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忝鞘翘圃簦俊�
  钟华身后的一名士兵踢了他一脚,喝道:“大胆,敢污辱我们唐军。”
  钟华止住了还要踢打张全忠的士兵,道:“算了,他们这是叫惯了口。”对张全忠道:“不错,我们正是唐王挥下的特种大队,鄙人钟华,是唐军特等大队指挥官,你们已经没有机会了,叫你手下都投降吧。”
  张全忠看了看唐军的一百多人,冷笑道:“就你们这点人想叫我们投降,你还是赶快放了我,否则等我的手下都来了,你们全都死无葬身之地。”
  钟华嘿嘿一笑,道:“有我们一百多人就够了。”
  这时,后面的官兵又已围了上来,领头的是张全忠的亲信张边,见张全忠在唐军手里,张边只得喝道:“你们是什么人,快放了我家将军,否则休怪我等无情。”
  张全忠见已有数百官军围了上来,还有一百多名弓箭手在后面,叫道:“不要理我,他们是唐贼,快把他们都消灭,否则等他们的后续部队到了,城口关就要丢了。”
  钟华大怒,一拳击打在张全忠的脖子上,将他打晕过去,同时朝官兵道:“投降,我们的大队人马就要到了。”
  张边见张全忠被打晕了,心想若是再等下去,唐军的后续人马一到,那就万事皆休,一咬牙道:“快,进攻,把将军抢回来。”
  这时,金阿发忙对白明松道:“现在你是主将,只要叫他们投降,我保证你不会死,还能得到我们的嘉奖。”
  白明松一发现事情有变,就吓傻了,没想到平时的财神爷成了催命鬼,听了金阿发的话,忙道:“当真?”
  钟华对白明松道:“我是唐军的主将,只要让你的部下投降,我保证不伤你半根汗毛。”
  白明松连忙叫道:“弟兄们,现在我才是城口的主将,大家听我说的,投降吧,唐军保证不伤害你们。”
  官兵听了张边的话,正要上前,又听到白明松这样一说,顿时迟疑起来,张全忠带来的官兵大部分在后面的军营中,听到了这里的爆炸声,正在往这边赶,在现场的除了一小部分是张全忠的部下外,大部分还是白明松以前的手下,见白明松发话,脚步停了下来,张边见官兵不愿动,只得对后面的弓箭手喊道:“放箭,快放箭。”
  张边的举动早已被唐军发现,他一叫,从官兵中露了出来,特别显眼,顿时有数把火枪对准了他,没等张边叫完,“砰,砰。”数声枪响后,张边捂着自己的胸口倒了下去,鲜血溅满了四周。
  所有的官兵都是一惊,没有了领头之人,又看到唐军前面被炸的血肉横飞的同僚,大家都明白大势已去,躲在后面的一些官兵已悄悄向后溜走,更多的人只是站在那里不动,虽然白明松一直让他们投降,但现在的官兵有了一千多人,许多人并不愿向只有一百来人的唐军投降,钟华也不愿逼迫太甚,以免适得其反,双方对持了下来。
  等后续上千名唐军赶到时,所有官军才丢下了武器投降,这次偷袭城口,因擒得了官军的主将,唐军竟无一人伤亡,比想象中还要容易,而官军除了开始被炸死的一百多人,除了一小部分偷偷溜走处,所有的官军都当了俘虏。
  攻下城口后,李鸿基派出李双喜带领一万骑兵,马上抢占开县,此时从城口逃走的官兵还没来得及向外传出信息,开县县令望着外面突然来到的上万名骑兵,吓的目瞪口呆,做梦也没想到唐军会悄无声息的到来,不由惊惶失措,不过,开县的县令却是一个忠心之人,他马上紧闭城门,发动全城青壮据城以守。
  但开县本身兵员不足一千名,以动全城青壮也不过数千,唐军虽然都是骑兵,没有携带攻城器具,但唐军的火器厉害异常,将守城官兵一直压的抬不起头来,李双喜只攻了一天,用炸药将城墙爆破后,骑兵一涌而上,将开县干净利落的拿了下来。
  李鸿基又派出李过率一万名近卫骑兵向西出发,连攻下了万源,达县,从此,四川的大门已向唐军完全闯开,开县前面就是万县,那里有官军重兵把守,而达县离城口已有数百里,唐军只是骑兵行出发而已,后面的物质还有大炮都被大巴山崎岖不平的山路拖得缓慢无比,李鸿基只得让两路人马都停了下来,等道路拓宽,物质畅通后,再行攻击。
