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杌拿枋鏊淙淮智常抟商嫠镌蚩艘簧壬却竺牛恍钠嗽诹松厦妫镉邹酪残巳ご笤觥�
袁宗第对孙幼蘩从事这样的工作过意不去,认为是自己担搁了她,见她一心扑在研究上,干脆名正言顺的提她做了官,对许鼎臣却作了隐瞒,没说出孙幼蘩是女子,许鼎臣一时没料到袁宗第如此大胆,见孙幼蘩样样达到了标准,自然同意。
李鸿基根本没有想孙幼蘩可不可以为官,听到袁宗第说已解决了活塞密闭问题,不由大喜,问道:“那蒸汽机可曾做了出来。”
袁宗第见唐王没有对孙幼蘩的事怪罪,松了一口气,道:“已有两台样机,不过,效果还不理想,达不到了殿下所描绘的可以带动铁车走路,现在还在改进,初阳先生每天都不离开机器,末能迎接唐王,还请唐王见谅。”
孙元化在唐军中地位特殊,他根本没有担任官职,但唐王对他都很尊敬,而且,唐军无论是火炮,还是火枪,都是孙元化主持研发的,工部取得的成就也大都分和他有关,许多人还都是他的学生,因此袁宗第虽然身为工部的主管,也不能以官威压他,这次唐王率军来到商洛,孙,元化不出来迎接,袁宗第也无可奈何,只得替他解释一下。
李鸿基摆了摆手:“不迎接没关系,你快带我前去看看。”
袁宗第在前面引路,后面洪承畴,卢象升等人听得一头雾水,什么蒸汽机。唐王听了怎么如此兴奋,难道又是什么厉害地武器。
此时的商洛已归化的整整齐齐,水泥马路四通八达。由于唐王地到来,各处都加强了警戒,到处是近卫军的战士。以前在马路上运送煤炭。铁矿。水泥等物质的车辆都停了下来,马路上显得很空旷,众人翻身上马,朝前面行去。
陈贞慧在后面咬了咬牙,也翻身上马,大腿两侧传来了一阵疼痛。只得暗自忍耐,他在参加唐军以前从不骑马,这次跟随唐王出征,吃尽了苦头。唐王不喜欢坐马车,经常骑马,陈贞慧开始只得用马车跟着,后来到了重庆,重庆是山城,马车根本行不了,陈贞慧只得学骑马,这可让从小娇生惯养地陈贞慧吃尽了苦头,经常将两腿地内侧磨破,到了湖广,大部分行地是水道,陈贞慧才免去了骑马的苦恼,如今在商洛,明明可用马车,大家都不用,他也得咬牙跟着。
众人行了十几里路,袁宗第才停下来,一大片房子露在了众人眼前,那些房子远比一般的民居高大,同时巨大的水声传来,一条大河从那片房子面前经过,河里排满了巨大的水车,在流水作用下,水车欢快的转动着,朝高处输送大量地河水,直接进入那片房中。
洪承畴,卢象升等人都是初次来到这里,搞不清送那么多水进去房中有何作用,不过,却被这水车和巨大的房子震憾住了,尤其是卢象升,本来还想来偷袭这里,没想到偷袭不成,如今却光明正大的来了。
袁宗第下了马,在前头带路,众人隔着房子还有老远,听到一股巨大的轰鸣声传来,这个声音众人从来没有听过,好象是雷声又不象,而且中间还夹杂着一种咔嚓,咔嚓地声音,李鸿基的大喜,那分明是机器在铁轨上行走的声音,他带头就要冲到前面。
李鸿基身边的亲兵却紧张起来,他们虽然知道袁宗第不可能谋害唐王,但那种声音传到他们耳中实在是太吓人了,李娃连忙拦在李鸿基面前,道:“殿下,等属下带人先走。”
洪承畴,卢象升,田见秀,马世耀他们都有点脸色发白,不过他们都做过统兵大将,还能强自保持镇静,房子里面好象有一个巨大的怪兽马上就会冲出来一样,洪承畴转向了袁宗第,问道:“袁大人,那是什么声音。”
袁宗第一脸喜色,道:“那就是蒸汽机,初阳先生好象已经把机器开动了。”
突然里面传来了一声“咣当。”的声音,房子的前面哗啦一下,砖石四溅,露出一个洞来,一个浑身漆黑,全身冒着白烟的东西从洞里露了出来。
众人隔着还有十几米远,只感到一股热气扑来,这下连袁宗第也吓了一大跳,急忙跑到了前面,李鸿基的亲兵更是全部掏出了短枪,对准那个冒白烟的怪物。
李鸿基啼笑皆非,没想到自己带人来商洛看一看研究成果,却碰到了世界上的第一起车祸,他心里也担心这个孙元化是否受了伤,推开了前面的亲兵,道:“没关系,咱们一起进去吧。”
