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2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强悸堑街苋艟谝淮喂矗畔氲ザ澜蛹锸缬⒁爬矗簿筒辉偌岢郑睦锬芴寤岬教锸缬⑿闹辛碛信趟恪�
只是田淑英看过了周碧几眼就失去了兴趣,在她心中,周碧远达不到与她争宠的地步,自然放下了心。
在两个女人互相打量之间,李鸿基已和周若军交谈了许久,就快要说出这次对周家的封赏,周碧顿时也竖起了自己的耳朵,周家日后的前途就全凭皇帝此时作出的决定。
    第八卷 一统中原 第八十九章 海军初创
     更新时间:2009…8…19 23:30:58 本章字数:4202
“爱卿文武全才,又正当壮年,做个富家翁的想法再也休题,如今云南刚归于我朝名义,正缺一名总督,朕看爱卿正好合适,如何?”李鸿基缓缓道出了对周若军的封赏。
总督?周若军倒是骇了一跳,总督权力之大,远胜于巡抚,不但管民,一省之军事也全操在总督手里,以前周家仗着财力,在广东基本上行驶的是总督之权,只是有实无名,云南虽然远在西南边锤,|;手机站wap。1 6 k。cn|比起广东来远远不如,正因为如此,所谓天高皇帝远,真做了云南的总督,他就等于是一省的土皇帝了。
周若军怕皇帝是试探,开口回道:“臣初投陛下,寸功未立,总督之职太过重大,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李鸿基似笑非笑:“为官者皆有上进之心,爱卿却怕总督之职重大而推迟,此言是不相信自己,还是不相信朕?”
周若军大为惶恐,连忙离开了椅子,伏在地上跪了下去:“臣该死,不该怀疑万岁的用心。”
周若军头一次召见就被皇帝赐坐,这在大明来说是少有的恩遇了,李鸿基对他一直又是和颜悦色,让周若军心中到底是松了几分,才敢开口试探。听到皇帝如此说,自然得请罪。
让周若军担任云南总督,李鸿基有多重用意,云南刚刚归附唐军,地多人少,地处偏远,确切需要一个人全权负责才能保证不生乱,唐军当然不是没有合适的人选,选用周若军作总督,李鸿基更看重的是周家的财力,周家这些年积累的财富怕不下千万两之多,周若军做了总督后,哪怕周家的财力有一半投到云南,也能让云南有个大发展。
至于周若军能否成为云南王,李鸿基倒是不在乎。纵使周若军管军,也不会将广东周家的嫡系调给他,他的手下都是从商洛军校中出身的将领,周若军又如何能反。再说过上个十年八年,自然可以把周若军调离云南。
见到周若军惶恐,李鸿基对他倒也不为难:“你我君臣初次相见,卿有疑虑也是难免,不过,朕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卿到云南后,尽可放开手脚,朕不会对云南过多干涉。”
周若军伏在地上,头也不抬:“多谢万岁隆恩,臣一定鞠躬尽瘁。为万岁管理好云南。”
李鸿基满意地点头:“爱卿平身,过几日卿可先回广东宣布易帜,朕许你在广东挑选一千人作为亲兵护送卿全家至云南。”
周若军大喜,有了这一千人他在云南才真正有了底气,否则云南的唐军再多。他也不可能一下之就能接手,咚咚的磕了几个头,才道:“多谢万岁!”
