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金鳞开-第3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到宽永十四年(耶历1637年)秋季,岛原半岛及其南方的肥后国天草群岛发生大饥荒,可是领主松仓胜家仍然按照旧例征收年贡,并将交不起年贡的农民残酷处死。
诚如恩格斯所言,宗教是精神上的鸦片,有止痛的功效。在残酷现实的压迫之下,农民纷纷投向耶教寻求精神解脱。而这又触犯了德川幕府的最大忌讳——神权对世俗权力的冲击,从而引发了新一轮残酷禁教。
同年十月二十日,在饥荒和宗教迫害的双重压力之下,岛原有马村发起一揆,杀死了松仓氏的代官林兵右卫门,并且攻破藩武器库。团团包围住了松仓氏的本城——岛原城,掀起了岛原之乱的幕布。
“岛原之乱的失败之因在于‘笼城困守’四个字。”杨威道:“幕府以十倍之兵,破城势在必得,恐怕除了我军,不可能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守住城池。他们的最佳策略就是呼啸蔓延,以‘免粮求活’为口号。发起更大范围的一揆。”
杨威本来想用“变乱”,终觉得这些人其情可悯,终究还是选择了日人的说法“一揆”,回避了褒贬。
“只有做大了声势,才能够唤起信教大名的同情和关注,最终联合起来实行倒幕。”杨威道:“只要能够打出倒幕的口号,想来还会有许多浑水摸鱼的大名会加入进来。”
宗义真点了点头。别人不说,毛利家和岛津家是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对他们而言信什么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幕府为敌。而且信奉天主教的日本人高达数十万,一旦声势铺开,的确很有可能造成举国震惊的“一揆”。
“再下一步,”杨威道,“是沟通荷兰人。许以贸易好处,获得财货、军火上的支持。岛原之乱中,荷兰人的角色很重要:是他们的火炮轰击了民军的城池,轰破城墙。最终致使城破败亡。可他们在宗教上也信奉耶教,可见其是单纯为幕府小利所引诱。”
宗义真再次点了点头。已经对这个年轻得过分的明军参谋另眼相看。
“大战略上没有清晰的认识,即便战术上的胜利再多也注定会失败。”杨威说道:“岛原之乱实在是突发而起,如果在此之前能够派人联络大明介入,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魏云暗道:那时候正是崇祯十年,哪有余力来管日本人的闲事。
他看了一眼杨威,正巧看到杨威也望向自己。目光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味道。
——呦,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魏云有些意外。
“阁下怎么能够证明您的战略设想是正确的呢?”宗义真较真问道。
“唔,很简单,过不了多久,义真殿就能从大明买到《寇变实录》。只要对照李自成、张献忠的起家路径。自然就能印证了。”杨威淡淡应对,丝毫不为自己辩解。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日本的历史中神话太过,内涵太少,以至于只能跟在中国身后拾我牙慧,诸如毛利家的三矢之训,那更是**裸的抄袭。
宗义真被杨威的态度镇住了,颇为惊叹,忍不住发出了其父一般的惊叹:“大明如阁下者有几人?”
杨威吃一见长一智,缄口不言。
“起码十万。”魏云大笑,岔开话题,道:“贵国太依赖名将了。殊不知一人计短,即便如我们陈军门那般俊杰,也需要百十个参谋为他拾遗补缺,理清脉络呢。”
宗义真知道明军的“参谋”就是帮着出主意的智臣,竟然比领兵的军官人数还多出数倍。眼前这个魏云就是参谋“笔头”,也是二十余岁的年纪,行事说话却老辣得令人侧目。还有这个今天第一次相见的杨威,看起来只有十几岁吧,尚未元服就能有这般见识,大明实在可怕!
宗义真甚至相信了“十万”这个虚词,因为他之前就已经听说大明调用了百万大军在西北面与蒙古人开战,又动用了数十万大军在安南开战。这两个方向肯定都比日本重要,那么应该会调用更多的名将、英才。
一念及此,宗义真心中颇有些崩溃的感觉,就好像一只蚂蚁仰望富士山。
——不!我也要在对马兴办学校,培养参谋,建立起一支不逊名将统领的大军!
宗义真心中闪过一道闪电,郑重其事地转向魏云,深深地躬身下去:“请一定帮助鄙人在对马设立一所培养参谋的学校!拜托了!”
魏云微微颌首,道:“义真殿,你且放心。”
杨威站在一旁看着两人“惺惺相惜”,一时难以接受日本人的逻辑:凭什么大明就一定要帮你们?你的拜托就能抵过国家利益么?这种情况下的援助你们也敢要?实在是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吧?
得到了魏云的首肯之后,宗义真心满意足地离开了明军驻地。
魏云和杨威送他到了门外。
目送宗义真策马而去,魏云转头对杨威道:“很好。”
“嗯?”杨威有些意外。
“总参总算送了个有脑子的人过来。”魏云微微扬了扬嘴角:“想必你也思考过如何在日本推行王化之事吧?十日内准备好一篇报告,题目就是日本的未来。”
“是。”杨威应声道。
魏云脚下微微一滞:“你好像一点都不激动?”
