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变成蟒-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认为呢?”林北问张成,想听听张成的看法。
  “大人,如果要重建临江城,我觉得就不必建得细致了,这湄公河水实在可怕,比之上次望海城之台风和海啸犹有过之,不如便随意修些屋舍,能住人便罢,到时候河水涨来,也不用太过心疼。”张成答道。
  林北笑了笑,张成说的话确实挺在理的。
  如今湄公河并没有大坝和水库,一到汛期便会开启狂暴姿态,什么城池都挡不住,理是这个理,但是如果只是把临江城当成一个临时营地,那林北又不甘心,因为湄公河的航道实在是太重要了,林北不想放弃,这里必须要建重镇,而且还不能是一座。(未完待续。。)
  ps:  ps:新年第二天,第二更。


 第243章 大杀器—水泥

  “重镇啊。。。”
  重镇,按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重要的城镇,这个重要性可以是指军事上,也可以说是在经济上面,如果是军事上的重镇,那么就属于兵家必争之地了,一旦夺得这种重镇,会对整场战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果是经济重镇,那么就代表着这种地方很有持续发展的潜力,会成为某个区域的经济核心城镇。
  林北想在湄公河建的是经济重镇,当然,如果这个经济重镇兼具军事重镇的作用也更好。
  湄公河有发展潜力么?这自然是有的,后世这片区域上建了好些大城,都是处于湄公河岸,如果说长江和黄河养育了炎黄子民,那么湄公河便养育了缅泰越等国的子民,湄公河的地位非同凡响,所以潜力肯定是大大的有。
  不过建造重镇,林北得考虑最少三个问题,第一是重镇如何去建,如何去规划,第二就是土著人的问题,必需得把土著人征服,第三个问题是一个担忧,是林北最没谱的担忧,这个担忧就是他能活多久?这个担忧是最重要的,如果林北只能活几十年便寿命耗尽,那么他不会去建造什么重镇。
  如果林北不死那一切好说,他将来定会挥师中原,重新制定秩序,还会让汉人当皇帝,他呢就退居幕后便可,这是最好的情况,但是如果林北只能活几十年,那么他的继承者肯定会是另外的想法,说不定会自立为王,脱离汉境,如此一来,这些人便成为了外人,经过几十年建设的湄公河的科技水平反而把汉境远远的抛在身后。林北就算是为这些外人做了嫁衣,这点林北是万万不能容忍的,再说不定又过几十年土著人反客为主,攻入华夏,那么华夏就相当糟糕了,会被蛮夷彻底的压制。林北光是想想都无法接受。
  自己能活多少年呢?林北心里真没谱,他只知道蛇的寿命其实都不长,十几年是常态,蟒蛇倒是活得长一些,据说一些人工饲养的蟒蛇能活上百年,倒是比大多数人活得更久,不过这种蟒蛇数量相当稀少,大部份蟒蛇只能活四五十年。
  “四五十年,弹指一挥便过去了。到时候估计连世界都还没探索到一半呢。”林北叹了口气,他的目标太大了,所以便觉得时间太少了。
  那到底要建不建重镇呢?林北犹豫着。
  张成说完自己的看法后,见林北迟迟沉默,张成忍不住问道:“大人,你认为如何?”
  “明日再言吧,我还得再想一想。”
  张成点头,他知道眼前的大人其实看得很深远。既然大人说要想一想,想必已经另有想法。
  刚刚用完饭。几艘小船沿河而上,来到了临江城,却是安忠直派人来的,林北召见了来人。
  “大人,望海城一切安好,倒是夫子和亭长都担心大人的安危。”来人言道。
  “密林中转站那里情况如何?是都被淹了吧?”林北问。
  来人点头道:“是的大人。不光如此,中转站到山脉之间近百里的木道也都没了,木板全部冲走,虽然如今我等重新打通了道路,不过泥泞难行。夫子更言道,恐怕再过数日,这些道路便又会长满草,夫子让小人来问大人,此时该当如何?是继续再以木板铺路么?”
