情况下,向辽国进贡岁币,定下了“澶渊之盟”。

听着那位丁侍郎抑扬顿挫地声音,不仅穆桂英呆住了,杨六郎的脸色却由红转青,由青转白。而紫宸殿中的部分大臣却忘了礼数,睁大了眼睛惊诧地看向皇帝赵恒。赵恒却因这些目光,有些坐不住,目光左右闪躲。

“皇上,不可啊。”杨六郎的脸色苍白,实在听不下去了。不待那圣旨读完,便走出队列,跪在赵恒的面前,悲愤地说道:“皇上,三军将士虽然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才破了天门阵,可这破阵的时间是在定下的期限之内。皇上,大宋是赢了,没有输。”

“这个,这个朕自然知道。”赵恒不自然地清咳一声,来回张望。殿中的众臣,都看着杨六郎,可穆桂英却在不经意间捕捉到赵恒眼中一闪而过的东西。就在穆桂英心中惊诧时,赵恒却道:“丁侍郎,将朕的意思说与众卿听吧。”

“臣遵旨。”丁侍郎不怒不喜地收起圣旨,然后向杨六郎说道:“杨侯爷,这天门阵一战,我朝赢了天下人皆知。由此,也证明了我朝是上天庇佑的天朝大国,怎么会被这些番邦小国而战胜。我朝是礼仪之大国,胜了自然要向那些番邦表现出泱泱大国的气度。向辽国赠送岁币,即可以表现出我朝国力强盛,不可胜战,又可以展示我皇是仁义之君”

听着丁侍郎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赵恒的脸色渐渐地松弛下来,嘴角还现出一丝笑容。而杨六郎却是越听越气,截口道:“当初定下以破天门阵为条件,定输赢。可在我军破天门阵之时,那辽人却偷袭边关,见企图入侵。由此可见,辽人实在不守诺言的小人。以末将之见,应该趁辽国元气大伤之时,倾三军之力,一鼓作气,攻破辽国。”

“启禀皇上,臣认为杨侯爷所言甚是,请皇上三思。”寇准听到杨六郎说完这些话,连忙出来附议。其实,寇准在一旁等待了这么长时间,就在是等杨六郎说明边关的情形,让赵恒认识到辽人是什么样,从而改变他的想法。

所以,在杨六郎说完之后,便立刻站出来:“皇上,自辽国定都上京城之后,便一直企图南侵,入侵我朝,占据我大宋江山。如今,辽人输了伤了元气,可辽国不灭,辽人自有恢复元气之时。那时,如狼般的辽人一定会再入侵我大宋的,我大宋朝又会陷入战乱之中的。”

“这”寇准的话,普通人都能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赵恒一个做了这么多年皇帝的人,岂会不知。所以,赵恒有些迟疑了,似乎在斟酌着寇准的话。

赵恒这一迟疑,丁侍郎似乎有些急了,忙道:“寇宰相此言差矣。刚刚宰相大人也说了,辽国已经元气大伤,已是丧家之犬。如果再追打‘丧家之犬’,岂是‘君子所为’。如果让那些番邦知道了,我朝圣明之君的名望,岂不是笑话。再者说,如今这五湖四海都知道我朝大胜,却还对辽国以德报怨,相信那辽国也无颜再攻打我朝了。”

这一番话说下来,有不少的老官员却不由的点了点头,就连赵恒也是极为满意。可穆桂英却被这情景气笑了,杨六郎被气的胸口不断起伏,却不知道说什么是好。而寇准看到赵恒的神色,还有一些礼部官员的表情,一脸的悲凉。

穆桂英看着丁侍郎得意的嘴面,真是深刻地认识过到,什么叫做人不可貌相这个词语。不过,看到杨六郎与寇准的样子,穆桂英却走上前,先向赵恒施了一礼,道:“皇上,桂英听到丁侍郎所说,突然想起一个故事,不知道皇上是否有兴趣听上一听?”

“哦?”赵恒贵为皇帝,后宫的佳丽却是不少。可穆桂英这种容貌美丽,却带着英气的女子,却是很少见。特别是知道了穆桂英带领着三军将士,破了辽国摆下,连杨六郎都束手无策的天门阵。赵恒对穆桂英却有升起了一丝好奇,便笑道:“那就讲来听听。”

“臣遵旨——”穆桂英直起身体,便看向丁侍郎,微微一笑:“从前,一个农夫在寒冷的冬天里看见一条正在冬眠的蛇,误以为其冻僵了,便可怜它,将把它拾起来,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用暖热的身体温暖着它。那蛇受了惊吓,被吵醒了。等到它彻底苏醒过来,便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农夫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创伤,因而死了。”

说到这里,穆桂英不理任何人,而向丁侍郎问道:“丁侍郎,你可知那临死之前说了什么?”

“本官不知。”丁侍郎似乎已经听出穆桂英的故事中的寓意,脸色不太好看。而寇准却是捋着胡须,微笑道:“穆元帅,你就另卖关子了,本相还真听出些兴趣来。”

穆桂英又是一笑,看着丁侍郎,很有深意地说道:“本欲行善积德,但学识浅薄,结果害了自己,遭到这样的报应。”

“你”丁侍郎顿时涨红了脸,指着穆桂英不知道说什么是好。穆桂英刚刚已经说了,这只是一个故事。而且,她还是个女子,与她争论什么,都会显得丁侍郎不妥。

看到丁侍郎吃瘪,寇准很是解气,不禁捋着胡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