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论平等〔法〕皮埃乐勒鲁-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源。

    埃塞尼教可以追溯到摩西法典的最初时期,而摩西法典自身又可追溯到原始宗教。但是埃塞尼教是犹太教中几乎失去了光泽的一种教派,而犹太教自身又是在许许多多不同的偶像崇拜和宗教信仰混合共存时期的犹大帝国里一支默默无闻的教派。基督教徒说,应该拯救人类,就是说应该用某位圣者的鲜血对人类灌输真理的学说,以使全人类将来有一天能在自然的、神圣的法则中生存。

    所以必须让耶稣及其身后的圣保罗曾经做过的事情来摧毁地球上一切虚假的宗教,同时使神圣哲学从它被埋没的狭隘圈子里走出来。耶稣以他激昂的。。。。

    感情,以他自己的献身这样做了,圣保罗以他辛勤的劳动、他的学识以及他的献身行动也这样做了。当我举出耶稣之后的圣保罗时,我并没有忘却其他圣徒,他们是耶稣的亲密同伴,

 263

    第十二章952

    是他事业的合作者;也没有忘却一大群皈依基督教,并带来了东方世界的传统和希腊、罗马的天才权威的哲学家;也没有忘却一大批伟大人物,他们追随初期的皈依者,成为最初六个世纪时期的圣父;也没有忘却无数遭受种种凌辱和痛苦的殉难者,其中有男有女,他们尤其以自己的行动表明他们的忠诚和牺牲;最后也没有忘却那些孤独者,他们生活在荒野的地方,对于生命的新概念充满激情,对于尘世间本来寄托的无限期望而又失望了的灵魂仍然抱有希望,并且最终模仿埃塞尼人以修道士的生活来表达他们的意愿。

    事实上,哪一个基督教徒能够把圣人同圣人中最圣洁的人——耶稣割裂开来呢?

    不,这事业并不专门属于耶稣,这是集体的利害一致的事业。

    因此可以说,耶稣好比是人们揉进面团里的酵母,使面团发酵,并产生出面包。

    从我们这个时代的观点出发,对耶稣作别的理解,只能把他偶像化。

    我们对于启示者能够表示的最大敬意,乃是把他们统一在永恒的、内在的启示之中,这启示曾给过摇篮时期的人类以光明,它将在人类发展的各个时期永远给人类以光明。

    既然如此,把人们理应称之为神圣救世主的那个人列入先人的行列——救世主的来临和死亡实际上标志着人类的复兴时代——会有什么亵渎宗教的行为呢?

    的确,找出从基督教的创立者耶稣上溯到摩西的这条光辉道路,根本就不是什么亵渎宗教的行为。

    同样,找出从摩西通向奥尔佛,从摩西、奥尔佛通向埃及,从埃及通向沙尔代和印度之间的道路,更没有什么亵渎宗教的行为可言。确实,在我们刚才进行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的这些关系还尚未达到它的深度;但是,只要有一颗纯

 264

    062第二部分 过去

    洁赤诚的心,只要全心全意地寻求真理,我们就会找到这些关系的踪迹,这样我们至少能用基督教起源自身进一步阐明这条重要的真理,即基督教是从古代城镇向所有的人传播开的。。。。。。。。

    就我们达到的理解程度而言,基督教的全部历史已经揭示出来;既然它的深刻意义已经阐明,我们认为要想深入地对这部历史作一次新的阐述,那也并非难事,可是我们还是不花这番气力为好。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序言中指出,他曾屡次着手撰写他的这部著作,但曾屡次搁置下来;他说他曾无数次想把他写好的文稿扔掉;最后又改变了主意把父亲传给他的双手放了下来,说他追求他的目标而没有一定的计划,说他每次发现真理,总因感到不满意而抛掉。

    “但是,”

    他补充说道,“当我一旦发现了我的原则的时候,我所追求的东西都朝我滚滚而来,。。。。

    而且在二十年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我的著作开始、增长、成熟、完成。“

    幸福的孟德斯鸠!

    十八世纪并没有给予我们这样的空闲,让我们在整整二十年期间,从容地酝酿琢磨,最终完成一部著作。

    第十三章对第二部分的结论

    不管怎样说,我们以为在这本书里已经揭示和阐述了一些原则。

    如果上帝欣然同意的话,在我们有可能去理解和展示

 265

    第十三章162

    这些原则的各种后果以前,我们马上就对这些原则加以概括。

    唉!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和骚乱的时代,特别是我们的生活里充满着困难和障碍。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如此痛苦的时代,我们思考问题就是从这样一个时代出发的。在本书的标题为“现在”

    的第一部分中,我们在研究当今这个社会时承认和证实了以下各点:第一、法兰西革命的政策或政治理想可以确切地概括为这样三个词:自由、平等、博爱;第二、平等是一项原则,一种信条;而平等这个词的革命。。