“呃?卑职为何需要激动?”杨威目带迷茫地反问道。
“你的报告很可能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决定这个国家三千万生民的命运。”
“唔,或许是吧。”杨威平淡道:“但我只不过是完成一桩薪俸之内的工作罢了。”
杨威说完,敬礼告辞。
十天的时间看起来不短,但对于这么大的题目而言却十分紧张。他这些天来看了一些日本文献,但要说对日本有多么了解却还早得很。对于一个文法具备的国家而言,要想了解它的精髓,这本身就是一桩大学问。
而且对于习惯了团队作业的参谋而言,**抗下这么大的题目是十分罕见的事。不过这也是魏云留下的测试,无论杨威做到哪一步,都已经代表他被魏云认可了,只是程度区别而已。
杨威并不介意魏云的看法。按照大明军法,他必须在不违背自己本职工作的情况下接受魏云的领导,但并不需要博得朝鲜方面驻军的认可。说到底,他的编制仍旧归属于陆军参谋总部。
让杨威意外的是,魏云给了他十天时间,并不是单纯等陈德回到对马岛,还在等茅适,赵启明。
茅适如今负责朝鲜方面建军筹备工作。说起来好笑,如今总参只给了朝鲜方面一个师的编制,配给的军官却只有一个营。照此推论,陈德要想真的建起一个师,起码得报一个军的编制才行。
赵启明则是陈德的政治参谋,为陈德在朝堂和治政上出谋划策,对陈德的影响也是极大。正是在他的运作之下,陈德在朝鲜的地位也越发稳固,朝中还有人为他去争取一个将军印,只是因为到底设立征东将军,还是设立伏波将军,朝中文臣颇有争议。
杨威如期完成了功课,将厚厚一摞报告呈递给魏云,得到的答复却是:“准备一下,明日当面向陈军门汇报。”
能够做报告,这本身就是一个提携。
杨威自认功利心并不重,但这个机会确实得承魏云的情。
——如果能升到少校退役,养老金都能高许多呢。
杨威心中暗道。
隆景三年五月初一,杨威踏进了位于对马岛明军军营深处的特别作战室。
这间作战室的保密程度之高,就连清洁人员都由大明本土派来的尉官轮值,绝不假他人之手。在这间作战室里,随时放着火油,一旦有变就要纵火全部焚毁,不留下丝毫线索给人。
杨威从未想到营中竟然还有这种地方,看着挂在四面墙上的各种日本地图不由惊讶。直到他的目光被桌上日本四岛的沙盘吸引,才知道大明在日本这个弹丸小国身上已经下了不小的力气。(未完待续)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六七五 东邻夜宴歌尚齐(10)
陈德、魏云、茅适、赵启明四人坐在圈椅中,看着台上的杨威,静静听取报告。
书面报告已经誊抄之后送到了四人手中,但仍旧需要杨威亲自讲解,对报告中没有解释清楚的问题进行问答。
“下官认为,以我师兵力要击败日本十万大军是很正常的。”杨威说道。
关于明军和日本军的战斗力对比,保守认为可以做到一比十。
首先是明军的火器配比率高。
其次是日本还在用火绳枪,击发率只有明军燧发枪的三分之一,发射速度也是明军的三分之一。这表明在日军一轮齐射的时间里,明军已经可以进行三轮齐射了。
考虑到日本士兵绝大部分都是临时组建起来的民兵,所以射速上的优势将被凸显得更为直观。而且他们的士气不可能比得上整日操训接受洗脑的大明士兵。
再加上组织模式、火炮的影响力加成、后勤补给、单兵素质要击败日军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要占领整个日本恐怕非五十万大军,近百年时间不可。”杨威道:“自从幕府发布一国一城令之后,日本各藩只有一座城池,十分容易攻破。但攻破城池之后,进行统治是个难题。加上日本的‘一揆’传统,我军必须做好应对大规模变乱的准备。
“日本的儒学被称为朱子学,如今还没有走出寺院,不像朝鲜具备王化基础。
“日本的武士还有战国余性,对‘下克上’丝毫不以为耻。而其民性凉薄,即便我朝厚养之,也未必能改其风俗。
“最后,日本四岛的产出还不值得五十万大军消耗的军资。”杨威首先列出了对于大明的不利影响。
陈德等人早就考虑过这些问题。并且很赞同杨威的分析。如果从驻朝军方的角度来看,打下日本是很吃亏并且冒险的事,能打开日本的贸易就已经足够了。
“下官建议,仿照圣天子的北伐攻略,将日本工作分成四到五个阶段来完成,可能更加合适。”杨威挂出了一张大开面的宣纸。上面写着自己划定的攻略阶段。
“第一阶段,在九州、中国(日本中国)等地区联络亲明反幕的大明,建立据点,开通商路,移驻军队,培植我朝在日本的先锋军。就如我军目前在对马藩和长州藩所为,只要进一步将他们绑上我朝的战车,第一阶段的任务就能宣告成功。
“第二阶段,利用日本幕藩之间的矛盾。重新挑起内乱,将日本拖入战国时代,以便我军纵横捭阖,获取日本的金属、木材,以及人力资源。届时,我军当作为参谋提供战术意见,但作战主力应该是日本人,只有在关键战役中我们才能出手相助。