  四川巡抚邵捷春听到唐军已攻入四川,吓得大惊失色,四川刚刚送走了一个张献忠,又来了一个更厉害的李自成,他命令张令紧守万县,可是达县通往四川的道路却四通八达,向西北可以攻击巴中,而南下更是可以从南充,遂宁一直到达成都,不夺回达县,四川只能任由唐军攻击。
  邵捷春却已顾不得这么多了,他忙把秦良玉的白杆军从万县调来,让其务必紧守顺庆府南充,本来,南充前面还有渠县可守,邵捷春认为还没等秦良玉来到,渠县应该已失陷,唐军早已推到了南充,秦良玉能把南充守住就算不错了。
  此时秦良玉已是六十多岁了,接到巡抚大人的文书,连忙率军往南充而去,令秦良玉惊喜的是非但南充风平浪静,就是前面的渠县也若无其事,秦良玉暗自欣喜,却不明白唐军为何不一鼓而下,不过,秦良玉却不想放过这次机会,她率军离开了南充,驻扎到了渠县,并派出探马,探听前面达县唐军的虚实。
  拿下城口后,李鸿基为了在官军反应过来之前抢占要点,让骑兵不得不在巴中的险道上加快行军速度,为了过这段山路,唐军的战马摔死了数百匹,人员也损失了近百人,骑兵过后,已将数个战略要点抢到,后面却再也不能白白损失人手了,否则,纵然人员过去,物质不畅,对唐军的火器部队也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所以宁愿浪费机会,让四川的官兵有机会集中兵力,也要先把道路修好,
  李鸿基一声令下,随军的十万民夫一起在山中开路,要在大巴山用火药,人力,生生劈出一条康坦大道来,大巴山顿时每天炮声隆隆,所有大巴山的动物都惊恐不安,山中从未有过这么大的动静。
  李鸿基自己还留在安康,由于修路,一切物质都已输送不上去,此时进入四川的二万人马等于是孤军,不但得不到后方的兵力支援,他们的武器弹药也没有了补给,粮食也要就地筹措,等到唐军将道路打通,至少要二个月的时间,这二万人能不能在四川站住脚,就要看李双喜和李过二个主将。
  秦良玉向达县试探了几次,李过都按兵不动,李过拿下开县之后,三千大军驻扎在万源,开县驻扎了七千人,四川此时尚未经大的战乱,不亏是天府之国,一个小小的达县,从府库中缴获的粮草足够李过七千大军数月之用,李过现在并不需要攻城占地,所以对秦良玉的挑衅无动于衷。
  秦良玉试了几次后,胆子大了起来,猜想唐军停止进攻肯定有不得已的原因,若能把达县收回,就是将重庆丢失,四川的大部分也得以保全,自己不能白白错过机会,秦良玉马上尽起渠县的大军,将达县团团围住。
  李过大为惊讶,对方明知自己全是骑兵还敢围城,必有所持,大巴山路途险境,李过的骑兵所带弹药有限,又在攻打万源和达县时消耗了不少,现在所剩的火器并不多,李过却并不不担心,近卫军都是从各军中抽调出来的精锐之士,骑射皆绝,用大刀和弓箭,李过也自信战力要远强于官军,见官兵围城,李过并不怯战,打开城门,向官军杀去。
  秦良玉是土家族人,她的家族虽因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而汉化,却仍保持着苗族强悍崇武的特点,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在二十岁时,嫁给了丈夫马千乘。
  马千乘并不是苗人,他祖籍是陕西抚风,因祖上建立了战功,被封为石柱宣抚使,官职世代沿袭,最后传到了马千乘身上。因石柱地处偏远,民风慓悍,时有叛乱兴起;所以宣抚使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训练兵马,维护安定。