    象征就意味着:平等是一项神圣的法律,一项先于其他一切法律的法律,一项派生其他法律的法律;第三、这项原则,虽然根本不曾付诸实践,但至今仍然作为正义的准绳而被接受下来;第四、今日之社会,如果从某一个角度加以观察的话,它除了这项原则以外,别无其他基础;第五、当前社会的弊病就是这项原则和它的对立面的斗争的结果。

    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自然秩序中,如同迄今人类智慧所能认识的那样,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管这项原则的合理的结果是什么,它们终将会得到实现;同样在我们今天所想像的老城区内,公民与公民之间是平等的,不管这项原则的合理的结果是什么,它们终将会得到实现。

    然而,在我们这样获得了“现在”

    部分的意义之后,我们要

 266

    262第二部分 过去

    追溯到“过去”

    ,以便了解我们对于平等这一信条所抱的希望是否能够得到证实,或者遭到否认。

    因此写出了本论著的第二部分即“过去”。

    而过去部分完全证实了我们在现在部分中发现的真理。。。。。

    我们深信人类早先的生活包含着平等的萌芽。一切伟大的宗教,一切伟大的哲学,一切伟大的立法,都包含着这种萌芽。

    本著作第二部分的总目标则是为此提供明显的、确实的证据。

    宗教的深刻意义,可以说是单一的、永恒的、一致的,但在连续的各阶段上,又有多种多样的启示,这可以从我们对一些文本进行对照和评注中明显地表现出来。宗教从本质上说是人类的团结,而平等是它的一个侧面。

    如果平等在一个时期的发展和在另一个时期的发展具有同一进程的话,那就谈不上什么进步。然而进步,不论其主因是什么,则是人类的法则。

    我们对于过去的全部研究应该使我们证实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平等的萌芽总是存在着的;另一方面是这种萌芽过去从来不曾发展到象今天这样理想。

    但是我要重申,永恒的启示体现在一切伟大的宗教之中,它始终声称维护人类平等。

    因此,在过去部分中产生了一种矛盾,我们一直在加以研究和澄清。

    这种矛盾仍在继续,这就使社会法权至今缺乏基础。

    人类平等一旦被理解和接受,它单独就能给政治权利提供基础。

    所以我们再次重申,迄今为止,法权从来没有得到人们的承认。

    我们在证实这一点时指出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孟德斯鸠所有政治学家只知道在法权问题上罗列事实。

 267

    第十三章362

    我们不必回到我们曾经从这个角度对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所做的分析上去。亚里士多德把事实当成理想,而柏拉图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只看到理想却看不到事实,这是由于他幽闭在特权阶层之中。

    原始的宗教高于柏拉图的理想;这就是为什么摩西法典,无论在创世信条或在立法之中,包含着人类平等的原则,并能战胜一切妄图把平等原则不同程度加以诋毁和歪曲的宗教与哲学。

    基督教(其正宗出自摩西法典)

    曾对平等作出了新的贡献,同时为人类提出这样的告诫:“你们大家都是同一个上帝的子孙,你们大家都是兄弟,你们要象兄弟般的相亲相爱。”

    但是正象我们指出的那样,基督教出自摩西法典教派,即埃塞尼教派,它不能超越埃塞尼人的科学以及他们的实践。

    基督教僧侣的恬静生活只是埃塞尼人生活的翻版;当基督教统治到全球的时候,它使“反博爱”

    ,亦即不平等继续存在下来。为了捍卫自身的存在,基督教不得不承认和乞灵于精神和世俗、神圣天国和地面王国、上帝和恺撒这种虚假荒唐的区别。

    所以真应该说,福音书的来临只是直接影响着感情,对于认识,对于活动只能间接地发生作用。基督教并没有带来平等的科学组织形式,因此尽管人类平等的原则曾由耶稣以博爱的名义予以宣布,它实际上只局限于成为类似以仁慈为主导思想的一种乌托邦,这个乌托邦同时包括和联系着上帝的爱与人类的爱。

    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后,人类还需要取得一大进步,以便使新的哲学上的进展成为可能;同时从柏拉图到耶稣-基督的一段历史,人类跨出的这一步是在缺乏新的思想光辉

 268

    462第二部分 过去

    和无其他理想的条件下实现的,正如上面所说,耶稣以后,人类还需要取得一大进步,才使新的哲学上的进展成为可能;同样,从耶稣到十八世纪末和法国革命这段历史,人类要跨出的这一步也是在缺乏新的思想光辉和无其他理想的条件下完成的。

    就这样,人类平等逐渐地、艰辛地、不停地从阻塞它的障。。。。

    碍中出来了,而这障碍正如我在下面本著作的总的结论中马上要说明的那样,决不是其他什么,正是等级阶层。在摧毁与。。。。

    家族有关的原始等级阶层的同时,人类平等首先以个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并称之为自由。