他起身重新回到了位置上,才发现女儿一直坐着没有起身,也没有和皇帝说过话,不由有点着急,他想给女儿递个眼色,发现女儿根本没有看他。只好用脚踩了一下周碧。
周碧皱起了眉,却不是因为疼,皇帝不合她说话,她确实不知如何开口向皇帝说话。周若军的小动作李鸿基看了个清清楚楚,他也在为如何安排周碧为难。只是此事已不容他推迟,索性快刀斩乱麻,开口道:“周姑娘兰心惠质,知书达理,实为不可多得地良伴,朕就封你为贤妃。”
贤妃是正一品,按后宫的品级,除皇后外,皇带只能给四人封为妃子,分别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下面就是九嫔,九嫔之首为昭仪,皇帝现在才有一后二妃,周碧等于一下子越过了眼前的田昭仪。在后宫中排在了第四。
皇后是皇帝的元配,贵妃、淑妃两人已嫁给皇帝多年,并为皇带生下了皇子,地位自然不会轻易动摇,皇帝一下子将周碧封为贤妃,已是皇帝所能封的最高等级。
周若军大喜,连忙示意女儿赶快拜谢,周碧也确实没有料到第一次见面皇帝就给她如此高的地位,只是转念一想,无论封为哪个品级,自己在皇帝后宫中也是无足轻重之人,心中马上又淡了下来,离坐向李鸿基行了一礼:“臣妾谢过皇上。”
看到眼前地女子面上平静无波,自己的封号仿佛可有可无的样子,李鸿基对她的好奇心更是大增,唐军对周碧的情报搜集足有两大垒,有时候他当真怀疑周碧和他一样来自于后世,周碧不但生意手段多样,就是各种新式的发明创造也多出自于她手,而且对军事尤其是水师更是精通。
只是广东在周家地经营下,经济虽然一直飞速发展,却错过了数次可以快速扩张势力的机会,周家的势力也一直在广东不得扩展,他的水师发展虽然快,并没有超过郑家多少,让李鸿基打消了对周碧的怀疑。
李鸿基嘴角露出了淡淡地笑意,这个女子心中肯定会有不少秘密,如今她到了宫中,再多的秘密自己也有机会彻底了解。
此时田淑英的双手紧抓着自己的衣裙,她心中充满了委曲,刚才自己还认为周碧无关紧要,转眼她的地位就在自己之上,自己跟随皇帝半年之久,才封为昭仪,这个女人容貌不如自己,歌舞必定也不如自己,凭什么一进宫就被封为贤妃,难道是因为她的家世么?
不管田淑英是多么不愿意,周碧进宫,地位在她之上已是铁定之事,唯一令田淑英高兴的是,周碧虽然留在福州府衙,皇帝却还一直没有在她哪里留宿,田淑英不必担心周碧会一下子夺去皇帝的宠爱。
周若军在福州只留下了一天,就匆匆返回了广东,他一回到广东就宣布广东全省向唐军投降,同时福州地唐军也在田见秀、李岩两人率领入进驻到广东,周若军留在广东协助唐军接管好广东所有的军队和地盘后,就带着家人,在精选出来的一千精兵护送下,前往云南就任云南总督之职。
由于广西和贵州此时还在弘光朝手中,张献忠的兵马也全部在广西,双方正在以广西为战场,大打出手,周若军必须取道湖南,然后再从四川才能进入云南,需行走数千里地距离。至少也要花上一月的时间才能到达,等周若军到达云南后,才会发现云南地情况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
马守应和郝摇旗此次才真正扬眉吐气,汇合了郑军,周军两大水师地唐军水军,此时人员高达六万多人。大小战舰二百多艘,商船更是上千艘之多,唐军将水师和商船剥离了出来,成立了大唐皇家海运,货通南北,将以前郑军和周家划分的区域打破。各种商品象潮水一样向海外贩去。
而水师也分成了两支舰队,唐军原先的水师一分为二,分别加入郑家和周家的水师之中,以郑军地舰队为基础,组建了东海舰队。郝摇旗任东海舰队水师总督,官职提为正三品,郑兴为东海舰队副总督,官职为从三品。辖下有大战舰十五艘,每艘战舰上载有大炮三十六门或七十二门,中等战舰三十艘,每艘战舰上载有大炮十门至二十门,小舰六十多艘口上面的大炮在十门以下,共有大小炮一千六百多门,士兵二万七千余人。
又以周家舰队为基础组建了唐军南海舰队,马守应任南海水师总督。周若军的三子周豹为南海水师副总督,南海舰队的实力比东海舰队还要大。辖下有大战舰二十艘,中等战舰四十艘,小舰八十多艘,共有大小火炮二千余门,士兵三万五千余人。
