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香港商战风云录(上)-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银行。 
… 页面 81…

     冯氏简氏创办东亚银行,有一段漫长过程。                                     平山爱银      冯平山是广东新会人,1860年生于小康农家。冯平山读过两年私塾, 因家境式微,15岁便孤身乘船前往泰国。叔父在曼谷开了一家唐货店,经 营中国的杂货,冯平山做学徒坐店。      冯平山勤奋好学,一年后即能独挡一面。叔父渐让平山做掌管店面、 算帐清盘等更重要的活。冯平山深感学识浅薄,发誓有机会要重续学业。      1879年,19岁的冯平山回省港办货,以后频频往返中泰之间。回国期 间,冯平山抽空向老先生学习古文。半年之后,竟能在帐簿写下流利准确 的文字。叔父颇为惊讶,认为冯平山日后必成大器。      冯平山正是19岁那年回家成亲的,其妻李氏,仅与冯平山匆匆见一面, 便草草结婚——冯平山要赶回曼谷鼎助叔父生意。      两年后,一位龚姓华商见冯家生意蒸蒸日上,对冯平山大力赏识;认 为他前程无量,便要将女儿许配给平山为妾。冯平山担心乐不思蜀,忘掉 家中的发妻,便谢绝龚老大一番好意,高泰回到新会乡下。      冯平山岳丈见婿回乡,分外高兴,与平山道:“在家千样好,出门万般 难。世上72种行业,数耕种最为牢靠,无优无险,平平安安。”冯平山遂与 岳丈合种甘蔗园,对岳丈安贫乐道的思想颇不以为然。碍于长辈尊严,冯 平山不与他争执,心里却常常思念着经商发财。      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将他们含辛茹苦种植的甘蔗摧毁。冯平山提出 外出经商,岳丈知其在外闯荡,跑野了心,不再阻拦。冯平山携带现洋, 辗转入川。      冯平山千里迢迢,往返于川粤之间,生意愈做愈大,自置了运货的船 只,在重庆设立了安记商行。      1906年,46岁的冯平山在广州开设了安隆银铺,这是冯平山第一次涉 足民间金融业。冯平山涉足金融,是他经商时饱尝借钱之苦。于是起念, 待我发达之日,一定要做钱老板。      冯平山做上银铺老板,常常为资金短缺捉襟见肘,他始知,小小的银 铺老板,谈何发达。      冯平山是贫寒出身,经历过数十年磨难,他笃信一个道理,生意不伯 小,就怕人懒。好吃懒做,金山银山都会吃空。冯平山惨淡经营,勤俭持 家,家底日益殷实。      辛亥革命成功,可眨眼间又是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冯平山举家 迁往香港,开设维吉银号。      其时香港的金融业,是洋人银行的一统天下,冯平山在开设银号前, 作过一番调查。原以为十里洋场的香港,老式银号无立锥地。可香港的银 号,虽铺小财薄,照样开得红红火火。究其原因,是洋人银行歧视华商造 成的。除了何东等少数华商巨头,一般的华裔商贩,休想到洋人银行借到 一文钱。老式银号仍有广阔的市场,能够在大银行的石屎森林的夹缝里求 生。      银号遍地开花,也就意味着竞争异常激烈。船多塞港,同行是冤家。 冯平山奉行以和为贵,从不与同业产生龊龋。冯平山有不少同业朋友,其 
… 页面 82…

中与德信银号老板简东浦交往最密。                                     东浦含银      与冯平山相比,简东浦家族算地道的银行世家。简东浦父亲简老大原 在广州经商,广州是中国开放最早的商埠,有很多洋人开的商行。简老大 是个乐意接受新事物的人,他知道跟外国做贸易是未来商界的潮流,地位 高,收益丰,就跟一位传教士学英语。简老大聪颖敏悟,很快就能与英人 简单会话。      太平天国时期,起义军数次迫近广州城。简老大随着难民流亡逃往香 港。最初在亲戚家的金山行帮忙,简老大利用与洋商打交道的机会,加紧 学习英语。总行设在印度的正金银行来港开设分行,需要聘用华人买办。 