李娃还是一挥手,示意亲兵先到前头,李鸿基一进房中,见到了一个巨大的铁疙瘩已经倒在了地上,铁疙瘩的附近还掉出了不少燃着的煤炭,而铁疙瘩冒出的白烟已经慢慢熄灭了,下面铺着一段数十米的铁轨,显然是简易的铁路,只是这铁路太短了,李鸿基估计是孙元化停不下来,才让机器撞到了墙上。
孙元化一屁股坐在地上,他全身脏兮兮的,花白的胡子上还沾满了煤灰,望着倒在地上的机器发呆,孙幼蘩忙过去将孙元化扶起来。
孙元化旁边还坐着一个人,也是满脸乌黑,他此时好象也呆了,愣愣的看着倒在地上的机器,李鸿基看着好象有点映象,却不记得在哪里见过。
孙元化研究李鸿基的资料却走了一段弯路,他先研究的是内燃机,李鸿基对内燃机的映象充其量是汽车的发动机,他又描绘的不详细,对于没有一点机械装置经验的孙元化来说难度可想而知,研究了一年,孙,元化一点进展也没有,只得研究起了蒸汽机。
蒸汽机却比内燃机好懂多了,孙元化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做出了样品,只是明明知道蒸汽机有巨大的力量,却解决不了传动的问题,一直不能让蒸汽机走动起来,这几天,孙元化明思苦想,今天终于解决了问题,急于试验的他哪管唐王有没有来。
只是他没有料到,一解决传动问题,这个机器力道如此之大,开始走得虽然慢,可是要停下来却不是他能拉住的,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机器往墙上撞去。
孙元化被扶起来,看到围了一群人,其中洪承畴还是他熟悉的,脸上一红,忙给李鸿基行礼:“参见唐王殿下。”孙元化到底还是没有完全免俗,刚才不迎接唐王已是不该,若到了眼前再不行礼就说不过去了。
旁边的那人也连忙爬了起来:“参见唐王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李鸿基这才从他声音中听了出来,原来他竟是方以智,方以智来到商洛后,马上对各种东西都如饥如渴,拼命学习,孙元化发现他头脑灵活,以前又接触过格物方面的知识,收了他为弟子,方以智当然求之不得。
可是一旦用起功来,方以智就一头扎入其中,当初想偷学唐军种种技术的心也谈了,朝庭即使有了技术也不会象唐军一样花这么大的规模,而且唐军的技术还一直在前进,他偷到了现在的技术,不久又会过时,那又有何用。方以智只好安心协助起孙元化来,对蒸汽机的制造,方以智也提出了不少建议。
李鸿基忙让两人免礼,观看起倒在地上的机器来,虽然有许多地方还很粗糙,但已经和他所知的蒸汽机相差不远了,只要能造出蒸汽机,那以后的铁路,铁甲船都可以造,谁还能和唐军争锋。
孙元化在旁边对这个机器一点一点的解说,李鸿基听得连连点头,对于有些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了几个改进的方法,孙元化听得双眼放光身后的众人看到这个机器已经发呆,可是唐王第一次来见这种东西却好象很熟悉一样,他们心里都嘀咕起来,莫非唐王真是天生圣人,能为人所不能。
第六卷 烽火岁月 第六十四章 功用
更新时间:2009…8…19 22:27:31 本章字数:4305
孙元化解说完这台蒸汽机,命人重新把机器抬了起来,这台机器造的皮粗肉厚,将墙壁碰了一个大洞之后,只是前面的钢铁有点稍为凹陷,各个地方丝毫没有损坏。
虽然在西方,蒸汽机再过半个世纪左右就会发明出来,但开头的蒸汽机极为简陋,只能用在矿井抽水,汲水深度不能超过六米,但因为使用的是煤炭,矿井多是用来采煤,最不缺少的就是煤,所以也迅速推广开来。
直到一百多年后,英国的仪器修理工瓦特对蒸汽机进行了一系列发明,比如分离式冷凝器、汽缸外设置绝热层、用油润滑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平行运动连杆机构、离心式调速器、节气阀、压力计等等,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到原来纽科门机的三倍多,最终发明出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至于火车那更是到了一八一四年,放牛娃出身的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造才出了在铁轨上行走的蒸汽机车,正式发明了火车。而孙元化由于有了李鸿基留下来的图纸指点,一下子跳跃了上百年,第一次发明的就是可以提供动力的火车头。
