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论语别裁(上册)-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去,齐国本来想请孔子去,小矮子告诉齐王:“你能有这度量,可以请他来吗?”这个话皇帝一听,心里有数了,就不敢请孔子去。 但是孔子对于晏子很佩服。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他说这个人作朋友了不起,历史上有他的专门著作——《晏氏春秋》。晏子是大政治家,可说是孔子前辈,年龄虽然差不多,但比孔子出道早。《古文观止》上有一篇,辑自《史记。 管晏列传》,提到晏子的车夫,一天回家时,太太要求离婚。 车夫问什么原因,他的太太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载晏子经过门口,晏子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简朴无华,自居人下的样子。 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显得意气扬扬、自足自满的样子。 你竟是这样没有出息,不长进的人,所以我要离婚。晏子的车夫听了这番话,就马上改过,力学谦卑,第二天驾车都变了。 晏子看见他突然一反常态,样子变了,觉得奇怪,问明了原因,晏子就培养他,从此立志读书,后来官拜大夫。 从这个故事可知晏子有他了不起的地方,孔子尤其佩服他这个人对于交朋友的态度。他不大容易与人交朋友,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全始全终。我

 259

    642论 语 别 裁

    们都有朋友,但全始全终的很少,所以古人说:“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到处点头都是朋友,但不相干。 晏子对朋友能全始全终,“久而敬之”

    ,交情越久,他对人越恭敬有礼,别人对他也越敬重;交朋友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这四个字——“久而敬之”。我们看到许多朋友之间会搞不好,都是因为久而不敬的关系;初交很客气,三杯酒下肚,什么都来了,最后成为冤家。讲到这里,我们想到中国人的夫妇之道——“相敬如宾”——宾是客人,对于客人无论如何带几分客气,如果家人正在吵架,突然来了客人,一定暂行停战,先招待客人,也许脸上的怒意没有完全去掉,但对客人一定客气有礼。 夫妇之间,在最初谈恋爱时,西门町电影院门口等了两小时,肚子里冒火,对方来了,还是笑脸迎上去,并且表示再等两小时也没关系。 如果结了婚,再这样等两小时,不骂一顿才怪!

    因为是夫妇了嘛!所以夫妇之间,永远保持谈恋爱时的态度——相敬如宾,感情一定好。不但夫妇如此,朋友也如此。扩而大之,长官对于部下,部下对于长官,也是这个道理。这个“敬”的作用是什么?好像公共汽车后面八个字的安全标记:“保持距离,以策安全。”少碰为妙。普通人交朋友,恰恰与晏平仲相反,时间久了,好朋友变成冤家,这对五伦中的友道,实在有亏。 尤其是我们这一代青年,对任何人都不大相信,友道根本上已成了问题。 必须急图匡正。 以便维系“久而敬之”的交友原则。

 260

    公冶长第五742

    玩 物 丧 志

    接下去,谈到了臧文仲。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我们首先要了解的,臧文仲是孔子父母之邦——鲁国的大夫,为臧孙氏,名辰。“居”字在这里,和“囤积居奇”这句成语中的那个“居”字的意义相同。“蔡”是大乌龟,就是在街上特产店中可买到的玳瑁。 讲到乌龟和狗,在中国上古的文化中,都是很受重视的东西。 平常碰到广东朋友,就往往会谈到吃狗肉。为什么广东朋友欢喜吃狗肉?

    因为广东、福建一带,直到现在还保存了不少唐代以前的文化。 同时在中文音读方面,广东、福建的语系,很多地方还保有唐代的中州音。 我们研究诗词、读古文、讲音韵平仄。 假使用现在的国语发音,有时候会有很大的困惑;我们如用国语来朗诵古诗词,就会常常读错音的。 例如一个字的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改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但第四声(入)

    往往和平声没什么分别,所以原来的四声等于只有三声。原来的上、去、入等三声都是仄声,但现在听见有人用国语朗诵诗词,对入声字就念成了平声,这就是因为现在的国语,一、四两声不容易分而发生的毛病。我们中国字的念法,不但有平、上、去、入四声,事实上以中原音为准,有宫、商、角、征(知矣切)

    、羽、变宫、

 261

    842论 语 别 裁

    变征等七音。(笛谱上有合、四、一、上、尺、工、凡等七个音阶。)所谓中原是古南阳,现在的河南、鄂北一带,为中原的中心地带。 京戏中皮黄的黄,就是指湖北黄陂、黄冈一带而言,如“大王”这个名词,在京戏里念成“代王”的音,广东话的“大佬”也念成“代佬”

    ,这就是古音。 所以现在要研究中国的文学、文化,都必须懂得广东话,乃至福建话(包括台湾话)。因为广东话、福建话有七个音,尤其闽南话到了八音,它的鼻音非常多,有些是国语没有的音。为什么我们说广东人的吃狗肉,也是来自上古的文化?

