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冰人幽灵-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类虚拟进化计划,就是把所有人的思想输入到与现实世界完全一致(偏差极小的)的虚拟实境之中,然后通过配以巨大的能量调整虚拟实境中时间的流速(调快)。这个虚拟实境在花了差不多四个世纪长成直径?高度?的水晶巨塔,人们称其为光芒之塔。用于调整时间律动的能量用了五个世纪收集,在启动光芒之塔的最后一刻,除了一直以来所收集的能量,地球上一切的可利用能量都被征集,所以地球在一瞬间呈现了几千万年前的地球,一半黑暗一半光明的地球,再也没有什么灯火闪烁的大都市了。 
       然后,事故和收割者出现。事故源于反人类虚拟进化计划,?组织。他们从某种程度上成了收割者的助手,后来又成为收割者的敌人。人类虚拟进化计划的初始思想是,把完成进化的重要数据返反人体,存储于水晶骨架之中,而人脑沦为类似于CPU的角色,只负责调用数据。人类从一世纪之前便有计划地改造人体的物理表征,用生长水晶逐步取代人体原本的骨架。 
       收割者,他们隐匿于一颗每76年就会光顾地球一次的大彗星的冰层之中。他们是记录地球数据的生物型计算机。有智慧体的表征。但是他们是受委托的角色,他们的背后还有更神秘的主人。生长水晶的发现并不是偶然,而是他们计算安排的结果。他们的任务就是收集升华后的智慧体。具体的说就是负责收集光芒之塔。他们的生物技术非常发达。这点让他们牢牢占据了主动权。以下是他们毁灭世界的一些描述:在光芒之塔启动后约一周,世界各地的大都市上空出现了无数让人惊异的巨鸟,像巨大的舰母把一个一个的城市笼罩在黑暗和恐慌之中。根据飞掠巨鸟上空的飞行员的描述,它们的背上是一座巨大的山,覆盖了森林,在山的顶部是一个巨大的湖泊!神话学的专家根据这些描述惊奇地发现,这跟美洲印第安民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巨鸟的描述几乎完全一致,雷鸟。在山地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中雷鸟只是一种双翼能发射出闪电之箭的小红鸟,他们喜欢双翼便为响雷;但在太平洋沿岸的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中,雷鸟却是一种身负一湖的巨禽,它们为降水之源,专噬鲸鱼,吐其骨于群山之巅,它们常出没于大地上空的风云王国中,为隐身的精灵。但是后来确实出现了那些所谓小红鸟的雷鸟,从人类的眼中它们看上云的确是一种鸟的形体,但是在收割者的眼中它们是他们的小型飞行器,他们驾着它们从他们巨型的宇宙航母雷鸟上起飞,然后去毁灭那些代表了这个文明的钢筋混泥土的森林。 
       经过最终的调停,部分人类还有包括耸立着光芒之塔的澳洲大陆整块地被他们移往了另一个宇宙。这是一个人造宇宙,只存在一个七卫星(事实上应该是六卫星)系统的行星系。光芒之塔和之前被收割的升华智慧体都被按排于?(粉红色月亮)的第一正常轨道上的纳尔茨韦,?行星系最大的一颗行星上。这颗行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水球,由某种奇点装置产生重力,各块被收割来的光芒之塔以及它们耸立的大陆都漂浮于水面之上(大陆基部有某种反重力装置,可以抵消一些重力又不影响基部之外的部分)。但是由于存在约76地球年的最近点,纳尔茨韦上的水体会和?(粉红色月亮)的强大引力,被全部带走,填充于贯穿于其南北两极之间的巨大空洞之间。于是纳尔茨韦就会被迷漫在水汽和云海之中,等待下个76年最近点由?(粉红色月亮)的另一颗银色月亮从它那把所有的水带回纳尔茨韦,恢复水天堂的雅称。 
       这里涉及到?(粉红色月亮)和那颗银色月亮的一些事情。?(粉红色月亮)是一颗双星核的行星。在这个行星系被创造之初,出于意外被一颗运动速度极快的小行星闯入其大气层,由于它本身的运行轨道和小行星的轨道形成一个极其奇妙的角度,致使小行星径直地从地磁北极贯穿整个星球并且直接从地磁南极飞出,小行星经受高温融化成一颗为原体积五分之一左右的高密度金属卫星,这就是后来的那颗银色月亮。地核经高度的冲击融化渗入原先的地幔的中心位置附近重新凝聚成两个相隔遥远的独立地核,这种奇迹很难在另外一个行星重新试一次:因为要有一个难得一见的大行星,还有一颗极其高速的行星,还有那大量的海水。缺少其中的一样这颗粉红色月亮就会被撕列开来。 
       ?(粉红色月亮)原本是一个水世界,整个星球被海洋所围绕。海水蜂涌而进那个被撞击出来的大窟窿,迅速冷却了地幔层附近的熔融状态的高温地带形成新的体系从而避免了整个行星的崩溃,虽然剧烈的气化产生的大爆炸让行星短暂地陷入了史无前列的大地震,海啸飓风一下子在世界各地风起云涌。但大约在数日之后就消失了,因为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注入了那个大窟窿,形成了一个贯穿南北极的巨大湖泊的主体。而那颗闯祸的小行星则由于被削弱了冲劲,乖乖地被里星所捕获成为了它的卫星。在当地语中这颗银色月亮被称为潜水者,它由于受两个引力的影响,在环绕?(粉红色月亮)的一个周期中会有两次经由贯穿南北极的巨大海洋,像蜜蜂一样跳着「8」字舞。所以事实上水天堂上的水最终也是来于?(粉红色月亮)的。 
