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冰人幽灵-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作家的续集偏偏要进行新的开拓,却弄巧成拙,离读者心中的完美渐行渐远。《外星屠异》比起《死者代言人》来,几乎差了不止一个档次,而《基地与地球》因为同样的原因也已然显出颓势,如若再行接续,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要成为灾难。
         
         所幸由于编辑的反对,阿西莫夫放弃了接着写基地续集的计划,转而将余生的精力投入到基地前传的创作上——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基地前奏》和《迈向基地》,有关基地之父哈里&;#183;谢顿的故事。
       前传之一:《基地前奏》
       在《基地与地球》中广袤荒凉的星际旅程之后,《基地前奏》将镜头拉回到基地三部曲开场之前几十年,繁华的帝国之都川陀。开创整个基地故事根基——谢顿计划和两个基地的哈里&;#183;谢顿,直到这个系列的末尾两部才得到浓墨重彩的刻画(基地三部曲只在开头一小段涉及了人生暮年,即将功成身退的谢顿,而这一段还是《基地》一书几个中篇中最后写完的,是为了故事的完整,在出书前阿西莫夫补上的),算是弥补了整个系列的一大空白。不仅是谢顿本人,他赖以维系其宏伟计划的心理史学,其诞生过程和具体构想,也是在两部前传中逐渐成型的。三部曲在每个中短篇开头引用《银河百科全书》的写法,为故事平添一股凝重的历史感,阿西莫夫在《基地前奏》中重拾这种方式,无疑令人倍感亲切。
       不过很明显,阿西莫夫还没有完全摆脱《基地与地球》的写作思路,《基地前奏》和上一部作品一样,被写成了游历见闻的框架,只不过这一次的游历不是在古老的群星间展开,而是在川陀辽阔表面上的不同区域间进行。但是由于这一次的主线是谢顿的逃亡历程,使得故事的矛盾冲突要激烈很多;而不同地区之间的风俗习惯差异,也比不同星球间迥异的自然景观更具可看性,因此《基地前奏》读来完全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更何况写过不少侦探推理小说的阿西莫夫在这部作品中重新祭出伏笔、悬疑等在《第二基地》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法宝,几次意想不到的转折使得谢顿的早年冒险波澜迭起,耐人回味。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从这部作品开始,阿西莫夫正式将他的另一大系列作品——机器人题材融合到了银河帝国题材当中。机器人在《基地与地球》中已经初露峥嵘,而在《基地序曲》中正式成为故事的一条主线和若干关键点上的决定因素。这不能不让人赞叹阿西莫夫雄奇的整体构思,因为《基地序曲》的巧妙设计,使得《基地与地球》中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地方,有了纵横整个基地系列的映照。可以说;《基地序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地与地球》的不足,赋予了它更多重要的意义。同时,机器人题材的加入,是阿西莫夫在创作生涯的黄昏阶段,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系列作品完美地融合到一处,其技巧之高超实在让人叹服。正如一篇评论所言,“形成一部俯仰银河帝国两万年的恢宏史诗”。
       前传之二:《迈向基地》
       作为基地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迈向基地》堪称为整个系列划上了完美的句号。阿西莫夫在这部作品中重新采用系列中篇的形式,分别展示谢顿从中年到老年的几个人生中重要环节。同时,《基地序曲》中没有解决的心理史学建构问题,成为这部作品最后要完成的任务。伴随建立心理史学的艰辛历程,谢顿、铎丝、婉达等富有传奇色彩的主人公形象,使《迈向基地》当之无愧地成为七部基地小说中人物最为立体丰满的一部作品。而摆在谢顿计划面前的重重阻力,一度令他濒临绝望,所幸每每在紧要关头总有机缘巧合,冥冥之中似有天意相助,最后一次次的峰回路转将两个基地推向历史的潮头。其间的几次生离死别,更为整个故事染上了浓郁的悲壮色彩,而在前面几部基地小说中,人物命运一直处在谢顿计划大背景下的阴影中。小说中的几位主人公均是阿西莫夫以自己身边的亲友为原型创作的形象,因此在多处细节的雕琢上尤显得心应手。所以,基地系列的最终章音符,更悲壮,更亲切,更人性。
       遗憾的是,本来这部作品中的最后一个中篇要详尽介绍谢顿生命中最后一年的生活,以及第一基地初创时期的情况,然而阿西莫夫也在这个时候走到了人生之路的尽头……所以最后一个中篇他只写了2000多字便告搁笔,我们现在看到的《尾声》这个部分,是阿西莫夫和基地系列的资深编辑一起改写的。
       圆没有终点,这是《第二基地》中的一句关键台词。而这恰恰也吻合阿西莫夫在创作最后一部基地作品时的思路——在《迈向基地》的最后部分,他提到了“群星的尽头”这一暗示第二基地秘密的象征,更提到在《基地》开头部分出现的创建基地的主要人物盖尔&;#183;多尼克,于是,这一创作历程逾五十年,内容直接时间跨度五百余年,背景辐射纵横两万年的壮丽史诗,终于在结束的同时又回到了开始。掩卷而思,恍若隔世。
       在最后的两部基地作品中,自知时日无多的阿西莫夫俨然已经将哈里&;#183;谢顿视作自己的化身,在这一角色的刻画上倾注了最后的心血——如《阿西莫夫:逸闻趣事》所言:“当阿西莫夫感到自己已经濒临垂危,显然是不能趴在键盘上死去时,他让谢顿坐在椅子上去世了。”为自己热爱的事业献身到最后一刻,是他们共同的梦想和骄傲。
       再次向伟大的作家艾萨克&;#183;阿西莫夫致敬,向不朽的《基地》系列作品致敬。
外篇 独生子女的一代影响未来中