  “你先下去吧,明日再说。”
  等来人下去后,林北去了河边,泡在河里一直呆到凌晨,等到天亮后,林北吩咐张成把匠人找来:“只寻那些泥瓦匠便可,对了,石匠也可找来。”
  张成应诺而去,不到一刻钟,匠人便到来了了。
  林北也不费话,直入主题:“我召你等前来,是想问一问你等,你等可修过城墙?”
  有几人回答说修过了。
  “城墙如何修建?”林北问。
  “大人,将糯米水混和粘土,并以锤实之,一段厚若半丈的城墙,约要用去半月光景。。。”木匠言道。
  林北摇头:“不是,我想知道的不是这个,你等可知晓一物,石灰?应该是这个名字吧?”
  石灰?匠人们有些疑惑,林北又形容道:“灰白之色,若粉,味道有些难闻。。。”
  、许多匠人大悟:“大人,这是抹粉吧?用水混和后也可以糊墙糊地。”
  “抹粉是吧?那就是抹粉,你等可知如何制造?”
  有石匠道答道:“大人,有一种石料就是抹粉石,许多地方都有,矿山那里也有的,只要开采出来,锤碎磨成粉便可。”
  “倒是方便。”林北大喜,原来附近就有,这下更好了,据林北所知,水泥需要的原料就是石灰粉,也就是现在的抹粉,粘土外加矿渣,只不过需要把这些东西再结过锻烧,用水混和后便成水泥,这也是最简单的制作水泥之法。
  “大人要用这抹粉做什么?”匠人问道。
  “一种新型的建材,叫水泥。”
  “建材?水泥?”
  匠人们的反映让林北又有了优越感,“所谓建材,便是建筑的材料,这建筑材料范围很广,包括造房屋,修路,筑坝等等。”林北稍微解释了下,把张成喊进来:“张成,你速速派一千军士,护送这些匠人去矿山,先寻那抹粉石和粘土,寻找到后,碾成粉状,加入矿渣,以炉灶烘干,等到这些做成以后,便来通知我。”
  张成点头答应,当下便召集军士,护理送匠人去了。
  林北又召来昨日的来人,告诉他们回望海城告诉安忠直,也照此法做水泥,至于那木道,自然就是过去式了。
  昨晚林北考虑了一晚上,最后还是决定要在湄公河建造重镇,哪怕他只能活几十年,当然,策略他会改一下,水泥的制法他并不打算保密。而是准备卖给甄氏商行,让甄氏商行再卖给中原群雄,如此一来,就算林北几十年后死去,中原的科技也不至于会落后很多。
  而且就算把这水泥制法售与中原人士,说实在的。这些人其实也对林北造不成很大的困扰,火药制成了无数年,但是现在的人却只会用来制造烟火,所以东西再好,还得看人会不会去使用,林北准备用水泥来修建重镇,筑堤坝,大肆修路,中原的群雄有这个雄心和魄力来和林北做同一件事情么?他们最大的可能是先用来修建城池。。。。然后打仗。林北和这些人眼光的不同也决定了其使用方式的不一样。
  “大人,这个水泥为何物?我看大人很是重视的样子?”张成在边上问道。
  “水泥可是个好东西啊,简单,廉价,实用,等水泥制出,我等便可以重建临江城了,这一次。我要把临江城建得固若金汤。”
  “难道这个水泥能抵挡前些时日的洪水么?”张成很吃惊。
  林北笑了笑,在张成的期盼中摇头:“挡不住。。。。”
  张成呃了一声。无语。
  “光靠城池自是挡不住的,不过除了城池,咱们还得修别的东西,有了这个东西,便差不多能挡住洪水了。”
  “是指堤坝么?”