       这个异宇宙是一个没有恒星的宇宙,所以这个行星系的太阳其实是一个非常温柔的白洞。它的位置位于第三正常卫星轨道上。黑洞可以会改变时间的流速,会让时间变的缓慢慢,而白洞则相反,会加快时间的流动,但是影响的范围极小,而且由于是人工控制的白洞,被限制在了一颗巨大的透明晶体的范围中。所以事实上,这颗行星系有两个物理时间系统,通过白洞发出到达各个卫星以及行星的光其实是在白洞表面在一段时间内积累的矢量总和,所以说即使有人进到了白洞光和能源的集聚区内也不会被那么一点温柔的热量burn out。通常他们把它也当成是?(粉红色月亮)其中的一颗卫星。 
       天堂岛中关于世界观的解疑,大致上,看了以上的东西就可以明白了。 
       另外附一些名词解释: 
       01。水晶头骨:考古学上发现的人西伯莱人以及其它某些民族中“超载了当时的技术的工艺品”(工艺品。。。当然没这么简单了)。具体消息请参看某本叫《水晶头骨》的考古学纪实文献。 
       02。亚特兰提斯大陆,穆大陆:分别消失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上拥有未知超文明的大陆。 
       03。他们在觉醒的时候对我说:“你和你所居住的世界,只不过是无边海洋无边沙岸上的一粒沙子。” 
       在梦里我对他们说:“我就是那无边的海洋,大千世界只不过是我的沙岸上的沙粒。” 
       为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哲理诗《沙与沬》中的诗句。 
       原句为: 
       They say to me in their awakening; You and the world you live in are but a grain of sand upon the infinite shore of an infinite sea。 
       And in my dream I say to them; I am the infinite sea; and all worlds are but grains of sand upon my shore。 
       04。纳尔茨维(Нарцвы),该设定取材于高加索神话。纳尔茨韦在阿布哈兹人[高加索]神话中的彼岸世界,又为死者灵魂栖身的天堂。相传,所有灵魂必须经由头发丝拉起的桥才能到达纳尔茨维。桥边有一只猫不断地往桥上涂油,以增加通过此桥的危险性;同时,有一条狗则用舌头不断地舔桥面,帮助来者比较顺利地通过。
外篇 科幻与武侠的印证
           科幻与武侠的印证
       □ 胡行
       如同在《科幻文学之路》中写到的,科幻与武侠是两类新兴的领域,但在这两类新领域中,武侠文学已经先一步的完善和成熟了,究其原因无外乎是出现了一批优秀武侠作品大师及其麾下的超一流作品。 
       科幻的起步也并不晚,但在这场马拉松长跑中毕竟是落后了一步。 
       原因何在? 
       前面我还写到过电影对科幻文学的深刻影响,中间曾提到过一个所谓的“真实性和想象力”,由是可以回来再看看武侠作品。 
       武侠文学里出现的人物事迹要么来自于历史——且不管是否正史野史,总知这些东西是为人所知道的和可以理解的;要么来自于社会,包括对社会现象,人情世故的看法。于是当大师们将这些东西有机的融合起来后,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比较熟悉的、可以为自己认可和接受的世界,他首先不用为想象这个虚拟的世界过分操心,他只需要享受即可。 
       而科幻文学,其根源来自于“科学幻想”。它的本身有种超前性,是对未来的一种不可知的事物的预测,或说是对现实世界中有技术含量的东西进行再加工。当读者的知识层度尚未达到一定地步时,让他构思作品中的东西是比较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科幻电影受欢迎的原因,因为画面的东西是具体的,看过以后会想:哦,原来如此。 
       但在武侠文学中也有一些东西是读者不一定会明白的。如武功招式,路数。假想一下您看的是一部武术动作分解说明,请问这东西还有多少人来看?说白了这是属于专业书籍了,普通读者是很难接受的——除非他是个武术爱好者。可武侠文学却偏偏有人看,而且数量巨大,这该怎么解释?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武侠作品中的招式是一种被幻化了的艺术,它在整部作品中是用来烘托“侠”的能力的,而“侠”——亦即人性,才是整部小说的重点之重点。 
       科幻文学中对技术的描绘到是少了一点这种东西,请注意科幻的全名是“科学幻想”,如果对照武侠文学的“武”“侠”来说,科幻即是“科学”与“幻想”的结合。 
       “科学”与“幻想”该怎么结合呢?“科”多了就成了专业性文字了,“幻”过了不能让读者产生联想力,二者少了又没有吸引力,这还真是摆在科幻作者面前的一个拦路虎啊! 
