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香港商战风云录(下)-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朴窭沙税言吹挠没厝ネ猓沟冒炎约旱挠窭晒善蹦玫揭凶觥〉盅夯拐9墒邢籼酰忻裎殴缮洌怨墒泄擅裎饕韵蟮摹督鹑谑北ā贰∥奕宋式颍怀霭媪�72天便轰然停办,创香港报纸寿命最短历史纪录。 玉郎集团是出版业而非证券业,却用主要从股市集资而来的4。7亿巨款 投资证券,超过集团市值的4成以上。股东怨声载道,证监处勒令玉郎集团 停牌6天,接受调查。1988年5月,联交所就玉郎集团董事局不遵守上市条 例,瞒着股东将重要的股份及资产进行交易,予以公开谴责,并警告云云。 玉郎集团形象大损,股价暴跌。往来银行情知不妙,落井下石,强行逼 债。为逃清盘厄运,黄玉郎只得减磅套现还债。 1988年9月,黄玉郎所持集团股权降至36。4%,控股不牢。若狙击大师 刘銮雄不是黄氏的同乡,伤口尚未痊愈,首先狙击玉郎集团的,必会是刘銮 雄。 大概命运安排黄氏只配从事漫画业。历史教训告诉他,他一涉足他业, 必一败涂地,回到漫画界,才能越窜越红,利钱滚滚。 黄玉郎“脚踏实地”,专注漫画出版。大股灾后市景清冷,不过有“黄 玉郎”这个金招牌,漫画出版物受损不算大。黄玉郎眼看香港漫画市场日趋 饱和,集团已获得9成占有率的辉煌业绩,便船头一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漫画读物接踵打入美国、加拿大、日本、台湾、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地市场。 其中英文译本的武侠漫画在北美最畅销,黄玉郎成为世界级的漫画巨擘。 黄玉郎见绩心喜,又骨头轻轻,举手投足,不减昔日玉郎大帝的威风。 岂料,狙击手的触须正似利爪探出,欲摘取大帝皇冠。 大帝入狱 1989年2月11日,梁伯韬任主席的百富勤融资公司,代表Spacemen向 玉郎集团提出全面收购,每股作价0。8港元。 Spacemen的老板是出版奇才郑经瀚。郑氏原在星岛报业集团任职,数年 前创办《花花公子》中文版和《资本》两份杂志而名声大噪。郑氏也是潮籍 人,商场无父子,同乡之谊在商业利益面前自然会薄如一纸。这次全面收购, 需动用6亿现金,足见郑氏实力不浅。 话说黄玉郎此际正在东流,与日本出版商在艺妓馆欣赏歌舞表演。闻悉 后院失火,立即飞赴香港,组织反击。几个回合之后,郑经瀚显得后劲不足 ——因为有个神秘的第三者在市场高价吸纳玉郎股票,郑氏渐渐偃旗息鼓。 黄玉郎陷入四面楚歌之中,焦头烂额。为保住本土,忍痛割腕断臂,先 售玉郎中心 (原新闻大厦),又售出畅销大报《天天日报》的7成股权,套 回3。37亿港元现金,用来反收购。然而,不敌第三者强大财力,股权未增至
… 页面 58…