    我国自古以狗作祭品。 自三代以来,差不多到商周时代,祭品中才取消狗,改用牛、猪、羊等作祭祀的牺牲。 老子《道德经》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话——一般人批评老子这句话为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 因为他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不仁,生了万物,又把万物当刍狗来玩弄。 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或者故意曲解来作幽默用的。 老子“刍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 狗在古代本来是作祭祀用的牺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礼中,如现在的冷猪头、牛、羊等。 后来由于社会风气的演变,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相当于后世在拜拜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 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去了。儒家常说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了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 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 人帮助了人,都往往附带了条件,希望有所回报。 于是

 262

    公冶长第五942

    老子说人要效法天地。 天地生了万物,他没有居功;天地给万物以生命,他没有自认为荣耀;天地做了好事,使万物生生不息。 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没有条件。 所以真正要成为圣人,就要效法天地的这种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所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 人之所以对万物差,是因为人的主观,人的自私的观念;这是老子的本意。总之,这是说明上古把狗肉看得很重要,同时也把乌龟看得很重要。 刚才说过了,研究古代文化,比较接近的,要从广东、福建两省的文字、语言、风俗、习惯着手。 本省同胞的祖先,都是来自闽粤的,他们祭祀时用米做的乌龟很多。而在大陆其他各省,对乌龟就很忌讳。 实际上乌龟在唐代以前都是好的象征。 认为它的寿命很长,又代表了厚道、富贵,所以本省现在还保留这个风气。现在讲到“蔡”

    ,就是大龟——玳瑁,是龟中特别好的一种。 战国时代,对大龟看得很珍贵。 如果现在有人以此为题写博士论文,一定也可以拿到一个学位。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日者列传》、《龟策列传》,就提到过乌龟。 所谓“日者”在古代包括了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占卜、算命等都在内。 过去对于这些像科学,又像哲学,又像玄学的东西,都归“太史公”掌管。 所以当时太史这个官,就是专管历史和这些事情的。 司马迁的《史记》中,常有“太史公曰”

    ,因为他是历代世袭的太史,他是把父亲捧出来:“我爸爸说的。”

    后来司马迁承袭父职也做了太史公。 他自己要骂人的时候,不

 263

    052论 语 别 裁

    好意思直骂,就说“太史公曰”——“我爸爸当年说的”

    ,这是司马迁写文章调皮的地方。司马迁在《日者》、《龟策列传》中,写到卜卦用乌龟的事。 古代认为乌龟有神灵,卜卦要用乌龟的壳。 卜卦的人如何找得到那么好的乌龟壳?古代的情形不知道,据我们所看到的,就很残忍了。 是把乌龟上下夹住,然后在乌龟后面用火一烧,乌龟被烧痛了,拚命想逃走,可是壳又被夹住了,最后向前猛窜,龟肉飞了出去,壳就留下来,所谓“脱壳乌龟”就是这情形。 这种龟壳,就被认为有神灵,拿来作卜卦之用。司马迁因为世代研究这类东西,天文、气象、卜卦等等都会,因此他在《龟策列传》中,对这件事写得很妙。 他说乌龟如何如何灵,如何如何神。 在春秋战国以前,遇到国家大事,连大臣们都不能决疑的时候,就用卜卦来决定。 他还举出了许多例子,来证明乌龟如何灵验,但写到最后,妙了!

    他写道:“江淮人家,常畜龟饮食之,以为能导引致气。”最后这么一句,意思是说:据小子我遍游名山大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了南方一看,江淮之人,长江以南,湖南、广东一带的人,他们还吃乌龟的肉呢!

    这篇文章到此就完了。你说他迷信不迷信?

    这可不知道了,也许这是他的历史哲学。上面说了乌龟很灵验,既然很灵验,又自己保不住,江淮的人还吃乌龟肉,就可见不灵验。假如不灵验,又何必去迷信?

    但一定说是迷信,上面又举了很多灵验的事实。 由此我们知道古人写文章,不像现代的人写文章没有根。 古人写文章不但有根有据,而且不轻易下结论,非常客观。

 264

    公冶长第五152

    现在回到本文。 如上面所说的,因为古人对于乌龟非常重视,鲁国的大夫臧文仲居蔡,把一个玳瑁藏起来。 当年没有博物馆,臧文仲是一位大夫,在自己家里,修了一间房子,把这个玳瑁供起来。 这间供玳瑁的房子,漂亮极了。“山节藻棁”

    ,就是古代木质的建筑物,在梁柱上雕刻有山水。“藻”

    是海藻形的花纹浮雕。“棁”

    就是接棁的地方。为了供一只乌龟,特别在家里修一栋建筑物,又修得那么漂亮、华丽、奢侈。一般人都认为臧文仲很有智慧,很有学问。 孔子就说:“何如其知也?”——这个“知”读“智”——像他做这样事情的人,为什么一般人说他很有智慧呢?