       科普文章帮了科幻文学的大忙。我们知道,描写飞碟的科幻作品是出现在报刊杂志的报道之后,此后的外星生命的传闻又纷纷出笼,人们开始对外太空生命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这时候,我们的科幻描写就方便多了,同时也给人们的想象提供了更多的文学资料。如同推测外星飞船的动力装置和外星生命的适应性一样,我们的思想会用前面所知的理论来解释它们,这就像科幻作品中一般都是“光速飞行”、“激光武器”、“电磁力”一样,有创造力的则可以将某些已有的东西发展至一个极限。 
       如同武侠文学一样,科幻文学在对科(也是叫技术性)的描写上拥有了幻化性,但与武侠作品不同的是,武侠的招式的幻化万变不离其宗,它来源于一个已经被人们肯定的“武”字。而科幻的技术幻化性却超出一个人的想象力。NAS是什么?X0735为何物?读者只知道它是一种外星东西,什么样式却无法得知。请看:某人手中拿着一支步枪。好了,这个人物已经站在我们面前了,更详细一点则是:一个高大健壮的黑人男性,手中拿着一支某某牌的步枪杀气腾腾的如何如何。我们很容易接受这个角色,不用过分去联想。但如果这么写:RX持着NAS系统如何如何。完了,想象的空间是很大的,只可惜每一位读者并不一定是作者,他要从容易认可的角度来接受一段文字,这时我们有必要将这段文字形象化和抽象化(之所以不去具体化是因为有时过细了反而显得罗嗦),只需抓住最富特征的地方来写即可:RX被一团绿色的光晕笼罩着,从这光晕的一侧伸出一个黑色而笨重的金属物,绿色的光晕逐渐变红,金属物的前端一团电弧光正在慢慢的聚集闪烁不定(这家伙想要干什么就要各位来联想了)。 
       武侠文学写的是人,这是它与科幻文学不同的最大点。科幻文学包罗万象,对于各种虚幻事物的描写要我们用心来构架。 
       写人的形貌一般来说比较简单,一个人我们描写出他的个头、语言、服饰即可大致的圈定这个形体,再细致一点用“美如天仙”、“貌似潘安宋玉”就勾勒完毕,至于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我们只要知道“美如天仙”、“貌似潘安宋玉”就明白啦。因为这些代词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的已经熟知的,接受起来容易些。 
       外星人的描写如果按上述来,首先给不出“另类”的味道:但见一生命体,身着长袍,言词低俗,就如同西楚霸王再世。这到底是在写谁呢?虽有新意但不可取(至少目前),因为科幻必定是要一种与众不同的口味的。 
       科幻也有写人的,但在技术描写上要考虑武侠文学的路子,即把技术幻化成一种包含一定技术量的艺术形式。 
       在武侠文学的对打中,往往总说“某侠一招‘你来我往’,这招端的厉害,乃是某派不传之秘籍……使将出来只半招便制住某恶。”倘若说“某侠一招‘你来我往’,且慢,这招乃是双掌立于胸前先,左掌向前递,右掌绕过左肘同时右脚重心前移……;某恶见势不妙,左腿向后退一步,右掌同时在身体前向左推……”这般写法只怕一本书要重达二十几斤。 
       那么科幻在对技术环节进行描写时需要简洁明了,多了同样显得罗嗦,但一定要抓住事物特征才能符合推广科幻的目的。
外篇 '杂感'梦境与关于恐怖
           总是希望通过做梦获得创作灵感,在经过大约两个月几乎无梦的时段后,终于有了点似乎能引发点什么的东西。
       大年初三下午去同学家做客,和他聊到了关于恐怖电影之类,以及大软05年3期关于恐怖游戏电影的专题,编辑Little Wing称一直自认为胆子很大,但在连续两周不间断观看恐怖片之后仍然陷入深深的恐惧中不能自拔(这件事对我有点触动,因为我也总认为自己胆子大于常人,而又对恐怖片有兴趣,总是叹息恐怖片看得太少,我只看过《鬼娃娃花子》)。而我这个同学声称坚决不看恐怖片,并且拒绝读我的恶心大作《究极屠宰场》……嗯,这是在分析这个梦大概的由来,我那些后来成为文章创意的梦境似乎都很明显地来自于当天白天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于是,在凌晨五六点钟的样子开始做这个梦:在我们家所在的胡同里正在举办恐怖图片展览,旁边有关于图片的说明,后面的没什么,都是我梦中常见的破碎的尸体之类,主要的是前面的,说明上说有些东西等我们成人之后就觉得没什么可怕了,但对于儿童来说简直是恐怖到了极点,对应的几幅画是:
       一幅极为普通的画,只有非常仔细看才能看到画中隐藏的眼睛,而到了漆黑的深夜,画的其它部分都看不见的时候,只有这双凶狠的眼睛放着寒光;
       另外一幅画是上下平行的几条龙,仔细看,龙身却是一条条血迹斑斑的手臂;
       一排只穿着内裤的人体,在暗夜里看上去这些内裤却是一排尖利的牙齿;
       还有一座名为“爱因斯坦”的黑色石雕,表面上看去就是粗略的爱因斯坦半身胸像,但在暗处的某个角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