简老大力挫群英,端上外国银行的金饭碗。      这一年,简东浦出世,都说他是含着银匙来到人间的。      简老大成为高等华人,有意让简东浦继承父业——将来做一名捧金饭 碗的银行买办。简老大深知自己的英语不地道,送儿子进洋人办的小学读 书。      简东浦中学未毕业,就去了正金银行设在日本横滨的分行。他没有做 买办,买办雇的是日本人,简东浦做见习帐簿员。后又做过汇兑、贷款等 部门的职员。      本世纪初,简东浦回到香港,他没有依循父亲的心愿去做一名买办, 而是自立门户,开办德信银号。      那时买办是非常时髦的职业,实惠与名声远非一般的华商所能比拟。 简东浦其志不在银行买办,而是银行家。      德信银号未成为简氏家族的银窖。简东浦负担很重,既要积蓄钱谋求 未来的发展,又要养活一大家人。沉重的家庭负担,到他创办东亚银行时 仍未减轻半分。据简东浦儿子简悦强回忆:那时,除了我们14个兄弟姐妹 之外,还有伯父留下的8个子女、祖母姑母等20多人,全靠我父亲一人的收 入。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有入不相信,说开银行的还没有钱吗?我只 能这样回答,银行里的钱是自己的吗?      简东浦没有接受太多的教育,所以很重视对子女的培养,只要子女有 读书的潜质,就让他们一直读下去,直到大学毕业再去留洋。简东浦舍得 出学费,但对子女的生活费却很抠。上学的地方离家宅所在的育贤坊很远, 需在外面吃饭。简东浦给孩子每天3仙钱,只够在西营盘三多里跟卖苦力的 华工一样吃素面。如孩子考了好成绩回来,简东浦才会破费一番,带孩子 到数里之外的连卡佛吃大众西餐。      简悦强回忆道:吃这种西餐,对我们来说已是非常高级的享受了。别 人说我是含银匙出身的,你说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家说是世家,但实际生 活,与世家相比甚远。      简东浦常常向孩子灌输勤俭的美德。他常常流露出商场失意的心态, 跟妻子孩子倾诉生意赔本的事。一家人时时笼罩在危机感中,把金钱看得 比什么都珍贵。      当有一天,简东浦与友人合伙的东亚银行在极繁华的皇后大道中开张 时,一家入这才如梦初醒:原来我们家这么叠水(有钱)! 
… 页面 83…

                                    共创东亚      简东浦的德信银号确实赚了不少钱。但简东浦不能拿这些钱垫作家用, 他必须作为实现银行家抱负的资本。      冯平山的维吉银号也是华人银号中的佼佼者,到1918年,他业务扩大, 还另设分号——亦安银号。      简东浦出身银行世家,从小又到日本的银行做见习生,精通银行业务。 冯平山觉得,银号迟早会遭淘汰,未来的世界将是现代模式的银行。未雨 绸缨,冯平山认为,从现在起,就应在银号推行银行的经营方式,等资本 雄厚了,再改为银行。      于是,冯平山就去德信银号,向简东浦请教。      因是同业,彼此都认识,但没有深交。简东浦了解冯平山的为人,做 人厚道,虚心好学。他对冯平山不存戒心,把自己的学识经验毫无保留地 告诉冯平山。      他们常来常往,所涉的话题不仅仅是银行业务。与他们常处一道的还 有李氏世家的成员李冠春。李冠春也是吃银行饭的,他在洋人银行做买办。      三人都对外国银行垄断香港的现状不满,决定合伙办一家华资银行, 与其竞争。      1919年,东亚银行在银行商行林立的皇后大道中开业。资本金60万港 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不过,与汇丰、渣订、有利等金融寡头 比,东亚连小老弟部排不上,有不少银号老板断言,东亚竞争不过洋人银 行的,不如趁早收山,免得把老本都亏掉。      三人也都知道无法与汇丰渣打竞争,所以就不必与其竞争,而是吃他 们不屑吃的业务。      一般的华商很难到洋人银行贷到款,甚至连仅有的两家华资银行(广 东银行、康年银行)也对华商持下信任态度,贷款手续非常烦琐,需调查 了又调查,拖好些日子才贷出款去。