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精兵好象是一把刀的刀尖,而军队本身就是刀身,要是没有刀身则没有刀尖,没有一定数量的军队则不能有精兵。  ”杜大用分析着道:“皇上,廖将军所言很是有理,臣也以为当前朝廷不是裁军,而是还要征召适龄男子入伍。  ”
    陆秀夫想了一下,道:“皇上,臣不谙军事,本不该多言,但此事极为重大,臣不得不言。  皇上,臣以为廖将军,杜将军,文大人所言不是没有道理。  精兵来自于良好的基础,没有足够数量的军队,精兵则无从选拔,臣不赞成裁军。  ”
    他们的话说得很对,没有一个好的基础,很难打造出精兵。  要有精兵,就要有一定数量的军队。  用我们现在的例子来说,我们引以自傲的国球,世界独大,之所以能有如此盛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从事国球运动的人不少,基础好。  国球的基础有多好呢?只要是中国人,谁不会打国球?不会打国球。  还能叫中国人吗?要是没有人人会玩国球的盛况,国球还能世界独尊吗?这很难说了。
    兵法说地“兵贵精,不在多”,只说了一半,没有说出从何处得到精兵。  训练只是造成精兵的一个因素,从足够多的海选人数里面挑选出优秀的兵员则是另一个因素。  廖胜功他们的意思非常明显:维持一支足够数量的军队,才能从中海选出优秀的军人。  这是深谙兵道之言。  不是无用之语。
    “祥甫以为如何?”李隽不动声色地问道。
    李庭芝不愧是杰出地政治家,道:“皇上成竹在胸。  臣不敢多言。  臣以为此时裁军对朝廷来说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
    “祥甫,你……”文天祥万万想不到李庭芝居然会赞同李隽的看法,脱口就要质问,李隽笑道:“履善,让祥甫把话说完。  ”李隽已经发话了,文天祥自然是不好再说。  眼睛死死地盯着李庭芝,生怕他再出什么惊人之语。
    李庭芝并没有马上发表看法,而是走到地图前,道:“诸位大人请看,这里是淮东,这是淮西,这是江汉之地,这是四川。  这是云南,这是汉中,这是关中,这些地方都是朝廷刚刚光复地地方。  我想请问诸位大人,朝廷收回这些地方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还用问吗?是失地都要收回来。  文天祥他们不知道他的真意何在,张大了嘴巴不知道如何回答。
    还是文天祥愣了愣才回答。  道:“这些地方都是华夏之地,朝廷自然是要收回。  ”
    这是再正确也没有的答案了,廖胜功他们点头赞同。  然而李庭芝却否决了,道“履善此方差也。  这是华夏之地,凡失地朝廷皆要收回,这点没错。  但是,事有轻重缓急,这就有一个问题,就是先收回来是后收后的问题。  相比之下,中原才是华夏的根本重地。  朝廷为什么不先收回中原。  而是先收回这些地方呢?”
    陆秀夫回答道:“这是皇上制订地战略,为的是让朝廷越战越强。  立于不败之地。  ”
    “陆大人所言极是,那么我还要请问陆大人,要怎样才能使朝廷越战越强?”李庭芝跟着问道。
    文天祥代答道:“当然是要调动这些地方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中原决战中去。  ”话说到这里,嘴巴张得老大,可以塞下一只鸡蛋,道:“皇上,臣有罪,请皇上责罚。  皇上,臣赞同裁军之议。  ”
    “廖将军,你们呢?”李隽看着廖胜功他们问道。
    话都到了这份上,要是还想不到李隽的用意,廖胜功就不是廖胜功了,恍然大悟,猛拍脑门,抱怨道:“我真是,怎么就没有想到此节呢?皇上,臣赞同裁军。  ”
    杜大用和陆秀夫也明白过来,道:“皇上,裁军之事,臣无异议。  ”
    “知我者,祥甫也!”李隽很是满意廖胜功他们的表态,道:“祥甫,你接着说。  ”
    “遵旨。  ”李庭芝指着地图,道:“现在军队主要是来自于江南,岭南之地,淮东淮西和四川之地也有一些。  相比之下,江南和岭南之地的军人人数最多,也就是说目前的战争负担主要是江南和岭南承担了。
    “卫我中华,捍我家园!本无可厚非,但是,要是把战争负担压在江南和岭之地的话,对于这两地地经济发展很为不利。  现在的江南和岭南,人手不足,很多事情应该做,却没有人去做,除了这两地经济发展较快外,大量的丁壮入伍从军也是极其重要的原因。  要是把他们裁撤下来,这些军人返回家园,人手不足的问题就会得到缓解,江南与岭南的经济发展就会更快更好。
    “诸位大人说得很对,在大战之前大量裁减军队与当前情势不合。  皇上地意思是从淮西淮东,四川,云南,关中,汉中,江汉之地征召新兵入伍,接受训练。  如此一来,军队的数量不仅不会减少,还可以更多,只要朝廷需要,要多少有多少。