    孔子认为臧文仲做这件事,太不懂事,几乎是近于无知。他相信一个人到了某种地位时,在言行上,一举一动,一句话,都会影响到社会风气。 以现代社会而言,如果一个有权位的人家,养一只小狗,给它盖栋小洋房,就未免太过分了。 当一个社会艰难困苦的时候,这样做是不应该的,这不能算是智。

    进退揖让之间

    这里又批评当时历史上另外一个人——令尹子文: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265

    252论 语 别 裁

    令尹子文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名宰相。 姓斗,名谷于菟。 楚国是当时南方新兴的国家。 研究春秋战国的历史文化就知道,北方大概偏重于传统守旧;到了南方,楚国是后起的国家,气象就不同,文化思想都有新兴开展的现象。 同时他也有很好的政治家。令尹子文,令尹是官名,等于后世所谓的宰相、首相。子文是封号。 他的道德、学问都很有修养,而他当时在国际间的声望,大致相当于近代日本明治维新的名相伊藤博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他三次上台做首相,并没有觉得了不起,一点也没有高兴过。“三已之,无愠色。”三次下台卸官,他也没有难过。 人在上台与下台之间,尽管修养很好,而真能做到淡泊的并不多。一旦发表了好的位置,看看他那个神气,马上不同了。当然,“人逢喜事精神爽”

    ,这也是人情之常,在所难免。 如果上台了,还是本色,并没有因此而高兴,这的确是种难得的修养。 下台时,朋友安慰他:“这样好,可以休息休息。”他口中回答:“是呀!我求之不得!”但这不一定是真心话。事实上一个普通人并不容易做到安于下台的程度。所以唐人的诗说:“逢人都说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这是描写当时在朝做官这种情形,古今中外都是一样,不足为怪。不但中国,外国也是一样。“不喜不愠”

    ,这是很重要的修养。此其一。其次,上台终有下台时。 爬山的朋友就知道,爬上去时固然很难,下山的时候更危险。因为向上爬很费力很痛苦,一定会小心。 走下坡的时候,就满不在乎了,但往往在这时出毛病。 我们可以从爬山体会人生。 人“上台终有下台时”

    ,而

 266

    公冶长第五352

    且老是站在台上,永远演上去就没有意思了。 和电影、电视界的人一接触就知道,再好的明星,演上十年,也就不再受欢迎了。 大家看惯了的面孔,就会生厌,必须要换新人。 所以有时下来,换个面孔,蛮好!同是一个人,到别的地方站站,蛮好!此中也颇有人生哲理。 此其二。在权位、名利之间,大家都说对富贵功名不在乎,但有人问我喜欢什么?我一定说喜欢钱。 问我有钱没有?我老实回答没有钱。 当然,不应该要的钱不会去拿,危险的钱不敢去拿,所以一辈子也没有钱。 但钱是人人喜欢的,所以要讲老实话。 如果说“我绝不要钱”

    ,这个话真不真?很难说了。同样的说“我绝不要做官”

    ,这个话是不是真心的,也很难说。富贵功名我很喜欢,可是绝不乱来,绝不幸致。 这是坦白话、良心话,我喜欢,但不苟取、不乱来,这已经了不起,是很好的素养了。如果说我绝对不喜欢,那是假话。人要诚恳。所以做官,必须要学学令尹子文,三次上台,不喜,三次下台,不愠。 我们看书时往往把这种地方很轻易带过了,如果自己切实一体会,才知道他真是了不起。 上台,应该的,你交给我做,只要能够做的我尽力去做;下台,最好,我休息休息,给别人做,心里无动于衷。 这还不怎么难,最难的是:“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自己所做的事情,一定详详细细告诉后面接任的人该怎么办。 普通交接,只说:“这事我办了一半,明天你开始接下去。”就这样了事,令尹子文,则把事情的困难、机密,全部告诉来接印的新人。 多数人都会有经验,新旧任交接,在交印时总不是味道,多半不愿把困难的所在告诉新任的人。 即使双方是好朋友,也是一样。 甚至原来两

 267

    452论 语 别 裁

    个好朋友,一个在台上的病危了,另一个到医院去探望,关心的是哪一天可以去接他的印,而不是病情何时好转。 看了几十年人情,颇恨眼睛还很亮,不太老花,耳朵也颇灵光,这真不是件快乐的事!

    这里是说令尹子文对国家的尽忠负责。对来接任的人,看成是工作的接班人。 他这种态度,在表面上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在外面做事的人,对这些要牢记,这是对国家尽忠,对自己尽职。在一个团体,就为团体尽忠,不为私事。所以子张问到令尹子文时,孔子便说:“忠矣。”指出令尹子文是国家的忠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