5成。 开战两个月后,这个第三者露出真颜,原来是郑经瀚昔日老板、星岛集 团主席胡仙。郑氏与胡氏是串通一气,还是胡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呢? 不得而知。胡仙是东南亚报业女皇,昔日黄玉郎扩张之际,曾收购胡氏家族 的新闻大楼与《星洲日报》。不可一世的玉郎大帝如今落魄,女皇自然要还 以颜色。 胡仙透过美国信孚亚洲吸纳玉郎集团股权,所持股权已达3成,另有5 成认股权证。进而用认股权证换取正股,冲淡黄玉郎所控的股权。 黄玉郎平时做人不圆融,狂妄自大,把商界朋友都得罪光。幸得老朋友 钱国忠未弃他而去,在危难之中鼎力相助。钱氏联合亚视的林建岳,借钱给 他从詹金宝财务公司和渣打银行赎回按揭出去的股份。与此同时,穷途末路 的黄玉郎以瞒天过海之术,编造假帐,套取玉郎集团的现金,孤注一掷,以 求击溃报业女皇的围剿。 不料东窗事发,1989年4月,廉政公署接到举报,搜查玉郎总部。6月, 调查机构初步查明黄玉郎做假帐套取现金的事实。黄玉郎被迫辞去玉郎集团 主席职务,由好友及债权人钱国忠接任。 钱国忠屁股坐稳,脸色一变,追究起老友及前任的“坏帐责任”来。11 月底,钱国忠、林建岳向股东发函,声明将循法律途径,没收黄玉郎向他们 借钱抵押的玉郎股份。年底,钱国忠入禀法院,进而提出要收回黄玉郎浅水 湾豪华寓所、私家车、3个俱乐部证、14部大哥大和1部传呼机,以清债务。 黄玉郎这才发现,原来老友(钱氏)老乡(林氏为潮籍人)坏起来,比 蜈蚣还毒。黄玉郎无钱抵债,又不甘玉郎落入钱林二人之手,便想起宿敌胡 仙。 黄玉郎连横胡仙一拍即合,由星岛旗下公司Arbus贷给黄氏1。3亿港元 现款,但有个条件,需将黄氏拥有的3成股份抵押在Arbus。黄玉郎知道这 是一道紧箍咒,为报钱林二人的反目之仇,忍痛走了这步。黄玉郎拿这 1。3 亿港元换回钱林二人的1成股权,终于将他们撵出玉郎董事局。 聪明的胡仙并没以1。3亿港元的债务要挟,斥资鲸吞黄玉郎按揭在Arbus 的3成股权。胡仙只是未收回收购玉郎散股的指令,她在钱林二人入主玉郎 董事局前,已购得近3成玉郎股权。现在,胡仙的代理机构信孚亚洲宣布, 已收购到玉郎集团47。5%的股权。 胡仙成为玉郎第一大股东,顺理成章入主玉郎董事局。 黄玉郎当头挨了一棒。钱林二人虽入主董事局,还不是真正的股东老板。 而胡仙这一手,如竭泽捕鱼,烧林驱鸟——连玉郎大帝的栖身龙床都给端跑 了。 黄玉郎恼羞成怒,于1990年初,入禀法院,指控胡仙违反口头承诺。法 院裁决黄氏指控不成立。 黄玉郎与钱国忠、林建岳、胡仙等人,忽而为友,忽而为敌,传媒沸沸 扬扬,令读者叹为观止。 1991年9月5日,黄玉郎40岁之日,香港高等法院裁定黄振隆涉嫌造 假帐、欺骗股东和债权人的罪名成立,判决黄振隆有期徒刑4年。 昔日叱咤风云的玉郎大帝,被关进赤柱监狱,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1993年4月20日,黄玉郎提前出狱。赤柱监狱前,围满“恭候”的有 记者,自然还有他的旧部下。黄氏仍是往昔的骄横之气,他攥紧拳头说:“我
… 页面 59…
在市场仍然叫座!” 黄氏仍可靠那支秃笔过上相当舒适的生活。他念念不忘失去的江山。他 先筹借1。6亿港元,加利息赎回抵押在胡仙手中的39%玉郎股权,控股量与 胡仙的47。5%%相差不到1成。 事实上,黄玉郎要夺回江山是不可能的,双方的股权都超过 35%临界 点,黄玉郎必须向全体股东全面收购,则需动用 8—10亿资金。内外交困的黄氏,无论如何都筹不到这笔巨款。并且, 财力雄厚的胡仙,很容易反收购将自己的股权增至50%以上。 黄玉郎面对现实,将玉郎股份的2。2亿股,出售套现4亿港元,还清借 款,还剩2亿多,另组玉皇朝出版社。就玉皇朝这个社名,透出黄氏欲做“玉 皇大帝”的勃勃野心。 黄玉郎还能重振雄风,实现他的“帝王”梦吗?