李鸿基拍了拍孙元化的肩膀,道:“初阳先生,相信我,你以后必定会因为这台机器名扬千古。”
身后的洪承畴等人有点不以为然,不就是一点奇巧淫技吗,值得唐王对他如此夸耀,早在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做出地木牛流马比这个也不稍多让才对。
洪承畴对孙元化,徐光启代表的那帮西学集团有着根本性的矛盾,以前在大明时。许多大儒对他们没少指责,可是孙元化,徐光启他们也是钻了孔子“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地空子。对至圣先师的话。
大儒们不能从根本上反对,加上又需要用西方的火炮来对付满人,徐光启等人才能高居庙堂,
孙元化咧了咧嘴,花白地胡子揪了起来,道:“这都是殿下地指点之功。可惜殿下没能把以前所学都留着,否则,又何须让老夫走如此多地弯路。”
身后的众人都以为这是孙元化的谦虚,把功式劳归于唐王。其实孙,元化说得全是真心话,没有李鸿基对蒸汽机的大至描述,孙元化如何能造出来。
李鸿基道:“前人能造,我相信初阳先生以后也能造出来。”李鸿基给他描述的可不只是蒸汽机,内燃机,飞机都有描术,若说以前孙元化还是半信半疑,自从他造出蒸汽机,就完全相信了。
洪承畴在身后突然道:“殿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鸿基带他们来到商洛,一方面是想看看商洛的工作进展,一方面也是想让自己身边地大臣对工部有个重新的认识,以后也不会老认为自己对工部有偏心,一听洪承畴有话要讲,高兴的道:“洪爱卿有何话,不妨直言。”
孙元化冷笑一声,他和洪承畴早就不对路,料想洪承畴不说出什么好话来,不过,他却一点不担心,这东西可是说是唐王一力推行的,他再也不用和那帮文人去辨论什么奇巧淫技。
洪承畴道:“殿下雄姿英发,当此时应内修民政,外利兵革,早日一统江山才是,似乎不该沉迷此等奇巧之物,当年天启帝沉迷于木匠之中,将国事荒嬉,才导致大明国事一日不如一日,殿下不可重蹈覆辙。”
李鸿基还以为洪承畴对这个蒸汽机有什么高论,没想到根本是想歪了,不由问道:“难道爱卿认为孤王治国无术,或者是兵革不兴?”
洪承畴连忙跪下,道:“臣不敢,殿下将昔日陕西处处灾荒之地治理地安居乐业,起兵以来,一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殿下的文治武功,自然不是臣可以妄议,只是治国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殿下不可因以前的成绩就有所倦怠才是。”
李鸿基没想到洪承畴会说出这番话来,望了望身后的人道:“你们也如此认为。”
马世耀道:“殿下是那个天纵什么,对,天纵之才,这洪大人就象夏天的虫子,不可以对他说出冰块,殿下可以不用理他。”
洪承畴心中听得怒火连连,这个马世耀不学无术,竟然说自己是夏虫不可理冰,他正时伏在地上不好反驳,哪知李鸿基心理却正在对马世耀剑目相看,这句话正说到了点上。
李鸿基把目光转向了卢象升,道:“卢爱卿,那你认为呢。”
卢象升道:“殿下,臣还不知此物有何用途,不能至评,请殿下见谅,不过,如今我军兵器犀利,钱粮丰足,殿下还是应该把精力放到治国之上,早日一统江山。”卢象升既然投降了唐军,自然是巴不得唐军早日推翻大明,那时他作为开国功臣,以前的名声都可以洗刷,不愿意李鸿基把精力浪费在这个所谓的机器身上。
李鸿基又把目光转着了田见秀,道:“田爱卿,你又怎样认为?”