           林莹的观察得到了专家研究的佐证。中国心理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的吴世煌教授说,目前在一些城镇地区,独生子女比例占到90%。他们是“心理脆弱的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宠爱甚至溺爱。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使他们难以客观地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上,往往表现得过于敏感或处理不当。2003年,中国心理学会对6个省市、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调查显示,人际沟通不良、关系敏感者达31%。 
       林莹看着自己的学生说:“我真不知道他们这一代人走上社会会怎么样,我的同学里已经有因为心理原因,而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女朋友的了。如果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这样,单个看都很聪明、能力很强,但是就是没法和别人合作,那会成为什么样子呢?” 
       但是根据目前的一些研究显示,1974年之后出生的中国独生子女已经开始大规模步入社会,目前我国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孩子已经超过1亿。“独生子女就业综合征”已经悄悄露头。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一名教授表示,独生子女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会给管理者带来很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不愿意接受公司纪律和体制的约束、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没有组织和集体的观念、娇气、不愿意接受批评等。广州应用心理学会会长傅荣教授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显著差别,主要在个性方面,一是独生子女责任心比较弱,二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明显。曾经有专家指出,目前大量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和“独生子女症”导致的眼高手低、不愿吃苦也有很大关系。 
       一个独生子女养12个老人? 
       27岁的尹维4年前一毕业就进入了一家外企,4年来基本月薪从7000直升到现在的近两万。在本科就读的那所不甚出名的学校,尹维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人物,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毕业生去“为金钱而奋斗”。但是尹维自己最近却一脸苦涩:相恋5年的女朋友****了。“从各方面来讲,我都应该和她结婚,把孩子生下来,何况我们俩这么多年感情也很稳定了,结婚只是早晚的事。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觉得很害怕。” 
       尹维的恐惧来自下面的一笔帐:“我妈已经下岗在家3年了,我爸也是今年退休,按照我们老家的规矩,我要是成了人结了婚就应该把爸妈都接到北京来住,不然我在家乡是要被人骂的,毕竟他们只有我这一个儿子。我女朋友当公务员,收入一般,也就能养活她自己吧。但是她也是独生子女,她爸妈早就表态了,要和我们一起住。我本来是想就买两套房子好了。但是两方家庭收入都一般,主要还是得靠我。我现在有二十几万的存款,在北京买房也就能付个首付。以后要养老婆、养房子、养车、养四个老人、还要养个孩子,我就是在公司再升一级也没什么闲钱了。” 
       据上海社科院青少年所的调查显示,有1/5的独生子女表示在婚后五年内“要事业不要孩子”,其中沉重的家庭负担是一个主要因素。清华大学陈丙珍教授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突出。据预测,2025年到204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从2。84亿增长到4亿多。到2050年左右,平均一个劳动人口就要赡养一个退休人员。如果从“421”家庭结构来看,算出来的负担更重:如果独生子女夫妇的下一代还是独生子女,那么第三代就可能出现一对年轻人赡养12个老人的局面。就算金钱上能应付,独生子女精力上也难以支撑。 
       大多数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社区养老配套服务等措施解决“独生子女养老难”。而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员杨远却认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实行大规模“社会养老”根本不可行。“美国是个市场化很高的社会,但真正进入机构养老院的只有20%,其余都是家庭养老。”“老人除了需要物质赡养外,也在呼唤精神赡养,机构养老不能给老年人亲情。如今,丹麦、瑞典等‘生死全包‘的福利国家也在提倡让老年人回归家庭养老。” 
       杨远说,上个世纪末“90%以上独生子女父母表示老年时会考虑机构养老”的调查数据是“过高估计需求”。“当时调查的准老人们真正年老时都不愿选择机构养老”,这也是造成当前养老院空床率高的原因。 
       一位独生子女曾经在网上发出这样的呼喊:“我做了一个噩梦:我变成了一只蜗牛,异常艰难地往前爬,我背上沉重的壳,是12个老人。我被压得无法喘息、苦不堪言,我哭喊、我挣扎、我绝望。”
外篇 2050年谁能过上好日子
           经济学家最不擅长的工作就是做预测,经济学家最热衷于做的事情也是做预测。Casti在《寻找确定性》(Searching for Certainty)一书中认为,经济学的预测力在各个学科中排名倒数第二,仅仅比进化生物学强一些。或许是因为经济学家自己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在公布预测结果的时候总是含糊其辞。尤其是,预测的未来越遥远,预测力就越弱,所以胆小的经济学家很少做长期预测,如果让他们预测未来5年的走势,经济学家就会战战兢兢,如果要他们预测10年后的事情,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会乖乖闭嘴、噤若寒蝉。 