  “嗯,不过不是那种土石结构的堤坝。而是用水泥构造出来的堤坝。”
  “那这水泥什么时候能做出来?”张成问道,想想蒸汽马车用了那么久才制出,这水泥听起来好像比蒸汽马车更加有用,岂不是更久?再用水泥来修筑堤坝,那得多长时间?张成还是用这个时代的技术来衡量的水泥。他可不知道水泥到底有多么简单实用。
  “我说的已经很详细了,最多明日,水泥便可制出,到时候你就能看到水泥的厉害了。”
  “那小人拭目以待。”
  林北还是低估了匠人们的力量,林北说的太详细了,所以匠人们一次便把水泥制造出来了,不到中午便来通知的林北,林北赶到矿山那里,时间还不到下午三点钟。
  “水泥已经制出?”林北很惊喜,这些匠人干活真是利索。
  “是的,大人请来观上一观,看此是否是那水泥?”
  匠人引着林北,到了地点,那里已经堆了一大堆水泥粉,并且还有匠人按照林北所说说的方式把水泥粉和水混和,弄成了糊状,糊于石头上,加火速烤。
  “大人,这个水泥。。。。”有匠人轻声道:“这个水泥并不结实,大人请看。”
  匠人上前,在已经于石面上烤干的水泥面上轻轻敲了敲,用力不大,但是水泥却成块状掉了下来,也没有什么粘性。
  看到匠人们都有些怀疑,林北哈哈大笑道:“如此使用自然不结实,来人,去寻些泥沙前来。”
  泥沙寻来后,林北让匠人把泥沙掺入粉中,再次加入水搅拌,良久后重新抹上石面,让火烤干:“这次你们再试一试。”
  水泥这玩意如果不用沙子,干后的强度确实不大,但是一旦掺入泥沙,那强度就大了,就像铁和钢之间的区别。
  急火烤干的水泥面有些裂缝,但是匠人们此时一试,当真是大吃一惊,就算他们用指头去抠那裂缝也抠不掉水泥,这才真是服了。
  “大人真是神仙下凡,如此奇物也能知晓。”
  “是啊,这水泥确实结实之极。”
  “只是加了沙子便完全不同,倒真匪夷所思。”
  匪夷所思的还在后面呢,林北让匠人弄了个模板,把水泥弄成十厘米厚的水泥板,同样用大火烤干,随后让匠人使锤来砸,匠人们使了吃奶的力气,才把水泥板的边角崩飞了几小块,中间丝毫无损。
  “真乃神物也。”张成惊叹道:“有此神物,我临江城确实能固若金汤。”
  众匠人纷纷称是。
  “你等速速多制水泥,只待明后几日,我等便可重筑临江城。”林北意气风发的道。
  水泥的制作方法太简单了,原材料的来源也非常易得,一个晚上,便制出了数十吨水泥,于是第二日,林北便吩咐民夫们修路,对,就是修路,先修矿山到临江城的路。
  有了水泥后,林北修路的方法也变得大气起来,两丈路?不够,太不够了,要修就修五丈路,如果不是限于地形的缘故,林北还算修个十丈路呢。
  修路的时候,林北让匠人把一些较大的石块也掺入搅拌匀实的水泥中,这样相当于混凝土,既增加了重量,又能让水泥更能粘住地面。
  此时天气暴热,林中的温度也很高,水泥淋下后,要不了几日便能干燥,虽然地基不行,但是只要把厚度增加便能起相同的作用,反正临江城的劳动力都用不完,原材料也易得,不用考虑成本,所以林北便使用了这种方法,只不到半日,几十吨的水泥已经铺成了路面,比修木道的速度都要快得多。
  看到临江城进展得如火如荼,林北当天晚上便把事情全部交给张成,他自己要赶回望海城,去看看望海城的进展如何。(未完待续。。)
  ps:  ps:第三更到,求推荐,求月票,求订阅。。。


 第244章 鸟灾

  林北上岸的地点是密林中转站。
  现在这里也光秃秃的了,木头建造的一些营房都被洪水冲走。