“第三阶段。从朝鲜和江浙沿海移民日本,加快王化速度。下官不知朝鲜是如何进行的。但在日本完全可以采用‘和出汉入’的政策,将日本人力移到海西、台湾、澳洲等地,而以汉人耕植日本土地。
“第四阶段,需要朝廷文官进行调度。即以粮食和军火为出口商品,诱使日本诸国种植桑树,养蚕抽丝。尤其是九州岛为日本南方。气候与我朝徽浙相近,完全可以尝试推广。
“蚕桑可以充分使用女子劳力,从而让更多男子参军,由此保证了九州等地大名的兵源充沛,也保证了他们对我军的依赖。
“第五阶段下官没有写。总而言之便是步步蚕食,建立明人村社、城镇,最终成为此间主人。”
杨威将四个阶段具体实施方式罗列出来,让陈德等人无不赞赏。他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对陆军参谋总部的总体纲要进行了充实,以及时间表的制定,却没有一丝半点违背纲要的地方,不至于让大都督府觉得陈德又在擅作主张。
其次便是对日本国情的深入和广博。日本人养蚕也足有千年历史,对这种生产方式并不陌生。只是因为地少人多,土地需要用来种植庄稼,所以不可能像大明那样大量生产蚕丝。如果大明能够用粮食进行调剂,九州各大明多半是愿意用蚕丝换取粮食的。
诚如杨威所言,这关系到他们的兵源多寡。
而兵源多寡则决定了大名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及地盘大小。
“种种举措皆不违背其国情风俗,可嘉!”赵启明首先认可道。
“如此我军也就没有大的作战任务了。”茅适有些失落:“不过这也好,用朝鲜兵打仗实在太让人心惊胆战。”
生怕随时倒戈。
陈德看了看魏云,没有对杨威的日本攻略计划提出意见,只是对魏云道:“这种人才应该调到我们朝鲜师参谋部来。”
魏云咧嘴笑了笑,不予评价。
要从总参调人谈何容易?从来都是总参看上了谁就直接调走,诚如糯米公鸡滚芝麻,非但一毛不拔,而且黏上就不放松。
杨威站在上面,挠了挠后脑,道:“需要下官就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衔接进行汇报么?”
“不用了,先将文稿刻印发下去。”陈德大手一挥。
“但是下官对既定计划有些异议。”杨威如同平素说话一般:“第一阶段结束之前,只是重点扶持对马和长州二藩显然还不够。我军应当在九州岛扶持一位大名,作为标靶;或是策动一揆,甚至直接占据一块土地,让幕府发兵进攻。”
“这是为何?”陈德一愣。
“德川氏占有天下已经三代,幕藩体制日渐顽固,不敲开一个突破口,打击幕府的威望,其他大名就不会起异心。”杨威简单道。
陈德了然。
当初大明也是一样,因为无法迅速扑灭流民动乱,从而引发了更多的兵镇哗变、流民附逆。如果德川幕府无法解决九州的叛乱大名,势必会给其他外样大名一个信号:现在可以重新考虑天下权柄的归属了。
“你选谁家?”魏云问道。
“下官以为,上策是发动长崎百姓一揆。”杨威道:“由我军直接接管长崎防务。”
长崎有华商过万人,这些人许多都已经和日本人无异,统治长崎就如统治汉地一样,不容易引发市民暴动。而且长崎还是日本唯一的对外窗口,如果被明军占据,幕府的经济来源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最重要的是,长崎航道已经走了数百年,十分成熟,方便大明本土和朝鲜方面进行各种支援。
“你不担心日本人同仇敌忾,倒幕之前先驱逐我军?”魏云继续发问道。
“不担心,”杨威道,“我军可以在长崎公开销售火炮和炮药。”
日本虽然名义上进入了统一时代,结束了战国动乱,但外样大名与幕府貌合神离,暗中策划的倒幕运动一直没有停止过。谁都不可能为了幕府利益,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而且在下克上的武士道思潮之下,不想倒幕的大名就不是好藩主。
德川氏已经占据了全日本的资源,发布一国一城令,禁止各藩在土地上建筑第二座城堡,这显然是断人经脉的恶毒手法。如果外样大名们不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恐怕日后被吃得骨头都不剩了。
“这个时间点你放在哪里?”魏云问道。
“我军攻打萨摩藩岛津家之后。”杨威信心满满道。
陈德有些意外。
“总参有计划攻打岛津?”陈德问道。
“府中有这样的传言,而且尤督也曾提及。”杨威道:“从当年圣上在潜邸时安排流放罪官前往琉球起,恐怕朝廷就在暗中布局了。如此算来也有五六年了,不可能放任岛津家继续蚕食琉球,所以此战必起。”
“一旦对萨摩藩开战,我军再策动长崎一揆,然后以保护侨民为理由登陆日本,于情于理都能说得通。对我们的盟友也有个交代,好不让他们生出疑心。”魏云接过话头。
杨威点头称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