田见秀脸垂了下去,道:“殿下,臣以为,殿下带我等来此必有深意,还请殿下为我等解惑。”
李鸿基将洪承畴扶了起来,道:“你不知此物的用途,好心劝谏,孤王不会怪你。”
洪承畴才起身,道:“谢殿下不罪。”
李鸿基的语气严厉起来:“你们以为这个东西只是奇巧淫技这么简单,有了此物,用在开矿上,挖矿的效率可以提高五倍,十倍,甚至更多,矿工的劳动强度也可以下降一大半,再也不会有人累死在矿道里,用在纺织上,纺织的速度同样可以提高五倍,十倍,甚至更多,棉衣,丝绸,布衣价格都可下降。以后普能地百姓也能够穿上绸衣,用在运输上,可以日行千里。百姓从此不再识出行为畏途,各个地方的物质可以快速交通有无,用在军事上。我军可以数日在一个地方集起数万大军。从此将再无人是我唐军的敌手。”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马世耀伸手朝机器摸去:“这东西这么有用?”
见马世耀地手要向刚才的烧煤口伸去,孙元化忙制止了他:“这里太热,碰不得。”
马世耀的手上已感到了一股热气,连忙缩手,感激地看了孙元化一眼,洪承畴等人听李鸿基如此讲。
也重新打量起这机器来,脑里想象它地用途,是否真是有如此神奇。
李鸿基又查看了一下孙元化铺地铁轨,发现孙元化铺的铁轨已是接近于后世的那种工字型。这种形状的轨道既稳定又可靠,铁轨的发展在欧洲也经历来一段历史,开始人们只是在铁条上行车,后来发现在铁条上行车毕竟不是很方便的,于是,铁条得到了改进,做成凹槽形地铁轨。
这种轨道可以防止车轮滑出,但容易在凹槽中积上石子、煤屑,铁轨很容易损坏。于是,人们把铁轨做成了上下一样宽,中间略窄的形状,这样垃圾不易积起,铁轨也不容易损坏。可是这种轨道不是很稳的,铁轨受到冲击容易翻倒而导致车辆出轨翻车。后来又把铁轨的下面加宽,造成像汉字地“工“字形,这种形状的轨道既稳定又可靠,一直沿用到今天。
李鸿基虽然不明白铁轨中间有那么多的曲折,但他了解现在的铁轨是什么样子,向孙元化描绘的也就是如此,孙元化虽然对铁轨做成如此很好奇,但第一次做当然是原样做了出来,李鸿基看着这段短短的铁轨,吩咐袁宗第道:“袁爱卿,你马上安排钢铁厂优先生产出能够铺设至少十里的这种铁轨,给初阳先生做试验之用。”
袁宗第吃了一惊,十里,还只是做试验用,要知道这铁轨用的都是好钢材,要是用来打刀剑,十里的铁轨足可以打造数万把,不由道:“殿下,十里太长了吧,不如先做个一里试试。”
李鸿基摇了摇头:“十里的道路还太短,以后马上会有百里,千里,甚至上万里的道路出来,我要在全国每一个省都铺上铁轨。”
袁宗第赫了一跳,那得需要多少钢材,现在商洛的钢材产量并没有比以前增加多少,每年大概维持在数万吨,孙元化这段数十米的铁轨就用去了钢材十几吨,十里铁轨用钢就起码也要上千吨,那百里,千里用钢又要多少。
李鸿基看出了他的担心,道:“没关系,只要能把这个机器投入到采矿,运输,冶练中去,我们以后钢材的产量一天就不是百来吨,而是成千上万吨,商洛铁矿多的是,何况商洛采完了,其他地方还有更多,以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