… 页面 60…
第六十五章 佳宁翻船 联合系走为上策 陈松青擅长创作“新天方夜谭”,盛传他具有神秘的海外政府背景。陈 氏的佳宁集团更如海市蜃楼,年益利可与汇丰比肩。银行家的死,导致陈式 神话的破产。联合系的李明治,比陈松青更胜一筹。他擅玩股市魔术,先后 招致澳洲、香港证监机构的大调查。李明治走为上策,洋大人唯有干瞪眼。 罗鹰石已80多岁,仍然精神矍铄。 相比黄玉郎,陈松青和李明治,一个比一个高明。 打个不贴切的比喻,黄玉郎就像“此地无银三百两”中的阿三,偷了三 百两银,却要在原处立个自我辩护的招牌:“隔壁阿三不曾偷”。黄氏有“贼 胆”,无“贼术”,留下颇多破绽,自己给自己安排了一条路——通向赤柱 监狱。 陈松青创造了一个神话,神话破灭,导致倾家荡产。不过受损最大的, 要算银行、股东及两个“屈死鬼”。传闻陈氏涉嫌命案及多项罪状,陈氏也 几进法院,但他却能逍遥法外,“洗罪术”堪称全港一流。 李明治的法术,更会使黄玉郎汗颜。他买来卖去都是自己的,如挥动一 支魔杖,撩得股民股东围着他团团转,直转得晕头转向,不知东南西北。他 的魔术招来警方大搜捕,李明治名声虽不佳,却撼不动他的庞大帝国。眼下 他正大举走资,香港证券法例鞭长莫及,奈何不得。言归正传,先谈陈松青 与他的佳宁神话。 佳宁神话 1972年6月,陈松青凭短期签证从星洲来到香港。他持有英国的大学工 程学文凭,在星洲、大马执业多年,来港很快就找到工作,在钟氏兄弟的公 司任工程经理,长期滞留香港。 对陈氏的历史,钟氏兄弟了解甚少,只知他祖籍福建。1938年生于沙捞 越,年轻时赴英留学。但他的护照,却注明1933年生于福建。他留英学满后,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做工程师,后又在新加坡开建筑公司,倒闭后来港发展。 1975年,略有积蓄的陈松青与钟氏家族的钟鸿生合组德力生公司,炒买 炒卖地皮,到 70年代末,陈氏已拥有一间自己的公司——佳宁集团 (1977 年成立),身家约在500—1000万港元之间。陈氏的主要合作伙伴,仍是钟 氏家族,其中与钟正文关系最密。 1979年,宝光集团有意将旗下一间上市公司——汉美作壳出售。在金牌 庄家詹培忠的安排下,陈青松买下此壳。1980年3月底,收购结束,佳宁控 有汉美75%股权。佳宁仅一间不足千万资产的小公司,收购汉美动用数亿资 金。陈氏的来头,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在着手收购汉美之初,1979年11月间,陈松青和钟正义合组Exitranin 公司,陈占75%股权,钟占25%。这间新公司的成立,把陈松青的事业推向 高峰。此刻,陈氏手中已捏着一张王牌,他获得海外银行的支持。陈氏不是 那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传统经营者。他石破惊天,把巨臂伸向世界最大 的地产公司置地,开始了当时世界最大的单项地产交易。 金门大厦 (现改名为美国银行大厦),是置地公司于1978年12月向怡
… 页面 61…
和等公司组合的集团购入的大型物业,当时的价格是7。15亿港元。因置地调 整投资方向,于次年底打算出售,条件是“必须高于一年前的购入价”。 陈松青闻讯即去接洽,并先在报章大肆做广告,宣扬佳宁集团的辉煌业 绩。原本,心高气傲的怡和、置地大班纽壁坚,是不愿会见名不见经传的小 地产商的。陈松青的广告生效,陈、钟二人与香港最大洋行主席纽壁坚面对 面谈判。 1980年1月10日,香港传媒爆出消息:金门大厦易手,买家为佳宁集 团陈松青与益大集团的钟正文,价格为9。98亿港元。置地一年转手,获益两 亿多。佳宁购物业出手之巨,陈松青一时名声大噪。 金门大厦被称为香港开埠以来,盈利最大的一笔单项物业交易 (后传闻 再次转让作价16。8亿港元)。收购金门与收购汉美同步进行,传媒纷纷对陈 氏的背景作出推测,把陈氏渲染成极有来头的大粒佬。 