生意不等人,急干借钱的华商,只有 转求银号,而银号资本单薄,又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样造成的空档,就是东亚的生存之道。      三人原都有稳定的客户,对他们的家底信誉了如指掌。他们前来贷款, 只要认为投资方案可行,所贷数额适度,就会马上贷出去。东亚的这一做 法,很受客户欢迎。      为吸引存款,东亚采取利率稍高于其他银行的制度。银行赚的是存款 贷款之间的差额,存款利率高,盈利会相对减少。东亚认为,银行最怕的 是呆帐烂帐。因此,贷出的每一笔钱,都要能收回。      东亚从不染指捞偏门的行业,这些行业容易赚钱,也容易亏钱,虽有 保人或财产抵押,仍需冒风险。      即使熟悉的客户,经营状况都在时时刻刻变化。东亚的大部分工作, 放在走访客户上。客户上门借钱,他们心中早有底,很快就能确定该借不 该借。      东亚稳步发展,业务愈做愈活。它不仅没倒闭,而且是现存的少数几 家早期银行中的大型华资银行。      冯平山、简东浦靠东亚致富且著名,冯平山曾任东华医院及保良局总 
… 页面 84…

理,被港府任命为太平绅士。简东浦也出任过太平绅士,并在华人团体兼 任过要职。      功成名就,他们到晚年,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后代风光      冯平山娶有一妻二妾,传下五男六女。风头最劲者,是四子冯秉芬。 冯秉芬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学院,50年代,出任市政局议员。60至70年代, 任立法局行政局两局议员1971年,册封为英国爵士,其后,英皇伊丽莎白 二世封他为终身议员名衔。      东亚银行成立后,因简东浦更熟悉业务,渐渐包揽大权。1923年,冯 平山与友人李石泉组建安荣置业;1925年,冯平山去西贡开办东南兴号。 从这两点,可知冯平山渐渐淡出东亚。到30年代初,冯平山在香港及海外 的实业已达10多处。      1931年,冯平山病逝。冯秉芬继承父亲衣钵、经营父业7年后,于1938 年改组为冯秉芬集团。目前,该集团业务包括日用消费品、视听器材、家 用电器、洋酒及运输服务等。冯秉芬长期担任集团主席,日常事务则由他 的两个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儿子打理。      简东浦的儿子简悦强爵士出生于1913年。1934年,简悦强从香港大学 毕业,原以为会像他堂兄那样,进父亲主理的东亚银行做事。简东浦说, 家里已有这么多人吃银行饭,你还是做律师好。于是简悦强就去伦敦大学 读法律,毕业后,回港开业做律师,律师是香港最容易步入政界的职业,1951 年,38岁的简悦强成为立法局议员。1966年,简悦强又任行政局议员。      1963年,出于家族事业的需要,简悦强入主东亚,任东亚银行董事局 主席,一直到1983年卸任,是简氏家族成员任东亚最高位时间最长的一个。 这一期间,香港的华资银行有数十家之多,东亚名列前茅。简悦强卸任后, 又出任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      1979年,简悦强获大英帝国大十字勋衔,这是其时香港华人所获的最 高荣誉,在历任港督中,唯有麦理浩曾获此衔。1983年,简悦强被瑞典皇 家授于爵士衔。      世家均与港府有根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从简悦强的经历窥其一斑。简 悦强与葛量洪、柏立基、戴鳞趾、麦里浩等四任总督都有私人情谊。      1974年,简悦强赴英参加会议。正巧麦里浩总督回苏格兰休长假。麦 里浩约简悦强去他家牧场玩,聊天中,谈到香港的贪污问题,都觉得应成 立一个专门组织来对付。回港后,麦理浩开始组织廉政公署。谁能相信, 震惊世界的香港廉政风暴,竟是在苏格兰的一座小山上闲聊时发起的呢? 