       不过,也有胆子特别大的。最近,高盛公司的经济学家推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预测的是50年后的世界经济。凯恩斯说“长期我们都要死去”,尽管这话说得有点意气用事,但用到高盛的这份报告中却非常贴切。50年后,有多少正在读这篇文章的读者会仍然健在?我不知道是不是高盛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公布他们的报告时底气格外的足。 
       根据高盛的预测,在未来50年里,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高盛把它们称为BRICs)将会超过现在的发达国家G6(美、日、德、法、意、英),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一只强大的力量。以美元计,中国可能在未来四年里超过德国,在2015年超过日本,在2039年超过美国。印度的经济规模可能在30年内超过全世界除美国和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俄罗斯可能在2050年超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 
       相信很多中国人读到这份报告都会怦然心动。到不了2050年,中国就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国,怎不叫人扬眉吐气。那么,高盛是如何得到这一结论的呢? 
       根据经典的增长理论,高盛将GDP增长率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就业增长率、资本存量增长率、技术进步。然后,高盛提出了几个工作假设:首先,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结构相对年轻,所以它们的就业增长率较高;其次,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资本低于发达国家,稀缺带来价值,所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收益更高,投资率相应更高,并导致更高的资本存量增长率;再次,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技术来“迎头赶上”,所以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速度也更快(或曰,发展中国家按照固定的速度向发达国家“趋同”)。最后,由于是用美元来计算GDP,就需要讨论汇率问题。高盛认为,目前BRICs国家的汇率都远远低于购买力平价汇率水平。他们认为,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其汇率会逐渐向购买力平均水平收敛,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汇率升值是无法回避的。按照高盛的估计,BRICs的真实汇率可能在未来50年里上升300%(平均每年上升2。5%)。如果目前的经济增长继续下去,并且汇率能够自由浮动的话,中国货币的价值可能在十年内翻一番。根据他们的模型计算,在未来50年内,BRICs以美元计算的GDP增长,大约三分之一来自货币价值的上升,三分之二则来自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说到这里,高盛的预测其实并不稀奇,他们只不过假定,只要BRICs能够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总有一天就一定能够成长为大国。这倒是让我想起了一个童话故事:国王有一个十岁的小公主,他总是嫌公主长得太慢,于是遍求名医,想找到一种让公主长得更快的药。有个医师禀告国王,药是有的,不过需要时间来炼,他请求国王让他把公主带走。过了八年,医师带着公主回来,告诉国王大功告成,仙丹已经炼成,公主也已服用。国王一看,公主果然已经长成了十八岁的大姑娘。 
       问题是,国民经济的成长要比孩子的成长复杂得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也复杂得多: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上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的资源禀赋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但是改革开放政策却呼唤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政治因素如政治动荡、战争等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冲击;随着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外部环境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比如东亚四小龙的成功经验一直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所羡慕,但是,有的学者便指出,这一发展模式是源于冷战期间美国的特殊扶植,这是一种“邀请的发展”。想参加晚会的人很多,但是收到门票的却寥寥无几。如果不对这些更复杂的因素进行分析,那么长期预测并不会比算命高明到哪里去。早在上个世纪末,人们也像看待现在的东亚经济一样非常看好拉美经济,像看待现在的中国一样看好阿根廷,结果呢,阿根廷至今仍然是一个缺乏增长动力的国家。 
       不过,就算高盛的预测只是做了道平淡无奇的练习题,但是他们的研究仍然能够给我们以启发。 
       首先,如果到2050年BRICs果然超过了G6,世界经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