汉美的收购尚未结束,证监处要求佳宁集团的律师行提供更具体的收购 方的资料。1980年1月4日,陈松青在律师的陪同下,前往证监处。陈氏称, 佳宁是他与一个大家族共同经营,该家族成员遍布东南亚及世界各地,佳宁 的资金来自纽约市场,获得年期15牢的无限额贷款,利息9厘。 陈松青抛砖引玉,引来舆论界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说陈氏是马来西亚政 府驻港机构的代表;又说陈氏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夫人交往密切;还说陈 氏的资金后盾实际是莫斯科人民银行;更有人悦,陈氏的背景是中国政府高 层。传闻有鼻子有眼,煞有其事。虽没有统一的说法,但至少表明,陈松青 是一个政府商务专员式的大人物,国家再穷,其实力都是民间巨富无法比拟 的。 陈氏的目的已达到,他不做花钱打广告的冤大头,广告由传媒记者来做。 记者大都喜欢自作聪明,替陈氏营造出一个新天方夜谭。 陈松青心中窃喜,愈发讳莫如深。 陈松青心底又十分清楚,他欲快速跻身香港超级富豪行列,靠传统的稳 步经营方式是行不通的,必须充分利用银行股市的杠杆作用。他摸透了银行 家的心理——乐意放款予业绩良好、前景远大的公司。 要取得银行家的信赖,必须在股市“造市”,显示出佳宁耀眼的光芒。 佳宁或发表诱人的举措,或“泄露”佳宁的商务机密,使得汉美股在大 众明星股中成为大热门。汉美股投交活跃,其实很多时期,真买家只是汉美 的控股公司佳宁。 7月11日,佳宁宣布已“如期”支付购买金门大厦的最后一笔款项,并 声称有集团愿出14。3亿港元收购金门大厦。港九地产界为之震动,才半年时 间,就可盈利约4亿港元!不过佳宁方面称,地产大旺,佳宁准备重新估价。 言下之意,14。3亿还算低估了,足见陈松青不是那种见小利而开眼的庸常之 辈。 7月15日,金门大厦注入汉美,佳宁正式借壳上市,将汉美易名为佳宁 置业有限公司。8月份,佳宁置业鉴于可观的业绩及宏大规划,宣布股息增 加10%以上,派发红股(以股代息),每股送3股。 佳宁的小股东喜笑颜开,股价飘然上升。 才两个星期,报章又爆出金门大厦交易已进入“深入谈判”,价格为3。16 亿美元 (约折16亿港元)。股市即作出反应,佳宁股价飘升到9港元。 8月14日,佳宁宣布,已与百顺宁集团达成初步协议,买方以11。8亿
… 页面 62…
港元购买金门大厦的大部分权益。当人们还没反应过来,佳宁紧接着又推出 一项新声明,百顺宁不是部分收购,而是以16。8亿港元的价,购买整幢金门 大厦,百顺宁已付定金,交易将于10月31日前完成。 此刻的佳宁,成为香港地产界的一颗天王巨星,单金门大厦一宗交易, 半年多的时间,盈利6。8亿港元! 股东观欣鼓舞,对陈松青海外政府的背景笃信不疑,更相信陈氏具有点 石成金的无量魔法。佳宁股价扶摇直上,由收购汉美之初的3。8港元,攀升 到15。4港元,9个月间涨幅4倍多!佳宁置业的市值膨胀到36。19亿港元! 陈松青吹出一个香港开埠以来最大的肥皂泡。香港及海外的银行家,为 肥皂泡的绚丽色彩所迷惑。其中就有享有“香港财主”盛誉的,一贯谨慎而 果敢的汇丰银行。 佳宁以自己的金牌股票为抵押,从银行获得一批又一批巨额贷款,陈松 青与钟正文的每一项投资,都是大手笔。 1981年,是佳宁集团的顶峰。陈钟二人将手臂挥向海外,宣布参与美国 奥克兰市发展计划,投资约1亿美元;在香港,与置地合作发展美丽华酒店 旧翼,双方投资将近28亿港元,又破香港地价新纪录。所有地产发展项目加 起来,价值约为65亿港元。 陈松青还想做海上霸王,买下维达航运公司;接着又收购其昌人寿水火 保险公司;又创办一家的士公司,员工达数千人。陈氏还有一揽子发展计划 即将出台实施,就现在的规模,佳宁集团已是香港超级商业帝国。 佳宁公开的资料显示,佳宁集团的盈利约2O亿港元!超过电王嘉道理, 超过船王包玉刚,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