唐军两大水师舰队的主要的作用就是打击海盗,保护商船,以前周家和郑军地水师虽然强大,但至不统属,还时有磨擦,加上荷兰人,葡萄牙人明里暗里的支持,无论是在东海,还是在南海,都活跃着大量海盗,他们专以抢劫商船为生。
周家和郑军都组织过舰队剿过几次,作用都不大,海面辽阔,一般很难寻到海盗决战,就是找到了,周家进剿时,海盗也可以逃到东海郑芝龙的地盘躲避起来,周家若不想挑起两边的战争,只是眼睁睁的看着海盗逃跑,郑军要围剿时,也是如此。
后来周家和郑家又发现,其实有海盗也不是坏事,他们的商船都有战舰护送,海盗一般不会打主意,而其他海商却是损失惨重。不得不依附于两家,付出高昂地保护费,否则根本不可能从事海运。这样等于确保两家在各自的范围内成为绝对的老大。
周郑两家想通了此节,对海盗打击的心也就淡了下来,只要不动自己货物,就任由海盗纵横,甚至他们还派人打入海盗的内部进行分化收买,为自己所用,打击不听令地商家,或给自己最大的对手制造点麻烦,一时之间,海盗的气焰更是嚣张,没有战舰的护送,货物更本出不了海,海商们只能给周家、郑家交上一大笔保护费。
也有商家不甘心被周、郑两家如此盘剥,只是他们不可能自己组织战舰来保护,就是有钱也不行,周郑两家都是官身,他们的战舰都是大明正式的水师编置,其他人敢如此,立马就会扣下被造反的帽子,到时不但财产要充公,人头也要落地。
他们只能心存侥幸,偷偷摸摸的进行海运,只要不被海盗遇到,顺利到达目地地,就能赚得大把的银子,若是与海盗相撞,则不但货物要全部损失,就是人员如果不加入海盗,就得赔了性命。生意自然无法做大。
唐军水师明确宣布重点放在打击海盗,护送商船上,两省的商人顿时都蠢蠢欲动,纷纷加大对船只的投资,如今地海运几乎是一本万利,只要有船,没有遇到海盗,或遇到风浪沉到海底,一两年下来就可以收回成本。
海上纵横万里,唐军再多的战船也搜索不过来,海盗们得知消息后都斥之以鼻,都不相信唐军就能拿他们奈何,不过还是纷纷收敛起来,化盗为民,暂时躲避唐军地风头,反正他们可以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等唐军松懈下来时,自然可以重操旧业。化民为盗。
明确了水师打击海盗的职责,唐军又宣布将在广东和福建两省同时设立海关衙门,将大明的禁海令彻底打破,大明虽然从嘉靖以来,禁海令就名存实亡,大明的货物源源不断的运往海外,只是朝庭得利却并无多少,多数落到与朝中大员有瓜葛的海商手中,偶尔朝庭会与番商做几宗大买卖,利润也是低得不能再低。
到了天启,崇祯两朝,由于明朝不准外番人上岸,而朝庭自己的水师却早已解散,无兵无船,海运之利更是被商人垄断,大头全落到郑、周两家手中,如今唐军开放海禁,则不但商人可以自由出海,而番人也可以上岸交易,这不但让广东,福建两省的商人心动,就是其他各省的商人也闻风而动,向两地赶来,想参与一杯羹。福建和广东两省更是热闹非凡。
广东向唐军投降的消息象长了翅膀一样,飞一样传到了弘光朝,弘光朝君臣上下顿时傻了眼,现在即使换了福建,朝庭也不过多一省之地,而且广东对唐军的投降,肯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来回搓伤,唐军明显把弘光朝蒙在鼓中,弘光朝有见识的重臣就知道唐军必定不会再遵守以前的协议。
朱由崔听到广东投降唐军也是呆若木鸡,不过,他对唐军显然比手下的大臣有信心的多,依然相信唐军会遵守协议,反应过来后,连下数道旨意,催促前线的史可法赶快拿下淮安。
此时史可法对淮安府的进攻早已过了半个月,淮安府依旧在叛民手中屹然不动,相反,明军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驻扎在野外,士气早已低落,而且由于官府对盐城,淮安等地搜括的太狠,民众早已逃亡,明军在当地连一粒米,一根线都找不到,所有的物质都要从扬州、泰州等府转运。