    “另一个好处就是战争负担的承担更趋合理化,不会把负担压在某一地或是几地。  造成这些地方因为负担过重而出现经济凋弊。  ”
    李庭芝一席话把各种利害关系全剖析明白了,廖胜功他们哪里还能有反对意见,只有钦佩之情。  李隽的构想已经不仅仅是与战争有关,还与朝廷地长远发展有关,这真的当得起一个词语“宏图大计”。
    “皇上,臣以为从这些地方征召新军,可以把条件提高点。  把那些志在光复中原,收复失地的有志之士征召入伍。  ”廖胜功马上献计。  道:“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这些新复之地疮病未复,不宜于大量征召,才能保证这些地方的稳定与发展。  二是从优征召,可以得到优秀的兵员,可以在短时间内训练成精兵。  ”
    杜大用接着道:“皇上,臣以为应该马上向这些地方派出军官训练这些新兵。  ”略一估算,道:“可能军官不够。  可以把军事学院里的学员提前毕业派出去。  一者可以增加大量地军官,二者也可以给他们一个从事实务地实践机会,让他们积累更多的带兵经验,决战之时才能便好地发挥作用。  ”
    “皇上,臣以为这些地方有不少少数民族,当此国难之时,应该让他们也入伍。  ”陆秀夫再献一计,道:“汉武之时就在使用少数民族之兵不说。  还在大量使用匈奴降兵,其效果史书有载,臣就不多说了。  臣以为,只要朝廷做好工作,不岐视他们,给他们和汉军一样地待遇。  让他们有相同的升迁机会,他们也会效死沙场。  ”
    汉武大帝为后世讥评,但是他在用兵方面的确是开了一代先河,不仅大量使用少数民族士兵,还敢使用匈奴降兵,而这些匈奴降兵作战英勇,并不在汉军之下,这的确是很了不起的事件。  也有不好的事情,就是赵信这个匈奴人最终投降了匈奴,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汉武有此气魄。  朝廷为什么就不能有呢?此议不错!就这么办。  ”李隽振气开声地道:“你们能这么想。  朕真地是很高兴,比看履善马屁文章万篇还要让人高兴。  ”
    后半句话是开玩笑。  引来一片笑声。
    “皇上请放心,臣永远不拍马屁。  ”文天祥赶紧撇清。
    李隽笑道:“笑谈,笑谈,履善不要往心里去。  ”
    “臣不敢。  ”文天祥道:“皇上,臣以为这些新收复地的方不仅仅是要征召兵员,还要把这些地方建设起来,只要把这些地方建设好了,朝廷就有了强有力的保障,就会真正地越战越强了。  ”
    李隽点头赞同,道:“是啊,战争是流血的伤口,一个不好就会国破家亡,虽然目前进行中原决战是最重要的战略任务,也不能因此就废弃了其他方面的事务,是应该把这些地方建设起来。  这事,早有部署,相信祥甫已经做得很不错了。  ”李庭芝的军政才干,有目共睹,在他的打理下,这些地方地建设准备早就在进行了。
    “皇上过奖,这都是皇上圣明。  ”李庭芝略一谦逊,道:“皇上,说实话,朝廷现在还不具备全面建设这些地方的条件,臣以为应该在重点地区进行重点建设,以期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
    李隽很是赞同,道:“有道理。  祥甫以为哪些地区是重点?”
    李庭芝右手一下按在地图上的关中,道:“关中。  关中才是当前最需要建设的地方。  臣之所选择重点建设关中,主要是因为关中是东进中原地基地,会是朝廷大军的跳板,很多补给都要从关中获得。  ”
    李隽环视众人一眼,廖胜功他们是个个没有异议,笑道:“你们都没意见,这很好,这就是英雄所见皆同!我也是这么想。  朝廷一下子收复了这么多的地方,都需要建设,朝廷一时间哪里拿得出这么多的银子,哪里去找如此之多的人手,重点建设虽然权是宜之计,倒不失为目前条件下的一条良策。  祥甫,赶快调拨人手设备银子到关中去,道长还在等着呢!”这话就得很是放松,有一种心头之石落地的感觉。
    “臣遵旨。  ”李庭芝表现出雷厉风行的作风,道:“皇上,臣这就去办。  ”
    李隽阻住他道:“祥甫且慢。  朕知道你一直在为银子发愁,以前,你是把双鬓都愁白了。  中原决战一开始,你消失的华发又会出现,朕呢,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忍心你的华发再上双鬓,给你想好了一条生财之道,你想不想知道?”
    “想啊,皇上,你快说。  ”李庭芝很是期待。  银子是他最最愁之事,他一天到晚都在想着如何弄到足够多地银子,有生财之道还能不想吗?
    李隽开着玩笑,道:“这主意不是朕自吹,很是高明,既不会与民争利,还会促进我朝经济地发展,要不了多久时间,银子就会大大的有!”