  秦良玉嫁到马家,可谓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她一身文韬武略派上了用场,几年时间,她就帮着马千乘训练了一支骁勇善战的“白杆兵”。
  白杆兵是以持白杆长矛为主的部队,这种白杆长矛是秦良玉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而创制的武器,它用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马千乘就靠着这支数千人马的白杆兵,威镇周遭四方,使石柱一带长年太平无事,马千乘死后,因其子还小,秦良玉继承了丈夫的职位,成为石柱宣抚使。
  正是手头有这么一次能征善战的军队,秦良玉才不象一般明军一样,怯于出战,曾面对满人尚能战而胜之,又何惧于唐军,见唐军出战,秦良玉正中下怀,指挥自己手下的白杆军围了上去,开始了两军接战。
  唐军进入四川,卢象升马上就得到了消息,此时他的部队还有一部分在巫溪,奉节一带,本来就是为了防备唐军,只是没想到城口被唐军悄无声息的拿下,他的防备毫无作用,邵捷春一接到唐军进入四川的消息,马上向卢象升求救,要求卢象升协助他防守唐军。
  卢象升仔细考虑后,却反而把兵抽调了回去,四川地势险境,他相信唐军短期不可能攻下四川,与其被动防守,不如趁唐军主力已出时,攻打唐军的后方,郧阳离唐军起家之地商洛只有一县之隔,若能把商洛拿下,不但可以得到唐军的精良兵器,对唐军的打击更是务庸至疑,这可比守四川主动得多了。
  陈奇榆丢失了一府一县,崇祯虽然申斥了他,但还在朝庭如此吃紧的时刻,给他送来了十万两内努银,让陈奇榆感动不已,他知耻后勇,马上又率军向晋中城攻击,以期能收回晋中城,报答崇祯对他的隆恩,一时之间,朝庭和唐军的战争全面爆发。
    第六卷烽火岁月 第九章白杆精兵
     更新时间:2009…8…16 12:51:41 本章字数:4346
  四川山路险峻,河流众多,并不适合大规模的骑兵作战,李鸿基先派骑兵出战是因为骑兵毕竟机动灵活,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也可以独立作战,不惧被官军包围,等道路一打通,唐军的兵员物质就可源源不断的进入四川,到时步兵才是四川作战的主力。
  达县是川东交通枢纽,人口众多,其县城人口已过十万,民风强悍,大多数人还是心向朝庭,被李过出其不意拿下后,许多人都心存不服,暗流汹涌,若是被官军围着守城,城内的暗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发,何况用骑兵来守城,也太埋没了骑兵的能力,所以秦良玉一围城,李过想也不想就带着骑兵冲了出来,只要能将外面的官军小败,城内的暗流自然不敢再蠢蠢欲动,那时无论是守城也好,出城也好,唐军都不用担心身后达县内的民众会捣乱。
  达县的外面环绕着一条州河,州河起源于大巴山南麓的宣汉县、万源市境内,流经通川区、达县,于渠县三汇镇与巴河汇合注入渠江。秦良玉的部队就驻扎在州河边上,她此时手下有三万名官军,其中的三千白杆军更是精锐中的精税。
  白杆兵经历过多次战争,无论是剿匪,还是平叛,都立下了赫赫战功,让白杆兵名闻天下的却是两次勤王战争,第一次是明神宗万历四十八年,满人刚刚崛起,努尔哈赤公然向大明边境挑衅。明神宗调集八万大军征边应敌,却不料出师不利,八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辽东情势危急,朝延重调全国兵马赴援,秦良玉此时已经四十六岁了,仍然亲自率领三千白杆兵,连同自己的哥哥、弟弟、儿子,兼程北上卫边。