    第八卷 一统中原 第九十章 暴露
     更新时间:2009…8…19 23:31:17 本章字数:4347
战争旷日持久,扬州,泰州虽富,却也无法一直支撑数万大军作战使用,很快数府的府库都被掏了一空,只得从应天府调运物质,应天府的物质却经常不能及时供应,以至前线的士兵缺衣少食,不少士兵穿着薄薄的棉衣,在寒冷的天气巾手脚发抖的朝城墙冲锋,到了城下连云梯都抓不住,又让他们如何攻城。
每天夜里更是有士兵被活活冻死,明军的士气更是下降到和天气一样,史可法有心早一点解决战斗,却根本是毫无办法。
而在城中,却完全是另外一个样,淮安本能就富,义军及时攻下了府城,将官员们搜刮到的物质全部收剿了上来,而且城中的大户也全部被抄没,不但粮食充足,就是棉衣,棉被也是有余,虽然兵器比明军不如,但占了居高临下的便宜。
守军和明军比起来,越到后面优势越是明显,开始韩忠还怪何报骗他只守半个月就可以,如今韩忠已是信心十足,再拖上一个月,外面的明军就恐怕就要不战自溃了。
高岐凤在营中每天对着史可法阴阳怪气,不时讽刺两句,史可法只得忍声吞气,无法反驳,而张国维督运粮草后勤不力,史可法却是无法怪罪,张国维对他到底有提携之恩,而且史可法知道应天府的官员也不是张国维能够任意差遣,张国维本身已经尽力,他无法怪罪。
史德威却是年轻气胜,对史可法尊敬无比,朝庭的粮草经常供应不上,一个太监还老在主帅面前挑刺,史德威气愤不过,有一次和高岐凤大吵大闹起来,高岐凤大为恼怒。将史德威绑了起来,差点推出营外就要杀了,史可法得到消息后及时赶到,向高岐凤陪罪,总算才将史德威保了下来。只是史可法和高岐凤之间的间隙却是越来越大。
如今朝庭催促史可法赶快将淮安拿下,兵马却没有多给,开战以后只增过一次兵。那还是史可法自己命令扬州知府任民育调动过来的三千人马,朝庭认为三府反正要给唐军,兵力已收回了应天府,如今再出动大军过来。劳师费饷,未免不划算,真是应了那句话,又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
又一天的攻城结束了。许多士兵都不知道到淮安多久了。三十天。还是四十天。只是知道这个冬天,自己一直住在冰冷的帐篷时,每天饱一餐,饥一餐,白天还要拿着兵器去进攻对方高大的城池,受伤了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许多士兵活活被疼死。
而敌人则躲在温暖地房屋中,吃饱喝足,还有高大的城墙可以依靠,每天可以精神饱满的站在城头,等着自己爬上来送死。
巨大的反差,无论明军将领如何打气,也不能提起士兵的勇气,攻城时多是装模作样,攻城下来的士兵每个人更是垂头丧气。
史德威看到士兵的情景。忍不住向史可法大叫起来:“父亲大人,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否则我军不但攻不下淮安,还有崩溃地危险。”
史可法叹了一口气:“为父何尝不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可是眼下已是骑虎难下,又有何法可想。”
史德威回道:“父亲大人。不如让大军休整几天,让士兵饱餐几顿,养足了精神,再一股气将城池拿下。”
史可法紧皱着双眉:“朝庭连下严令让我尽快拿下城池,若是停止进攻,高监军这一关无论如何也不会通过。”
史德威道:“这个狗太监什么也不懂,只会胡乱指挥,父亲是主帅,又何必管他是否同意?”
史可法考虑半响,派人叫来了军中的粮官,询问道:“我军粮草还能够维持多久?”
那个粮官不假思索的回答:“报告部堂大人,军中存粮尚可维持十二日。”
“才十二日?”史可法眼中忧色尽显,这已是让士兵饥一半饱一半的结果了。
史可法到达盐城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