… 页面 85…

                      第十三章李氏家族 百年沧桑百年春      李石朋是个背气的人,住屋屋塌,行船船翻。他一文不名来到香港, 连吃饭都成问题,却要去跟娃娃一道学英语。他梦想做买办,结果他儿子 李冠春圆了他的买办梦。他赤手空拳在香港打天下,死时留下万贯家产。 他有一妻二妾,却要孤身一人客居异国。他最怕后代成二世祖,却偏偏出 了个二世祖。                                   早期华人社会      东华医院——这是第一间华人慈善医院,成立于1372年,由香港富有 华商发起、捐款及开办,专门为孤老贫困的华人提供免费医疗。1911年, 华商筹款兴办的九龙广华医院和东区东华医院,与原有东华医院合并,称 为东华三院。      保良局——由著名华商与东华医院总理倡议、筹款设立(1878年)的 华人组织,目的是拯救被拐骗陷入妓寨的妇女幼女。      伍廷芳——香港第一位华人议员 (1880年),广东新会人,曾留学伦敦 林肯法律学院。回港从事律师业。      黄胜——香港第一位华人太平绅士 (1883年)。太平绅士为治安委员的 别称,均为知名人士担任。黄胜留学美国,是早年香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孙中山——他虽未在香港任公职,他的求学生涯及早期革命活动却在 香港,孙中山为广东中山人,幼时在美国檀香山读书,1883年来香港,先 后在拔草书室、皇仁书院念中学。      1886年考入广州南华医学堂。1887年转入香港西医书院,于1892年毕 业,开始革命生涯。      早期香港,有四大买办家族,他们是:何东家族。罗文锦家族、莫仕 扬族、李石朋家族(其中一说无李石朋家族,为韦玉家族,韦王为有利银 行买办,1884年任官守太平绅士,1896年任立法局议员)。      港督梅含理曾说过这样的话:买办是沟通中西商贸的桥梁,没有买办, 就没有英国在华的利益,也不会有香港的繁荣。买办身份显贵,收益颇丰, 个个都是香港的世家望族。      严格他讲,李石朋家族还不算买办世家,李氏先祖在香港并非做买办 发家,而只是第二代家族成员做过买办。但李氏家族作为香港的世家望族, 绝对够格。                                     因祸得福      李氏家族在香港已传五代。第一代传入是李石朋。      李石朋生于1865年,广东鹤山人氏。李石朋父亲是个中等地主,妻妾 成群,李石朋为妾所生。俗话道:“千贯家财,三代而斩。”这一方面是指 富家后代会出二世祖;另一方面子孙满堂,遗产摊到每人手中伤剩无几。 除非是员外之类的巨富,才有可能荫庇数代。      李石朋19岁那年,父亲病逝。按照乡间传统,嫡出男丁优先继承遗产, 李石朋为后妾所生,结果只分得一间摇摇欲坠的旧牛舍。父亲留下的大屋 
… 页面 86…

不再有李石朋的份,他必须带妻子与长男 (李冠春)迁出去。      搬家那天,一阵轻风,破旧的牛舍颓然倒塌。幸亏没伤着人,但一家 无家可归。李石朋寄住在异母的兄弟家,寄人篱下的日子深深刺伤李石朋 的心,他萌生出门闯荡的念头。      李石朋告别泪水汪汪的妻子与褪褓之中的李冠春,踏上了一条完全陌 生的人生之路。是福是祸,心中一片迷偶。那时,出远门闯荡的家乡人, 或贫穷潦倒,客死他乡;或发财致富,衣锦还乡。      李石朋原打算取道广州下南洋,考虑到妻子孩子生活毫无着落,就滞 留广州。开初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