  从中转站出来,就是一条处于淤泥中间的通道,这是重新清理出来的,很窄,也很泥泞,通道里的脚印都是深一个浅一个的,显然,军士们从这里经过是相当辛苦的。
  林北也很辛苦,中转站离长山山脉约一百二十里,都是这种道路,等林北爬出去的时候,全身都是泥巴,随后被太阳晒干,就像糊了一层泥盔甲,相当的难受,到前哨营的时候,军士们差点没认出是林北来,因为龙神大人太狼狈了。
  “给我找点水来,冲洗一下身子。”林北吩咐道。
  等到焕然一新后,林北刚想重新上路,一辆蒸汽车冒着黑烟,突突突的开进了前哨营,车子的车厢处写着大大的‘巡’字。
  这是巡逻的车子,本来应该还有运送煤碳的车子的,不过因为洪水封住了森林,所以运煤车并未前来,否则前哨营这里更是热闹,每天蒸汽车能看到好几十辆呢。
  巡逻车上的军士任务很简单,就是乘着蒸汽车在望海城和前哨营之间来回的行驶,对路旁边农田的庶民进行保护和帮助,同时,因为路修在海边,所以能看到海里的情况,如果海里出现了什么异状,也能很快的发现。
  军士在前哨营补充了点饮水,只呆了一刻钟,又重新往望海城开,林北和巡逻车同时起步,很快便超了过去,把巡逻车远远的甩在后面。
  在临江城。林北碰到了二十多天的汛期,但是在长山山脉这边,却是阳光普照,这二十来天这边只是下了几场雨,只是点缀。
  离望海城还有不到一百里的时候,农田变得多了起来。林北发现自己不过才二十多天没回来,梯田里的水稻居然都快要熟了,稻田里都竖起了一个巨大的稻草人,用来驱赶海鸟,海风吹来,稻上的稻穗轻轻摆动,送来一股清香味,很是醉人,而栽种在稻田间隙的各种果树。其中香蕉树上的香蕉看上去也快能吃了。
  林北一路飞奔,没有让田间劳作的庶民前来参拜,留下了许多:大人的速度真是快。。。这些话。
  进入望海城四十里范围,路的两边几乎就变成了果树了,芒果和椰子虽然已经摘下,但是叶子却仍然绿油油的,其中椰子今年还会挂果,芒果需要等到明年。而林北也真的确定了香蕉确实快熟了,不过林北能发现。鸟儿也能发现,有些表皮微黄的香蕉有鸟儿啄食过的痕迹。
  离望海城还有十来里的路程,林北在田边一个木棚里看到了崔兰,林北便停了下来。
  崔兰在吃着东西呢,所以没注意到林北,直到林北发出响动。崔兰转头,看到林北后,下意识的把手里的东西想藏在身后,就跟被老师抓包的学生,林北笑道:“我有那么可怕么?吃啥呢?”
  “青瓜。”崔兰道。在林北面前晃了晃,“大人来不来一根?”
  青瓜就是黄瓜,也是胡瓜,这附近的都是蔬菜田,开垦的比较早一点,许多果树还没有移来的时候便开垦了,林北惊讶道:“青瓜也能吃了?你倒挺美的,躲在这里偷吃蔬菜。”
  崔兰不干了:“大人,这哪是偷吃啊,我是正大光明的吃。”
  现在的青瓜都小,跟后世的小黄瓜似的,污染肯定是没有的,青翠青翠的,看着就好吃,可惜林北吃不了,这玩意儿得用牙去咬,除了青瓜,其实这个时代的蔬菜远远比林北想像中的要多,像林北知晓的有调料性的蔬菜比如葱,姜,蒜,韭菜花,已经算是挺齐全了,可食用可炒的比如青瓜,芜菁也就是大头菜,芹菜,水蕹菜也就是空心菜,瓠瓜有点像是冬瓜,味道林北没有试过,还有菠菜和小白菜,只要肯种,蔬菜一年四季都有。
  没有纠结崔兰是偷吃还是正大光明的吃,林北问道:“你为什么在这里?不是应该和你的黑头在海里愉快的玩耍么?这二十来天怎么样?有没有海豚被驯服?”
  林北会说话以后,经常会冒出一些现代人说话的习惯,跟在林北身边的人差不多都习惯了,能做到无视。
  一提起这事儿,崔兰的脸色变得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