    在摧毁继原始等级阶层之后的关。。

    于国家、城镇的等级阶层同时,人类平等又以感情的色彩表现出来,并称之为博爱。在摧毁或准备摧毁与封建制、所有制有关的第三种形式的等级阶层同时,人类平等以另一种面貌表现出来,它既包括个人也包括他的同胞,而且把他们的利益集中在同一法权之中,这才最终称之为平等。。。

    我们就这样在结束了对过去部分的研究以后,又回到了在本书开始时①心理学已为我们阐明了的结论上来。这就是人类本性的三方面:知觉、感情、认识,并相继表现为自由、博爱、平等。

    事实上,人类本性表达出三个不同概念的词,虽然它们混合在生命的统一体之中:知觉、感情、认识。

    生命的这三个方面产生人们随意可以称呼为权利或义务的三种需要:自由是对知觉的反应;博爱是对感情的反应;而平等是对认识的反应。

    ①见本书第一章。

 269

    第十三章562

    这三种在世界上起作用的需要创造了人类历史。所以历史上出现三个时代。

    自由相应于西方的童年,博爱相应于它的青年,而平等相应于它的壮年。

    促使西方发展的一切事物,都是按照个体生命发展的规律而演变的。

    那种与知觉生活相对应的自由的表现,非常明显地相当于人的童年时期。正象诗人所说,孩子们热爱他们的自由,但他们有意识地对别人毫无怜悯之心,尤其是缺乏承认别人的权利观念,他们也不懂得别人的权利是怎么一回事。

    那种与感情生活相对应的博爱非常明显地相当于人的青年时期。青年是爱情、友谊、热忱的年龄。最后是平等,它与理智生活相对应,非常明显地相当于人的壮年时期。

    人类,如同单独一个人一样,连续不断地经历了这三个阶段;最终将它们连接在一起。自由成为现代人的权利;博爱成为他的义务;而平等则是他的权利和义务赖以建立的一种学说。

    历史演变的终结,无论平等怎样毫无组织,缺乏内容,平等总是灵魂的法则,各种法律的法律,它是一项法权,一项唯一的法权。

    于是人类拥有三个不同的词,虽然它们相互包涵在一起。

    实际上,地球上要么既不存在法权也不存在宗教,要么今天连自由都无所谓了;——也不再有博爱;因为基督主义的博爱只能实现不平等和施舍而已了——也不再有平等:因为不能实现自由和博爱的平等,只能是虚幻的平等,它决不能满足人类

 270

    62第二部分 过去

    的本性,正象今天它所显示的那样。

    如今的公式是完整的,它期待着一种解决办法;它既是三位又是一体:自由——博爱——平等。

    至于我们这些来自于过去的人们,又几乎从流逝的现在中显露出来,我们正面临着将要实现这三个词的未来。。。

 271

    结论或过去的普遍规律

    第 一 章不平等的三种可能或等级阶层

    我长时期带着痛苦和焦虑研究历史,寻找过去的普遍规律,以便为我和他人从几百年来明显的混乱当中找到秩序,也为了以后不再产生如赫尔德①所讲的那种灵魂错乱:“我认识了多少这样的人,他们在人类历史的汪洋大海中,徒劳地寻求上帝,他们在这个物质世界的永恒的领域里,用他们心灵的眼光瞥见它。他们总是抱着喜悦的激动心情,从一草一木、一砂一石上认出了它!

    在地面上建造的寺庙内,四处响起了赞美威力、永恒和智慧的颂歌。

    反之,在人类活动的舞台上,处处看见的只是盲目的感情、无节制的暴力、进行破坏的诡计和昏沉沉的善良意图之间永无休止的冲突。历史就象悬挂在宫殿角落里的张开着的蜘蛛网,而那错综复杂的网丝上仍然停留着那只编网的蜘蛛,它为了躲避别人的目光而掩饰不久前发生的一场残杀的种种痕迹。

    然而,如果说自然界中存在着一个上帝

    ①赫尔德(Herder,174—1803)

    ,德国哲学家、文学家。他在研究语言文学理论方面反对古典主义的观点,突出人民的作用;在哲学方面,他不赞成康德的论自然的哲学,以及他的历史观点,他着重研究人类文化和语言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译者

 272

    862结论或过去的普遍规律

    的话,他也应该存在于历史长河之中。

    因为人类也是创造的一部分;而且人类即使在他感情冲动、直至他最后误入迷途为止,都没有不遵循那指导天体运行的同样美好、同样静止不变的规律。“

    以下就是过去的规律,正如玄学和历史使我认识到的那样:根据莱辛的观点,人类必须经过连续性教育的各个阶段。

    所以人类要到达平等阶段,必须先经历三种可能的不平等:1。

    家庭等级制度,2。

    国家等级制度,3。

    所有制等级制度。

    人类渴望摆脱这奴隶制的三层等级制度,以实现自由。

    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特点。

    我们如今处于两个世界之间,处于一个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