  秦良玉的白杆兵一上来,就与满人军队连打了几场硬仗,满人自许骑射无双,却在白杆兵下受挫,伤了清兵的锐气。这时,明神宗驾崩,明光宗继位,光宗在位仅一个月就崩逝,又由明嘉宗登上了皇帝宝座。
  前后几个月时间,换了三个皇帝,朝廷一时无人主事,清兵乘虚而进,攻占了沈阳,势头更加猖撅,秦良玉的大哥秦邦屏和弟弟秦民屏,为了挽回大明的损失,强渡浑河与清兵激战,无奈寡不敌众,秦邦屏战死疆场,秦民屏身陷重围。
  秦良玉闻讯后,亲自率领数百名白杆兵,渡河杀入重围,拼死救出了弟弟,抢回了哥哥的尸体。其后,因秦良玉智勇双全,朝廷任命她为把守山海关的主将。山海关是东北通向内地的必经之路,清军屡次派重兵前来叩关挑战,秦良玉不为所激,只命部下加固防守,终使清兵无法得逞。一次,秦良玉的儿了马祥麟带兵巡关时,被敌军的流矢射中一目,他忍痛拔出箭簇,援弓搭箭向远处的敌人射去,连发三箭,射死三个敌人,清将大为震惧,从此不敢轻易再向山海关挑衅。
  第二次勤王为天启七年,明熹宗驾崩,崇祯入承大统。满人趁明朝皇帝新丧,由蒙古人作向导,从龙井关越过长城,直奔向通州,京师形势十分急迫。朝廷再次诏令天下诸军镇边勤王,秦良玉接旨后,带领她的白杆兵,日夜兼程赶往京师,并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军饷,以补朝廷因连年征战而造成的军需不足。
  秦良玉的部队与清兵在京师外围相遇,还没来得及安营扎寨,就开始了全面进攻。年己五十五岁的秦良玉,手舞白杆长矛,率先冲入清军阵营,锋刃所过之处,清兵不是人头落地就是手脚分家;所有白杆兵将士,无不以一当十,威猛如虎,打得清兵落荒而逃。很快,秦良玉接连收复了泺州、永平,解救了京城之围。
  崇祯听到捷报后,派特使携带大批酒肉前来犒军,并在平台召见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将军秦良玉。见过女将军后,崇祯感慨万千,写下了四首诗,夸赞她的功迹,并御笔亲誊,赐给了秦良玉。从此,白杆兵闻名天下,巡抚邵捷春更是把秦良玉当成了四川的支拄,哪时有叛乱,首先想到的就是秦良玉,秦良玉率领她的白杆兵,也不负众望,屡战屡胜,
  此时的达县外围,官军尚未建立营寨,数万名官军齐整的排列,秦良玉虽然年愈六旬,依然精神抖擞,她的身后跟着她的儿子马祥麟,家将秦智先,还有她的两名婢女春兰,夏荷。
  见唐军出城,只剩下一目的马祥麟跃跃于试,对秦良玉道:“母亲,让我去迎战。”
  秦良玉摇了摇头,道:“我军立足未稳,唐军全是骑兵,不可分兵,只要将其缠住,我军方可将其慢慢剿杀。”说完,她手中的令旗一挥,中间的白杆兵反而向后,让两翼的官兵包了过去。
  李过留了二千人守城,出城的只有五千骑兵,见官军想来个两翼包抄,李过安然让官军如愿,在前面划了一个半圆,朝官军的右翼杀去,离官军只有一箭之地时,李过大喊:“射。”唐军手中的长箭纷纷向前射去。
  右翼的主将是秦玉良的小叔马千使,见一片黑压压的箭支飞了过来,急忙大喊:“蹲下,蹲下,把盾举起来。”前面的官兵将二米两高的盾牌插在了地上,用手中的长枪将盾牌顶住,防止唐军的骑兵冲阵,手中的小圆盾高举,挡住了天空。
  很快,唐军的箭雨已落了下来,打着盾牌上“夺,夺”作响,落在铁制盾牌上的长箭更是发生金属撞击的钉铛声音,更有些刁钻的长箭穿过盾牌的缝隙,射入了士兵的肉体中,“卟,卟”作响,有些被射中的士兵连哼都没有哼一声,倒地身亡,后面的士兵连忙补了上去,防止露出空隙,更多的士兵只是手脚受伤,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声,不过,大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