    李隽是个很少开玩笑地人,这种自吹的事情更是没有过,可以想象得到这主意肯这是高明得不得了,廖胜功他们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李隽。
    李庭芝双脚在地上一跺,道:“皇上,你快说嘛,你这不是存心吊臣的胃口嘛!”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二十章 生财之道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二十章 生财之道
    “呵呵,祥甫,看把你急的。  ”李隽笑呵呵地招呼道:“来来来,都坐过来,我们好好合计合计。  这事的关系非常重大,各个细节都要好好推敲推敲,一定不能出错。  ”
    李隽虽是笑语不断,但从他的语气里可以听出其郑重,李庭芝他们也不敢再笑了,坐到李隽旁边,等待李隽给出他的好办法。
    李隽理理思绪,道:“朝廷现在的情况,你们都明白,说好一片大好,说不好,问题也不少,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以为打了些胜仗,收复了部分国土就沾沾自喜。  相反,我们还要兢兢业业,小心行事,以期把后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
    “皇上所言,臣等谨记。  ”文天祥不无感叹地道:“现在情况比起以前是好了很多,但是大量的国土还没有收复不说,光是这仗打起来需要的银子就多了去了,就是有金山银山也是不够花销。  而朝廷现在是没有什么现银,奖赏将士们要银子不说,就是装备也要不少银子,一想起来就让人发愁。  愁啊,银子!”
    文天祥这个忠直之士,很少有叹气的时候,即使在蒙古百万军中面对伯颜也是意气自若,想到即将到来的银子花销之大,大到难以想象,可以说现在的花销和即将到来的开支比起来根本就不算一回事,由不得他不叹气。
    这话可是说到李庭芝他们心里去了,不住点头称是。  特别是李庭芝那双明亮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李隽,盼星星般盼着李隽给他支招。
    “银子筹也罢,借也罢,说到底就一个理,那就是要老百姓富裕起来,老百姓有了银子,朝廷抽税他们也才拿得出来。  正所谓民富则国强,民不富则国不强!”李隽也是感慨良多地道:“我要给你说地这个主意不仅仅可以让朝廷筹到大量的银子。  还可以让老百姓富起来。  ”
    如此好的办法,谁不想知道,文天祥脱口道:“皇上,你快说吧。  ”
    李隽笑道:“我想过了,现在的条件也具备了,朝廷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用来筹措民间分散的银子,这些筹措到的银子可以借给那些商人。  制造商,土财主们,让他们手里拥有更多地银子,他们就会去扩大规模从事生产,经济就会欣欣向荣,一派生机。  ”
    “皇上,你的想法不错,可是那些有钱人不是装穷。  不是把银子埋在地下,要他们拿出来借给别人,实在是困难。  ”李庭芝以独到地眼光探究问题,道:“这些土财主们宁愿把银子带进棺材也不愿意拿出来用,这难度不小。  好在,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  现在这现象少了许多。  ”想到这种陋习,不住地摇头。
    其实,把银子埋在地下也不拿出来用,说到底不是个人的错,而是朝廷的问题,因为他们没有安全感,不敢把银子拿出来。  中国的富翁有了钱还要装穷,而西方人有了钱就去招摇,这是一个极为有趣的反差,究其原因在于西方国家承认私有财产。  并对私有财产进行有力的保护。  而中国古代实行的是高度集权地帝王制度,这种制度对中国的发展的确作出过重大贡献。  但在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上就不太好说了。  皇帝的喜怒哀乐都是国策,可以任意生杀予夺,谁有了银子谁就成了眼中钉,要他们不装穷都不行。
    这种情况就是在现代社会中也存在,据说中国富翁的财产很难统计到,因为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公司或是股票挂到别人名下,让人无法查找。
    李隽这个拥有丰富学识的现代人当然明白其中地原因,道:“这点,朝廷要予以理解,他们这么做也有他们的顾虑,主要是朝廷对他们的财产保护不力,皇帝的喜怒哀乐皆为国策,高兴了乱赏人,而这些受赏的人往往没有什么功劳。  不高兴了,又乱处罚人,被处罚的人又没有大错,不就是说了些难听地话嘛,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说得好听一笑置之,不好听就姑妄听之,用不着去处罚人。  ”感叹道:“这就是昏君啊,正是这些昏君的胡作非为给人以不安全感,才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  ”
    这一席话几乎把中国古代帝王的不是之处概括完了,作为一代帝王,李隽能直言实是难能可贵,文天祥他们感动无已道:“皇上圣明!”
    皇上圣明这四字他们用过不知道多少回了,但是这次的意义与以往大不相同,因为他们从李隽的话里感受到了一种气氛,那就是:有话你就说,好的也罢,坏的也罢,一句话,言者无罪,你尽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能有如此气魄者,在中国历史上少之又少,秦皇汉武姑且不论,就是以善于嘉纳雅言的唐太宗也有不听忠言,意欲杀魏征的时候。  李隽来到这个世界后地所作所为无不昭示了一个理:肚内可撑大船,虚怀若谷,从未见他因一言不合而怒斥过一个人。
    如此之君,千古少有,文天祥他们是感动得眼里地热泪几欲滴下来了。
    “你们不要说好听的了,我说地都是事实。  ”李隽谦道:“要想他们把银子拿出来从事生产,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要给他们以安全感,在这点上朝廷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这还不够,还要加强。  朝廷要制订一部专门保护私有财产的律法,任何人也包括皇帝在内,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别人的私有财产。  ”
    顿了顿,道:“连坐之策和诛灭族人,以及家产抄没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